APP下载

当前河南就业形势分析

2022-11-30李红见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17期
关键词:河南毕业生群体

□李红见

当前阶段,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河南省就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并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与此同时,伴随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多,河南省就业总量矛盾持续、结构性矛盾凸显,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难度也在加大。对此,需要及时总结研判,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推动实现就业工作持续改善。

一、当前河南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总体上看,当前河南就业工作稳中承压、好于预期。2021 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达125.4 万人,超额完成110 万人的预期目标。2021 年12 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3%,城镇登记失业率3.4%,均低于预期控制目标。

(一)稳就业政策效应得以有效发挥

通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实施阶段性降、减、缓、免、返社保费以及各类补贴补助政策,支持培训稳岗、留岗,加大创业贷款支持力度,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有效减轻企业负担,稳就业政策效应不断显现。

(二)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改善

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多种措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持续好转。全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好于预期,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持续扩大,各类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加强

为提升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各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技能河南建设,扩大培训种类和规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人次、新增技能人员取证人数和持证率均有明显提升。

(四)公共就业服务更加优化

发挥各级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促进人岗精准对接。提升劳务派遣系统行政许可服务水平和能力,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持续优化全省“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当前河南就业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复杂

从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看,河南就业面临经济恢复回稳与下行压力并存的复杂形势。一方面,随着政府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出现持续恢复回稳。河南经济除2020 年第一季度出现明显下滑,以后各季度基本有序恢复。2022 年一季度全省经济增长4.7%。新设市场主体29.4 万户,实有市场主体864.4 万户,同比增长8.4%。另一方面,近些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河南经济增速出现减缓。从全国来看,目前河南经济增速连续两年和2022 年第一季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他经济大省总量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可见,河南低谷期应对突发风险、实现持续均衡发展的底蕴尚需增强,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会影响社会就业的平稳运行。

三、当前河南就业结构性特征明显

现阶段,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河南就业在产业行业和单位类型等方面出现一些结构性特征。

(一)第三产业就业恢复需要一个过程

前些年,随着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上升,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增强。但是现阶段,以服务和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就业恢复需要一个过程。

(二)消费服务类行业就业调整转换压力增大

由于行业特点和运行周期不同,受突发因素影响程度差别很大。现阶段来看,住宿餐饮、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消费服务类行业运营情况与整个经济波动关联度最高。考虑到大众生活方式和消费心理持续变化,预期这类行业短期内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比较困难,而这些行业通常劳动密集、用工规模较大,带动新增就业效应明显。如果这些行业不能尽快恢复和实现增长,对整个就业市场影响较大,行业职业调整转换带来的摩擦性风险会增大。

(三)中小微企业稳就业作用更加凸显

近些年,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对城镇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90%,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体。现阶段,中小微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此类企业运营和招聘需求短期内全面恢复比较困难,求职者对进入此类企业就业的热情也在下降。但是,中小微企业具有分布范围广、投资较小、运营灵活的特点,在经济困难时期更容易发挥“稳就业”的作用。对此,政府应采取多种扶持措施,促进这类企业尽快恢复生机,充分发挥其带动就业的作用。

(四)新业态就业增长迅速

当前,河南省新经济形态发展加速,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通过各种灵活形式实现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如郑州“UU 跑腿”业务和用工量增长迅速,据了解目前“UU 跑腿”全国注册“跑男”规模在500 万人左右,仅在河南就有70 多万人,且仍处于持续增长期。这类企业的发展,将为河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必将成为带动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

四、当前河南重点群体就业出现新情况新变化

当前,受宏观经济波动、市场供需节奏变化等方面影响差异较大,重点群体就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一是供给多方叠加、总量短期大增。毕业生总量连创新高,受疫情及国际关系变化影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增多、出国留学人员大幅下滑等,高校毕业生就业供给短期大增。河南省高校毕业生总量已连续4 年位居全国首位,2022 年又创新高达81.7 万人,如加上往届累积尚未就业人员和留学归国学生,今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量预计超过100 万人。二是“缓就业慢就业”现象突出。当前,除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等部分行业企业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因各方面保障性相对较强,对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吸引力大增。如2021 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计划招录7901 人,实际报名人数近50 万人,总体竞争比超过63 ∶1。其他各类公招公考,竞争情况都很激烈。此外,选择读研读博、专升本等“慢就业”的比例明显增大。据河南省教育厅有关数据显示,“2022 年全省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37.9 万人,增长率25.5%,考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省参加专升本考试的毕业生总人数在20 万人左右。对此,除去部分在职报考人员,按30%的考研录取率、40%专升本录取率大致估算,当前全省每年大概有20 万—30 万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延缓。随着考试结果确定,这类学生很大一部分会再次集中进入就业市场或继续准备升学考试,从而加剧阶段性就业供需失衡。此外,“双减”政策引发教育培训行业整体性大幅度收缩,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凸显

一是人力资本短板更加突出。当前,宏观经济出现短期、阶段性波动,劳动力市场正常运行秩序和供需稳定受到影响。特殊时期,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不高的人力资本短板更加凸显,这也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河南就业最需要关注的难题之一。二是普通劳动力“就业替代”速度加快。当前随着人工成本上升、“无接触经济”的活跃,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明显加速,由此带来的就业替代步伐加快。农民工较多从事的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岗位,部分低技能、重复性、常规性操作类岗位将会被替代。三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短工化”。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就业心理和就业期望变化明显,不少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进厂从事流水线岗位,更愿意选择“外卖、跑腿”等相对自由灵活的就业岗位,存在就业“短工化”趋势。

(三)困难群体就业安置难度增大

河南是人口大省,就业困难人员总量规模较大,各方面政策安置任务较重。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公益性安置政策不断扩展和延伸,公益性岗位挖潜的难度日益增大,就业渠道越来越窄,政策整体效用出现一定程度的弱化,剩余需要安置的劳动力基本上是就业意愿差或确实没有就业能力的人员,已安置人员也存在再次失业的风险。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并持续,很多行业经营形势发生转变,用工量大为减少,社会整体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靠政策扶持来促进实现困难人员规模化就业,实施的成本越来越高,安置难度越来越大。

猜你喜欢

河南毕业生群体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