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综合防治策略

2022-11-26孔庆耀孙振晓杨春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9期
关键词:布病布鲁氏杆菌

孔庆耀,孙振晓,杨春风

(1.山东省荣成市成山畜牧兽医站,山东 荣成 264319;2.山东省荣成市埠柳畜牧兽医站,山东 荣成 264322)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又称布病)对牛羊生殖系统以及淋巴系统的危害比较大,如果没有及时防治,很容易会引发人类患病,影响身体健康。做好牛羊布病的防治,不仅能够为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提供重要保证,而且还能减少人类感染的风险。但当前牛羊布病的防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索该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1 发病机理

牛羊布病是细菌性传染病,多与牛羊的养殖环境卫生密切相关。若养殖场内的布鲁氏杆菌的数量超出标准,牛羊就容易感染该病,而且布病还是人畜共患病,容易感染人类。布鲁氏杆菌会在患病牛羊的体内长期存活,会随着患病牛羊的体液、粪尿以及乳汁等排出体外,进而污染环境,威胁健康牛羊的健康。此外,该病还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能够经皮肤黏膜、交配行为传播,一旦病原菌数量超过标准,可能诱发布病,如果吸血昆虫吸食了患病牛羊的血液,也会成为该病的传播媒介,增加布病的患病率。

2 病原特点

布病的致病菌可以分为牛、羊、猪、绵羊以及犬布杆菌,其中猪、牛、羊病菌对动物的危害是最大。布鲁氏杆菌在电镜下表现为球杆状或细小短杆状,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布鲁氏杆菌对紫外线、消毒剂以及高温等因素的敏感度比较高,70℃需10min的加热将其灭杀;光照1h也能杀死该菌。此外,布鲁氏杆菌对抗生素、消毒酒精等的敏感性较高,对低温、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

3 流行病学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牛、羊、猪、鹿或犬等动物,处于潜伏期未发病和隐性感染动物也是传染源。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皮肤黏膜等,如果粪便、尿液、乳汁或阴道分泌物污染了水源、土壤或饲料,也可能会导致该病的传播。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季节性特点,尤其在炎热、湿润的季节发病比较严重。

4 临床症状

4.1 患 牛 当牛感染后,其潜伏期为4周或更长时间。怀孕母牛感染后易引起流产或不容易保胎,一般怀孕4~8个月的母牛感染后容易出现流产症状,而且患病母牛流产前后分泌物的颜色有明显的差异,流产过程中的分泌物多为灰白色,而流产后的分泌物则表现为红色或灰色,同时还会伴随一定的刺激性气味。如果患病流产的母牛有过流产的病史,该病还会给母牛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会直接影响母牛以后的怀孕率,导致怀孕率大大下降。即使患病母牛没有流产,与健康母牛相比,其以后的怀孕效率也会下降。若公牛患病会导致睾丸及附睾发炎、坏死、化脓等情况。

4.2 患病羊 感染母羊在怀孕的2~3个月期间可能会出现流产症状,即使没有流产,其所生产出的羊羔体质也比健康牛产出的羊羔差,而且出生后的羊羔也会携带布鲁氏杆菌。若公羊感染了布病,会直接影响公羊的生殖系统,导致出现发炎的情况,而且部分公羊还会出现关节病症,给公羊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公羊睾丸化脓或坏死。

5 诊断

牛羊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是该病发病时与其他疫病没有明显的差异,无法从发病状态上加以判断,再加上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导致无法及时对患病牛羊进行处理。

5.1 细菌染色诊断 细菌染色诊断比较准确,但实际应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在不同种类牛羊中应用。细菌染色诊断主要是围绕母羊流产的情况,将流产后胎儿的生殖分泌物整理并制作成涂片,然后结合涂片的细菌颜色进行诊断。如果涂片是红色,则说明母羊感染了布病,若涂片显示蓝色,则表示该母羊并未感染布病。

5.2 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是十分复杂的,需要使用到很多的仪器,诊断的成本比较高,而且在采集血清期间还需要开展实验,消耗较长的时间。

6 该病的危害

6.1 对动物的危害 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只有加强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不良影响。如果没有诊断和防治,易导致牛羊感染。该病不仅感染牛羊等动物,还能感染人类,导致人类健康受到威胁。一般,该病会由怀孕或流产动物进行传播,且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染的路径主要是生殖道,损害牛羊的生殖系统。而且病菌的侵染速度十分迅速,易导致怀孕牛羊流产,甚至加速牛羊死亡。

6.2 对人类的危害 养殖人员和屠宰场工作人员以及餐饮人员是该病的多发群体,该病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威胁。人感染后呼吸道以及血液循环系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还会表现出关节肿胀、疼痛、全身无力、呼吸困难以及持续性高烧等情况。一旦人感染该病,需及时送医救治,并采取合理的救治方法。一些人感染牛后没有明显的症状,类似日常的感冒发烧,容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所以,很多人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导致耽误病情,也增加了后期治疗的难度,甚至导致人体损伤程度更加严重。

7 防治现状

7.1 检疫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该病的防治过程中,疫情调查及病菌的检测是最重要的内容,对控制该病的流行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实际上,部分地区对未免疫家畜的病原学检测比例较小,而基层检测人员的能力素质有限,缺乏对免疫抗体以及感染抗体的辨识能力,导致难以全面的掌握感染的实际情况。而且部分地区还存在实际饲养量与检测量不符的问题,再加上受到检测经费因素的影响,导致难以及时发现患病牛羊。

7.2 免疫失败 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认识到加强免疫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养殖户不太重视免疫,不仅影响养殖的质量,还会引起经济损失。部分的养殖户由于经费以及设备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并没有加强牛羊的及时免疫,补针也不及时;还会出现遗漏应免畜的情况,一些养殖户在免疫期间仍旧使用抗生素,导致免疫失败,免疫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另外,一些养殖户忽视了牛羊布病的防治,尽管发现有患病牛羊,也一直使用简单治疗方式,防控力度明显不足,导致经济损失增加。

7.3 外购未经检疫牛羊或对患病牛羊处理不彻底

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一些养殖户为节约成本,会选择外购牛羊,但是如果没有加以重视,会导致患病牛羊混入健康牛羊群中,出现新传染源。此外,养殖户对患病牛羊的处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处理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大多数养殖户认为掩埋患病牛羊即可,这样增加牛羊布病患病率,经济损失。

8 综合防治策略

8.1 提高养殖户对布病的防控意识 目前多数养殖户的布病防控意识不强,缺乏对布病危害的全面认识,也没有重视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导致牛羊布菌病广泛传播。对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牛羊布病的宣传力度,让养殖户充分了解牛羊布病的症状、危害以及防治方法,保证能在生产中辨别有疑似症状的牛羊,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便避免牛羊布病的发生与流行。

8.2 加强牛羊科学饲养管理 牛羊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危害性比较大,且感染布病的牛羊多是因为与携带病原菌的流产胎儿、生殖分泌物接触而发生感染,所以为了加强该病的有效防治,要不断加强牛羊养殖的科学管理。只有重视养殖环境的优化管理,为牛羊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对牛羊粪便定期清理,同时定期对养殖环境消毒,保证养殖棚的卫生。养殖户要合理的利用漂白粉或者石灰乳对其消毒。一般来说,布病多在春秋季节发生,养殖户要格外重视春秋季节的消毒和防治工作。在养殖期间,制定合理的养殖管理制度,当卖出一批牛羊后,需要对养殖棚全面的清理和消毒,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引进新的牛羊。

另外,由于该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一些偏远地区可能会存在人畜共居的情况,所以对这类情况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布病的传播路径以及危害,以便减少人畜共居,避免出现感染。

8.3 加强检疫工作 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养殖检疫,特别是食用的牛羊更需要全面的检疫。在检查期间,如果发现阳性反应,必须要对问题牛羊及时的隔离,一般会对确诊牛羊采取扑杀措施阻断布病的传播。一旦出现阳性反应,应第一时间进行隔离扑杀,并上报给上级,根据规定加强疫苗接种,保证将检疫工作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如运输、交易或者屠宰等环节都需要加强全面检疫,避免出现患病牛羊。

8.4 开展免疫接种 为了能够有效降低布病的传播速度,降低感染率,养殖户还需要积极加强免疫接种。免疫接种可以有效的降低牛羊感染布病的几率,还能提升牛羊的免疫力。春季是布病的多发期,所以养殖户可以在春季进行免疫接种,一般来说选择接种布鲁氏杆菌2号疫苗,可以提升牛羊的抗病能力,改善牛羊体质。在免疫接种期间,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做好接种时间的记录,避免出现重复接种的情况,保证接种的效率。

8.5 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为提高牛羊布病的防治效果,还要不断加强防疫队伍建设,提高防疫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基层防疫人员应指导养殖户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落实防疫工作,制定合理的防疫制度和措施,防疫队伍需要加强牛羊养殖状态的监测,做好免疫以及疫苗接种的监督,建立档案记录,并制定可行的防疫机制,保证各个部门能够明确和落实职责。

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需要加强定期体检,注重提高养殖人员的防病意识和能力,避免出现人畜共患的风险。

8.6 治疗方法 对牛羊布病的治疗主要有以下两种措施:(1)药物治疗。肌肉注射链霉素,剂量为10mg/kg.bw,2次/d,连用3d,同时治疗期间要注重为牛羊补充维生素B族;(2)中药治疗。中药药方为:当归25g,益母草50g,连翘、黄芪、川芎、白芍、熟地以及白术各30g,粉碎后拌匀以温水冲服,对治疗母牛有良好的效果。若孕期牛羊被感染,可同时使用50~100mg的黄体酮给予肌肉注射,可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布病布鲁氏杆菌
血清检验和细菌检验在布鲁氏杆菌感染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率分析
布氏杆菌病,你了解多少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
不明原因发热,当心布氏杆菌病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影子布鲁
关注牛群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及防治
拯救“布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