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诗教的现象扫描及学校作为

2022-11-28李智李丽超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诗教诗歌教材

文|李智 李丽超

诗教,是诗歌经典的涵养之教,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育人途径。新时代要继续发扬诗教的优良传统,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认清诗教的正面意义,另一方面要避免诗教的不当做法。那么,目前诗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当今诗教,应当采取何种有效措施来构建诗歌教学的新图景,实现对人生命发展与关怀的愿景,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

一、当今诗歌教育现象扫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其中“文化自信”首当其冲,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欣赏和热爱中国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优秀文化,诵读经典诗词”,已经有不少学校正在努力探索,并为之研发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课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诗歌教学现状却并不乐观,存在教师诗教修养不高、文体意识不明、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评价应试化、业界重视度不够、教研氛围乏力等现象。

1.诗教校本课程缺失

对于诗教,当前中小学的大部分教师可能还停留在“备课抄教参、上课照着念”的教学状态,更遑论诗教课程体系的构建。大多数教师觉得诗教是一种很小众的教育领域,忽视了诗歌教育的育人价值,再加之层层领导的重视程度不一,进一步阻碍了学校诗教课程的建构。虽然也有一部分学校做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但难以成体系。

从课程内容看,受短视的、功利化课程目标影响,诗教课程内容建设也存在散乱无序、粗放无法、统整失当等现象;从课程实施看,存在时间零碎、课型单一、教学程序零乱等不足。相当多的学校并没有统筹处理好诗教课程与常规语文教学的关系。顾得了诗歌教学,就顾不了“日常教学”,经常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甚至最终因顾此失彼而让“诗教”流于形式。

2.教师诗教素养堪忧

现今的语文教师其自身没有建构系统的诗歌知识体系,对于诗歌教学规律知之甚少,往往是一群不读诗的人带着一群人读诗。一些教师读的诗甚至比学生还少,没有厚实的诗歌艺术基础和驾驭诗歌的理论高度,加之诗歌教学的知识与经验微乎其微,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好尺度,退而次之,也只能当搬运工——扒教参,依样画瓢。学生面对枯燥干瘪的诗词讲解,是一种怎样的学习感受,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诗歌教学模式陈旧

教师基本采取三段式教学:“初读扫清字词,再读分析诗意,最后熟读成诵”。普遍存在重分析轻感悟、重识记轻诵读、重理解轻应用。忽视了诗歌的本质属性,对语言、音韵、意象及意境的品析浅尝辄止,甚至直接跳过,教学远离学生的生存现状。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充分体现,开放性创新思维未充分发展。

4.诗教研究氛围不浓

诗教研究氛围不浓厚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教师自身诗歌素养不高,二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自身诗歌素养不高,显然对诗歌提不起兴趣,更别谈对诗歌教学的专题教研。再者,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把诗歌教学等同于一般阅读教学,诗教边缘化现象严重。诗歌教学研究急需注入源头活水。

5.诗歌创作价值观偏离

当今诗歌创作,读者意识浓厚,自主意识淡薄,导致很多创作者为了读者,一味去迎合阅读者的口味,而失去了创作的本真和初心,“自娱自乐、晦涩写作”成为时代主流。诗歌创作从上世纪80 年代初的鼎盛期到今天迅速衰弱,从全民读诗写诗到现在小众爱好,诗歌的路越走越窄,不得不引起诗歌界反省。我们到底丢了什么?我们的诗歌为什么离大众越来越远?而诗歌的传承和发展,自然离不开诗歌教育,我们又该如何通过诗教来实现赓续文明血脉的使命?

二、诗教问题系列反思

1.规范开展诗教课程化建设

(1)以儿童视角精选诗歌教材。

学校在构建校本诗歌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准把握儿童兴趣点,有效利用统编本教材中的诗歌资源。

将儿童诗引进小学语文课堂并不只是把语文课改成童诗课,而是要有意识地将儿童诗与语文课有机结合,其实,教材中编排了很多童诗。而常规语文课堂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比最大,如果抓住统编本教材中一切可利用的童诗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将事半功倍。比如一年级上册的《秋天》、一年级下册的《荷叶圆圆》、二年级下册的《彩色的梦》《祖先的摇篮》《神州谣》等,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引导学生进行童诗创作的素材课程,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规律、发挥想象、学会运用。当然,除了结合教材中的诗歌可以大做文章以外,对于教材外诗歌的遴选,也应当充分照顾儿童的认知规律。

(2)针对儿童年龄特征进行诗歌教学。

以统编本教材中诗歌的编排为探究点发现,教材中童诗教学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低年级以儿童诗、童谣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唤醒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能力;中年级进行了系统集中的诗歌学习,力图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歌奇特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抒情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创作诗歌的热情;高年级则为中学诗歌学习预演,意在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多样性的同时,能够尝试品析意蕴深远的诗歌语言。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儿童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其“梯度发展、螺旋上升”的特点,设计好诗歌教学目标,关注目标达成度,以一种全员生本意识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五育”并举开展诗教活动。

“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人的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更是融合发展。教育,应该融合每一种教学行为,对学生的生命成长产生综合影响和效应。当今时代,诗教活动的设计,不能绕开“五育融合”的理念。不管是平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还是期末的语文素养大闯关,都可以在“五育融合”上做足功夫。

如“春天诗会”活动,通过“配乐诗朗读”和“古诗配画”两项任务,很好地与音乐、美术融合。

再如,期末学评活动中,以“童萌游四川”活动的展开,设置“遇见·峨眉”打卡点,学生可以诵读中华经典诗词,甚至乐此不疲地创编新诗。在落实朗诵与创编任务的过程中,带着学生感受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的丰富多彩,感受先贤志士的人格魅力,于潜移默化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养。

2.教师诗歌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大力开展诗歌教学研讨活动,形成诗歌教学浓郁的教研氛围。在研讨学习中,革新教师的诗教理念,提高诗歌教学的研究水平,提升诗歌教学的操作技能,丰富诗歌教学的方法策略。教师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诗教素养。

(1)做诗歌素养的学高者。

教师要大量阅读,记诵诗歌作品,坚持阅读诗学、美学著作及诗歌鉴赏文章,以此来实现王崧舟老师所说的“两个转化”,即“读书—底蕴—教学”。读诗歌方面的书籍是一个积淀的过程,当积淀到一定程度,便实现底蕴到诗歌教学的转化,这是一个创生的过程。甚至可以创作诗歌作品,因为创作的体会比阅读来得深刻。毋庸置疑,有诗歌创作的教师从事诗教会更专业。

(2)做诗教创新的探索者。

教师结合时代语境,结合2022 年版课标精神,探索诗教创新路径。以四大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从语言语用为切入点,精心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语文实践活动,在与社会生活的链接中,以儿童为中心,实施诗教,让诗教活动化、生活化。让学生在各种诗歌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审美创造,培养文化自信。

(3)做诗教推广的先行者。

时代需要诗歌,教育需要诗教。语文教师要担负起以诗教化育人、传续文明血脉的重要使命,除了以学校及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诗教,还可以做大量的公益及经典宣传活动,发动全社会来传承民族经典,弘扬民族精神文化。

猜你喜欢

诗教诗歌教材
诗歌不除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山一水皆诗情——重庆市江津区蔡家真开展诗教工作纪实
崇德镇“蒲公英农民诗社”诗教工作纪实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杨叔子当代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全国诗教工作会议在江苏镇江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