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2022-11-27娄星明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融合大学生教育

文/娄星明(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严格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对于残疾人群体予以了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根据中国残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2022年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人数接近3万人,就业压力持续增加,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听障大学生作为残疾人高等教育生源的组成部分,兼顾残疾人和大学生双重身份的同时也面临着双重身份下的双重问题,如何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关乎个人发展、家庭幸福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初心与使命。目前,国家对于“双创”予以了高度重视,夯实听障大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听障大学生创业就业率,从而提高我国人口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今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教育工作决策部署,我国越来越重视残疾人高等教育工作,目前全国招收听障大学生的本科高职高专学校共有19所,含12所本科院校,在籍听障学生约5000多人。听障大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有较好的提升,但在社会上同样面临就业的严重考验。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数据调研,对作者所在学校和几所兄弟院校听障大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情况进行了分析统计,数据结果表明:

(1)初次就业率高,几乎全部就业,但由于个人情绪、沟通不畅、职业规划不明晰会造成听障学生随意离职,离职率较高;(2)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普遍不高,参与创业的学生所占比例较低;(3)在创业阶段和创业时间的选择上,大部分听障学生同意大学毕业工作几年后再选择创业,等自己有一定的资金、能力和研究成果储备后再进行创业。(4)听障大学生创业所选择的行业倾向于服务培训类,如餐饮住宿、电商销售、体育培训等。

二、新时代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综合文献查阅等总结得出,创新创业素养、知识技能和外部环境是对听障大学生创业影响比较大的三方面因素。

普通大学生创业意愿不强、创业成功率低,这些会影响听障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降低其创业动力。

(一)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不够高

1.创业意识不够浓厚

许多听障学生都渴望在进入高校后学习一门技术,在毕业后,能够进入企业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受制于各类因素影响,听障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一是由于残疾大学生存在身体缺陷,其社会交往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极易受限,创新创业的思维视野不够开阔,创新能力及创业理念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导致其竞争意识不强烈。二是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听障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在讲述这门课程时,忽视了听障大学生群体,导致部分听障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即使进行了创业实践,在遇到挫折时,极易出现负面心理,从而放弃自己的创新创业活动。

2.创业信心不足

很多听障大学生由于受成长特殊环境的影响,在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嘲讽或者歧视,听障大学生普遍存在自卑、脆弱、封闭的心理,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对于市场竞争也缺乏理性评估,部分学生对市场过分的理想化,在创业遇到挫折时,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放弃创业。另一方面,部分听障大学生没有真正地融入社会,对他人缺乏信任,同时,他们看到当前许多的普通大学生创业意愿不强,创业成功率低,这样一来就导致部分听障大学生缺乏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面对创业时,很容易因为种种挫折而放弃,在创新创业时,严重缺乏创业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储备不够多

要成功的创新创业,必须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主要包含专业的行业技能和一定的商业知识和企业运营管理综合技能。通过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听障大学生除了一点点专业知识外,对其他技能、知识的掌握不多,如金融、法律、财务等知识以及社交礼仪、企业管理能力,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其原因包括:一是学校听障大学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开设的专业有些不利于学生就业和创业,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相对落后,无法进行深入的校企合作,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也有点偏离或者滞后社会和企业需求,关门办学的现象还比较明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也明确规定学生每门课程需要修满的学分,但是课程设置没有系统性且缺乏实践锻炼的平台,导致学生缺乏锻炼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良好的外部条件,且不能系统性的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缺乏创业相关知识。

(三)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外部环境不够好

近几年来,我国普通大学生整体创新创业环境生态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整个社会层面,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尽管一些学生有想法参与创新创业,但是却存在种种后顾之忧。听障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为身体存在缺陷,相比普通大学生其创业更加艰难,更需要良好的创业环境。根据调研结果来看,创新创业外部环境不够友好主要表现为,一是国家政策扶持不够精准,国家即使出台了一系列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但由于创业政策针对性偏弱、可操作性偏低,导致残疾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四处碰壁;二是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但是绝大部分是针对普通大学生建立的,且缺乏针对听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和实践教学平台;三是有利于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机制、基地还未形成,也没有校企合作成果转化等,另外学校也没有成立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领导小组,没有形成人才培养的一套科学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评价评估体系和资助体系等软硬件。综上所述,外部创业环境的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听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创业环境氛围不浓使得听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更加曲折坎坷。

三、新时代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行性对策

为了鼓励更多的听障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从业机会,就需要在整个社会上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从政策、制度等各个方面做出保障,为听障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便利:

(一)残健融合,提升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

融合教育又称为“全纳教育”,其核心理念是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终极目标是建立融合公平正义的社会。随着融合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和实践的迅猛发展,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正以丰富的内涵逐步惠及广大残疾学生。据权威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通过该种方式,能够让残疾人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够鼓励其自食其力,使残疾人拥有健全的人格,可以自信的面对生活。在政行企校的统筹协调背景下,需要针对残疾人的需求来打造残健融合创业生态圈,为听障大学生提供必备的援助,有利于提升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提高听障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二)专创融合,创新听障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1.大力推进专创融合

专创融合,即促进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融合,该种模式是提高高校教育效能的有效方式,也是引领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径。高校要为社会提供具备技术化、复合化、非结构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素质的专创融合人才。优化对听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契合了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高等听障大学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和热点,通过该种方式,可显著提升听障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听障大学生“双创”教育首先要根据残疾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自身发展需要与专业教育进行紧密融合发展。

2.创新“岗课赛证创”五位一体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2021年4月13日全国职教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其内涵是:岗是指职业岗位,课是专业育人课程,赛是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证是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融通强调四者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在专创融合的背景下,应将“双创”教育与专业进一步有机融合,创新“岗课赛证创”五位一体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创是指创新创业。高校应该根据企业真实岗位和创新创业能力需要,通过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点,设置成课程来培养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和品格,然后结合技术技能大赛、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和实践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强化,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训,学生可以顺利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证书,并顺利完成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后续的就业、创业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政行企校协同,完善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保障体系

政行企校合作在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政府、高校行业和企业须各自发挥优势,构建有利于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协同育人保障体系,为听障大学生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1.组织保障

(1)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师资库

为加强对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有效管理,需要成立由政府、高校及行业企业等专家组成的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校内外导师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师资库,指导听障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分层分类安排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一对一”跟踪指导和帮扶,提升实践训练效果,使听障大学生成为有创新意识、有创业知识、有相应实践操作技能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

(2)搭建政行企校协同共建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政行企校协同共建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势在必行,建立相关的创业孵化园、创业指导中心以及专业的听障大学生创业资讯中心等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创新创业孵化实践训练,提升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直接对接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在校企合作方面,高校须逐步扩大衔接领域,走产教融合的道路,将科研成果尽快应用到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堂教学中,加快成果转化,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指导听障大学生的实习实训,把国家最新创业政策、行业发展前沿信息、个人或企业创新创业经历等融入其中,切实提高听障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

2.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

听障大学生无论是思维方式、沟通能力还是风险防范能力等和健全学生都有一定的不同,高校须完善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保障机制,对涉及听障大学生的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分认定以及休学创业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从而保障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加强对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高校相关部门应在项目落地及成果输出普及方面出台严格管理规定,从而构建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

(2)完善创新创业评价、评估体系

完善的评价、评估体系是衡量创新创业工作质量高低的关键,高校可充分进行调研后,从创新创业素养、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和创新创业外部环境等方面,科学、全面地构建评价、评估指标体系。同时还可以借助第三方对相关孵化项目进行有效的评估,客观准确地评价、评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升创新创业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3.资金保障

高校应制定并完善奖励制度,设置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或奖学金。加大对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助力听障大学生将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动,全面提升听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此外,还要对参加全国或地方创业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进行奖励,激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

猜你喜欢

融合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