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析

2022-11-27江国云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精神

江国云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宜兴 2142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一重大工程,紧密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要求“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发挥好红色基因传承的价值,这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与特征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的源头力量,它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成熟。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号召传承红色基因,这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红色基因利用好,学界对红色基因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精神的继承,蕴含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是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内核与因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和源、根和魂。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饱经沧桑的上海石库门到雄伟壮观的天安门,从改革开放到走进新时代,就是因为坚持红色而书写了新中国的历史,书写了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是中国共产党人奋勇拼搏的精神之源与动力之泉。

简单来说“红色基因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思想因子的总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革命道德、思想路线以及先进本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熔铸锻造形成了一脉相承、接续发展的革命精神谱系,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与延伸,铸炼升华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红色血脉。

红色基因一方面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红色基因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断丰富发展,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此同时,红色基因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国文化,成功吸纳了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基因。

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立党为公、忠诚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实事求是、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不求名利、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等。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最深层的精神创造,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积淀,为我们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

(二)红色基因的特征

1.民族性

红色基因诞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红色基因有着鲜明的中华民族烙印和特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功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理,因此红色基因有着天然浓厚的民族性。同时,红色基因的民族性还与我国近代历史上的特殊国情有密切关系,正是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进行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充分展现了我国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人民性

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人民群众,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必须是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汇聚而成的精神内核,蕴含了人民群众对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追求,对实现国家富强、共同富裕的期望。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共产党诞生以来,就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所以说红色基因有着深厚强大的群众基础。因此,红色基因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创造,反过来又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并且在人民群众的传承与实践中继续发展丰富。

3.科学性

红色基因不仅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与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红色基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继承与弘扬。另一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果、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等证明了红色基因的科学性,它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中国的国情,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传承红色基因。

4.革命性

红色基因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发展成熟,它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一方面,红色基因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就与共产党的革命事业紧密相连,“比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与各时期的时代任务有着 紧密的联系,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基因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正是由于红色基因的革命性特征,它不断鼓舞着中国人民紧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5.时代性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党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红色基因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伟大建党精神、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为中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了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等红色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又相继出现了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在新时代,红色基因表现为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等,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6.创新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红色基因的发展蕴含着创新特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形成的红色基因,有着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如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创新,并将这种创新精神融入了红色基因。可以说红色基因已经影响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深化改革和发展上红色基因的创新性将会更加凸显。

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让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根植于红色精神土壤,弘扬与传承红色基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对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将红色基因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让红色基因融入了课堂教学,而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基因教育活动,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积极挖掘各类红色资源,构建思政教育载体

我国红色资源不仅分布广,而且数量多、价值高,各高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近几年,高校较好发挥了各自所在区域的红色资源优势,有效的挖掘和开发了本地红色基因物质载体,并将其转化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一是红色基因融入课堂,发挥课堂育人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夯实思政理论课育人成效,同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让红色基因融入专业课程建设;二是开展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围绕重大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党团组织,经常性的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并带领师生到本地红色基地参观学习,发挥活动育人的良好作用;三是开展红色基因有关的主题学习和研究,组织学生调研本地区红色资源,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传承研究、宣传和普及工作,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术交流等;四是开拓红色基因教育的网络载体,一些高校利用网络红色资源,在学校官网开辟红色基因教育专栏或者专题教育网站,个别高校还专门研发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手机APP,让红色基因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

(二)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探索,丰富思政教育方法

当前,高校都很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在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过程中,更是进行了许多实践和探索。每年的清明节,高校都会开展缅怀英烈活动,组织大学生走进当地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通过祭扫英烈,引导大学生接受红色教育。高校党团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团日活动,带领青年学生参观当地革命遗址,通过实地体验沉浸式学习,接受红色教育。利用寒暑假开展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到红色基地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切身感受红色基因的内涵,增强了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红色校园文化活动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红色基因能够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如红色故事会、红色歌曲、红色舞蹈、诗歌朗诵、知识竞赛、情景剧等;这几年网络短视频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通过制作红色故事短视频,开拓红色基因的网络阵地;利用当下受到学生欢迎的红色电影,组织他们观看红色主题电影,在电影艺术中接受革命传统精神的洗礼。这一系列的实践探索,都是高校对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益尝试,激励大学生自觉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三)红色基因教育氛围浓厚,传承意识不断增强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和第四课堂努力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即充分利用好教室的第一课堂、校内文化活动的第二课堂、校外实践场所的第三课堂和网络阵地的第四课堂,让大学生对红色基因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自我意识。当代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满怀着梦想与激情,对红色基因有着正确的认知和认同。他们在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被革命先辈的英雄精神和无私忘我、甘于奉献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所感动,他们能深切体会到红色基因所蕴含的深厚革命精神,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有明确的自我认知,他们知道通过红色基因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通过共产党百年党史的学习,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意志,进一步明确了要将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

三、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不健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高校虽认识到加强红色基因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尚未能形成一整套完备的融入体系。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不够全面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红色基因教育的融合度较好,在专业课程上就明显不足,高校对红色基因如何与课程建设进行互融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缺乏纲领性文件和远景规划,仅仅局限与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没有形成高校各自的红色基因教育特色;对于红色基因的投入不够,没有明确的经费保障和组织支持,高校的红色基因工作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够。

(二)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单一

许多高校仍然运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上习惯于单向理论灌输与理论说教,知识点局限在课本内容,师生之间互动不足,缺乏对红色基因案例的深度探讨和共情交流。学生主动学习红色基因的积极性没有完全激发出来,这使得红色基因在育人上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同时,高校的红色基因活动比较简单,主要有学术报告、红色故事分享会、演讲比赛等,这些传统教育手段已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求;在网络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很多,他们非常容易受到网络上短视频的影响,而高校红色文化主题网站访问人数不多,高质量的红色基因短视频数量不多。

(三)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不足

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对红色基因的运用不足,没有进一步深挖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形成浓厚的红色校园氛围。对红色基因教育的宣传上,利用传统的海报、横幅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同时在校园网站发布有关的新闻报道,一些宣传内容不够生动,红色教育载体不够丰富,教育硬件与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待加强。红色基因融入课堂的深度不够,对红色基因的深层次内涵挖掘有待加强,与课程融合紧密度不高,没有让大学生在心灵上有深刻的触动。红色基因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高校要将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

(四)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欠佳

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习惯于通过课堂讲授红色基因有关的理论知识和革命先烈事迹,较少开展实践体验式、情景式教学,教师更多关注课程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学习,对学生个体需求关注的少,他们只能是被动接受。一些高校虽然开展了红色基因实践活动,但是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有时为了完成主题任务而举办一些红色文化活动,对于活动的质量要求不高;组织的一些外出主题实践走马观花,聆听了革命事迹解说,没有进行深度的学习调研,学生无法领悟红色基因的精髓,偏离红色基因教育的初衷,实践育人成效受到影响。

四、结语

高校对红色基因的当代价值应有深刻的审视与思考,立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创新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高校要进一步发挥红色基因的育人价值,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基因事件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