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软土深基坑被动区加固参数优化分析

2022-11-26崔泽恒范毅雄冯晓腊刘旭阳任兴伟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2年6期
关键词:坑底常青桩体

胡 科,崔泽恒,邓 涛,范毅雄,冯晓腊*,刘旭阳,任兴伟

(1.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43001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目前,大中型市政工程的深基坑工程具有以下特点:①基坑工程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趋向超深基坑发展;②地下结构净空高,往往没有统一标高的楼板作为换撑条件;③市政基坑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多样,存在市政公用管道以及道路、桥梁、地铁隧道等各类变形敏感的构筑物,对基坑工程的变形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④部分滨江临近湖泊、河道的市政工程,常分布有深厚软土,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对于软土地区的超深基坑,对基坑内被动区土体进行加固尤为重要,也是一种超前支护的方式。通过对基坑内被动区土体进行加固,不仅可以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减小围护结构的侧向变形和地面的沉降,而且可以增强坑底抗隆起变形的能力,防止被动区土体的破坏。特别是在软土地区,常规的围护结构对深基坑开挖引起的位移控制非常有限,常常发生墙体位移过大,导致各种各样的灾害事故发生。通过对基坑坑内土体进行加固,可以提高和改善基坑内侧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从而达到控制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的目的[1]。

1997年第14届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会议上,Karlsrud[2]提出可以采用坑底加固来控制基坑变形,以提升基坑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因卸载导致基坑变形或沉陷、破坏。2003年2月在美国新奥尔良,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和国际深基础协会共同召开了第三届注浆与地基加固国际会议,从参会的20多个国家学者所发表的127篇论文来看,基坑加固技术逐渐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3-5]。

在我国上海、广州、温州、苏州、福建等沿海城市和武汉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较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多为淤泥质软土,现有规范对于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的思路和措施不统一,依照《湖北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 159—2012)[6],基坑内被动体区土主要采用实腹式阶梯型加固形式,加固体宽度根据嵌固深度1.1~1.2倍确定,第一阶加固体厚度不小于5~6 m;《上海市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G/TJ08—61—2010)[7]规定,基坑加固体的深度不小于3 m,加固体宽度不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0.4倍,并不小于4 m。针对软土地区深基坑被动区土体加固已有大量的研究,如郑俊杰等[8]、康志军等[9]、杨波等[10]、于至海等[11]分别研究了在软土地区深基坑被动区土体抽条加固、满堂加固、墩式加固、裙边加固等不同土体加固形式的差异和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屈若枫等[12]、马陨等[13]提出了深基坑被动区土体阶梯式加固的概念,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加固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武汉软弱土层地区深基坑被动区土体阶梯式加固形式相比其他加固形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及较强的适用性;侯新宇等[14]、刘溢等[15]分析了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被动区土体深层搅拌桩加固施工工艺对深基坑变形的影响;侯新宇等[16]采用土体卸载条件下的HS有限元模型,分析“仅主动区加固”“仅被动区加固”“主被动区加固”3种土体加固形式对深基坑变形的影响。此外,国内学者对软土地区深基坑被动区加固体的宽度和深度有效值也展开了研究[11-13,17-20],发现对于具体深基坑工程被动区加固体的宽度、深度均存在有效域,超出该有效域范围后加固效果不会出现显著提升。如郑俊杰等[21]基于K-L法生成了水泥土参数随机场,并进行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数值分析,研究了深基坑被动区加固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变异性对软土深基坑变形的影响。

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深基坑被动区加固体形式和加固体宽度和深度有效值值范围的研究,对于加固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优化研究较少,深基坑被动区加固体有效域取值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本文以武汉市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软土深基坑工程为例,通过PLAXIS 3D岩土有限元软件建立基坑三维数模型对深基坑开挖的全过程进行模拟,结合现场和室内土工试验准确测定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进一步模拟探究深基坑被动区土体破坏变形的受力机理,优化基坑被动区土体加固形状和尺寸参数,以减小基坑围护结构的侧向变形和地表沉降,从而为类似基坑工程中加固体的设计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与基坑支护方案

1.1 工程概况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位于武汉市江汉区常青公园内,该软土深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江达路,常青高架桥位于基坑东侧,基坑北侧及东侧场地周边市政电缆管网密布,基坑其余侧为施工内部道路,该基坑周边环境如图1所示。拟建工程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北岸Ⅰ级阶地,地势较平坦。基坑支护范围为地下调蓄池箱体及进水连通箱涵,基坑开挖面积约为18 000 m2,基坑普挖深度为11.5~14.7 m。

图1 武汉市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周边环境

1.2 工程地质条件与岩土体结构参数

目前关于基坑内被动区加固体参数的取值主要基于数值模拟[8,15-16]和现场静力触探试验并结合部分经验公式后的转化值[22-23]。其中,已有研究[8,15-16]提出深层搅拌桩、压密注浆和旋喷不同加固施工工艺下加固体参数;也有研究[22-23]通过现场静力触探试验获得加固土体的锥尖阻力,再转化为加固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而加固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其锥尖阻力呈线性相关,根据经验关系加固区土体E50取60~154倍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加固土体的黏聚力取1/2~1/3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加固土体的内摩擦角取值在20°~30°范围内。本次在该基坑加固区范围内取加固土样12组,采用自动控制结构面剪切仪通过岩石直剪试验(见图2)获得了加固土样的强度指标,数据处理结果见表1。

图2 加固土样直剪试验

表1 加固土样的强度指标

表2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地层和加固土参数

1.3 基坑支护方案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开挖深度较大,软土层覆盖深厚,且周边环境复杂,施工换撑条件复杂,故综合设计选型,基坑支护采用排桩+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基坑底采用三轴搅拌桩裙边加固,加固形式为矩形,加固体深度为11 m,加固体宽度宽为8.25 m,加固范围为坑底2-2淤泥质粉质黏土,加固体进入下部砂层0.5 m。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支护平面图、基坑加固区平面布置图和基坑支护断面图,见图3至图5。

图3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支护平面图

图4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加固区平面布置图

图5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支护断面图

2 三维数值模型建立

PLAXIS 3D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具备强大的建模和分析功能,能够模拟复杂的工程结构和施工工况,并拥有丰富的可用以模拟岩土工程中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本构计算模型。本文将采用PLAXIS 3D软件中土体硬化模型,由于该模型拥有大量具有不同特征的个体单元,如板块单元、隧道单元、转动处弹簧、接触面Embedded桩体单元等,因此有利于软件使用者对岩土工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模拟计算。

本研究利用PLAXIS 3D软件建立的基坑三维数值模型尺寸为700 m×200 m×50 m(长×宽×深),模型的顶面为自由边界,侧立面边界水平方向位移为零,竖直方向允许发生位移,底面边界任意方向的位移为零,其三维数值模型的网格划分如图6所示。所有土体均采用HS模型,基坑加固土体采用混凝土实体单元(见图7),本构模型为HS模型。根据下式进行刚度等效代换,则1.5 m@1.8 m的钻孔灌注桩用1.3 m等厚的板来模拟。刚度等效代换的计算公式如下:

图6 基坑三维数值模型的网格划分图

图7 基坑加固土体实体单元图

(1)

式中:D为支护桩直径(m);t为支护桩间距(m);h为等效板厚度(m)。

通过界面强度折减因子Rinter对相应土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进行折减,Rinter取值均为0.7,以此来考虑支护结构与相邻土体之间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第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采用梁单元模拟,内支撑与支护桩之间用围檩连接,围檩采用梁单元模拟。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三维结构模型如图8所示。距离钻孔灌注桩20 m范围内,添加25 kN/m2的均布面荷载模拟施工超载。关于地下水的处理,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地下水水位设置为-8.57 m,工程场地上层滞水及赋存于砂土层中的孔隙承压水采用减压降水井+桩前悬挂止水帷幕方案,模型中设置地下水水位面以下每层土开挖前地下水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1 m用于模拟降水井作用,桩-土接触界面单元相应深度设置为不透水用于模拟悬挂止水帷幕作用,由于工程场地内的基岩裂隙水水位对桩基施工的影响不大,且整个工程在非汛期进行施工,故建模时不考虑此影响。

图8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三维结构模型图

在土体地应力达到平衡后,基坑开挖施工步骤见表3。

表3 基坑开挖施工步骤

3 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验证

3.1 基坑变形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开挖至坑底时总位移云图、垂直位移云图以及基坑南、北侧围护桩体水平位移云图,见图9至图12。

图9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开挖至坑底时的总位移云图

图10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垂直位移云图

图11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南侧围护桩体水平位移云图

图12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北侧围护桩体水平位移云图

由图9至图12可知: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基坑开挖至坑底总的最大位移发生在坑底处,位移值为31.74 mm(见图9);基坑坑底土体隆起最大位移为31 mm,坑外土体最大沉降量为20 mm(见图10);基坑南侧围护桩体最大水平位移为13.19 mm,位于约-8.6m处(见图11);基坑北侧围护桩体最大水平位移为13.56 mm,位于约-7.8 m处(见图12)。

由上述数值模拟结果可知:该基坑周边道路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在20 m以内;但基坑内加固土体对控制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坑底塑性区沿桩身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进而也会影响基坑底部的土体隆起,使得基坑围护桩的变形极大值较开挖深度明显上移[24],从而验证了基坑内加固土体对坑底土体力学性质的提升和对塑性区发展的抑制作用。

3.2 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的对比验证

本研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同时布设了4条监测断面,选取不利断面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其监测内容包括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桩体水平位移(预埋测斜管)、基坑内支撑轴力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周期为基坑开挖10 m前每周1~2次,基坑开挖10 m至坑底前每3天1次。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变形监测断面布置,见图13。

图13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变形监测断面布置图

本研究采用静力触探试验对基坑北侧和南侧各一组桩体水平位移和内支撑轴力变化较大的两条测线测线1和测线4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基坑南、北侧围护桩体水平位移和内支撑轴力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的对比,见图14和图15。

图14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数值模拟值与监测值的对比

图15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内支撑轴力数值模拟值与监测值的对比

由图14可知: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基坑的围护桩体水平位移模拟值与监测值的趋势近似,说明模拟得到的围护桩体水平变形能够反映基坑实际开挖过程中围护桩体的水平变形情况;基坑南侧围护桩体最大水平位移模拟值为13.11 mm,位于约-8.2 m处,而此处最大水平位移监测值为16.78 mm,位于约-9.5 m处;基坑北侧围护桩体最大水平位移模拟值为13.02 mm,位于约-7.8 m处,而此处最大水平位移监测值为15.67 mm,位于约-8.5 m处;基坑南侧围护桩体的水平位移整体较北侧大,且极值深度更大,这与现场施工中基坑南侧作为进出场主干道,施工荷载更大有关;同时基坑南、北侧围护桩体水平位移的模拟值均比监测值小,考虑是施工过程中的现场复杂工况所致,如开挖过程中,基坑内由局部施工挖土导致的二次堆土;基坑南、北侧围护桩体水平位移的变化曲线整体呈鱼腹型,在坑顶处变化较小,这是因为有内支撑和冠梁连接的作用,而其在距离基坑开挖深度近2/3处达到最大值[25],到坑底加固处明显开始收缩减小,说明加固体很好地起到了控制基坑变形的作用。

由图15可知: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基坑内支撑轴力模拟值与监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基坑内支撑轴力最大值出现在基坑开挖至基底处,为1 446 kN;内支撑轴力模拟值和监测值大小接近,综合对比关键剖面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和内支撑轴力的变化,发现模拟值与监测值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数值模型模拟的合理性。

3.3 不同宽度的矩形加固对深基坑变形的影响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实际采用深11 m、宽8.25 m的矩形剖面加固形式,本文固定加固体深度H=11.5 m,探究矩形加固体宽度B对基坑变形的影响。通过设置一系列加固体宽度梯度,以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坑外地表沉降量和坑底土体隆起量来反映加固体的加固效果。

为了方便研究,本文引入加固体相对宽度的概念,即加固体相对宽度x=B/H。本文设置加固体宽度B=0.1H~2.0H,观察不同加固体宽度下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坑外地表沉降量和坑底土体隆起量的最大值,并探究基坑加固体宽度B的适宜范围。不同加固体宽度下(加固体深度H倍数为横轴),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坑外地表沉降量、坑底土体隆起量的最大值变化曲线,见图16至图18。

图16 不同加固体宽度下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的变化曲线

图17 不同加固体宽度下基坑坑外地表沉降量的变化曲线

图18 不同加固体宽度下基坑坑底土体隆起量的变化曲线

由图16至图18可知,随着基坑底加固体宽度的增加,基坑围护桩体的水平位移、坑外地表沉降量、坑底土体隆起量的最大值整体均与加固体宽度大致呈负相关,即随着加固体宽度的增加,围护桩体的水平位移最大值和坑外地表沉降量最大值均整体下降而后逐渐稳定,说明加固体在一定宽度范围内,随着加固体宽度的增加,加固效果明显,超出一定范围后,加固效果增加不明显;但坑底土体隆起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加固体宽度的增加而降低,达到一定范围后随着加固体宽度的增加,坑底土体隆起量有增大的趋势,这可能是随着加固体宽度的增加,由于长矩形基坑的空间尺寸效应,随着基坑开挖坑内外土压力差的增大,两边加固土体的挤压作用加剧了中间软土的向上挤角,出现了“拱起效应”[26]。

为了进一步探究基坑加固区的合适取值范围,本文选取上述基坑变形极值曲线中变化斜率较为适宜段,进一步观察该适宜段在不同加固体宽度梯度下基坑各个部位的变形情况。本文取加固体宽度B=0.5H(5.75 m)、0.6H(6.9 m)、0.7H(8.25 m)、0.8H(9.2 m)、0.9H(10.35 m)、1.0H(11.5 m),得到0.5H~1.0H加固体宽度梯度下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坑外地表沉降量、坑底土体隆起量的变化曲线,见图19至图21。

由图19至图21可知:在0.5H~1.0H加固体宽度梯度范围内,随着加固体宽度的增加,加固体的加固效果增加明显,基坑各项位移值均在《湖北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 159—2012)中监测预警值范围内,但加固体对限制基坑坑底土体隆起量的加固效果有逐渐减缓的趋势。

图19 0.5H~1.0H加固体宽度梯度基坑下围护桩体水平位移的变化曲线

图20 0.5H~1.0H加固体宽度梯度下坑外地表沉降量的变化曲线

图21 0.5H~1.0H加固体宽度梯度下基坑坑底土体隆起量的变化曲线

3.4 不同深度的矩形加固对深基坑变形的影响

为了方便研究,本文以最经济适宜的加固体宽度0.7H为基准,同样引入加固体相对深度的概念,基坑相对深度y=D/H。设置加固体深度D=0.1H~2H,观察不同加固体深度下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坑外地表沉降量、坑底土体隆起量的变化规律,其结果见图22至图24。

图22 不同加固体深度下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的变化曲线

图23 不同加固体深度下基坑坑外地表沉降量的变化曲线

图24 不同加固体深度下基坑坑底土体隆起量的变化曲线

由图22至图24可以看出:不同于引入的加固体宽度,在合理的加固体宽度范围下,随着加固体深度的增加,坑底土体的隆起量也随之降低,但是随着加固体深度的加大,基坑抑制土体隆起量的作用也会减缓,不会有“拱起效应”;而围护桩体的水平位移和坑外地表沉降量均随着加固体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整体来看,加固体加固深度的增加对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的控制效果较好,但随着加固体深度的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加固体的加固效果增加缓慢。

综合对比上述基坑变形曲线,选取曲线变化斜率较为适宜段,进一步观察该适宜段在不同加固体深度梯度下基坑各个部位的变形情况。本文取加固体深度D=0.8H、0.9H、1.0H、1.1H、1.2H、1.3H,0.8H~1.3H加固体深度梯度下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坑外地表沉降量、坑底土体隆起量的变化曲线,见图25至图27。

图25 0.8H~1.0H加固体深度下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的变化曲线

图26 0.8H~1.0H加固体深度下基坑坑外地表沉降量的变化曲线

图27 0.8H~1.0H加固深度下基坑坑底土体隆起量的变化曲线

由图25至图27可以看出:在0.8H~1.3H加固深度梯度范围内,围护桩体水平位移、坑外地表沉降量和坑底土体隆起量均在《湖北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 159—2012)中监测值范围内,说明加固体的加固效果明显;在此加固体深度范围内,随着加固体深度的增加,基坑围护桩体的水平位移、坑外地表沉降量和坑底土体隆起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于增加加固宽度值,增加加固体深度不会引起基坑坑底土体的拱起回弹。

3.5 加固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上述对基坑加固体尺寸参数进行了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是否可通过提高加固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关键参数值来节约加固土体用量,本次以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为例,探究基坑加固体黏聚力、内摩擦角、无侧限抗压强度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程度。基坑加固区仍为裙边式的矩形加固截面,加固体深度为11 m、宽度为8.25 m,加固体的黏聚力c为122 kPa、内摩擦角φ为26°、压缩模量E为61 MPa,通过设置不同的梯度参数,探究加固体物理力学性质相关参数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3.5.1 加固体黏聚力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

选取基坑加固体的内摩擦角为26°、压缩模量为61 MPa,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加固体黏聚力(100 kPa、120 kPa、140 kPa、160 kPa、180 kPa、200 kPa),观察基坑各部位的变形情况,其中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最大值用ηmax、基坑周边道路地表沉降值用Vmax、基坑坑底土体隆起量用Hmax表示,不同加固体黏聚力梯度下基坑各部位的变形值,见表4。

表4 不同加固体黏聚力下基坑各部位的变形量

对基坑各部位的变形量与加固体黏聚力的关系进行了线性拟合,其结果见图28。其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45、0.946和0.954。

图28 基坑各部位的变形量与加固体黏聚力的关系拟合曲线

由图28可知:当加固体黏聚力从100 kPa增加到200 kPa时,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ηmax,基坑周边道路地表沉降量Vmax和基坑坑底土体隆起量Hmax分别减小1.7 mm、2.34 mm和2.5 mm,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加固体黏聚力的变化对基坑变形控制的影响不明显。

3.5.2 加固体内摩擦角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

选取加固体的黏聚力为122 kPa、压缩模量为61 MPa,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加固体内摩擦角φ(20°、22°、24°、26°、28°、30°、32°、34°),观察基坑各部位的变形情况,得到不同加固体内摩擦角梯度下基坑各部位的变形量,见表5。

表5 不同加固体内摩擦角梯度下基坑各部位的变形量

对基坑各部位变形量与加固体内摩擦角的关系进行了线性拟合,其结果见图29。其相关系数R2均在0.99以上,表明拟合效果较好。

图29 基坑各部位变形量与加固体内摩擦角的关系拟合曲线

由图29可知:当加固体内摩擦角从20°增加到34°时,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ηmax减小了14.16 mm,基坑周边道路地表沉降量Vmax减小了22.43 mm,基坑坑底土体隆起量Hmax减小了24.52 mm,减小率分别为72.8%、75.9%和58.9%,说明加固体内摩擦角的增大可以明显减小基坑的变形。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可以对加固体进行嵌套搭接施工来提升加固体的内摩擦角,进而有效控制基坑的变形。

3.5.3 加固体压缩模量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

选取加固体的黏聚力为122 kPa、内摩擦角为26°,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加固体压缩模量(50 MPa、60 MPa、70 MPa、80 MPa、90 MPa、100 MPa),观察基坑各部位的变形情况,得到不同加固体压缩模量梯度下基坑各部位的变形量,见表6。

表6 不同加固体压缩模量情况梯度下基坑各部位的变形量

对基坑各部位的变形量与加固体压缩模量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其结果见图30。其相关系数R2均在0.970以上,表明拟合效果较好。

图30 基坑各部位变形量与加固体压缩模量的关系拟合曲线

由图30可知:当加固体压缩模量从50 MPa增加到100 MPa时,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ηmax减小了8.67 mm,基坑周边道路地表沉降量Vmax减小了8.203 mm,基坑坑底土体隆起量Hmax减小了10.785 mm,减小率分别为52.8%、36.6%和31.5%,说明加固体压缩模量的增大可以有效控制基坑的变形。

4 结 论

本文以武汉市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中的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工程软土深基坑为例,结合武汉和上海地区的工程经验及相关规程,通过现场与室内土工试验获得基坑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结合PLAXIS 3D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基坑三维数值模型,对关键剖面基坑围护桩体的水平位移和内支撑轴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基坑加固体的尺寸参数和物理力学参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工程结论如下:

(1) 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和内支撑轴力的数值模拟值与监测值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模型模拟的合理性。基坑围护桩体水平位移的变化曲线整体呈鱼腹型,其最大水平位移大致在基坑开挖深度2/3处。

(2) 对于矩形截面的加固体,加固体宽度的有效值范围为0.5H~1.0H,超过该有效值范围后,由于空间尺寸效应,随着基坑开挖坑内外土压力差的增大,两边加固土体的挤压作用会加剧中间软土的向上挤角,容易出现“拱起效应”;加固体深度的有效值范围为0.8H~1.3H,超过该有效值范围后其对基坑变形控制的影响不明显。

(3) 加固体黏聚力的变化对基坑变形控制的影响不明显,加固体内摩擦角和压缩模量的增大可以有效控制基坑的变形。

猜你喜欢

坑底常青桩体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闹 铃
离我远点
地铁车站支撑拆除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卧”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两只螃蟹
热—力耦合下能源桩沉降和荷载传递特性的数值分析
桩筏基础桩土荷载分担比研究
既有工程桩对深基坑力学变形特性影响分析
一切从常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