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辨治与诸子兵法共通之道

2022-11-27蒋力生

中医药通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亦然医者用药

朱 朕 蒋力生

范文正公有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相者,谙兴国安邦之道,遣兵用计,决胜千里之外;医者,行妙手回春之术,辨证施治,悬壶市井之间。然医战相通,天地赖以立心,生民赖以立命,非博学广阅而无以成乎。故今略取岐黄,浅析武备,缕梳相通之理,共阐幽微之道,以期醒世启民。

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辨证论治,药到病除

《孙子·谋攻篇》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1]此用兵圣言,天理之道,凡用兵略战,皆以信息情报为先而后谋,方立不败之地。用药亦然,遣方用药必熟知药性病机,审时度辨,安施回春妙手。《伤寒论条辨》曾言:“我既为师,彼则为敌,大敌当前,必察其情,虚实真伪,得其情而可以无疑矣。”[2]尤见审查明辨之重,盖当世之人行医治病,急功近利,不思因果循环之道,不明五运六气之理,治之谬哉!

诸兵家侧重庙算,皆视军机为抗兵之要,统战之上策。医家法其理,故先辨而后治,明察病机是谓“知彼”,深谙医理是谓“知己”,两者相合方能精准施治,用药而无殆矣。

2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熟谙经典,注重实践

《吴子兵法·图国》曰:“内修文德,外治武备。”[3]意谓攻城略地之前,必先修明政治、巩实经济,以宽裕国力,而后治战练兵,统筹武备,以号令三军,备战如此,医修亦然。盖先贤名医,遣方用药,必谙熟经典,内修善德,心系百姓苍生,而后躬耕临床,辨证施治,以施回天之术。《扁鹊心书》曾言:“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4]尤是医者,未尝深研古书经典,凭一己之见妄加施治,若病患服而未果,便推诿他人,实属当世所不齿。

军政修明,国富安康,方可无往不胜;谙熟经典,临床辨治,方可妙手回春。谨遵先贤修持之道,凝心静神,品读医家心传,继而辨证论治,推陈出新,救人于水火之中。

3 奇正配合,避实击虚——标本兼治,缓急有道

凡兵家皆重视奇正配合,胜敌以“巧”。《尉缭子·兵令上》曾言:“善御敌者,正兵先合,而后扼之,此必胜之术也。”[5]即以灵巧战术穿插战场,以吾之待侯敌之变,避实击虚,乃立不败之地,谋略如此,用药亦然。治病求安必先明轻重缓急之道,方明用药先后之序,若一味求全,则不可兼顾,终究治本,急令治标,标本兼顾,岂有不治焉?《本草纲目》有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6]此先贤名言,论治之道矣。

论当世之人,举医问药不知病有深浅,一贯治之,莫不知急病施以缓药,是养杀人,而缓病施以急药,是逼杀人矣。是故医者当怀精诚之心,慎而辨之,辨证用药,方克疾患。

4 数战民劳,久师兵敝——病贵速治,积久成疾

古今征伐皆以速为贵,战机转瞬即逝,其差不容毫发。《战国策·燕策》曰:“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敝。”[7]争伐之耗甚大,以日损斗金为充,久之劳民伤财,田园荒芜,士气削弱,徒害苍生。因此用兵以速战速决为上,用药以力达病灶为要,非用药繁杂以显技艺高深,药力专精,虽数味,能立克顽疾继而方显高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言:“善治者治皮毛……治五脏者,半死半生矣。”[8]15故遣方用药皆待邪未起时加以灭之,故能安。若耗久矣,再施以峻药猛攻,弗知素体虚而甚已,治则死生参半,此非医家之害耶?

观医圣仲景,著述伤寒,所陈方药至多不过数味,皆药力专精,直达病灶,而未尝闻医者繁苛久治以为要妙。故战宜速胜,治宜精准,此用兵之圣言,用药之先筹矣。

5 忿悁之师,兵家所忌——急遽之医,不可久谋

世人皆以速胜强攻为急,欲除之而后快,方不知世事循行皆有定律,一味强求是故未免于难。《后汉书》言:“忿悁之师,兵家所忌。”[9]即行兵掠战,将常怒且无以含忍,即易受敌军操持,此兵家之大忌。行医亦然,每每欲显妙手,不假思索以常理取之,未得验效,即增量,或更迭,或袖手,徒加剧疾患,终损人于急遽之间。《医学心悟》有言:“医岂易知乎哉?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10]庸者自鸣医术高超,以其浅薄之理治急难之症,殊不知医道奥妙,浅尝者未知其精意,急于求成,往往失治误治。

俾以武观医,乃知大凡猛将名医,皆以稳字当头。古今善战者不怒,善医者不遽,故曰:“医道精微,思贵专一,不予浅尝者问津,学贵潜沉,不得浮躁者涉略。”[10]

6 全胜无斗,大兵无创——治之未起,安之若素

自古常胜者多,而全形者寡,不战而战,上赞矣。古今诸道皆崇奉“全胜”,《六韬》曾言:“全胜无斗,大兵无创。”[12]即主张遵循政、军、民生之道,立己于不败之地,驱敌于无形之中,此真微妙至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8]35是以斩邪于萌芽,断疾于微萌之中,宝命全形,和阴阳而顺五行。《类经》言:“未生者治其几也,未盛者治其萌也。”[13]古今诸子百家皆视“无创”为制敌上略,然当世之人,非重疾苛难无以就医,自视轻疾无关痛痒,殊不知疴疾深入,渐蕴乃成,待诸风疼痛掠起,治之晚矣。

为道者,不争而善胜,无为而成。是故安民御敌皆重防之于未然,因势而利导,破敌于谈笑之间,治患于未萌之时,此行医用兵之臻境。

7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体虽康健,失养则殆

故凡天下安康,民皆富足,慵懒怠惰之风渐盛,荒兵颓武,不知大危将至,轻则内忧外患,重则山河破碎。《司马法》有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14]穷兵黩武,虽无以倡,但安守太平,危之甚矣;治国如此,养生亦然,盖当世之人,年少虽体健,不知收敛,荒淫于声乐之间,沉溺于物欲之爽,殊不知真元耗散固久,苛竭命元,待年长病发,悔之晚矣。《养生论》曾言:“至于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15]不知人之蕞尔之躯,柔脆之体,驱而往来,累受物患,而身非木石,岂能久乎?故曰兵怠则国危,身疲则形损。

夫物芸芸,盛衰轮转,未有一帆风顺之理。老子有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16],凡物壮盛必有余殃,必心持戒虑,早做提防,万不可沦陷于安平之间,待祸乱渐起,悔之晚矣!

8 结语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慎。与战者经之于五事,晓以天道,遂通六合,协和人事,立己于不败之地,再探敌军虚实,或谋、或离、或伐、或攻,诸法皆备,攻之不殆。

古有孙武立兵道,赋文十三篇,重谋略,布宏局,严军纪,上行下效,世人奉之为“兵典”;吴起明战理,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严明进退赏罚,令行禁止,重振兵家军纪,总文武,兼刚柔,厉行不怠;姜望著六韬,善阴谋,施权术,文伐为上,诛心为要,以奇正诡异之兵法,求全胜无创之臻境;孙膑善合道,废迷信,顺应民意,慎战伐,重社稷,任势而为之,纵使敌众我寡,亦能泰然取之;许洞钤虎符,谋人和,次天地,虚含应敌,利在变通之机。

医者,民生之本,不可不察。行医者顺之于阴阳,经之于五行,捋疏五运六气,通晓天地人和,心怀大医精诚之心,治患救难于艰险之间,善之善矣。

昔有岐黄启医源,镌书十八卷,奠医道,参天地,述阴阳,道法自然,古今奉之为“医祖”;仲景论伤寒,定理法,著方药,六经类分,八纲辨证,集秦汉之大成,立不朽之医论;扁鹊述经络,著难经,独取寸口,命门为要,循行奇经八脉,往复五行生克,脉证相参,治之以应天之时;神农尝百草,定纲目,分药三品,七情相合,配以君臣佐使,治以四气五味,辨证施药,安民于帷幄之中;吴瑭阐温病,梳条理,由上至下,三焦辨证,佐以仲景伤寒,互为补鉴,治乱于疫祸之时,安居太守。

淼淼兵道,矢之即久;浩瀚医典,亘古绵长。所谓医战相通,皆源于中华文明传承所在,大道至简,相通合一。故欲延续中华薪火,必先知古史、探意理、沉所思、行于道,而后次穷易理,明心见性;再者,需勤于实践,知行合一。古之纸上谈兵者数不胜数,而用之弗,唯有通达古史,知行合一,方可四海一统,万里同风。

猜你喜欢

亦然医者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叮咚、叮咚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一个老百姓
有毛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