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26李辉雁肖莉华

协和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博士后住院医师进阶

李辉雁,肖莉华,匡 铭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 510080

医学人才培养是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根基,2014年我国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该项制度对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最新定位,培养能够在医学科学领域开拓创新、引领学科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成为我国医学院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历史使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文简称“中山一院”)在秉承中山大学医学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新时代医学发展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于2018年启动了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本文总结该项目的3年实践经验,以期为国家高层次复合型医学精英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项目建设基础

中山一院秉承“三基三严”优良教学传统,依托雄厚的师资和学科实力,自1990年起开展住院医师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同时作为全国 24 家医院之一、广东省唯一国家住院医师培训示范基地和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启动单位之一,深入参与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建设和“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框架共识”的制订。现今我院已经成为一所精英人才荟萃、专科设置齐全、技术业务精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劲、管理精细科学、国内综合实力一流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 项目管理架构

在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处的指导下,实行医院、科室、合作导师三级管理。首先,成立由医院党政领导、相关学科负责人等组成的临床医学博士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关键政策决策。医院人力资源处是博士后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联合科研与学科建设处、教育处、医务处等多个职能部门,实现对临床医学博士后的进出站及日常管理,科学基金与人才项目申报,考核及薪酬落实等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精细管理。成立由各学科专家代表及引进人才组成的临床医学博士后工作专家组,负责对招生、管理、考核等事宜提出专业意见或建议。

3 项目培养模式及特色

2016年,为弥补外科住院医师手术操作实践不足,外科在院内率先成立“基础外科学院”,探索进阶式培训模式,外科住院医师实践能力快速提升,取得了显著培训成效。因学院制模式可行性强、师生接受度高、培训效果显著,受此启发,基础妇产科学院、儿科学院也于当年相继成立。2017年骨科专科学院、急诊与灾难医学学院、护理培训学院、超声医学院、神经科学基础学院成立,2018年基础内科学院、麻醉学院成立,2019年病理学院成立。目前11个学院高效运行,形成了国内独特的“专科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住院医师的热烈欢迎,获得国内高度评价,促使医院成为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外科专业胜任力评价体系制订的组长单位。

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在覆盖现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基础上,依托我院首创的“专科学院制”进阶式医学人才培养平台,整合高素质多学科交叉融合师资队伍,运用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1- 2]理念,设计基于目标导向的进阶式培训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具有高水平临床诊疗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3.1 组建多学科融合导师团队,夯实临床操作与技能培训

医院为每名临床医学博士后配备导师组,其中主导师由其合作教授担任,所依托的专科学院根据培养需求融入相关学科师资形成联合指导导师组,并及时将日常工作中临床医学博士后出现的问题反馈给主导师。以基础外科学院为例,联合指导导师组由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烧伤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医学影像科等相关专科师资组成,破除了学科壁垒。学员轮转时则由专科学院中对应的专科教师“一对一”带教,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其临床实践机会。带教老师通过有意识地扩大临床医学博士后诊疗的病例病种、加大手术难度/数量等进行强化训练,实现高标准培训。该带教模式为夯实临床医学博士后的操作与技能培训提供了师资保障。

3.2 优化基于目标导向的进阶式培训体系,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

专科学院引入OBE教育理念,反向设计,从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总目标出发,明确其阶段性培养目标,细化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病人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终生学习六大核心胜任力[3]分阶段需要达到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从教学内容至教学方法逐一与目标及核心胜任力相对应。

培训内容上将知识理论、技能操作、职业精神、医患沟通、科研方法、教育教学、领导力和管理等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激发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案例教学法、团队教学法、模拟教学、多形式竞赛、多学科协作等),量身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打造目标导向,覆盖六大核心胜任力的进阶式、模块化、整合式培训体系,解决了既往培训侧重知识理论层面且系统化、结构化、针对性不足的问题。

另外,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促使整个社会重新思考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医学人才培养使命[4],现行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住院医师培训课程体系对于培养学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尚显不足[5]。因此,结合疫情防控实战和培训经验,专科学院针对性地完善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院感防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多学科融合课程,着力解决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治疗”“轻预防”的知识结构失调,完善医防融合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临床医学博士后成长为“能防善治”医防结合复合型人才。

3.3 建立里程碑式考核、评价体系

专科学院构建分阶段的培养体系,对不同专业临床医学博士后是否达到相应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了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各专科学院参照美国Milestone住院医师胜任力评价体系[6],搭建临床医学博士后的胜任力里程碑评价体系。这种细致的里程碑式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了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和带教老师在每个阶段应该如何做,达到什么程度,让师生双方均可获益。

3.4 全程导师制,营造科研与教学互动发展的氛围

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是培养中国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临床医学拔尖人才[7],在夯实学员临床诊疗能力的同时,也应注重其创新精神和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合作导师在学员目标培养过程中的角色尤为重要[8]。

合作导师与学员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共同探讨和协商课题。合作导师科学引导并给予学员充分的自主权,促进了学员创新、主体精神的形成。同时医院鼓励合作导师打破学科边界,与院校、企业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领域开展深度协作,通过学科交叉与渗透,促进创新要素有效汇聚,拓展了临床医学博士后学科研究领域和成果转化能力。另一方面,临床医学博士后在课题设计、实验技术、论文写作等多个方面协助导师指导研究生,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临床轮训中,高年资临床医学博士后还要承担带教低年资住院医师和实习生的职责,有效锻炼了教学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4 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成效

得益于“专科学院制”进阶式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训模式,临床医学博士后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4.1 临床岗位胜任力获得普遍认可

每年我院获得省级和院级“优秀住院医师”称号、各类临床技能、医学人文竞赛获奖的人员中,临床医学博士后人员占比50%以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所有临床医学博士后坚守抗疫一线,并积极协助医院进行全员防疫知识和技能培训,筑起阻击疫情的坚强防线。在防疫工作中,临床医学博士后用自己的坚守和责任,展现出青年医师的能力素养与使命担当。

4.2 科研创新成果喜人

临床医学博士后队伍成为科研生力军,研究项目获得各类基金支持,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医学博士后立项40项,同比增长29.3%,占全院青年项目的54.05%。在2021年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2人入围创新赛,1人入围创业赛。2018年以来取得的标志性项目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7人,“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9人,广东省青年优秀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项目5人,广东省博士后人才引进计划6人,获得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1项、博士后基金112项。

4.3 教学意识强,教学能力出色

部分临床医学博士后参加培训并获得了欧洲医学教育联盟颁发的医学教育基本技能证书,成为临床骨干带教师资的后备力量。

5 经验与启示

本项目之所以能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5.1 培养模式的创新

“专科学院制”进阶式医学人才培养平台突破了传统模式学科壁垒明显、师资内部固化的弊端,从医学人才培养需求出发,组织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师资建立交叉融合型导师团队。在行政架构之外设置专科学院内部的学术性任职,含顾问院士、院长、副院长、核心小组和授课老师等职务,增强了师资的荣誉感,释放出蓬勃的教学活力。

医院与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欧洲医学教育联盟等国际著名机构合作,目前已培养国际化医学教育师资400余名。通过多年系统培训,师资队伍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出台“教学晋升推优”举措,设立年度“柯麟医学教育奖”,搭建师资进阶式、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路径,形成了师资自主发展教学能力和自觉带教的长效机制,是国内目前较为成熟的多元化师资激励体系。

5.2 严格规范的培养过程管理

临床医学博士后的主导师负责个性化临床、教学和科研培养计划的制订、指导、实施和管理。临床轮转实施导师组负责制,专科学院配齐多学科导师直接负责带教,保障了博士后的临床实践机会。同时,充分发挥各层级管理架构的功能,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合作导师的培训和考核评估,制定合作导师的奖惩和退出机制,对“一对一”的全程导师培养指导计划进行质量控制,强化全过程监管、考核、评价与反馈。

5.3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

按照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的方针政策,切实做到组织和制度落实、计划落实、经费落实、薪酬保障落实,简化流程,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努力提高项目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6 小结与展望

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的开展是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医院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科学研究、增加高质量科研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目前的临床博士后培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临床医学博士后一方面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前沿性和开拓性领域的科研任务,申请各类基金项目资助,参加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并在所属领域的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发表较高水平的论文。另一方面,临床医学博士后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不能放松临床诊疗技术的培训与提高,以适应出站后临床工作的要求。目前国内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出站的科研业绩具有较强的结果导向性,如何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既完成科研业绩要求又达到临床能力培养目标,是今后临床医学博士后制度改革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由于医学研究的周期较长,出于鼓励原创性高水平研究的目的,可尝试侧重开展过程性评价,而非成果性评价,以构建有效的出站考评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

目前中山一院“专科学院制”进阶式医学人才培养平台未完全覆盖所有专业的临床医学博士后,仍需进一步完善。随着学员数量逐年增加,中山一院将在实践工作中持续总结、不断改进,力求建立起真正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及实际岗位需求的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模式,从而推动我国临床医学拔尖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

作者贡献:李辉雁负责查阅文献、撰写论文;肖莉华、匡铭负责修订、审核论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博士后住院医师进阶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导师小组制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清华博士后建了一个理想中的农场
砥砺奋进“十三五”,看安凯客车“出海”进阶之路
Flying Forward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从萌新到大神,有些进阶秘籍你不知道
时髦进阶版法式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