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美学视角下景泰蓝饰品研究

2022-11-27张祺贻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29期
关键词:景泰蓝珐琅饰品

张祺贻(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一、景泰蓝的基本概述

中国作为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和民族艺术传承的大国,景泰蓝技艺以宫廷工艺品瑰丽奢华的鲜明特征而迅速在北京地区发展,其产品与创作领域都体现着我国的民族艺术传承风貌,是世界金胎掐丝珐琅器技艺中最伟大的工艺遗产之一。到了明代景泰年间,该种金属工艺技术的开发也到达了鼎盛,其生产出的工艺品以精致而闻名,所以后人称该种工艺品为“景泰蓝”。景泰蓝的官方用名“铜胎掐丝珐琅”,又叫“珐蓝”,还会叫它“嵌珐琅”,是一件在铜色的胎型中,以柔韧的扁铜丝,掐出各式花样并焊上,而后再用珐琅质的彩釉充填于纹饰中,烧造而成的陶瓷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时期受到人们青睐,制造工艺较为熟练,所用的珐琅釉多以金色为主,所以把这样的工艺品称为“景泰蓝”。

(一)景泰蓝的发展沿革

六百多年前,随着蒙古人进入了欧亚,中西文化交往增多,许多身怀绝技的匠人也开始走进我国,他们创造了一种铜胎掐丝珐琅的新工艺技术,这就是“景泰蓝”的前身。"铜胎掐丝珐琅"约于十三世纪末时,被阿拉伯人带到了我国。引进之初,人们都叫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然而其中景泰蓝中的“蓝”为什么是蓝而不是其他颜色,其原因就是景泰蓝是以掐丝珐琅的蓝底色居多。景泰蓝是属于外来文化,工艺技术的前身在阿拉伯地区,阿拉伯式园林的主色调崇尚蓝。在阿拉伯地区,在他们的建筑中,蓝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颜色。

中国元代后期就已经产生了掐丝技术,但是因为掐丝技术过于复杂,而且当时烧造工艺也还很不完备,所以在元代制造的数量很少,而且实际制作也很少。到了明朝景泰年间,传说因为一位年轻的皇子喜爱美女,对美的追求成为他毕生的追求,以至不惜把整个作坊都迁入了皇宫,致使这种工艺受到了极大弘扬,深受喜爱,留下了许多珍品。清三朝时代,由于景泰蓝的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制作的工艺技术水平也比明朝时期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清代中期之后,景泰蓝广泛传播,已经发展到民俗生活中了,当时的景泰蓝,深受达官显贵们的喜爱,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类似于老天利、德兴成一样的民间作坊来制作器物。自1911 年后,随着清代宫廷中的造办所的逐步销声匿迹,大批宫中能工巧匠四散于民间艺术,民俗产业开始逐渐兴起,除了像老天利、德兴成这样的民间作坊发展越来越好之外,各地也开始兴办起了小作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景泰蓝发展得越来越兴旺,景泰蓝技艺在当时得到了不小的发展。这时的景泰蓝不仅保持了在宫中的雍容华贵,而且也同时保持了造办所严格的传统工艺技术,并且在创作题材上也与我国的传统民俗工艺有了比较广泛的融合,这时候的景泰蓝十分的夺目耀眼。

(二)景泰蓝的制作工序

伴随景泰蓝收藏品市场发展的火热,现如今人们对于景泰蓝的工艺开始逐渐重视起来了。但其工艺过程还是较为复杂,因为一个纯正的景泰蓝工艺品是通过纯手工烧制而完成的,整个流程一般要经过一百〇八道工序,包括选图、描图、掐丝、点蓝、烧蓝等多个环节。

1.设计纸稿

制作胎图、丝工文件、蓝本(点蓝的色稿):首先由设计师制定胎图、蓝本,再转成复制件纸稿供下一个阶段使用。

2.胎形制作

将紫铜片根据图样的要求剪出各种不同形状后,用锤头敲击出不同形状的铜胎,接着再将其各部分连接上好的焊药,经高温焊后即可形成器皿铜胎形状。

3.掐丝过程

用小锤把轧平后的细紫银丝掐、掰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花样形状,并蘸上一些白芨水贴到铜胎上,接着再往铜胎上筛上一些银焊药粉,经过九百多摄氏度的高温焙烧后,把银丝花样牢固地铆焊在了铜胎上,掐丝过程就完成了。

4.点蓝过程

通过掐丝工艺后的胎体,进行烧焊、浸酸、将景泰蓝生产工艺流程图压活、正丝等步骤之后,才能进行点蓝过程。点蓝是艺师将预先备好的珐琅泥釉,根据在花纹上所要表现的色彩,用由铜丝锤做成的小铲形器具,用铲子铲的方法把珐琅泥釉填入已焊好的铜丝纹饰边框内。

5.烧蓝过程

首先在整个胎体内填充彩釉后,再置于炉温约为八百摄氏度的鼓风炉中,以某些金属或石粉作燃料焙烧,将彩釉的砂子状固态物质熔化为液体后,便在凝结中产生固定在整个胎体上的绚丽的彩釉,但因为此时彩釉温度已达到铜丝的温度,于是又必须再填充一次彩釉,接着展开烧结的工序,大约需连续四五遍,直至将纹样内填至与掐丝纹相平。

6.磨光过程

先用粗沙、黄石、木炭等分三次将凹凸不均的青釉面刷平,凡在不均之处旁都要先用补釉烧熔后再重复磨碎,然后用木炭、刮刃刀等将缺少青釉面的铜丝、底线、口线等刮平再打灰。

7.镀金过程

把涂平、磨光的景泰蓝金属经过浸酸、除污、沙光后装入镀金液槽内,接着通上电流,数分钟后,金属溶液就牢牢黏附在景泰蓝的金属部位上了。在经过水洗技术冲净、晾干等处理之后,一个更加绚烂耀眼的新景泰蓝便出现了。镀好金色的新景泰蓝,再配上一块雕琢得精致玲珑的硬岩底托,更呈现出了景泰蓝雍容华贵、端庄秀丽的风姿。

景泰蓝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迅速,各类异型产品、实用性物品、旅游纪念币等层出不穷,多、大、精、尖、有品位的景泰蓝商品不断创新生产,新的各类品种、材质、花色、工艺不断涌现,玉刻、木雕、漆器工艺和花丝嵌入等传统工艺互相融合,由于不同工艺技术的精巧结合,各色材质互为衬托,再加之艺术品通体又嵌入了一定量的珠子,更使艺术品更加独特与玲珑剔透了。

二、景泰蓝的设计美学特征

景泰蓝的器物藏品艺术价值极高,当中又以明代宣德、景泰二朝的为典型,最具投入与珍藏意义,而清代的珐琅器制造规格也很大,在康乾时有不少都是仿造“景泰年制”款的,也极具珍藏意义。“景泰蓝饰品”的特征和种类也是极其丰富的,以景泰蓝饰品为例(见图1、图2),来分析一下景泰蓝的设计美学特征。

图1 景泰蓝手镯(图片来源:花瓣网)

图2 景泰蓝手镯(图片来源:花瓣网)

(一)景泰蓝饰品的定义

“景泰蓝饰品”并非一种专属名称,而是由“景泰蓝”和“饰品”两个词语形成的复合词语,在所有词语分析中缺少对“景泰蓝饰品”一词的释义。所以,在此处我们首先要明确“景泰蓝”和“饰品”的含义,从而才能够将“景泰蓝饰品”的概念加以明晰。

“景泰蓝”的概念,是指涵盖了全部的铜胎和金、银胎珐琅产品,还包含了掐丝珐琅、点画珐琅等,以及工艺制作的特点。“景泰蓝饰品”它可以分为广义上的景泰蓝饰品和狭义上的景泰蓝饰品。广义上的景泰蓝饰品比如各种装饰用品,如灯具、挂件等。狭义上的景泰蓝饰品是装饰于人体的,比如项链、耳坠手镯等。

(二)景泰蓝饰品的设计特征

1.造型美

景泰蓝饰品可以分几十种,种类繁多。景泰蓝的饰品造型特征通过将传统中式元素抽象为概括的造型概念,而直接采用自然造型,表达出饰品风格——中国传统。而配饰的设计细节元素则多用中华传统元素,蕴含了中华文化内涵(见图1、图2)。

景泰蓝手镯是中国重要的工艺品之一,始于明代的景泰时期,而因为初创时候只是蔚蓝,故而俗称“景泰蓝”,又叫“铜胎掐丝珐琅”,而现在我国最初的景泰蓝则是元代的品种。景泰蓝手镯,偏圆形,玉镯表面有着五彩斑斓的花纹,经过经典的色彩搭配,颜色十分鲜艳,在图1 中景泰蓝手镯整体呈现金黄色,而玉镯表面又有着各种各样的艳丽花纹,手镯与花纹之间呈现镂空状态,这样的设计显示出了玉镯的美丽与雍容华贵,从传统的造型中又融合了比较前卫时尚的元素,让玉镯更加宜古宜今,更适于配合不同民族和一些现代服装。图2 中的景泰蓝手镯整体颜色分为蓝色和金色,金色部分多为镂空状,蓝色部分镶嵌了两朵十分艳丽的花朵和绿叶,十分明艳、突出。景泰蓝饰品的形状通常都端正、规则,稳重,同时胎质给人的感受也非常丰富,形状精美流畅。特别是其表面通过掐丝加工做出的花纹曲线流畅、平整匀称。

2.纹样美

景泰蓝饰品的纹理设计精致而复杂,可以说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的审美纹饰,既内涵丰富吉祥,又巧妙表现了对人们快乐的祈祷。景泰蓝的纹样包括祥云纹、回字纹、万字纹、龟背纹、桂花纹、鱼鳞纹、古钱纹等。

祥云纹的祥云应该是我们很熟悉的中国风图案,在许多地区都可以见到。祥云纹又称“云头锦”,代表了中国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向往之情。在传统景泰蓝纹样中,常作为辅助纹样用于器物口沿、肩部、手脚上。

回字纹用如“回”字的不同图案连续组成纹样,故谓之“回字纹”。明清时代的回字纹是用一正一反二方互相连接的回纹边饰,另外有一个连续的回字纹边饰,也叫作“富贵不断头”,寓意美好故事的意义深远、绵长。

龟背纹,也就是像龟背上的纹饰一样的几何纹样。在中国的古老文化中,龟富有灵气,所以常与龙、凤、麟合称为“四灵”。所以,乌龟还具有长寿的含义。

桂纹,桂花优雅高洁,香飘四溢,在民间常被视作吉祥之物。因此桂花树也是代表尊贵、贞洁、尊严和吉祥的重要标志。古代仕宦腾达后就常称其"折桂"。此外,"桂"谐音"贵",代表着富贵,如"福增贵子"等。

鱼鳞纹也是像鱼鳞那样,一片一片地重叠组成的图案。“鱼”谐音“余”,寓意着人生幸福丰富。在中国明清时期景泰蓝艺术品和饰品的装饰中,鱼鳞纹主要用来描绘鸟类的羽毛和瑞兽的鳞片。

古钱纹形似中国古代硬币的图案。在我国的中国古钱币种类很多,其中以大圆方孔的硬币更为人熟知。但是,中国古钱纹一般都以小圆形方式存在,含义着美好、团圆、祥瑞。一般装裱在器物的肩部以及口沿上的为辅助图形。而古钱若与蝙蝠等动物构成图形,便意为"福在眼前"。

3.工艺美

景泰蓝按饰品种类分类,可以分为铜胎掐丝景泰蓝、金錾胎景泰蓝、金属台落地景泰蓝、机制景泰蓝还有各种工艺技术结合的景泰蓝等。景泰蓝饰品的工艺特点包括以下七点:

(1)色彩丰富天然:景泰蓝饰品的颜色,主要是由大自然中不同色彩的石料与自然的颜色所组成,色彩柔和、天然、纯粹、原始,色彩的丰富天然运用是景泰蓝的独特性。

(2)景泰蓝饰品的表面不易变色:特别是现代景泰蓝饰品通过高科技表面处理,既不易变色,年久也不显陈旧。

(3)表层色彩平整而鲜艳:大概因为跟景泰蓝釉料的特点一样,像玻璃一样透彻的颜色,再加上一点特殊的处理,表层就变得晶莹而均匀了。

(4)景泰蓝饰品的结实性:由于所有景泰蓝产品都是以梓潼为胎体的,所以除非剧烈的撞击与摔打才有可能出现碎裂的现象,但同时又由于将珐琅泥釉与金导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了适当的牢固性,所以金属丝也不易破碎。

(5)由于景泰蓝的生产工艺技术的优越性,所以景泰蓝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纯手工生产的优点:前后百余道道工序,每一件事都有操作手法,不能被机器取代,从而做工细致,制品精美。

(6)景泰蓝饰品的美观性:以纤细而流畅的金丝线,再加上一些鎏金元素,具有丰富的珐琅的颜色,再配上各种装饰配饰,非常抢眼,形成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7)景泰蓝的形状通常都端正、规矩,稳重,同时胎质给人的感受也非常深刻,整体造型优雅而流畅。特别是其用掐丝法制成的,花纹曲线流畅自然、规整匀称。

4.材料美

景泰蓝是中国久负盛名的特色工艺品之一。景泰蓝饰品的材质特点,大致有如下三点:(1)景泰蓝具有抗氧化、不变色、防水和防潮等特点。(2)电镀过的胎体金属耐高温,不易变色。(3)表面多有玛瑙、玉石、珍珠等材料辅助物质相结合。景泰蓝的装饰它是用赤铜作胎,首先在铜胎上用铜丝粘出的各色花纹,接着再在用铜丝粘成的不同种类的小格子内填入颜色,最后再通过炼焊、磨碎等加工过程,而后再入窑中烧造而成的颜色明丽的工艺。景泰蓝泥釉颜色因时间而不同,明代景泰蓝的原料是珐琅等,其色泽大致有青、赤、黄、绿、灰、白等诸种,在使用时再用部分进口的石油溶液调成浆煳填涂。烧造过的器物,往往釉色肥厚、颜色晶莹透亮。但是由于清代景泰蓝的大部分产品都不是珐琅,因而使用了彩泥釉,其釉色也缺少明亮。乾隆年间,景泰蓝最初上的颜色被细分成黄、白二色。白是车渠石的干白颜色,而黄是干黄颜色,其后期的变黄发绿或红化。在景泰蓝的工艺品中,景泰蓝把铜的延展性和陶瓷的特性紧密组合了起来,有的外观端庄大方,有的纤细、繁复精细。俗语说,远看造型,近看花。颜色上则有不同特色,花朵、纹样等均用丝工严格而细腻地呈现各类艺术造型。在上釉后则可根据装饰图案需要,随位赋彩。也因此景泰蓝工艺中包含装饰艺术、装潢美学、环境艺术、空间美学等,但鉴赏方法上则与其他工艺完全不同。而且金属具有金碧辉煌的特征,也格外贵重。

三、景泰蓝的设计文化内涵

景泰蓝饰品因其华丽的造型铸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审美特点,造型上,因景泰蓝一直是贵族们使用的工艺品,所以在外观上给人一种华贵、大气之感。金黄的颜色,再加上使用景泰蓝特有的几种配色,色彩纯度都比较高,但并不突兀,十分和谐,并且五颜六色的花纹十分流畅,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在纹样上,景泰蓝饰品上的纹样复杂且多变,精美绝伦,像云纹、回字纹、万字纹、龟背纹、桂花纹、鱼鳞纹、古钱纹等,这些纹样除了体现当时工艺之高超以外,还包含了当时人们对于某种纹样的喜爱。工艺上更是十分讲究质地,通过七道工序的制作,使得一件华丽的景泰蓝饰品横空出世,惊艳世人。景泰蓝饰品的生产工序也相当复杂,每项工序都有极高的技术需要,且制造难度也极高,非普通工艺匠人能做到。故此,在当时所花费的时间劳动力,几乎不可计算出来。而即便是在现代,这种上高档的掐丝珐琅器生产,所花费的时间劳动力还是相当大的。在材料上,为了使饰品长久地流传于世,所以匠人们研制出了抗氧化、不变色、防水和防潮等技术,应用到景泰蓝饰品上。所以才使得景泰蓝工艺品脱颖而出,艳压群芳,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四、结论

景泰蓝饰品作为金属工艺品的一种,不管从形状、纹样、做工、还是材质,都是独一无二的,异常精美的。本文借助对景泰蓝历史发展和制作工序的分析,引出其景泰蓝饰品的美学特征,从造型、纹样、工艺、材料四个方面对景泰蓝饰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找到其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让我们对景泰蓝饰品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从中感受到这个来自皇宫里的艺术品。

猜你喜欢

景泰蓝珐琅饰品
BLOOMHUB饰品买手店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饰品
浅谈景泰蓝装饰画的独特魅力及发展价值
钟连盛:让景泰蓝薪火相传
失传200多年宫廷珐琅彩技艺将复活 需要167道工序
饰品与灵感间的故事
断代景泰蓝 成投资新宠
珐琅器之画珐琅
景泰蓝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