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问题探究

2022-11-27沈亚莉华夏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品牌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管理层部门事业单位

文/沈亚莉 华夏(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信息水平的进步,社会大环境也在不断改变,面对社会的需要,我国事业单位职能也在不断革新,当今时代下,事业单位所面临的挑战是十分巨大的。在这种新的社会背景下,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会越来越多,事业单位想要在这个时代大潮中稳步向前,想要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与发展目标,就要紧跟时代步伐,并且在前进的步伐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身,只有不断进取、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事业单位在才会在这个大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内部体系的构建,可以合理化控制其全部工作的进行,从而降低工作中发生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事业单位革新速度,促进其长远发展。加大对其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视,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特有的功能性质,进一步满足其战略目标的需要。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内涵

内部控制体系就是通过制定相关的流程、完善相关制度、提出相关规范,对事业单位内部活动进行管控,降低风险,从而顺利推动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的合理开展,保障目标的顺利实现。内部控制体系与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以及事业单位的经济命脉息息相关,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以及资金使用效率,还可以控制内部腐败现象的减少,规范业务的合法开展,降低资金使用风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以公职人员为主、普通职员为辅,并以资源的合理分配为主要手段进行控制,事业单位的功能体现在社会服务职能的方面,不以经营利益为最终目的,所以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活动数量、质量为最终目标,也是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还有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事业单位是以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为主要配置方式,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国家的政策方针开展专项业务活动,在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中要受到相关审计部门的监督。事业单位具有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功能,在对事业单位进行成绩评定时,不仅要以事业单位财政效益为凭,还需要根据事业单位所创造的社会效益来作成绩评判。事业单位的产品产生在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中,产品输出并不以营利为目的,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财务链条比较单一,资金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可以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来降低其运行的风险。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职能比较广泛,如医疗职能、教育职能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根据事业单位现有的职能特点,建立相关的控制制度,并采用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针对其社会活动、内部组织活动、权利行使、责任划分进行控制。

内部控制包括预算控制、收支控制、资金控制等。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建设备受重视,投入大量的资金保障其建设的合理性,进而提高服务职能、声誉以及影响力。例如在学校建设中,加大师资力量,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些学校在充沛资金的支持下,加大学校建设,使自身成为集团模式,不断扩充分校数量,增大自身规模[1]。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体系认识不到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事业单位管理层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一些措施的施行与体系的制定是需要管理层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些内部控制是自上而下的,因此必须保证管理层完全加入内部控制当中,管理层需要深入了解内部控制体系内容,充分理解内部控制的内在含义,进而发掘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找到内部控制所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并作出合理应对措施,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使其在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中发挥其应有作用。但在实际的事业单位业务活动中,管理层不了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内容,不明白内部控制的内在含义,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了也过于片面,更认识不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缺少有“分量”的支持者,导致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受到阻碍[2]。一些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全面,一些管理者认为其就是对财政支出的管控,因此将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交给财政部门,这样不但加大了财政部门的工作量,降低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内部控制的质量,影响事业单位财政方面的发展,还降低了其他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整体认识程度,当所有人、所有部门都认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财务部门工作的时候,就不会有人或部门参与到内部控制当中,内部控制体系就缺乏了全面性及完整性。

(二)内部控制的开展不合理

内部控制是内部管理最重要的一部分,缺少了内部控制,内部管理将无法进行下去,内部控制工作的合理性是保障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3]。但内部控制的开展不合理:分工不明确,没有明确职责划分,部门之间的权利不清晰,权利出现交叉现象,导致在业务开展时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不能快速处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进而降低了内部控制效率;预算不合理,合理的预算需要有合理的预算方法,在事业单位的预算中,采用的预算方法往往过于单一、简单,预算的最终结果不准确,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时,缺乏有效的监管,预算的相关内容审批不严,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问题的出现;固定资产管理不合理,一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方式比较老旧,因此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工作失误率高;沟通不合理,由于各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预算与采购沟通不到位,就会出现采购不规范等问题,从而加大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

(三)内部控制系统信息传递效率低

信息是保障事业发展的前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加快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并为其带来了更加方便的服务,积极提高信息化标准,从而保障内部控制的高效运行。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信息传递效率往往过于低下,有些事业单位还依靠古老的人力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力度缺失,由于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资金力度小,导致内部控制质量差,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受到很大的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活动进行的效率也无法提高。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信息传递效率低,信息传递存在滞后性,部门无法快速获得有效信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无法高效开展[4]。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运行的有效保障,也是减少不良行为的合理措施。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有的事业单位还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控制,还有的事业单位直接把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用在内部控制制度上,没有根据事业单位的运行状况,没有以其现有基础定制新的控制制度,并与一些制度相互冲突,存在重复或者相反的规定,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性、实用性、合理性,在这样不合理的控制制度下,其运行风险将会加剧[5]。

控制制度不完善,也会导致相关信息质量较差或者相关信息有误,信息的质量也是反映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好与坏的评判标准。事业单位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升相关信息质量。

四、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合理措施

(一)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认识

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管理层需要从自身入手,转变现有思维,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思想认识,积极的、全面的、深入地去了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内容与其内在含义,管理层要定期开展内部控制大会,并在会上做思想讨论与总结分析,从而加深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认识[6]。管理层要认识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财务控制工作,是所有人、所有部门共同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关乎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时还要理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其健康发展所带来的重要作用。管理层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方面不能闭门造车,要充分吸收外部经验教训,通过与科学理论和实际经验相结合,以有效、高效为基准原则,来制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管理层还要加大对内部控制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含义、内容、作用、意义传达给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从而加深其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认知程度,从而保障其完整性与全面性。

(二)合理进行内部控制

合理进行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力度:建立内部控制的责任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划分,加强部门之间的权利认识,将各部门工作内容、职责、权限等纸面化、具体化,在此基础上,再将部门责任进行岗位划分,将责任具体到每个员工身上,从而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高效化、合理化、规范化;事业单位应选择合理的预算方法,合理开展预算,要根据各个预算方法的特点与优势,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用一种或几种预算方法进行预算,使预算方案更加合理、科学、严谨。

加强对预算全过程的监管,确保有预算、再支出、不盲目,同时加大相关手续的监管力度,使预算更加规范、合理;事业单位还应合理管理固定资产,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革新固定资产管理的方式,从而降低工作量,减少相关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现象发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沟通效率,规范采购过程,使采购支出在控制范围内[7]。

(三)提高内部控制系统信息传递效率,提高信息化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信息技术的适用范围也随之扩大。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信息传递效率、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当前事业单位应该做到的[8]。事业单位应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充分了解信息化对内部控制带来的积极意义,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事业单位可以引进财政核算设施,加入预算板块,使用不同方法进行财政核算,从而保证财政相关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完善信息化考核和信息化预算系统,提高考核效率和预算效率[9]。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进行风控与风险信息的采集,分析并找出风险,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合理化控制,从而降低发生风险的概率。提高内部控制系统信息传递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不但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强化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而保障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高效性[10]。

(四)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相关制度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要以其运营情况为基础,根据其所处环境,并在相关政策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1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进行完善,通过控制目标规划控制体系,划分所有部门的岗位权限、职责,根据权责统一的制度,建立健全岗位权责制度,保证岗位的职能与权力的协调统一,使其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管理层还需要完善最终决策制度,事业单位不应是一人或者一群人的一言堂,管理层在做相关决策时,应把决策内容传递给事业单位每一位工作人员,并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发表自己的建议,管理层需要把这些建议统一收集、集中整理,科学采用大多数员工的合理、合法建议进行最终决议,决议后要把决议结果进行公布,避免事业单位内部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发生。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对相关信息的重视程度,合理制定相关制度,从而提高相关信息的质量[12]。事业单位还应完善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定相关流程与相关管理,从而减少财务人员的不规范做法。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加强内部控制,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就要加大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力度,保证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含义与重要性,找出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构建对策,进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相关链接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和内部强化管理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猜你喜欢

管理层部门事业单位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持股存在联合效应吗?——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