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提升研究

2022-11-27胡恒钊

攀登 2022年2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时代发展

杨 鹏 胡恒钊

(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回望历史,中华民族经历了在“挨打”中谋革命,在“挨饿”中求奋进,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媒体的发展,多种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使我国在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这一重要“关口”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期望,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实践中证明,守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就是守住了前进的旗帜和道路。因此,着力增强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维护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性,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至关重要。

一、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阐释

意识形态作为哲学范畴的一个分支,在学界引发高度关注。国内外学术界对意识形态也众说纷纭,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也正是意识形态突出社会地位的权威彰显。利昂·P·巴拉达特在《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一书中间接地描述了意识形态伴随社会发展的内生机制和外在动力,从本质上揭示了民众社会意识伴随社会存在发展的交替变更的现实依据,在解决民众对当下社会发展的现实困惑的同时,契合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论述到,“意识形态就是指在某一社会集团之中或是某个人的心理中占有着主体地位、能产生控制力的表述体系,是一种观念”[1]。它始终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

厘清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网络意识形态的渊源。其二是网络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认识网络意识形态不能简单化处理,要沿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把握其特殊性和规律性,从而揭示其深刻本质。网络意识形态是网民在网络空间行为引发的网络实践效应,反观其内在联动,网络行为衍生的网络实践效应是网络意识形态的根本触点。无论从外在发展来看,还是从内生机制分析,网络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现实映射,它作为特殊的社会实践样态与网络存在的反映,集中体现着网络空间实践行为的行动指导和价值取向,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网民的思想状态、社会认知与生活诉求。

二、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的现实境遇

意识形态是推动国家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如何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机制,不断推进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和网络引领力提升的实践探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事业健康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面临的风险挑战

第一,网络空间生态复杂多样,意识形态工作危机重重。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空间以一种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式构建了人类新型工作模式与生活方式,但恰恰是这种高度自由化、开放化的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易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受到威胁。网络空间的高度交互性在注入多元性、自由性、虚拟性等基础属性元素的同时,让现实的“面对面”演变为“键对键”,跨国界、跨时空、跨年龄的交流,加之信息的快速传播,容易让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被海量信息所淹没,丧失主导性和引领力。因此,网络空间作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发展的全新场域,对提升全民国家安全观、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至关重要。而网络空间作为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全新介体,更要准确把握面临的危机,并积极借助愈渐成熟的网络技术转“危”为“机”,为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多元化思想交锋,各种社会思潮充斥网络空间。伴随网络多元化发展,个别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网上散播各种不实言论,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抬头,如历史虚无主义、个人民粹主义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任何新闻舆论都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没有什么抽象的绝对的自由。我们要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自觉抵制西方新闻观等错误观点的影响。”[2]网络空间文化多元化的属性特征极易使错误社会思潮破坏网络空间的生态秩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受到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网络空间面临的失落困境亟待解决。因此,我们应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应对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袭,提升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增进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第三,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中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面临的困境。社会转型是发生在社会体系内的重大变化,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有重要影响,是一种整体性的改革和社会发展。但是,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难免引发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相应的经济政策和分配制度也随之受到影响。网络人身攻击、个人信息泄露、虚假广告等社会公众性事件的暴发,极大地引起了社会民众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公众的公共安全感,部分社会群体甚至出现精神萎靡、个人利己主义等偏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消极思想。然而,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然需要借助网络场域提高办事效率,讯息政策的公开也往往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平台传递给大众。“个性自由”的网络空间、纷繁复杂的评论接踵而至、鱼龙混杂,一些政治不坚、信念不强的网民会借机发表偏激或者不实言论。伴随网络极强的互通性,有些歪曲改革成效的负面声音甚嚣尘上,尤其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阶段,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尤为重要。

第四,西方强权政治干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提升受阻。在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的同时,互联网打破国界限制的特点也给我国的长治久安带来新的挑战。西方国家借助先进的网络科技传播所谓的“自由、民主”,意在阻挠中国的发展,制造“中国威胁论”“社会主义崩溃论”等不实言论,致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发展受阻。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的发声有时相对滞后,未能及时充当引领人角色,有些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对个别社会热点问题发于事后声明或事实还原,此时的负能量信息会在事发第一时间渗入网民意识形态领域,因此要做到敢于发声、及时还原事情真相,防患不实言论于未然,做好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常态化建设,提升主流媒体引领力。此外,要激发短视频平台覆盖广、吸收快的时态特性,将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最大化铺开,充分利用好网络空间这张“大网”,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点、线、面结合的网格化建设。

(二)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3]新媒体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发展日益成为增强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最大变量”。因此,矢志不渝地做好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绿色、长效发展,不断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第一, 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网络空间作为新时代信息对话的主要媒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其中,做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转换是必要的前提。互联网作为新兴科技,具有参与人数多、覆盖面广、渗透性强等特点。由此,通过新媒体平台快速、准确传播党的新路线、新理念、新方略,尤其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党员思想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广大网民的政治站位,广泛形成统一的网络空间思想战线,这对于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 有利于凝魂聚气,营造清正廉明的网络空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互联网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也逐渐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阵地。据此,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4]的重要论断,从而指明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发展方向。意识形态是国家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号召力,影响着一个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关键成效,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有助于意识形态的长效发展,能够与时俱进的传承、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之,秩序错乱的网络环境则反噬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所以说,党和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建设,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是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实然之径。

第三,有利于推动国家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网络科技作为新时代的现代化生产力,集合着现实社会发展的各个要素,其衍生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5]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推动我国向着更高目标发展的根本原则。新时代网络空间视域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管理权、话语权构成了我们党发挥领导作用的坚实保障。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是我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推动网络空间治理应实现治理思路由“以管为主”向“管用结合”转变,从根本上扭转治理手段“被动应对”向“攻防并举”转变,进一步促进全党全社会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全面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第四,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大国形象。意识形态作为文化的核心,规束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6]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社会的虚拟衍生,也是现实社会在另一空间的全面映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是国家对文化自信的强力呼吁,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握是“互联网+”时代中国声音的生动体现,是体现全民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文化自信是线上线下文化渗透力的高度统一,是国际博弈间文化软实力的深刻诠释。以文化自信为主导,借助网络空间与世界对话,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历程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发掘和聚集全党全国人民更加广泛、更加深厚的精神力量,是展现大国雄姿的时代之需。

三、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的路径选择

当前,网络已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的重要场域。近年来,党和国家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但是,在新时代网络场域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方面仍存在共知性不足、认同感降低等问题。因此,在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还需要进行深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探索和突破。

(一)抵制错误社会思潮侵袭,锤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政治利益的、自觉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在网络场域中,网民自身对网络空间的利益诉求同步提高。人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认知性阅读,更加倾向于满足式阅读。自我满足式的自由阅读容易让不良社会思潮有可乘之机,潜移默化地消解个别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崇高信仰。由多元社会思潮交织的网络空间,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空间引领力的发展。针对其中的消极因素,应当积极、有效地引导人们在面对与主流意识形态背道而驰的社会行为和网络舆论时,要明辨是非、敢于斗争。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必须坚持统领性原则,以网络空间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引领力提升的主要突破口,借助现代化网络媒体,以数字媒体、现代化信息工具为依托,积极建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责任工作机制,努力打造一支装备精良、有使命感的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让良好的网络风气最大化覆盖社会各个群体,真正做到思想引领发展,意识推动行动。

(二)加强宣传媒体深度耦合,淬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感召力

随着新媒体逐步走进大众视野,“互联网+”视域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在以纸媒为载体的同时大力推进线上媒体融合发展,画好线上线下“同心圆”,更大范围、更广维度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值得关注的是,网络宣传媒体的融合面临“如何建构”到“生产什么”再到“输出给谁”的路径难题,这对基层网络媒体的宣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设备和技术上实现网络全覆盖的同时,还要培养基层网络媒体宣传人才并善于用好网络。例如,在高校教育方面,应当建立平等对话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空间的自由性和广泛渗透性,进一步促进教育双方之间的平等对话,使得诉求能够合理、真实表达出来,加强教育双方在思想引领过程中的话语互动。由单向式灌输逐步转化为双向式互动,在网络空间创造和谐融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氛围。

(三)优化网络话语体系,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质是价值指引、人性教育、塑造人格、团结人心的过程转化,随着网络的发展,意识形态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新时代背景下,探求如何优化网络话语体系,用中国故事诠释中国道路,用中国道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不仅是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路径,也是网络融媒体时代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一是立足主流媒体,充分发挥好政府与群众的纽带作用。二是话语应贴近群众生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网”聚人心。言语是语言表达的符号,更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载体。网络空间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策源地、传感器和放大镜,网络话语体系要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关心为出发点,坚持鲜明的人文意识和问题导向,坚持互动性原则,善于以可视化学习、立体化呈现、互动化传播开展理论创新和话语革新,提炼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的生活实例素材,让群众的感受更为真切,增强理论渗透力、话语影响力、实践执行力,进而优化网络话语体系,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力。

(四) 坚持党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领导,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

在网络空间中为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权、话语权和管理权。伴随网络科技的兴起与不断革新,网络文化日趋多元化,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在新时代网络空间场域中,要通过建立网络风险预警机制,牢牢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既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又要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党性修养较高的专业队伍,明确制度为根,责任到人,以网络技术为关键,推进网络安全保障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与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新时代,必须坚守好网络舆论阵地,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才能最终实现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清朗有序。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时代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