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中公共医疗建筑设计的“以简应繁”
——以石柱中益乡卫生院医疗项目设计为例

2022-11-27李一帆陆雨玮

重庆建筑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卫生院建筑师建筑设计

李一帆,陆雨玮

(1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2 四川美术学院 设计学院,重庆 401331)

0 引言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感染超6 亿人,死亡超650 万人,且数字仍在不断增长。每次灾害的发生,都伴随着各地医疗建筑的发展。医疗建筑是基本医疗展开的场所,通过不断升级进化适应发展的医疗科技,应对既有医疗挑战,同时,此类特殊建筑还需要在特殊时期能够应对医疗的特殊需求[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体到乡村医疗建筑的设计建造,其要义就在于,缩小城乡医疗公共资源差距,让乡村也能获得近似城市拥有的优质医疗条件。而所有医疗行为的发生,首先需要在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有前瞻性的介入,以及引入前沿理念。本文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卫生院为例,讨论乡村振兴中医疗服务设施“以简应繁”的设计策略。

1 项目背景

重庆石柱中益乡卫生院医疗项目是基于乡村振兴的国家发展战略,响应国家的脱贫攻坚工作,立足于中益乡的实际情况,改善其医疗环境和应对不可预测的医疗情况而设计的建筑。建筑师将复杂医疗知识和体系与建筑专业知识相结合,在当地进行了长期的社会调研等基础准备工作,经过与医疗专家、业主和群众充分交流后,从功能和技术的角度进行多层面多阶段的论证,从使用者需求上进行了多角度的人性化考量。项目的设计尽量满足多方的诉求,以达到工作和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医疗建筑与其他的建筑环境设计相比,其特殊之处在于内外部环境设计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2],因此该项目的设计重点体现在建筑功能效率和建筑使用者体验并重。对于医疗建筑的使用者而言,过于复杂的建筑空间不仅与医院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理念、长期运营规划和一次性满足功能要求的基本前提相悖,还会降低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筑设计师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将注意力从繁复的使用功能转移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使用者生活和心理状态上,并不意味着忽视功能和效率的基本原则,而是在不对医疗建筑的专业功能和需求作出任何妥协的前提下,尝试利用最简单的设计逻辑,实现最有效、清晰的建筑空间营造。

2 设计理念

医疗建筑的设计往往内含复杂的功能要求、严格的组织流线、清晰的洁污分区等明确的规范要求[3]。由于医院设计涉及的内容繁杂,对于建筑师而言,此类项目的设计极具挑战性,建筑师不仅需要明确医疗基本知识和设计的变化和趋势,还需了解实时的国家政策和医疗政策,以及医疗建筑相关的行业规范,以保证医疗建筑设计的基本安全,因此建筑设计师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和对人群需求的考虑,包括熟悉医疗的流程、部门分布与配合对场地位置、邻近关系的需求。就实际落成项目的群众反馈可以得出,医疗建筑设计如果没有切实地化解复杂的独特需求和解决现实问题,反而会让医疗建筑的空间和流线更为混乱。基于此,本文的设计一方面对当地实际医疗的需求做出回应,另一方面也关注医疗建筑易出现的问题,以更好地服务于医疗人群。

首先,从建筑类型和功能上来讲,医疗建筑的重点并不在于形式主义和建筑师强烈的个人风格,其“美学价值”是由其特殊的功能性和有效且清晰的建筑空间要求所决定的。建筑师需要将特定的医疗建筑置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从国家战略和政策、历史情况、生态环境到建筑内部的功能布局、交通动线、技术设备,再到医患人员的使用和体验,将建筑的设计和规划融入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过程中高效且合理的布局是重中之重。

其次,对于使用建筑的人来说,其使用感和体验感也是建筑师所需要关注的重要环节。在医疗建筑中,人类进行的活动关乎于“生命”“尊严”和“希望”,建筑师理应建造出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人性化空间,打造出一个真正适合医护人员工作和患者治疗的医疗建筑,为医护人员提供高效且愉悦的工作环境,为患者提供有效且舒适的休养环境。

本文基于以上两个设计重点,形成了“以简应繁”的设计理念。“简” 即利用简洁明了的设计方法来处理建筑内部繁杂的元素,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的“语言简洁”,利用简单的材料和简洁的立面,体现基于当地基本情况的建筑设计作品对生命的尊重,通过熟悉且亲切的当地自然材料为医患人员营造一种亲和感,缓解医疗建筑中压抑的情绪;其次是建筑的“言简意深”,即利用建筑语言的简洁来体现建筑的深刻内涵,但简洁并非单调直白,医疗建筑并非一个冰冷的功能性容器,设计师应关注当地的传统和自然材料的应用,并将其融入到建筑手法中,展现人性化的情感体验,使每一座医疗建筑都体现出“顽强生命”的象征寓意。

3 设计策略

3.1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山水田园小镇,地块规划功能为卫生院及康养中心。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约为8400m2,包含建设3600m2的卫生院及其配套职工宿舍一栋,以及以群落建筑 组 织 的3000m2康养中心(图1)。投入使用的项目为其中卫生院的部分,对医疗建筑设计的思考也将仅针对此部分。

图1 项目总图

从场地的选址来看,项目场地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项目东面沿新规划的市政道路,交通便利且属于城市市政布网的有效范围内,保证了市政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使患者快速且便捷地到达乡卫生院;西面紧挨自然山脉处为相对比较安静的区域,且空气新鲜,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上场地自然条件决定了此医疗建筑项目的卫生院在总图构思和设计策略上将呈现一定的双重性。面向市政道路设置主要的建筑出入口,建筑立面也更加完整,以应对相对嘈杂的环境。除此之外,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共服务设计的项目之一,可以借助项目设计展现出城市严谨和整体系统的形象;面向自然方向的部分,建筑立面则更加开放和灵动,更多利用自然环境的地理优势,让空气、阳光和自然景观渗透进建筑内部,为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创造更为舒适的环境(图2)。该项目预期为建造一所简洁、直观,且能满足使用者身心需求的乡卫生院。

图2 项目航拍图

3.2 基本构成和材料应用

项目由两层的长条形建筑单体和两层塔楼组成,主要功能区包括卫生院所需的门诊、急诊、中医馆、公共卫生科室、预防保健科室、住院病房及相关办公档案室等(图3)。

图3 一层平面图

整体建筑立面简洁,呈双剖屋顶形式。外立面材料采用当地青砖砌筑在混凝土结构外,一方面就地取材,呼应了石柱县当地的建筑色彩和建筑空间形态,与西面面向自然环境的景观相融合,使山脉和建筑形成视觉上的贯通和融合,同时也为患者的生活空间提供更加丰富和熟悉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节能保温与降低耗材经费起到积极作用,体现人文关怀和节能环保理念(图4)。

图4 立面图

从环境构成和材料应用上也可体现出建筑师对使用者心理的关怀。从特定的使用人群出发,将自然光线、周围景观以及新鲜空气等纳入考量的范围,思考建筑空间、材料、声音、色彩、湿度、温度等对建筑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3.3 功能布局

建筑师在功能布局的初期,希望尽量将整个项目化繁为简。在传统的医疗建筑中,常出现内部流线过于复杂而导致功能分区不清晰,造成内部空间过度浪费,不仅大大降低了医患人员的空间舒适度,同时还可能造成患者救助不及时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等问题。

据大量数据以及经验显示,患者在医院就医的过程中,大约半数或以上的时间是在排队或等候,等候的时间遍布了就诊和就医的整个过程,包括挂号、就诊前、缴费取药的等待,人员在由此形成的“等候空间”中的聚集使整体环境的通透度和空气的流动性变差,医疗环境质量大幅降低。同时不合理的空间和功能布局,降低了医疗工作者整体的工作效率,也增加了人员的压力和焦虑。这些非必要的“等候空间”成为了病人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针对这一情况,该项目将尽可能作出改进。建筑的功能房间表里并不会出现“病人等候空间”的设计要求,这就需要建筑师更加妥善地处理各功能分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巧妙地将非必要的“等候空间”变成“有效利用空间”。

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转换建筑设计思路。建筑师在项目的设计初期,将任务书中未提及的“等候空间”作为了设计的重点。在最初几稿方案中,空间被设计成了外廊的状态,因而使建筑的体型更加纤细,面向城市的东面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功能房间,面向山脉景观的西面则是一个通透的长廊(图5)。所有的患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利于身体康复。

图5 外廊图

在外廊的设计过程中,外廊的形状特点使每一层的面积过小,为了满足整体建筑所需的各类功能分区,原计划为将整个建筑做到四层的高度。尽管外廊方案的设计理念以及理念下所形成的空间形态可以达到设计初期所预想的效果,并且得到了业主的赞同,但由于楼层过高而带来医疗建筑空间使用的种种不便,因此在权衡之后,建筑师和业主为化解外廊和使用便捷的冲突,将外廊方案调整为内廊,建筑层高从四层的高度缩减为两层,极大提升了使用者在交通流线上的便利和工作效率。同时走廊的空间并没有因此而被牺牲,运用巧妙的手法,同样可以使建筑内部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

走廊宽度净宽达到3.4m,在两侧都留有足够座椅空间的同时,中间的通行也没有障碍。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内部走廊不会由于内部空间的遮挡而使空间环境变暗,建筑师在面向景观的一面,尽量布置开敞的大空间,并设置落地窗,使整个空间变得更加明亮。此外,设计了多个半室外阳台空间,给予内走廊充足的自然通风和采光。一条笔直的走廊串联了卫生院所有的功能设施,让使用者在进入建筑时能立即对空间产生最直观的认识,快速了解到建筑的构成以及所要就医场所的位置,这对于居住在偏远地区的民众来说,无疑大大缓解了其就医时的焦虑感。在建筑外围,设置了多处绿植,配合西侧山脉的优美景观,使整个环境充满生机,自然环境和建筑之间实现了有效的连接,为严肃规整的医院建筑带来了轻松与活力(图6)。

图6 项目实景照

4 结语

乡村振兴中,乡村公共建筑设计,除应尊重当地自然与人文,设计语言更加贴合当地特色需求,还应对具体建筑设计项目有更深透的钻研。本文所述医疗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设计人员具备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而且需要对独特的医疗建筑具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建筑本身复杂的功能配置和使用流线的要求,使得设计存在一定难度,但随着建筑师对医疗建筑的不断深入了解,对项目的把控能力也不断增强。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建筑都是为人服务的,设计的出发点如果是将人的使用和体验放在第一位,再复杂的设计预设条件也能迎刃而解。当一个项目存在诸多复杂问题和注意事项之时,如果单纯地以单个策略去应对每一个问题,将得到诸多答案的杂糅,造成另一种复杂,难以整合各种关系和设计重点,最终呈现的效果将不如人意。此时,建筑师应当寻找一个以简应繁的策略,将所有繁杂问题以一个简单的答案去应对,当一个答案能解决诸多问题的时候,其就是最合适的答案。

猜你喜欢

卫生院建筑师建筑设计
胖胖的“建筑师”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当建筑师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