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城传统村落数字化技术保护与更新路径研究*

2022-11-26漆雪薇彭小荣广州华商学院增城区博物馆

艺术品鉴 2022年30期
关键词:村落数字化建筑

漆雪薇 彭小荣(.广州华商学院;.增城区博物馆)

一、增城传统村落概况分析

(一)增城传统村落现状

增城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东江支流的增江作为增城最主要的河流,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该区地貌丰富,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与平地纵横交错。增城历史文化悠久,建县始于东汉,主要有广府民系与客家民系,它们在根源上同属于汉文化,但各自有其不同的文化特点。增城区内有众多的传统村落,例如瓜岭村、坑贝村、莲塘村、畲族村等。2012 年广州市规划局在全市进行传统村落的普查,其中增城传统村落共有19 个,广府系的传统村落主要集中在增城新塘、石滩区域,客家系的传统村落则主要集中在正果、派潭等区域。不同的村落之间文化相交相容,以至形成当下两系杂居的地域性文化景象。

通过对增城区域传统村落现状进行考察调研了解,总结得出一些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传统村落受到自然灾害或者人口迁徙而导致的自然性破坏。一方面是原有的旧建筑年久失修,早已人去楼空,加上房屋长时间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蚀而无人维护,导致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逐渐消失。另一方面,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村落的生活环境与相关设施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许多村落也因此变为“空心村”。

第二,重开发而轻保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在当下的新农村建设之中,缺乏对地方文化传承性的考虑,片面追求村落发展的经济价值,过度开发旅游业,从而破坏了传统村落原有的生态环境以及历史风貌格局,打破了村落原有的空间结构。村落地域性特色的丧失导致千村一面,盲目地开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具有不可逆性,具有重要价值的乡土建筑因为保护管理不善而遭到毁坏。

第三,对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方式不当。由于商业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用于记录古村落的建筑、技术、历史等信息的纸质材料数量大,容易损坏,不便于查阅。现阶段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大多数以照片、视频和文字材料形式进行,记录的材料不够全面。因此,将数字化技术融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增城传统村落特征

1.广客民系交汇处,地域性特征明显

增城境内地形多样,河流众多,增江纵贯南北,故被称为“岭南之奥区,山川之汇会”,是广东省最主要的广客杂居区。明清时期,广府人与客家人沿着增江流域分别进行北拓与南迁,增城正属广府文化(广州)向客家文化(惠州、河源)的过渡区域,所以双方文化相交相容、相互渗透,使得增城存在着一些广府化的客家村落与客家化的广府村落。增城还有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畲族村,是广州地区最大的畲民聚居村落,位于增城、龙门、博罗三县交界的罗浮山西麓,东南部与博罗县长宁镇酥醪村相邻。据族谱记载,畲族村的祖先在明中叶时期从湖南迁至增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其民俗特色十分丰富。随着近年以来增城大力发展北部区域的旅游业,畲族村在2019 年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增城传统村落,许多保存较为完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

2.建筑类型多样,布局形态丰富

增城乡土建筑发展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现存建筑多为清代以后所建。除了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与广府民居建筑,增城南部区域如新塘镇,村落乡土建筑深受外来西洋文化的影响,因此本地建筑又具有浓厚的西洋特色。根据陆元鼎教授在《广东民居》一书中的研究介绍,广东地区的传统村落建筑布局形式主要有梳式、密集式、围龙屋式、自由散点式以及排式几种,除了单独的密集式民居布局之外,这几种形式在增城乡土建筑之中均有体现。梳式布局如广府村落坑贝村,背山面水位于西福河中游河谷平原,村落整体形态沿山凹呈组团状。围龙屋式布局如派潭镇邓村,背山面水位于增江上游河谷平原,村落整体形态沿山体呈长条形。

3.非遗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

增城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色文化,民间工艺榄核雕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始于增城新塘镇,以增城本地产的乌榄为制作原材料。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清代咸丰年间新塘老艺人湛谷生雕的《赤壁游舫》,被称为雕刻之王。增城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有中秋鱼灯舞、麻车舞火狗、客家山歌等,这些活动均在春节前后进行。增城本地的水乡在端午节有划龙舟的习惯。新塘、仙村两地人赛龙舟活动更为热闹,每年都有龙船景,百数十艘龙舟聚会,吸引数万群众观看,场面十分壮观。增城特色民间信仰有何仙姑诞、牛仔佛诞,如今何仙姑诞庙会已发展为当地旅游事业的一项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

二、传统村落和数字化技术的相互融合

(一)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运用

传统村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上具有损坏不可逆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村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其进行维护,但依然存在技术手段落后、有效性保护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数字化保护技术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村落的数字化保护技术主要利用相关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传统村落的信息数据得以永久保存、加工以及可视化,最终达到对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目的。数字化技术不仅是对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现代化技术成果的重要体现。

我国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中已大量使用数字化技术,主要有以图像、空间数据采集和存储为核心的数据留存技术,以三维建模和数字文化创意为主的信息加工技术,以虚拟现实和网络化展示为核心的传播技术。通过这一系列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对传统村落进行数据重建以及保存,为保护与更新传统村落创造有效条件。传统村落的地形地貌特征、空间布局形态、文化属性、建筑格局、历史传承等信息,都可利用GIS 系统、遥感测绘技术、GPS 与无人机航拍技术结合以及三维扫描技术采集相关信息以实现有效的数字化储存,借助网络技术可进行快速且有效的复制传播,节约时间成本。采集保存好传统村落的物理数据之后,就可以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修改加工,后期若需要对数据进行补充与更替,也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相较传统的保护方式而言更具有高度还原性与永久保存性。对于传统村落现实场景的展示传播可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复刻,人们借助数字传感设备可实现人机交互功能,在虚实融生之中获得沉浸式互动体验感,感受传统村落所带来的历史文化魅力。

(二)将数字化技术引入传统村落保护的意义

2019 年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将数字乡村提高到战略高度,把数字乡村提高到数字中国的重要位置,加强统筹协调、顶层设计、总体布局、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建设。数字乡村的提出为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成为乡村建设的有力推动力。

传统村落资源的不可逆性决定了数字化技术引入对于保护与更新的重要意义,时空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村落的更新与发展,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技术的便捷性使得传统村落的相关信息可以跨时空、跨区域进行传播。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对于研究人员而言可以方便地实现传统村落实景复原,有利于乡村建设的研究、改造与更新;对于游览者而言可以通过虚拟共生感受村落村貌,有益于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对于村民而言对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传播本土特色文化,吸引外来游客的关注,实现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保护与更新传统村落作为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作,利用高效的云计算方式,可以精确地帮助人们进行快速地记录、分类以及检索,涵盖传统村落方方面面的内容。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对传统村落的虚拟性保护、传播与展示的创新融合,拓展了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激发了传统村落的文化活力,对增城传统村落数字化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三、增城传统村落数字化技术保护与更新路径研究

(一)传统村落基础数据信息采集

1.文献信息采集

在增城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城市馆、历史档案馆查阅与增城传统村落有关的古籍资料,如地方县志、古建著作、历史典故、文物普查、地方规划文本等,采用OCR 文字自动识别与可编辑技术将纸质版文本内容转换为数字化信息保存。在进行传统村落的实地调研中,搜集大量的图形图像以及视频音频资料,如装饰图案、绘画雕刻、采访录音、场景视频等,可采取平面扫描形式提取与转化图像信息数据,将文献数字化资料与多媒体资料相融合,便于人们查阅搜索以及理解。

2.地理信息采集

通过GIS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景摄影技术、无人机摄影技术等方式对增城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特征等数据进行采集。无人机是实现空中摄影的多功能载具,在搭载普通高清相机时可获取村落正射影像,进行路径和快门设置后利用倾斜摄影技术可构建网格模型,在搭载多个摄像头时可获取全景影像,实现空中全视角拍摄,无论是对于区域广阔的自然环境、村落还是单体建筑,均能便捷获得多样化空间信息。通过对数据的采集整理处理,总结出增城传统村落的选址特征、村落类型、布局特征等关键信息,对于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不同保护与更新方案。

3.建筑信息采集

在进行古建筑的信息采集过程中,可以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村落及建筑保护中快速获得空间的三维点云模型,从而实现精准测量。将采集到的建筑数据通过建筑信息模型软件(BIM)在计算机上成像模拟建筑图,以便于研究人员绘制古建筑的平立剖面图,真实还原古建筑的内在结构样式。增城传统村落的古建筑木构架形式多样,既有类似抬梁式的结构也有类似穿斗式的结构,传统建筑的门窗、屋脊、山墙、檐口、墀头、墙身、梁柱、台基等各个部位都是外观造型装饰的重点,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特色。基于传统建筑本身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便可快速采集建筑信息,实景复制现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现已经广泛用于古建筑的测绘研究之中。

4.文化信息采集

增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利用现代数字化设备记录保存民间艺术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在民间戏曲音乐方面,本地人有粤剧、龙舟、木鱼书流行乡里,客家演出山歌剧,唱五句极、过山拉等调子。在民间舞蹈方面,本地人舞醒狮、龙、凤,客家人舞春牛、貔貅、鱼灯等,这些活动都可从录音或者录像形式进行保存。涉及村落历史、名人轶事、民俗活动、神话传说等文化故事的细节,可采用对当地人进行访谈的形式挖掘更深层次的信息,纸质记录以及录音文件后期可以转译为电子档案形式。

(二)传统村落信息数据处理与建库

由于所采集的信息内容较为多样,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先按照文件格式进行命名存档、分门别类、分拣筛选、软件转译等操作,后期入库再以内容体系进行分档保存,以构建增城传统村落信息数据库。传统村落的构成要素内容复杂且数据庞大,构建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将庞杂的文献信息、地理信息、建筑信息、文化信息进行系统储存,构建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于后期的管理以及使用者的查询检索,有益于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工作的开展。以建立空间信息数据库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从整体村落布局到单体建筑空间数据,添加包括建筑单体数据及模型库、历史维修数据链、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系统等方面,形成综合空间数据库,后期还可不断完善与更新数据库的内容。运用全景摄影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采集数据,将增城传统村落各类建筑环境空间场景和图片资料转化为空间数据,构建增城传统村落周边地理环境模型以及内部建筑空间的实体物质模型,使得空间信息更为直观,主要用到的软件 有CAD、Sketch-up、3D MAX、Enscape、Lumion 等,最后可将数字化模型进行视频渲染配音以用于宣传推广。

(三)研发平台交互体验系统

1.建立数字化虚拟展馆

传统村落的数字化技术保护更新应涵盖以及推广传统村落的建筑环境特点以及历史文化特色等内容。传统展馆单一的线下游览形式已经不适合传统村落的活态发展,且不能够有效地转化传统村落的物质与文化资源。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线上虚拟展馆形式逐渐成熟,与传统展馆不同的是,虚拟展馆线上可以通过手机App 或者网页对增城的传统村落进行360°全景在线参观,自行操作了解相关村落特色文化,无须人工讲解。对于增城传统村落,可以采用VR 结合AR、数字孪生复刻技术完成对村落的全面数字化,使得游览者可以更为直观感受传统村落的建筑环境以及历史文化。数字化虚拟展馆可在现有文献资源以及非遗文化的基础上,将搜集到的全景视频以及三维模型进行民俗活动或者游览参观的场景还原,并通过游戏互动设计、故事线或者人物线等剧本形式,让游览者从中获得沉浸式的体验,与场景产生交互行为,感受传统知识文化的魅力。数字化虚拟展馆打破了时空界限以及传统村落内容的单一化表达,打造了丰富的旅游体验,也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这对于增城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2.建立智慧型服务平台

在当下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为实现有效传播与资源转化,“互联网+”已然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互联网+”通过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使得传统行业能够适应当下的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通过对增城传统村落信息数据的有效分析建立“互联网+传统村落”智慧型服务平台,增强增城传统村落与游览者的互动,全面提升增城传统村落的信息获取渠道。数字化交互体验服务平台可满足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的需求,对于个人游览者而言具备电子云旅图、文旅攻略、游览路线、住宿服务、景点文物介绍、特色文化介绍、文创产品周边、游客留言互动、虚拟场景体验等功能,对于高校以及企业人员而言就需要相应的考察研学服务板块、企业合作投资服务板块,实现增城传统村落物质以及文化资源的数据库建设与内容搜索查询一体化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最终目的是实现对于增城传统村落物质以及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以及宣传推广,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转化与开发利用,同时带动当地村落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传统村落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具有重要的保护与研究价值。随着当今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增城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更新将极大地宣传与推广当地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增城的传统文化遗产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数字化技术融入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需求。如今数字化技术作为推动传统村落发展的有力武器,已经极大促进了乡村建设,未来如何更为完善地运用好数字化技术以真正地实现增城传统村落的活态发展,还需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猜你喜欢

村落数字化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油画《村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