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
——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

2022-11-27祖秋阳王昱蒙王振南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创陕西

祖秋阳 王昱蒙 王振南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40006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共六次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出:“我们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是否正确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青年一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博物馆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相关政策,意在加强对博物馆的管理,对展品进行修缮。将博物馆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其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陕西博物馆的优势条件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博物馆开发的重要保障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西安大雁塔旁。陕西地处我国中部,既不受到沿海战火的侵害,也不面临西北地区民族矛盾的危险局面,和平安全的地理位置使得陕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引得各个朝代的君王在此建都。想要使陕西历史博物馆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博物馆发展新模式,成为其他地区博物馆模仿借鉴的优秀案例,就要使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产业以及地方经济上占比更大,形成一套产业链,实现本地经济的繁荣,带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发展。分析目前可以实现的发展模式,理清博物馆系列产品的发展思路,力求让群众更大程度上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普及范围,增强传统文化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二)厚重的历史是博物馆开发的先决条件

陕西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无比灿烂的文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馆藏文物,从石器时代半坡人用于打猎采集的石器骨器,秦朝为发展农业而推广的“铁犁牛耕”制度,汉高祖刘邦修建的永乐宫,到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有着长达一百多万年的时间跨度,展品数量大,范围广,种类全,价值高,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同时陕西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物经历百万年的传承与保存,使其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从历史研究角度出发可以更好的了解文物内涵,以及在各朝各代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可以使博物馆充分发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三)丰富的文物是博物馆开发的必要条件

博物馆展现出独具艺术风味的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文化的精华。不同的展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观赏价值,更是可以展现出当地独特的地域风貌。地域的不同使得文物具有高度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由于各地区风俗习惯的差异,甚至同一文物在不同区域都有着不同的称呼和作用。博物馆是一面旗帜,应当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物不仅是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当今生活中更担当着振兴当地经济的重要作用,所以如何最大程度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成为了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化价值研究

(一)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特点

1.独特性

陕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先后有十四个政权在此建都,是华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陕西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纵跨黄河长江两大区域,水资源矿藏资源丰富,舒适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也使得历代君主偏爱此地。陕西有大雁塔,钟鼓楼,大唐不夜城等多个著名的旅游景点,陕西历史博物馆更是北方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型博物馆,受众群体多、范围广,可谓是文化的集大成之地。第一展馆中的“人猿揖别”展区选自毛主席诗词中的《贺新浪 读史》,意为人从猿进化成功了,跟猿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差别,读起来具有遥远深沉的历史感。博物馆内馆藏大量的远古人类初级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以及距今115万年前的先民遗存。反映出古代先民的生活情景,以及丰富的艺术追求,展现出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再现了文明的曙光。“凤鸣岐山”有着陕西作为西周王都所保留的丰富遗迹,展现了中国早期国家的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非常具有借鉴和反思的意义。“大汉雄风”有着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的汉代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繁荣的经济政治、文化,体现出了开拓进取的时代风貌。独特的文物带给现代审美高度一致的人类社会耳目一新的体验,为人们在传统文化中提取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提供新思路。

2.多样性

陕西历史博物馆又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370000余件,包含了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各朝各代的文物。可谓是琳琅满目,精品荟萃。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积淀。“盛唐气象”保留了大量隋唐时代的典型文物,如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展现了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大都会长安的恢宏气象,用于东西方交流沟通的丝绸之路连绵不绝,在文化与经济上互通有无,使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东方帝国”重点展示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朝文物,因技术原因,仍有部分未开采。已被挖掘出来的兵马俑排列整齐,栩栩如生,每个士兵的神态各异,具有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特征,在战马的衬托下再现了秦统治时期积极进取、一统山河的时代精神。“冲突融合”保留了陕西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以及陕西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丰富的文化遗迹及宗教文物。多样的文物展现了华夏大地的多样文明,以及文物所体现出的别样魅力。

3.可再生性

陕西的文物种类和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陕西作为古都,地下仍有大量文物有待挖掘,于是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新闻,诸如“施工现场变考古基地,西安地铁挖出1356座古墓”,以及汉文帝霸陵的发现。陕西人民表示对此已经司空见惯,而这些新出土的文物承载着新的文化底蕴,等待人们进一步的探索。“告别帝都”展示了唐朝之后,作为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行独特的文化创造。通过对陕西博物馆发展现状的总结,结合陕西省当地条件,从博物馆宣传模式,以及创新理念等方面入手,对博物馆新发展模式进行探究。首先对馆藏文物进行梳理分类,理清现存文物种类及数量,其次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寻找出一条博物馆发展新路径,加强与民众的联系,研究发展新思路,结合当下流行元素,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传统文化更具生机与活力。

(二)博物馆资源的开发条件

1.推出独具特色的“IP设计”

想要打造出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有生机活力的,承载着传统文化的IP形象,就要立足实践,从博物馆中找答案。想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对现存文物资源进行调查,合理分析其资源价值。一个成功的IP背后必然离不开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于外观的准确把握。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有着庞大的研究空间以及销售市场,所以要更加注重IP的独特性。

旅游文创产品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在手段,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设计出有传播潜力的文创产品有利于带动本地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文化的宣传普及。陕西历史博物馆本身具有大规模、高品质、多种类的文物展品,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此前博物馆也做过相应的尝试,如吉祥物“唐美丽”和“汉英俊”,制成贴纸、笔记本、书签等印刷品进行售卖,可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之后又推出原创IP“唐妞”,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平台,加以宣传推广唐妞的原创漫画以及书籍,无奈传播力欠佳,影响力有限,并没有掀起陕西文创的热潮。

如何对文物进行抽象化提炼、艺术性设计、合理性宣传,让文创设计能够体现出更多的故事性和历史感,是文创的一大卖点。零碎的、不成体系的文创难以发挥作用,要全方面地加以考虑,形成配套的产业链。陕西历史博物馆应当推出原创IP,推出系列文创。如近些年推出的故宫彩妆系列,三星堆彩妆及雪糕系列,准确把握三星堆的外形与颜色,均获得大卖,既获得经济效益,助推本地经济腾飞,又大规模地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文创产品,甚至让足不出户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独特力量。这是文创的蓬勃发展,更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

2.使游客在观赏文物时有“身临其境”之感

专题陈列是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强,并围绕着某一主题而举办的不定期展览。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丰富,占地面积广,虽然历史底蕴丰富,但有时不免让人觉得过于严肃,所以没有如回民街、大雁塔一样成为游客们旅游观光的首选。在此基础上,陕西历史博物馆可以举办临时展览活动,作为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的补充,具有周期短、内容丰富、常看常新的特点,加上在线下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再有VR技术的加持,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过去的王朝,见证王朝变迁、沧海桑田,聆听文物的声音,感受历史的厚重力量。专题陈列以更加平和亲近的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使人们易于接受,同时这又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和博物馆面对社会的文化窗口。

“沉浸式”“体验感”是当今社会新出现的热词,想要使传统文化打破“阳春白雪”,更加“下里巴人”,就要使游客有着更为沉浸细腻的观感。博物馆相关方面应该使观赏形式多样化,更好把握游客的观赏心理,达到超预期的效果。

3.形成配套的“经济产业链”

文化与经济相辅相成,互相依存,想要更大范围的传播优秀文化,就要扶持其经济产业增长,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虽然如今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但是从去年的热词“干饭”中就可以看出,人民对吃的兴趣仍丝毫不减。每当看到电视剧中古代的吃食,譬如藕粉桂花糖糕、蟹粉酥、马蹄糕,尽管知道大概的原料和味道,但是还是想“一尝究竟”。博物馆可以推出各朝代的经典小吃,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吃食,让游客在游览观光的同时,味觉和视觉听觉一起,伴随着讲解员的解说,共同回到过去,有着沉浸式的体验。这种新式体验,改变了博物馆在人们心中冰冷严肃的刻板印象,更多了份人情味与烟火气息,不仅可以使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带动经济的发展,更可以加深相应的展品及文化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

古代饮食的制作过程与材料都与现代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曾经“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荔枝,现在也是唾手可得。博物馆方面在提供饮食时,可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食物。同时可以在盛放食物的碗碟上贴上有着卡通版文物的贴纸,与文创进行融合,加大宣传力度。

三、路径研究

(一)文物保护与开发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承载着人类厚重的文化。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陕西作为重要的经济政治中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护文物,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历史文物保存方面做的比较好,由于经常出土文物,所以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可以妥善处理文物。如同秦始皇兵马俑,由于目前的技术并不完善,不能完整保持兵马俑的原貌,使得兵马俑出土后接触到空气就快速氧化,失去了本身瑰丽的色彩,于是留有部分兵马俑暂未挖掘。而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方面则较为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措施,力求真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既要与经济发展想结合,又要做到尊重历史,不失本心,注重文物蕴含的厚重文化,在进行创作与宣传的同时要注意立足文物本身立意,不得扭曲甚至恶意更改文物想要传达的概念。充分展现民族特色以及现代审美。在与经济相结合的同时,要分清主次关系,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获取商业立意为辅,使二者之间互为补充。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近年来《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播出揭开了文物的神秘面纱,使我们可以从中窥得一二。文物“西周牛尊”通体以云纹和龙纹装饰,背上开方口置盖,铸造精良,体魄雄伟,是西周青铜器中的顶尖之作。耕牛本就意味着耕种田地,大有五谷丰登之意,而酒是由粮食发酵而成,顾以耕牛为形,制成酒器。况且中国自古以来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这样的酒器格外有代表意义。秦朝的“文官俑”眼神犀利,微眯的眼眸与“绿面彩绘跪射俑”形成鲜明对比,映射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对文官武官的不同看法。西汉时期的“喇叭裙女立俑”用纱巾裹头,柳眉杏目,直鼻小口,双手置于胸前,穿着宽松长袍,身材修长,比例匀称,线条优美,非常符合文献关于汉代社会对女性审美观的记载。

从各朝各代的文物中可以充分了解其社会发展状况,存在的社会问题以及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于后代人们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要不断增强创造能力,利用高新科技,将所展示出来的文物,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予现代人们更多的思考。作为文化传承者,在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我们应当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其他地区的文明,重新审视本土文化,形成独特的设计理念,展现全新的城市形象,为文化的传播开创新路径,将更多的创意融入博物馆的衍生品中,使最终得以宣传的文化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虽然目前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资源未得到全面的开发利用,但是有着充足的发展动力与远大的发展前景,在有相应政策保障的前提下,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应该结合本土的地域文化与人文风貌,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用更加新型的方式更好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对于宣传以及教育方面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创陕西
陶溪川文创街区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