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建筑学感悟点滴

2022-11-27陈荣华

重庆建筑 2022年11期
关键词:建筑学空间环境

陈荣华

人类对于建筑学的认知,在经历了功能建筑学、艺术建筑学、空间建筑学之后,现在己进入了环境学的阶段,而且还在深化和发展中。这一概念的提出深刻地影响着我的设计理念和创作实践。于是有了以下的感悟。

●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是一个叫做地球的生态圈,这是一个复杂环境的大系统;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两个分系统;从设计学的视角看,人居环境又可分为规划、建筑、景观、室内设计和公共艺术等等子系统。各个层级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维护地球村这个复杂大系统的良好运行与持续发展。

●以环境建筑学的观念搞创作,在宏观上要实现城市时空环境的延续性;在中观上要创造具有所在地特点的形体与空间;在微观上要着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的物理环境与精神环境。

●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任何建筑都会落脚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包括了自然环境、建成环境、人文环境,既有有形环境,也有无形环境。在这个意义上,这个特定环境就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拟建建筑的空间格局、体量、形式以至于气质与风格;作为特定环境中新加入的元素,拟建建筑在彰显自己的存在价值时,必须与特定环境相协调,和谐共生,成为其中的有机组成成分。

●环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自然环境虽然相对稳定,但人们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方式却在不断地提高。与此同时,人文环境则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它对建筑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和复杂。人们的文化心态和精神追求是人文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往往决定着建筑审美与建筑创作的取向。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建筑师必须保持进取之心,努力体现此时此地此事这一文化环境中作为文化主体的人们的群体心态,表达与这一文化整体的同构关系。换言之,环境的嬗变性,决定了环境建筑学的进取性。

●继承与创新是建筑创作永恒的话题。过去对文脉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历史文化的承上启下。事实上环境包括了自然环境、建成环境、人文环境多个方面,文脉的传承是对方方面面纵横关系的综合把握与应对。用环境建筑学的观点看问题,更能深刻地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关系。环境不但有继承的一面,也有创造的一面。当我们深刻地理解了环境的时候,也就理解了什么是传统文化,当我们恰当地创造了环境的时候,也就有了现代化的建筑。换句话说,建筑创作中文脉传承的问题,本质上是环境顺应、融合、嵌入、体宜、接续、创造和发展的问题。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文化的载体。建筑师扮演着三重角色:作为工程设计的受托方,当然要实现委托方利益最大化,但同时也应该是公众福祉的协调者和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只有使自己的作品深深地植根于当时当地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丰厚土壤中并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经过时间的沉淀,方有可能成文化的遗产。

●环境建筑的本质是空间。几千年前老子就曾说过:“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对于建筑的使用者而言,主要是建筑实体围合和界定的空间,包括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它是人们生活日常体验和感知的场景,除了满足物质使用功能之外,还应创造让人愉悦遐想的意境氛围。这种空间的取得,有赖于建筑实体与其陈设科学的设计与艺术的塑造。

●环境建筑的创作与室内设计、园林景观以至公共艺术密切关联,实为一体。建筑实体部件的塑形、组合、材质、色彩、以及光线的运用构成了室内空间形态感知和体验的基础,家具、陈设和软装的设计对实用功能与艺术氛围起着补充和提升的作用。而建筑形体作为外部空间的界面和视觉重点,与园林景观、公共艺术一道成为意境营造的三驾马车,不可分割。建筑师作为龙头应统筹考量,为后续细分专业进一步发挥创造提供合理框架和想象空间。

●所谓环境,是对人产生影响和作用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但环境建筑学的核心是人,为人设计、为人所用。但又与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不同,强调的是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持续发展,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整体哲学观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

●环境建筑学是一个开放的学术范畴。当今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本土建筑可以说是环境建筑学面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文化缺血等严重挑战的深化和发展,而建构理论则是从建筑本体构建的方法论上提供了工具支撑

●程泰宁先生以广阔而深邃的国际视野,从跨文化研究中提出了中国自己的建筑理论体系,以“天人合一”的境界为哲学基础,以意境创造为美学特征,以相应的形式语言为表达媒介,应当成为环境建筑学指导思想和最高境界,从而实现“诗意的栖居”。

猜你喜欢

建筑学空间环境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空间是什么?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创享空间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