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抒情艺术赏析

2022-11-28王雯雯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全词传情叠词

王雯雯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语言清丽、情感真挚,深得后世之人的喜爱。《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词作中的名篇。词人借残秋之景,抒发了国破家亡、飘零无依的孤独与苦闷之情。在作品中,词人使用了多种方法来传递自己的情感。下面,笔者就详细地谈一谈。

一、音韵传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作起句便与众不同,通过十四个叠音字,来表现内心的凄凉孤苦,这在古典诗词中是非常少见的。自己四处寻觅,所见的却是一片冷清的景象。悲戚之感充塞于天地之间,犹如乌云压顶,让人看不到半点希望。词人借这十四个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自己的处境。当然,这七组叠词还具有极强的音乐感。李清照不仅才情过人,在填词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而且精通音律,会作曲。所以她创作出来的词作往往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七组叠词能让人感受到珠落玉盘的美,又让人仿佛听到一位满怀悲伤的女子在絮絮倾诉。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过着优渥的生活。她年轻时创作的词多写闺中生活;出嫁之后与夫君赵明诚情感甚笃,所作之词以表达相思之意为主。后来,外敌人侵,北宋灭亡,夫君去世,李清照不得不南下逃亡,四处漂泊。历经了人世间的沧桑,其心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寻寻觅觅”一句就足见其内心的煎熬。尚未开口,就让人感觉到了她内心弥漫的忧伤。直到全词结束,那种浓浓的伤感还是没有散去,而是化为一首悲歌,令人断肠。词人借音韵来传情,为作品定下了悲伤的情感基调。

二、借景抒情

在词作的上半闋,词人借助各种叠词,通过音韵来传情,但心中的愁情并未言尽。之后,她又将目光转向窗外,暂时忘记了内心的痛苦。她所看到的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并发出了“如今有谁堪摘”的疑问。李清照曾作《如梦令》一词,道:“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可见,她不仅是一个爱花、惜花之人,而且是一个懂花、护花之人。如今,她所看到的却是“满地黄花堆积”。以前丈夫在时,他们二人吟诗谱曲,一同饮酒赏花。到如今只剩下她孤身一人,饱受凄风苦雨。景依旧,人已非。她本就满怀愁绪,对着这满地的残菊,心中悲凉更甚,手托着香腮,珠泪盈盈,只觉得无比悲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提到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所见之景其实是词人内心情感的最佳写照。当一个人深陷痛苦之中时,纵然目之所及皆是大自然中最寻常的景象,也会从中感受到刺骨的寒意。词人正是借着“满地残菊”来抒发内心的悲伤之情的。在词人看来,此时的自己就如同这阶前的“残菊”,无人慰藉。“如今”二字暗含问责之意,更多的是自怜与自伤。她明白,过去的时光再怎么美好,也都已经逝去了,没有人可以使时光倒流。

三、咏叹增情

在词作的结尾,词人以一个感叹句收束全词,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雨势渐渐加大,残菊伴着梧桐,黑夜伴着孤灯。眼前的景象使得词人更加悲伤,令她不知该如何去形容和表达。因此,她不再渲染,而是十分直接地感叹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接,却更令人回味无穷。古往今来,以“愁思”为题材的诗词名句数不胜数,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如“一江春水”“一川烟草”,是写愁绪之多,但至少还能够用语言文字来形容,而李清照的愁绪已经多到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了。这种愁如阴云压顶,难以消除;又如窗外细雨,片刻不肯停歇。词作的最后这一句咏叹如神来之笔,既起到了照应开篇、收束全词的作用,又强化了情感的表达效果。综观全词,可谓声声含泪,句句惊心,自然能令无数人产生情感共鸣。

总之,愁本来是个体最独特的感受,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李清照却在词作中用各种方式将抽象的“愁”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其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非常巧妙。

猜你喜欢

全词传情叠词
鸡蛋益人又传情
不吹不黑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尺素传情,见字如面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的”字叠词招聘会
涵养身性 珠子传情
让叠词走进句子
梅花引•荆溪阻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