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念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2022-11-28段登艾阮冶周莉王维张勇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正念躯体疗法

段登艾 阮冶 周莉 王维 张勇辉

1 正念的起源及发展

“正念”的概念,源于佛教的禅宗,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与应用,逐渐成为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新的流派。现代正念的先驱之一Jon Kabat-Zinn于1979年开发了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首次将正念引入到心理治疗领域中,旨在通过觉察、注意及态度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的痛苦、缓解心理的压力,最终促使患者形成自我接纳及自我同情、自我怜悯的心态[1]。Kabat-Zinn[2]将正念描述为一种时时刻刻不带评价的觉察,需刻意练习(如其所示的觉察)。MBSR是以温和的方式来引导干预对象调动自身的定力和能量,以便能够觉察自己当前的体验,不带任何或好或坏的评价,使身体和心理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放松及自在,已达到能够应付压力、调节压力和管理压力,其练习内容包括正念进食葡萄干、正念观呼吸冥想、身体扫描练习、正念行走、正念躺式瑜伽、正念卧式瑜伽等训练技术[3]。其中,瑜伽是一种包含呼吸调节、身体动作和冥想的练习,瑜伽能缓解心理压力,降低焦虑抑郁的程度,提高主观生活质量[4]。标准的MBSR由具有教学资质的导师带领进行,包括8周的课程及1日止语课程,课程除了由导师带领进行课堂练习外,还有每天不少于45 min的家庭练习,当然,课程及练习时间也可以灵活地延长或缩短。

在MBSR的基础上,西格尔、马克·威廉姆斯和蒂斯代尔等人将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 和 MBSR 相 结 合, 正念 认 知 疗 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随即诞生,该疗法通过身体扫描、静坐冥想观呼吸、行走冥想、日常生活中的正念练习及3 min呼吸空间练习等训练来减少反刍性思维,进行情绪的调节,防止周期性情绪障碍,包括焦虑、抑郁的反复发作,一般8周为一期,每周由导师带领1次训练,每次持续时间约120 min,目前MBCT在抑郁症防复发中应用最广[5]。MBSR及MBCT作为目前最系统、最成熟的正念干预方法,在抗焦虑抑郁、减轻相关心理困扰、释放心理压力中疗效明显,但MBSR多用于减压治疗,MBCT则侧重于抑郁症的防复发[6]。

在MBSR的基础上,又相继出现了正念饮食觉察训练(MB-EAT)、正念防复发疗法(MBRP)、接纳与承诺疗法(ACT)、辩证行为疗法(DBT)、正念癌症康复(MBCR)、正念分娩(MBCP)、正念艺术疗法(MBAT)、正念体悟疗法(MEIT)、正念老人照顾(MBEC)、正念慢性疼痛控制(MBCPF)、正念觉察训练(MAPs)。

2 正念在精神心理领域的应用研究

Huang等[7]对我国精神调查的结果显示心境障碍患病率高达4.06%,其中抑郁障碍3.59%,焦虑障碍4.98%。美国DSM-V列出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心境低落、兴趣或愉快感缺乏、精力减退或易疲乏感[8]。抑郁症不仅给患者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而且还会增加自伤、自杀和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9-10]。焦虑表现为内心极度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即将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焦虑症状具有波动性,也可能持续发展,症状越来越重,最终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11]。很多焦虑障碍患者也存在抑郁情绪,症状严重者也有自杀的风险。如何有效地治疗焦虑、抑郁,对国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治疗并不能成功地缓解许多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所以,如何有效治疗焦虑、抑郁的症状,同时又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是焦虑、抑郁障碍治疗的难题,也是目前精神科医生努力的方向。而正念疗法凭其优势作为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的心理技术得到精神心理科医生的普遍青睐,得到普遍的研究和探讨。张润琴等[12]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正念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的相关症状。Ahmadpanah等[13]发现药物联合正念疗法比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更能控制女性焦虑障碍者的焦虑症状。在痴呆患者中,张营丽等[14]发现正念实验组患者血清Aβ1-42、Tau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血清对氧磷1(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明显升高,干预后实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出结论:正念冥想能够减轻痴呆者的脑内神经损伤,改善焦虑、抑郁的症状。周永玲等[15]将正念应用于睡眠障碍患者,发现经过4周的正念瑜伽训练干预,焦虑、抑郁情绪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故正念能有效地缓解睡眠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熊鸣琴等[16]将100例老年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MBCT,结果发现MBCT可明显缓解该人群的焦虑、抑郁症状,增强其希望水平及其心理弹性,改善其应对方式。董亚娜等[17]将MBSR用于不孕症患者,结果表明,MBSR能显著缓解不孕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升睡眠质量及改善生活质量。王耐等[18]对妊娠中期焦虑、抑郁的孕妇,给予MBSR干预,结果发现MBSR可以缓解妊娠中期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

Vignaud等[19]通过系统回顾,探究正念疗法对于重度抑郁症(MDD)患者疗效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作用机制,发现MDD者通过规律正念训练,其大脑额叶、前额叶、扣带回皮质、顶叶皮层、基底核的活性得到明显提高,所以,正念练习能够影响脑结构改变,这或许是正念能够改善焦虑、抑郁症状的机制,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可能是未来精神科研究的热点。

3 正念在躯体疾病领域的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及科学医疗技术的进步,对躯体疾病的识别、诊断及治疗技术突飞猛进,然而在医疗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后,医务工作者除了治疗躯体疾病外,逐渐发现仍然存在许多医疗难题是手术、药物等治疗手段无法企及的。许多的躯体疾病罹患者,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胃肠道疾病,除了承受躯体疾病的痛苦外,他们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生活、经济的困扰,比如焦虑、抑郁情绪比一般人群高发,额外的疾病治疗费用及时间成本,生活质量下降。随着正念疗法的兴起,正念也逐渐被非精神科的医学专业人员引入躯体疾病领域。

3.1 正念在内分泌领域的应用

糖尿病治疗需要服用药物及规律的饮食控制、体育运动锻炼、血糖监测等长期的自我管理,易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精神负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20]。所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Aivaliotis等[21]发现正念疗法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作用。腾蕾等[22]发现正念能够减轻心理主观痛苦感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曾艳丽等[23]的相关研究,表明正念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变饮食习惯及控制体重变化,提高心理的自我调节及健康水平,并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经济支出及减少住院时间。

以上研究表明,正念疗法能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感,提高其生存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饮食习惯,有效控制体重,减少时间及经济成本,所以正念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在内分泌科值得推广。

一般而言,东部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所产生的污染应该较中西部地区污染严重,但是研究发现陕西、河南、湖北、广西、贵州等地部分重金属的含量和污染程度远高于江苏、浙江等地。这可能由于以前粗放式的矿产开采活动以及工业生产导致了工业区出现严重的降尘重金属污染,如广西南丹和贵州万山矿区的As和Hg,陕西、河南、湖北等地冶炼区的Cu、Pb和Zn等重金属元素,污染级别达到6级,污染程度属极强。

3.2 正念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

至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只能部分缓解患者疾病的进展和减少靶器官损伤。国内慢性心力衰竭者抑郁症状的发病率约为40.1%,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约为19.8%,合并焦虑症状约16.7%,同时合并两者约13.6%[24-25]。长期诊治过程中,患者反复遭受疾病及疾病伴随的经济、工作能力等问题的困扰,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伴发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疾患非常普遍,寻找有效改善患者生存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治疗身体疾病同等重要。王利娜等[26]的研究发现正念疗法在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的患者中广泛应用,均能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伴随的焦虑、抑郁情绪。杨清风等[27]给予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正念相关研究,发现正念可显著缓解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而且患者易接受,安全性高,也可明显缓解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躯体症状,提高治疗信心。

正念作为一种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的心理治疗方式,可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进一步普及应用。

3.3 正念在癌症领域的应用

癌症患者需要同时面临疾病所带来的严重躯体伤害及承受癌症所伴随的负性情绪。癌症患者普遍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等不良心理,且癌症生还者在康复期间除了面临躯体上的痛苦,还需忍受各种心理问题带来的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康复及社会康复。所以有效处理癌症患者伴随的情绪问题对癌症患者而言,至关重要。MBSR通过激活左侧大脑前额叶脑区来增加积极情绪。吴毅等[28]对癌症患者进行Meta分析,发现MBSR可降低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卢朝晖等[29]的相关研究也得出正念疗法可提高乳腺癌晚期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廖春艳等[30]将正念疗法应用于结肠癌患者,发现正念能明显缓解该类人群的焦虑、抑郁水平,降低知觉压力水平。

正念疗法对改善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高生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帮助患者有意识地接纳自己,拥抱自己的任何体验,对自我保留同情怜悯之心,提高对躯体痛苦的承受能力,提高面对生活的勇气,使患者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困惑,从而终止负性思维和躲避行为引发的焦虑、抑郁体验,缓解化疗期间的疲乏无助感,改善睡眠,降低知觉压力水平。

3.4 正念在胃肠消化道领域的应用

肠-脑轴的紊乱与抑郁、焦虑、肠易激综合征、炎症、炎性肠病和神经系统疾病(CNS)等相关,所以有效控制胃肠道问题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也能减缓胃肠道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鉴于此,正念也逐渐被胃肠道疾病领域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丽杰等[31]对正念训练前后90项症状清单结果对比,躯体化得分明显降低,得出正念疗法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身心状态,提高生活主观幸福感。林燕妹等[32]也发现正念明显减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叶圆圆等[33]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显示正念干预组抑郁水平更低,然而焦虑水平、生活质量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在对焦虑、生活质量的系统评价中,仅纳入3个研究进行Meta分析,且样本量较小有关。高莹等[34]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予以正念减压腹式呼吸操作训练,发现正念减压腹式呼吸训练能够缓解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刘青等[35]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发现MBSR观察组,焦虑和抑郁情绪相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正念已经逐渐在胃肠道疾病领域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未来的研究应该更进一步地阐明正念在胃肠道疾病中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对这些机制更进一步的研究,将会帮助了解正念在胃肠道疾病和其他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4 正念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应用研究

在体育运动领域,Kabat-Zinn等[36]首次将正念引入到赛艇运动员。之后,Gardner在实践的基础上,以临床心理领域的接受承诺疗法(ACT)和MBCT为基础发展出“正念-接受-投入”疗法(MAC)[37]。至今,MAC干预开始在运动心理学领域得到推广和发展。之后,Gooding等[37]的相关研究发现,正念水平可以预测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罚球命中率,也发现罚篮的技巧及比赛的经验都能够预测运动员的成绩。张惠[38]对高校游泳队员进行研究,发现正念冥想组运动员在消除生理心理疲劳、改善心境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提高了运动员的最终比赛成绩。王庆伟[39]的研究表明正念训练可以有效地缓解残疾人冰壶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将其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到竞技训练上,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体育训练的效果和质量。高志青[40]发现正念干预后,射击运动员注意力觉察能力有改善,对于睡眠、情绪、认知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冯国艳等[41]对花样游泳运动员进行以“正念-接受-觉悟-投入(MAIC)”训练,发现正念训练1个月后,被试的正念水平、注意力水平和运动表现水平均提高。

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到,强调以觉察和接受为基础的正念训练方法开始在体育运动领域中兴起,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内部心理状态,研究者除了采用传统的心理技能训练之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尝试正念与竞技技能的有效结合。

5 正念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5.1 正念提高注意力

注意力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与感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互相影响。正念,旨在聚焦于当下正在经历的状态,以此提高人群的注意力。李继波等[42]随机选取84名高中生作为被试对象,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8周正念训练,结果显示:(1)在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维度上,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2)在心智游移方面,时间和组别存在交互作用,且实验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陈翠翠等[43]对28名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了8周的试验干预,并用注意力测验及学业情绪量表评估了干预效果,结果表明正念训练能显著提升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和转移。Xu等[44]对91名大学生进行试验,也发现正念可以提高注意力,减少心智游移的出现。

正念练习对注意力的影响,研究者们已经做了一些研究,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测量注意力的工具种类繁多而且标准各异,已有研究大多只对整体注意力水平或单一的注意力品质进行测量,不够全面具体。因此,探讨正念训练对注意力的影响的统一标准,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5.2 正念提高记忆力

记忆力是指以往经验在脑中的重现,它由相互作用的4个基本过程组成,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再现)和再认(认识),识记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识记的结果,而回忆和再认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Zeidan等[45]对大学生进行为期4 d的正念训练,对照组则进行放松训练,研究得出,正念可显著提升工作记忆。Mrazek等[46]进行的2周正念训练,也得出正念可提高大学生的工作记忆水平。

正念训练可以提高工作记忆及应用得到一定的验证,但其缺乏一个完善的关于正念的操作性定义及正念训练方法也各异,且目前正念训练影响记忆的机制尚不清楚,这也是相关研究进一步的方向。

目前,正念的各种训练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1979年之后,正念技术早已褪去了佛教神秘的宗教色彩,以全新的姿态被人们所采纳及认可。随着科技的发展,正念被广泛运用于精神心理、躯体疾病、体育运动、教育教学等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与国外对正念的研究相比,我国的相关实践和研究才刚起步,所以需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正念,从多层次、多方面、多维度进行相关研究,使正念这一技术更加本土化,便于其更好地服务于立足我国国情的临床医学、教育、体育、健康、服务等各个领域。

目前正念疗法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罗列如下:(1)缺乏统一的技术操作流程;(2)样本缺乏代表性,样本量偏小,缺乏多中心验证;(3)缺乏长期效果的观察;(4)正念疗法的临床应用缺乏生物学依据;(5)正念在躯体疾病领域的应用大多数都是基于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处理与对比,而直接针对躯体疾病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6)目前正念相关研究多为对症状、疾病的减缓及治疗,而提高人群心理弹性、预防精神心理疾病的研究多数为短程的研究。鉴于上述的不足,建议:(1)在未来的研究中制定统一的、大部分群体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形成系统的操作体系;(2)做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并选取部分病例验证研究结论,以验证正念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3)进行一个长期的正念疗法临床效果随访,了解不同症状的患者和不同需求的人群疗效的持续时长,为未来疾病的精确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4)可以利用功能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PET)、基因分子检测技术、蛋白质检查进一步了解正念疗法的医学基础原理;(5)未来可以尝试多开展正念疗法直指躯体疾病症状、指标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探索正念对躯体疾病的疗效;(6)精神心理预防领域可以进行长程、多中心的研究,探索正念在提高人群心理弹性、预防精神心理疾病方面的作用。

综上所述,正念疗法在精神心理领域效果显著,非精神科的医学专业也将正念疗法引入躯体疾病领域,而且正念目前已经逐渐在体育运动、教育教学等领域应用,具有某些心理治疗无法企及的效果。

猜你喜欢

正念躯体疗法
早餐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