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文华教授辨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浅析*

2022-11-30王兴丽史哲新杨向东张伟锋郝征杨文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障碍性滋阴阴阳

王兴丽,史哲新,杨向东,张伟锋,郝征,杨文华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天津 300381;2.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1617)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以进行性贫血、反复感染及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髓造血衰竭性疾病,分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两种类型,其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进展缓慢,以贫血为主要表现,感染、出血症状相对较轻,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相比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易病情反复,甚至加重转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危及生命。

古代医籍并无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应之病名,但对其面色苍白、神疲倦怠、乏力懒言、皮肤紫暗、头晕、心悸、气短、喘息等相关症状描述颇多,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虚劳”“血虚”“血枯”“血劳”“虚损”“血证”等范畴,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曰:“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虚劳里急,悸,衄。”首次提出了“虚劳”的病名。《沈氏尊生·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五藏所藏,无非精气,其所以致损者,曰气虚,血虚,阳虚,阴虚……”首次提出了“血虚”之病名。《医门法律》中记载:“虚劳之证……营血伤,则内热起,五心常热,目中生花见火……乃至饮食不为肌肤,怠惰嗜卧,骨软足酸……”对虚劳病的主要症状进行了简要概述。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血液病协作组工作会议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特点,同时参照陈信义等所著《规范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建议》,将再生障碍性贫血正式命名为“髓劳”,使病名得到了规范统一[1]。

杨文华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名中医,天津市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指导老师,天津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药治疗血液病临床工作47 年余,对各种血液病的诊疗具有独到经验,尤其是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方面经验颇丰。杨教授认为“肾虚精亏、髓枯血瘀”为病机之关键,采用“补肾生髓,祛瘀生新”法治疗的同时,注重调补阴阳平衡,临床疗效显著。兹论述于下,以供借鉴。

1 病因病机特点

西医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原因及机制研究并不明确,多认为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等相关,以上原因使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免疫机制遭到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从而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中医认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有内外之分,外感邪毒为其外因,先天禀赋不足、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为其内因。《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有云:“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这里亦指出了虚劳产生的原因。而《医学正传·医学或问》曰:“盖虚劳之征,必始于肾。”[2-4]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主骨生髓,藏精化血,为气血生化之本,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化生滋养之源。肾藏精,精化血,“精血同源”,精盈则血旺,精亏则血虚。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骨髓坚固,气血皆从。”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本,五脏之阴有赖肾阴滋养;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五脏之阳依赖肾阳之温煦,病久则损伤肾之阴阳。肾阳虚则不能温煦脾阳,致脾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肾阴伤则五脏失于濡养,必致血虚。若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或烦劳太过,形神耗损,或大病久病,失于调摄,终究累及于肾,致肾虚精亏,精枯髓空,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亏虚,脏腑百骸失其所养,机能衰竭,发为髓劳。

若肾阳虚衰失于温煦,无力推动血流而致血行缓慢,瘀阻脉络;肾中真阳衰竭,阳虚生内寒,寒性凝滞,血流不畅,终而致瘀。肾阴虚则津液匮乏不足,脉络空虚,血行缓慢,阻于脉络而成瘀;阴虚生内热,血热互结,血行瘀滞或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脉外,离经之血蓄积为瘀。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均可因虚致瘀。虚久必瘀,瘀久必虚,虚实夹杂,互为因果。杨教授认为肾虚精亏为本,脉络瘀阻为标,贯穿疾病始终,“肾虚精亏、髓枯血瘀”为病机关键。

肾精化生肾气有赖于肾阳之蒸化,肾阳又以肾精为物质基础。“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阳气虚则阴精化生不足,阴精亏损则阳气化生乏源,终致阴阳俱虚,病势缠绵,经年不愈。

2 临证治疗经验

2.1 补肾益髓、祛瘀生新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病机分为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3 种证型,治疗以补肾益髓、调理阴阳、固护气血为主,根据病机或偏于滋阴补肾,或偏于温补肾阳,或滋阴济阳填精,各有侧重[5-6]。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既有面色苍白无华、体倦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腰膝酸软等气血双亏之虚证,又常兼见皮肤瘀斑、肌肤甲错、齿龈渗血、腹痛或少腹硬满、月经色暗夹瘀血之标证、实证。《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但若只补虚,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活血化瘀药物多为辛香燥烈走窜之品,易耗气伤阴动血,妄用活血则势必伤正甚或加重出血。正如《景岳全书》所云:“血本阴精,不易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营气,不易损也,而损之则为病。”杨教授采用“补肾生髓、活血祛瘀”之法治疗,补肾活血并用,标本同治,攻补兼施,相辅相成,补肾以填精益髓生血,活血以祛瘀生新,使瘀血去而邪自退,气生血长。临证需谨记“止血不留瘀,消瘀忌破血,宁血勿伤阴,补血少温阳”,正如唐容川《血证论》中云:“惟以止血为第一要法。血止之后,其离经而未吐出者,是为瘀血……故以消瘀为第二法;止吐消瘀之后,又恐血再潮动,则须用药安之,故以宁血为第三法……去血既多,阴无有不虚者矣……故又以补虚为收功之法,四者乃通治血证之大纲。”遵循此法,多有效验。

2.2 调补阴阳、阴平阳秘 临证调补阴阳平衡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遵循“孤阳不生,孤阴不长”“从阴引阳”“阴中求阳”的理论,治疗过程中灵活应用,随时调整药物及剂量以调理阴阳。要重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相得益彰,但补阳不助热,滋阴不恋邪,滋补肾阴,佐以少许助阳之品,可使阴得阳助而源泉不竭,又可防止阴盛碍阳之弊;温补肾阳,酌加滋补肾阴之品,令阳得阴助而化生不息,又可避免阳盛伤阴。滋补肾阴以左归丸加减,需慎用苦寒凝滞之品;温补肾阳以右归丸加减,应选性味温润平和之品;阴阳两虚者,则应阴阳双补,以桂附地黄丸加减,切忌峻投刚燥暴烈之剂耗伤阴液,勿使不及与太过,以平调阴阳为要[7]。

2.3 重视滋阴、谨防伤阴 滋阴即滋补阴气,需谨遵“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精血同源”“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存得一分血,保得一分命”“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治疗应注重滋阴养血,方以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物为枸杞子、山茱萸、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当归、桑椹、枸杞子、鸡血藤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正气亏虚,卫外不固,感受外邪,正邪交争;或气血阴阳亏虚,阴血不足,阴不敛阳,水不济火,阳气亢盛等均可致发热,治疗应以“清”为主,常采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滋阴清热、凉血解毒等法治疗,但应杜绝单用清热解毒、大苦大寒之品以防伤阴,应把握正虚邪盛之特点,注重个体化治疗,直折病势。

3 临证用药经验

3.1 血肉之品情独钟 杨教授长于应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龟板胶、鹿角胶、紫河车等,取其血肉有情、厚味填充奇脉肾脏之功效,即“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以峻补精血,辅助正气,增强体质。血虚者多用阿胶等;偏阳虚者多用鹿角胶、紫河车;偏阴虚者多用炙龟板、炙鳖甲等。阿胶性味甘平,善于补阴养血;鹿角胶味咸性温,能益气补阳,强骨髓;炙龟板性寒味咸,专补任脉[8]。故临证时对阿胶、鹿角胶、炙龟板尤为推崇,自拟阴阳双补方加减(主方由阿胶15 g,龟板15 g,鹿角胶15 g,紫河车20 g,玄参10 g,女贞子15 g 等组成)以阴阳双补、气血同益,配合活血化瘀药可消补兼施。然血肉有情之品味厚滋腻,具有碍脾之弊。若平素脾胃虚弱,每受此因则运化无力,不能化精微为气血。故应用血肉有情之品填精补血时,当先运脾,脾气健运则精血生化有源。临证酌加陈皮、鸡内金、焦山楂、砂仁等健脾开胃、去除滋腻,利于气血化生。

3.2 炭药止血为专长 在历代医家应用的止血药中,炭类药物占有重要地位,《五十二病方》中云:“止血出者,燔发安其。”根据五行生克规律,黑属水,红属火,水能克火,遂形成“黑能胜红”“红见黑则止”的炭药止血理论。“炒炭存性”可以去除药物燥性、烈性,使药性缓和,防止有效成分丧失及焦化,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9]。杨教授临证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适当配伍血余、棕榈、大黄、荆芥、贯众、黄芩、地榆等炒制成炭,止血之效倍增。但“黑能胜血”绝非尽然,茜草、侧柏叶、当归、大蓟、小蓟等炒炭后止血作用降低。因此临床应灵活运用,不能一概而论。

3.3 中药药对显奇功 中药药对又称对药,为临床中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的组合应用,在方剂配伍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10]。杨教授临证治疗能够精确把握,严谨配伍,擅长应用中药药对,药专力宏,疗效显著。

3.3.1 黄芪与当归 黄芪味甘而薄,补气以生血;当归味甘而厚,补血以载气。黄芪与当归两药合用,即为李东垣《兰室秘藏》之当归补血汤,为较常用的气血双补药对之一,可使气血互生,气壮则血旺。其中黄芪为君药,大补肺脾之气,以资生血之源;当归为臣药,以养血和营,使阳生阴长,气血充盈,此即“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

3.3.2 阿胶与龟板 阿胶甘平质润,功善补血滋阴润燥,能补肝血,滋肾水;龟板甘咸而寒,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善补阴分,能滋阴潜阳,降心火而清虚热,养血而能固精止崩,为滋阴养血、清虚热之要药。阿胶及龟板均为血肉有情之品,两者配伍应用,共奏滋阴补血之功效。

3.3.3 枸杞子与菟丝子 枸杞子甘平,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作用,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善补而不峻,益阴而固阳”。枸杞子、菟丝子同用,补而不腻,为平补肾中阴阳之要药。

3.3.4 女贞子与墨旱莲 女贞子甘平,滋阴补肾、养肝明目;墨旱莲甘寒,益肾养肝、凉血止血。女贞子与墨旱莲均入肝、肾经,两者配伍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的功效。主治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两者虽为滋补之味,但性质平和,宜久服缓补。临证用之得当,往往效若桴鼓。

3.3.5 杜仲与续断 杜仲甘温,归肝、肾经,“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适宜用于治疗中老年人肾气不足、腰膝疼痛、腿脚软弱无力、小便不尽等。续断性温,味苦、微辛,具有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的功效,《本草别录》中云其:“止痛、生肌肉、腕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两药同用,共奏补益肝肾、强筋健骨之功。

3.4 经方时方灵活用 经方时方,配伍严谨,药味简洁,临证施用,效验可期[11]。杨教授单方或多方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如肾阴虚者可予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应用,临床疗效显著。

3.4.1 左归丸 出自《景岳全书》,具有滋肾补阴之功效。主治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3.4.2 右归丸 出自《景岳全书》,具有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之功。主治肾阳不足,命门水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

3.4.3 茜根散 出自《太平圣惠方》,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衄血不止,心神烦闷;吐血衄血,错经妄行,并妇人月信不止;阴虚衄血。

3.4.4 二至丸 出自《医方集解》,具有滋补肝肾之功效,方中女贞子甘平,墨旱莲甘寒,两者皆为清凉平补之品,合而用之,共奏补益肝肾、益下荣上之功。

3.4.5 八珍汤出自《正体类要》,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等组成,主治气血两虚证,予八珍汤补气养血并重,使气旺百骸得以资生,血旺百骸得以濡养。

3.4.6 当归补血汤 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当归按5∶1 剂量组成,具有补气生血之功效,重用黄芪补气,使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同时大补脾肺之气,使化源充足;少配当归养血和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

4 典型病案

患者女性,36 岁,主因“面色无华、乏力、心悸8 个月余”就诊。2019 年2 月12 日因乏力、心悸就诊于外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1.49×109/L,血红蛋白(HGB)54 g/L,红细胞计数(RBC)1.79×1012/L,血小板计数(PLT)22×109/L。(髂骨)骨髓细胞形态:三系增生不良,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骨髓活检示:粒系、红系和巨核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增多。结合流式细胞学、基因及染色体等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予口服曲安西龙(24 mg,每日1 次)、环孢素(100 mg,每日3 次)、十一酸睾酮(40 mg,每日3 次),并配合保护脏器、补钙及输注血制品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

2019 年10 月22 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诊摘要:神志清,精神弱,语音低微,皮肤散在瘀斑瘀点,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头晕,心悸,偶齿龈渗血,时畏寒肢冷,纳呆食少,夜寐安,二便调,未闻及咳喘,未触及瘿瘤、瘰疬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查血常规示:WBC 1.63×109/L,HGB 62 g/L,PLT 19×109/L。西医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诊断:髓劳病(肾阴阳两虚证)。杨教授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化血。肾精亏虚,气血生化无源,无以荣养周身,故见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头晕心悸;气虚不摄,血行脉外,故齿龈渗血;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则畏寒肢冷;舌脉亦为本病之征。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辅以滋阴益气止血,方用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方药如下:黄芪30 g,当归15 g,山药30 g,龟板(先煎)30 g,山茱萸15 g,杜仲15 g,补骨脂15 g,巴戟天10 g,菟丝子15 g,焦麦芽30 g,焦神曲30 g,焦山楂30 g,熟地黄15 g,阿胶(烊化)15 g,茜草15 g,仙鹤草15 g,侧柏炭15 g,生地黄炭15 g。14 剂,水煎服,每次150 mL,每日2 次。同时口服曲安西龙(24 mg,每日1 次)、环孢素(100 mg,每日3 次)、十一酸睾酮(40 mg,每日3 次),并继续配合保护脏器及输注血制品等对症治疗。

2 诊(2019 年11 月4 日):患者乏力,齿龈无渗血,肢体渐温,纳寐可,偶有便溏,苔薄白腻,舌有齿痕,脉沉细。复查血常规:WBC 1.87×109/L,HGB 71 g/L,PLT 22×109/L。脉症合参,兼有脾虚夹湿,上方去侧柏炭、生地黄炭、仙鹤草,加茯苓、白术、薏苡仁以健脾益气化湿。14 剂,水煎服,每次150 mL,每日2 次。西医治疗方法同前。

3 诊(2019 年11 月18 日):患者体力较前恢复,面色稍润,无畏寒肢冷,无头晕,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查血常规示:WBC 2.86×109/L,HGB 83 g/L,PLT 34×109/L。继服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西医治疗方法同前。

患者服药后随访至今,贫血、出血症状明显好转,近6 个月未再输注血制品,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30 g/L。目前仍于杨教授门诊坚持口服中药汤剂,曲安西龙、环孢素、十一酸睾酮逐渐减量,病情稳定。

按语:本案患者首诊时中医诊断为髓劳病,辨证属肾阴阳两虚证,偏于肾阳不足,治疗以温阳补肾为主,辅以滋阴益气止血。其诊治过程充分体现了补肾益精生髓之法,遣方用药中强调应用阿胶、龟板等血肉有情之品以峻补精血,辅助正气;温补肾阳选择性味温润平和之品,如:补骨脂、菟丝子、杜仲等;善用黄芪与当归、阿胶与龟板、山药与山茱萸等药对,使阳生阴长,阴平阳秘,促进气血恢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杨教授采用“补肾生髓、祛瘀生新”法治疗的同时,注重调补阴阳平衡,运用经方、时方灵活化裁,并配合血肉有情之品、炭类止血药物及中药药对等,临床疗效显著,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及推广[12]。

猜你喜欢

障碍性滋阴阴阳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滋阴润燥养生操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干燥综合症眼干不适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三黄三仙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