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爱情神话》观照小众文艺电影的话语要素与营销策略

2022-11-26边铀铀

电影评介 2022年9期
关键词:神话爱情

边铀铀

由90后女性新人导演邵艺辉联手徐峥监制的剧情电影《爱情神话》,在2021年平安夜上线,通篇的吴侬软语和光影中弄堂里的老上海人生活,犹如一瓶敞开的香氛吸引着特定的观众群体。《爱情神话》这一影片搭借着“爱情”和“平安夜”的噱头,以细腻生动的质感画面和尘间的烟火气息获得业内好评,豆瓣电影评分一度飙升至8.4分,成为年度口碑最高的国产爱情片。影片上映13天,票房已经达到1.78亿元,位居综合票房榜单第四位。从学术眼光来看,小众化艺术电影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其发展难题与高低语境间的交流障碍具有极大的相似性[1],普通观众难以为之买单,很难实现“卖座”和“卖好”的双重目标。但《爱情神话》作为颇具地域性色彩的优质都市小品电影打破了常规看法,在影片主题元素选取、叙事表达方法和电影营销策略上表现较佳,成功探索出小众影片的下沉之路。

一、切合时代的主题元素

严格意义上说,小众电影并没有准确的学术定义,它是相对于大众电影而来的概念。[2]从观众层面上看,小众电影一般以特定人群为目标,这类观众有着较为类似的人生经历和重叠的观影眼光,对电影有着自己的喜好和偏好;从作者层面上,小众电影带有导演个人的审美倾向、艺术追求和价值观念。无论是从观众层面还是作者层面,每一部电影都希望能够获得最大的发行量和最深刻的社会影响,小众电影也不例外。所以,导演邵艺辉在坚持自身思想的前提下,巧妙地融入了切合时代的主题元素,为电影的影响力增光添彩。

(一)爱情

在文学作品中,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有关爱情的描写千差万别。传统国产爱情电影的创作者全力表达了自身对爱情的定义和理解,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在爱情的年龄定位上,这类电影也以年轻人为主,似乎这一阶段的年轻人总是在尝试性的制造和定义爱情。《爱情神话》则选择以中产阶层的中年人的爱情作为切入点,既顺应了这个被反复讨论的话题,又颇具亮点。

《爱情神话》顾名思义讲述的是爱情,但整部影片结束好像观众并没有明白什么是爱情,因为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解读。影片中起着穿针引线作用的上海爷叔老白作为一个离异的中年男人,他想要追求李小姐,但在爱情面前却踟蹰胆小、瞻前顾后,极力想表现自己的爱心早餐和看话剧时忍不住的瞌睡连篇,无疑不展示出两人感情和精神难以匹配的爱情形象;而另一位男主人公老乌则诠释出爱情神话般的理解,他自始至终地缅怀曾经一见钟情的异国情事,甚至在好友和观众都不能分辨真假的情况下,生命为之所终,魔幻地演绎了爱情虚无缥缈的梦幻落在人身上的真实感受。片中大放异彩的三位女性更是用生活将爱情分析得淋漓尽致。高冷的李小姐单身离异,自己带着混血女儿,是一个独立女强人形象。她在受过爱情伤害之后,依然谨慎小心地期待爱情的来临,折射出现代女性外表独立自主和内心孤寂落寞的形象;老白前妻蓓蓓则是传统女性角色在现代社会的立体塑造,她在离婚后依然对前夫有情感牵扯,在爱情和亲情的领地上常常模糊界限;有钱有闲、老公失踪的格洛瑞亚是爱情中不受约束的存在。

这部影片传递出来的爱情观念被一致认为是中年人爱情的理性、克制、隐忍,在国产爱情片“非哭即伤”的模式中显得平淡而真挚。说到底,爱情是人性情感的需求之一,没有必要把一个特定的人渲染得惊天地泣鬼神,这正是这部影片的闪光之处。影片以一种平和的姿态讲述着最易引起观众争议的话题,在爱情这个命题上,将自己独特的观点诉之于众,为大家提供更为广泛的思考空间。

(二)女性权利

除了爱情,最具争议的话题就是女性权利。1729年英国的沃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了《女性权利》,提出著名女权主义宣言,从此女性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诸多权力纷纷被提出。《爱情神话》也在电影主题中抓住了这个元素,并将其自然无痕地代入到影片中,使影片内容更为丰富,更具看点。

单纯的以性别抗争男权的女性主义虽然有看点,但并不能获得最大范围的认可。公然挑战整个男性社会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部分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后现代女性主义如美国的朱迪斯·巴特勒则否定男女对立的局面,其认同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观点,提倡构筑一种全新的文明使人类走向两性融合,这样的思想更符合中国中庸和融合统一的思想观念。所以,在《爱情神话》中的名场面——圆桌饭局上有关“完整女人人生”的讨论引人深思:从女性人生完整的出发点延伸到所有人人生的定义和追求,产生了更广泛的思考和共情。就像李小姐一样,哪怕带着女儿和母亲挤在狭小的阁楼里,也不能失去精致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际遇的不堪和生活状态的挤压,依然拥有自我,享受自我,不放弃自我;如同格洛瑞亚丢弃的怨妇角色;如同蓓蓓抛弃的女性枷锁。圆桌饭局的高光时刻更展示出三位女性理性的认知和清醒的人生态度。没有哪个女人的人生是完整的,因为每个人都处在自己的评价体系和他人挑剔的眼光中,但这些都不会成为生活前行的阻力。做自己、爱自己才是女性权利在现代社会中最为真实的写照。

电影《爱情神话》海报

小众电影不会以主流价值观作为铺陈对象,也难以在社会情怀上产生共鸣,唯有抓住切合时代的话题输出自己的观点,为大众提供多样的思考模式,突破既有圈层的认识壁垒,使话题逐渐发酵、破圈,积极调动观众的讨论情绪,才能促使观影热情的落实和下沉。

二、细腻碎片化的叙事手法

(一)光影中的上海色彩

小众电影如果要兼具好口碑和好票房,除了主题思想的表达,电影画面也是重要的吸睛因素。《爱情神话》被誉为伍迪·艾伦式的国产都市小品电影,在画面上颇具美感和质感,光影下的每一帧都彰显着上海这座大都市的特色。如同电影《午夜巴黎》《爱在罗马》《午夜巴塞罗那》等,在光怪陆离的城市中戏谑幽默的上演着关于爱情的奇思妙想。镜头下的城市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和空间,更是政治、历史和社会的多重组合,共同构建除故事以外的意识形态[3],使电影除去语言本身还拥有属于上海独特的韵味和格调。

影片以上海极具情调的旧法租界区域为拍摄地点,以李小姐的紫色、格洛瑞亚的橘色和蓓蓓的白色为开始,在冷暖色调交替的背景中,通过色彩释意传情,引导观众想象,最后从三位女主人公的色彩逐渐融合上,寓意她们的相互包容理解,色彩丰富鲜明且寓意深刻,令人印象深刻。除了配色之外,电影在画面构图上技巧性地展示了上海都市的街巷风情。在老白和皮鞋匠的聊天中,画面后侧是走廊和房间更深处的空间,弄堂里的逼仄空间透过二维画面显示出三维的视觉效果,使整个空间呈现更有立体感。在影片结尾,李小姐和老白在夕阳下的天台上,傍晚柔和的光线笼罩着背景中老上海高低错落的楼房,整个画面自带自然清新的暖色滤镜,不仅打造出小资生活的精致感,而且男女主人公寥寥数语的对话以及角度不同的神态变化,也加深了观众对于故事的情感想象。

(二)碎片化的群像塑造

电影叙事结构一般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结构叙事。线性叙事是一种经典的叙事手段,常见于电影的拍摄中,它注重故事的完整、时空的统一、情节的因果以及叙事的连贯。但是在电影《爱情神话》中,没有清晰的故事开头和结局,打破了线性叙事的固有逻辑,用相互交叉的叙事线索,碎片化地塑造出中年中产的群像,更符合影片思想和精神的表达,在零散中不显混乱,电影故事讲述的角度新颖独特。

这种碎片化的电影叙事方式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其打破了传统固定的表达方式和完整的逻辑性思维,用碎片的、零散的镜头构造主人公的生活,透视出多元的、不确定的复杂情感。《爱情神话》在五个中年人的生活片段中来回切换:买菜的老白用自行车带领观众领略了市井与格调交织的上海街角;小皮匠的皮鞋摊展示了新式里弄和高层住宅之间混杂的夹道;格洛瑞亚在长着绿树面积不大,但总是散发潮湿味道的天井里画画;李小姐在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话剧中心看戏;蓓蓓在灯光暧昧炫目的探戈俱乐部里跳舞。整部影片如同涓涓细流般的生活摹写,如同每一个人的生活一样平凡而普通,展示出携带上海文艺、精致小资腔调的人们,拥有和其他地区人一样的生活情绪、一样的烟火气息,不仅让观众非常有代入感,而且借助于非常规的混合、叠加的剪辑手法,使普通生活越过屏幕流露出多元化意义,打造出更加丰富立体的想象空间,缔造出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

如果说《爱情神话》能够让观众清晰地看到茫茫人海中的相同又有区别的人物形象,那么在影片结尾共赏电影《爱情神话》的桥段则能让观众透过群像看到自己,也成为影片中后现代主义经典的符号化表达。《爱情神话》不仅是老乌一生的未解之谜,更是剧中所有人思想情感的密切联系。在追悼老乌的观影活动中,大家在不知所云的电影情节里昏昏欲睡,貌似文艺的情感追忆方式败给了哈欠连天的疲惫身体,这与大众的状态何其相似,人们总是在精神世界驰骋天涯,忆古思今,悼念、追忆着不知所踪的情绪,如同电影一样,催生和放大着作为代表符号“爱情神话”的意义。影片高明地淡化了统一的中心思想,最大程度地激发了观众对电影的个人感悟和独特见解。

三、恰如其分的营销策略

有了切合时代的主题思想和独具艺术的拍摄手法,合适的营销策略会使优质影片如虎添翼,发挥出极大的影响力。《爱情神话》的营销方式,中规中矩,用高质量的故事内容来打动观众,自发形成受众圈层的破壁和影响,这种恰如其分的营销方案背后是对电影市场清晰的认识和冷静的眼光。

未来,国产影片逐渐增多,竞争也逐渐加大,目标受众的细分会是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小众电影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小众电影的特有属性局限了电影的营销策略。2019年元旦档上映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同样属于小众文艺片,上映前,宣发方在抖音、小红书和百度贴吧中打着“一吻跨年”的营销噱头吸引观众,使得这部文艺片的预售票房达到了1.5亿元(截至2018年12月30日21时)[4]。

小众电影在市场上的低排片导致其关注度不高,内容上的高门槛带给观众观影的壁垒,加之导演个人的艺术追求,时常有隐雷爆发、口碑断裂的现象,因此在电影营销上要慎之又慎。《爱情神话》在上映前先是在上海SFC上影影城与观影团进行超前点映场,然后发布围绕电影主题曲“女人万岁”诠释女性独立的主题。该片前期的宣传策略基本围绕在沪语、女性以及演员阵容上,较为谨慎地进行常规宣传。

因此,常规的宣传策略非常适合小众电影的角色定位。小众电影之所以是小众电影,就意味着其不可能像大众电影一样具备广泛一致的审美特征。这类电影可能更注重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命体验,可能在价值观和情感输出中更符合某一类人群的表达,可能多元象征符号下具有强烈的表意功能,对目标受众有着较为清晰的定位。但这并不说明大众不能接受小众电影,只是说小众电影一定要在市场中定位准确,在稳住目标受众之后,用电影自身的魅力去吸引目标受众以外的大众群体。《爱情神话》全篇沪语,在语言传播上就有了相应的门槛,其次电影故事需要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才能细品理解。如果说方言和小资情调不是观众所共同拥有的,那么生活的经历和境遇则不分物质的高低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说,人类的情感在挫折困苦面前有着一样的无奈,影片中层层表象下的本质情感可以下沉到每个在爱情和生活中的人。

《爱情神话》在影片上映之后并没有大肆跟进宣传,观众观影后积累发酵的口碑形成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优势,使其传递的价值观和精神逐渐深入人心,达到二次宣传的效果。

结语

《爱情神话》作为国产爱情片的另类表达,兼具文艺片的气质和城市小品片的特色。该片在主题思想上能够抓住“爱情”和“女性权利”话题搏取热点,在叙事手法上能够以细腻和非线性的方式推陈出新搏亮点,在营销策略上能够镇定自知求稳定,无疑是小众电影中的成功之作。它既能表达导演个人审美,又能引起观众共鸣,还可以实现票房佳绩。这无疑揭示了小众影片在大众市场上的下沉之道,优质的故事内容和落地的电影叙事。表达让观众看懂情节、理解情感,不做孤芳自赏的另类;不落窠臼的爱情定义和清晰的主题思想不跟从潮流,不盲目争抢市场而失去既有的目标受众;谨慎无噱头的营销策略和平稳不夸张的宣传手段,实现电影口碑稳中渐升,时间证明了这部小众电影的优良品质。

猜你喜欢

神话爱情
爱情神话
东方神话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红楼梦中的神话》
西西弗斯的神话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