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再认识及西安市经验举措

2022-11-28梁丹阳罗蔚宁小敏何杰贺艳芬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种质普查种业

梁丹阳 罗蔚 宁小敏 何杰 贺艳芬

(1,西安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710061;2,西安市动物卫生与屠宰管理中心 710075)

当前,我国种业尚不能完全“自力更生”,种质资源作为种业发展进步的“芯片”,是维护生物多样性、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希望火种”。唯有掌握更多的种质资源,加强创新技术攻关,才有希望早日破解日益严峻的种源“卡脖子”难题。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畜禽遗传资源作为农业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科学原始创新、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开展定期调查、摸清资源底数、掌握动态变化,有助于进一步做好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为畜禽种业振兴奠定必要基础。

1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现状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丰富多样,截至2020 年,已发现地方品种547 个,约占世界总量的1/6[1]。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优质畜禽品种的保护与培育,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使得畜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和种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主要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已超过75%,但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相较于丹麦、美国、加拿大等种质资源强国,我国畜禽资源发掘与保种工作起步较晚、机制体系不够健全、专业人才相对短缺、技术和科技创新较为乏力,导致核心种源储备不足,精准发掘鉴定与保护利用不够。同时,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畜禽产品产量增长,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育、重杂交轻保护”现象,造成品种混杂;部分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因未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流失严重;随着养殖模式的迭代升级,一些地方传统品种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迫使保护难度也在逐渐加大[2]。此外,还面临着日益增多的畜禽遗传资源流失海外的窘境,国际不法商贩从国内盗窃或走私优秀物种基因、非法运输畜禽产品等,而国内相关从业人员法制意识和自主保护意识普遍比较淡薄[3]。多种影响因素综合,导致了我国畜禽种质资源消失风险加剧。

2 组织开展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必要意义

优秀物种资源的消失给中国和世界的食物安全及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利影响;加之畜禽遗传资源本身属于可更新资源,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只有通过定期调查,才能摸清底数,掌握最新情况,才能为更好的保护开发、利用管理提供必要支撑。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决策部署,是全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的迫切需要。自2006—2009 年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之后,我国已有10 多年没有重新组织开展普查。期间,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规模化、商业化养殖高度集中,农村散养户加速退出;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畜牧业走绿色、健康、新型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路径,受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情、禁养限养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传统养殖模式下的地方品种资源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地方品种灭失情况较为严重[4]。此外,前两次资源调查受当时条件所限,对我国青藏高原6 省区和边远地区的普查不全面不彻底,这些地区很可能保存着一些未发现的新品种资源,亟待系统发掘、鉴定和评价。因此,适时启动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顺应畜牧业科学发展要求和国际形势,意义重大。

陕西省有16 个地方品种、5 个培育品种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 年版)》,在国家畜禽良种资源基因库中占有一席之地。陕西省畜禽品种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种质特性各异,在繁殖性能、适应性、抗逆性、耐粗饲、产品品质等方面表现突出,还有一些品种具有优异的医用药用价值和竞技观赏价值,是加快育种创新、发展特色畜牧业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从陕西省实际应用情况看,虽然在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保护和利用的效果如何,缺乏系统的调研和分析;地方品种群体规模变化如何,有没有流失,也需要尽快摸清底数;特别是近年来,陕西省在畜禽品种选育培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新成果,个别畜禽品种已形成比较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性,通过普查对加快陕西省畜禽良种新品系培育、实现畜禽种业自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3 陕西省西安市畜禽资源普查的经验举措

做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不仅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更是事关国家发展重大战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西安市畜牧行业主管部门及从业人员主动担当作为,通过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力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好普查任务。

3.1 多措并举“出实招”

为确保西安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顺利推进,按照部省相关文件要求,西安市成立以行政主管部门为核心、技术部门为支撑的普查工作团队,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举措,夯实责任分工,为本次普查工作的顺利启动和开展做好做实规划部署。在省普查办的领导下,西安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主管部门和支撑单位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克服人手不足、疫情防控等困难,进村入户细致登记,不遗漏每一条有效信息,确保普查数据做到“畜种全覆盖、区域全覆盖”,并多次深入基层抽样调查核实,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3.2 精准发力“求实效”

在普查工作实际开展中,面临着行政区划相对滞后、机构改革、测定单位改制、非洲猪瘟和新冠双疫情防控等一系列复杂情况,给普查工作的协调开展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一方面制定常态化工作方案,培训专业普查队伍,指定专人专职,精细化分工负责普查数据的收集、填报、更新、审核等事项,为年度普查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技术保障。另一方面,下真功夫,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西安市共有2894 个行政村,数量居陕西省第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行政村位于秦岭山区,交通闭塞,再加上7、8 月的突发性洪涝天气、9 月的连阴雨、12 月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蔓延,无疑都增加了入村入户采集、核实数据的难度和复杂性。但是全市各级普查队伍人员不辞辛劳、克服万难、加班加点、齐心协力,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精准采集畜禽品种资源,细致登记填报,使资源普查率、填报率、完成率均达到100%;在数据审核阶段,落实初审和复审双重保障,先后两次分别逐一审核数据千余条,尽全力保障普查数据“查得全、数得清、审得细、核得准”,为后期畜禽性能测定打好基础。

3.3 重点攻坚“办实事”

此次西安市普查工作重点关注的是2 个最新登记入册的品种资源:关中黑猪和西农萨能奶山羊。关中黑猪,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优良的培育品种,是以甘肃省泾川县的八眉黑猪为母本,以国外引入的巴克夏黑猪为父本,同时又吸收我国地方品种内江猪、宁乡猪等血统进行多元杂交,经过二十余年的精心选种培育,20 世纪80 年代完成品种鉴定工作,1984 年通过品种验收,被列入《陕西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并且获得原农业部首批地理标志产品;产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兴平、周至、武功、乾县等县市;属肉脂兼用型地方品种,具有产仔多、泌乳力高、肉质好、耐粗饲、抗病性强等特性。西农萨能奶山羊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荫武教授为主的繁育科研团队经过多年长期的严格选择和精心培训而形成的优良乳用山羊品种,具有“头长、颈长、体长、腿长”四大特点,以体格高大、泌乳性能好、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和改良土种羊效果显著而闻名全国[5]。这两个品种目前均未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 年版)》。现已将其作为新发现的地方特色品种资源登记入册,还将对其进行性能测定、按照畜禽品种审定鉴定办法组织申报国家认可,以便对其进行保护开发利用。

4 统筹做好保护开发利用的后半篇文章

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打好种业“翻身仗”不是一蹴而就的,振兴种业是一个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在“数得清、查得全、核得准”的基础上,做好性能测定,挖掘普查数据的应用价值,在搞好普查工作的同时,提早谋划、统筹做好保护开发利用的后半篇文章,将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故事讲好讲圆满。

4.1 加快健全保护体系

科学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建立畜禽品种保护场、保护区,对照国家和省级保护名录,健全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创新保种工作机制,激发市场活力,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保种场的技术指导服务,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4.2 积极推进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挖掘学习全国地方畜禽品种育繁推一体化的典型案例,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龙头企业,以地方品种为素材培育特色优质畜禽新品种、新品系和配套系。同时,挖掘陕西省、市地方品种的文化内涵,讲好资源故事,打造特色品牌,形成特色产业,让保护与开发利用相得益彰。

4.3 切实加强政策引导

进一步强化普查工作目标,夯实任务要求,优化调整对地方畜禽品种的保种经费投向,加强政策宣传与解读,提高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尽力做好人、财、物等的全方位保障。

5 小结

为期三年的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是国家种业振兴的重头戏,是国之大者、国之要者,是每一位畜牧业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要想打好畜禽种业“翻身仗”,必定要下好资源普查“先手棋”。准确把握工作要求,积极主动夯实责任,保质保量地做好资源普查任务,同时保护利用好这些资源,为早日实现种业“自力更生”,也为迈向畜禽种质资源强国新征程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种质普查种业
登海种业
山西召开全省种业工作推进会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提升稳粮保供能力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山东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