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达灿教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用药特色探析

2022-11-26刘维邓家侵刘俊峰

关键词:马齿苋牡蛎皮损

刘维,邓家侵,刘俊峰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陈达灿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岐黄学者及全国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禤国维、朱良春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载,医术精湛,临证经验丰富,尤其是在特应性皮炎(AD)、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造诣。吾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在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用药特色及经验介绍如下。

1 马齿苋与金银花

马齿苋别名五行草,民间亦称长命草、长寿菜,性寒,味酸,归肝、大肠经,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金银花又名双花、忍冬花,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

临床上陈教授常将二药同用来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AD、荨麻疹和湿疹急性发作期,皮损表现为鲜红、灼热或肿胀,伴有瘙痒、身热、口渴、烦躁、眠差、便干、溲黄、舌红、苔少或薄黄等一派心火炽盛、热入营分之象,陈教授常采用金银花、马齿苋配伍连翘、淡竹叶、丹参、羚羊角粉,一方面以辛凉清轻宣散,透热转气,另一方面清心凉营除烦,意以祛除热邪,宣畅气机,使营热向外从肌表透达而解。药理研究发现,连翘含有的维生素P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丹参有影响过敏介质释放、促进组织修复及再生以及调节免疫的作用[1]。

AD的皮肤屏障功能异常与丝聚蛋白基因失功能突变、角层中神经酰胺的含量降低使皮肤保湿作用减弱密切相关,而屏障功能障碍增加了环境接触的刺激物及过敏原穿透进入皮肤激发炎性反应或致敏[2]。现代药理分析,马齿苋含有去甲肾上腺素,能与血管内皮α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抑制炎性肿胀[3]。一方面通过抗炎、抗过敏而起到调节神经传导通路的作用[4];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丝聚合蛋白(FLG)的基因表达,降低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水平,减少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从而增加角质层水分含量,恢复和重建皮肤屏障功能[5]。金银花的水提物能通过减少抗卵清蛋白特异性IgE抗体的产生,拮抗Ⅰ型变态反应,同时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的组织胺释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6];金银花煎剂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对炎性反应早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减轻局部炎性渗出[7]。

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患者的破损、糜烂、渗液部位以及AD患者90%以上的皮损和无皮损皮肤上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现象,而临床上并不见感染表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物及某些菌株分泌的肠毒素起了超抗原作用,促进T细胞增生,激发、扩大炎性反应,从而使皮损进一步加剧,炎性反应的反复发生往往是治疗的难点[2]。此外,AD的发病机制还与辅助型T细胞1(Th1)/Th2不平衡引起IgE水平增高、吞噬功能降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趋化性的缺陷等免疫异常有关。

药理研究显示,马齿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1];动物实验结果发现,马齿苋提取液可有效抑制小鼠耳廓肿胀,提高大鼠足部致痒阈,明显改善大鼠的急性湿疹症状,有消炎止痒作用[4];马齿苋与甘草配伍局部应用可减轻AD模型小鼠的临床症状,抑制皮肤增厚和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血清 IgE、白细胞介素-4(IL-4)、IL-6 的含量和皮损中 IL-4、IL-6、IL-13 及干扰素-γ(IFN-γ)mRNA的表达,从而达到免疫调节作用[8]。金银花素有“中药抗生素”之称,有广谱抑菌、抗过敏、抗炎等作用;研究表明,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IL-2的作用,可减少因皮肤糜烂并发细菌感染可能[9]。

除内服外,陈教授亦常用金银花、马齿苋煎水外洗,并根据不同病程阶段的皮损表现随症加用相应的中药。急性期皮损鲜红、灼热、肿胀者,加野菊花、地肤子、蒲公英、白藓皮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糜烂、渗液者,加黄柏、黄芩、苦参、蛇床子以清热燥湿止痒;慢性期皮损色淡、干燥粗糙、苔癣样变者,尤其是AD的干皮症,加黄精、海金砂、艾叶、甘草以润燥护肤止痒。

研究发现,白鲜皮提取物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过敏反应[10];黄柏能显著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11];黄芩苷有抗炎、抗菌、免疫调节等作用,可以改善Th17/调节型T细胞(Treg)的免疫失衡[12];苦参碱能抑制卵白蛋白(OVA)诱导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加,恢复IL-4、IL-5、IgE和IL-13水平[13];蛇床子的有效成分-R2有拮抗组胺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抗炎、止痒以及抑制Ⅰ、Ⅳ型变态反应等药理作用[14];艾叶含有挥发油,并能抑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大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及组胺的释放,对速发型超敏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5];海金沙含脂肪油,其煎剂对金葡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1];黄精性平质润,外用有较好的滋润皮肤的作用,可改善其干燥粗糙的肤质;薄荷中含有的薄荷醇等成分,可促进药物透皮吸收,麻醉局部神经末梢,起到清凉止痒的作用[16];甘草的醇提取物在外对金葡菌有抑制作用,甘草(次)酸及甘草酸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与马齿苋配伍应用后治疗效果提高[8]。

2 防风与苏叶

防风,性微温,味辛、甘,归膀胱、肝、脾经;其缓和柔润,温而不燥,缓而不峻,气味俱薄,性主升浮,善行周身,有祛风止痒、胜湿止痛之功效,炒制后有升发脾阳的作用;《本草纲目》谓其“乃风药中之润剂”,云:“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防风,治风通用,……治风去湿之仙药也,风能胜湿故尔”[17]。苏叶,性温偏燥,味辛,归肺、脾经,功用疏风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最突出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就是瘙痒。《金匮要略》言:“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发痒。”正所谓“风胜则痒”,陈教授认为致病之风邪分为外风和内风,急性发作期以风团、丘疹、脱屑为主要皮疹伴有汗出、恶风常与外风有关。因此,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防风和苏叶既可加强发表祛风止痒之力,又能化湿和中,二药相须为用,尤宜于食用鱼、虾、蟹引起过敏反应伴有腹痛、吐泻等胃肠道症状者。

研究发现,紫苏叶能降低IgE水平,通过产生IL-10将Th2免疫应答转变为免疫耐受[18];紫苏中的黄酮类物质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抗过敏作用[19]。大鼠和家兔含防风血清也能明显抑制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防风对组胺所致的药物性哮喘及卵白蛋白所致的过敏性休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其可能通过多环节对抗组胺等介质、抑制IgE产生、中和变应原而发挥抗过敏作用[20-21]。

3 白蒺藜与钩藤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性平,味辛、苦,归肝经。功效平降肝阳、疏肝解郁、祛风止痒;《名医别录》谓其能“主治身体风痒,头痛”[22],性升而散,既可治疗风邪目赤,又可以疏泄肝气。钩藤,性凉,味甘,归肝、心包经,功效清热息风、平降肝阳、清泄肝火;《本草新编》载:“此物(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23]。

《素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陈教授认为慢性期病情缠绵难愈,长期的瘙痒折磨易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特别是女性。情志不畅,气郁化火,肝阳上亢,生风化燥,或湿邪郁久化热,耗损津液,伤及肝阴,而致肝风内动,表现为皮损干燥、粗糙、脱屑、肥厚、皲裂,伴眩晕头痛、烦躁易怒、口燥咽干、舌红少津,治疗上陈教授常于处方中加入二药以平肝潜阳息风。小儿有“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陈教授认为AD患儿在发作期往往伴有肝火偏旺的表现,如过度兴奋、冲动任性、易激惹、多动多语、注意力不集中等,故常在自拟“培土清心方”中加入白蒺藜、钩藤,并配伍羚羊角粉、珍珠末、牡蛎以增强清热平肝、止痒安神之功。

研究发现,刺蒺藜能抑制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回肠平滑肌收缩[21]。钩藤总碱有明显的神经传导阻滞,有镇静止痒的作用[24];异钩藤碱(IRN)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MAO)发挥部分抗抑郁样作用[25]。

4 龙齿与牡蛎

龙齿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性凉,味甘、涩,归心、肝、肾经,《名医别录》谓其“主小儿大人惊痫”[22];牡蛎为牡蛎的贝壳,咸涩质重,性微寒,归肝、肾经;《本草纲目》记载牡蛎既能“清热除湿”,又可“补肾安神”。二药均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常相须为用。龙骨、牡蛎是《伤寒论》中的常用药对,共有五方合用二药,症见烦躁、惊狂、卧起不安时多用。清代名医徐灵胎曰:“龙得天地元阳之气以生,藏时多,见时少,其性至动而能静,故其骨最黏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26]。因龙齿镇心安神作用较龙骨更强,故陈教授常用龙齿与牡蛎相配伍。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发作期通常皮疹鲜红,瘙痒剧烈,会严重影响睡眠及精神状态,患者常因“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而出现心烦急躁、焦虑不安、失眠多梦、易醒等神经精神症状,因此,改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等促发因素对于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尤为重要。对于体质偏热、心肝火旺非虚寒者,陈教授常在处方中随证加入龙齿、牡蛎以增镇心安神、除烦助眠之功,常可提高临床疗效。牡蛎有软坚散结的作用,慢性湿疹有结节者用之,疗效更佳;伴汗多、胃痛吞酸者,可改用煅牡蛎以增强敛阴止汗、制酸止痛之功。此外,煅龙齿外用有收湿敛疮之功,可与枯矾共为细末,掺敷患处,用于湿疮痒疹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龙齿可降低小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有安神、抗惊厥作用[27];龙齿、牡蛎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钙离子能致密毛细血管,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并能抑制骨骼肌的兴奋性[1],起到抗过敏作用。

5 槐花

又名槐蕊,为豆科落叶乔木槐树的花蕾或花。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景岳全书》谓其能“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除五内烦热,……及皮肤风热。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湿痒、痔漏,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大有神效”[28]。

陈教授认为槐花善清泻肝火及血分热邪,药性沉降,以清利大肠湿热见长。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故槐花亦能疏皮肤热邪,尤其适用于邪入血分位在下焦者,常予生品以清热凉血止血;而证属血热但兼脾胃虚弱、腹泻者,常用炒槐花或槐花炭。陈老认为槐花性寒通泄,炒炭后可减弱其苦寒之性不致伤中,且“炒炭存性”,留其功效,虽清热凉血之功减弱,然收敛止血之效增强,兼具收涩缓和其通利之性,并能起到引经入下焦及血分的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槐花有抗感染、抗炎、收缩血管等作用,其所含主要成分芦丁(芸香甙)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29],且炒制后芦丁含量增加[30],作用更显著,故有“人体血管保护神”之称。

6 结语

药对是中药复方中最小的组方单位,两药配对应用不仅有相辅相成、协同增效的作用,还可以扬长避短、纠偏矫枉。陈教授常用的多个药对及中药或来自临证经验或源于经方,简捷精炼,不仅从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角度有良好的疗效,而且现代药理和实验研究也证实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多靶点发挥抗过敏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无论内服还是外用皆可有效地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

猜你喜欢

马齿苋牡蛎皮损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夏日野蔬马齿苋
马齿苋,我爱你
痢疾克星马齿苋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法国培育出多口味牡蛎
吃马齿苋要配酱醋和蒜泥
一餐牡蛎吃出50颗珍珠
《如何煮狼》:煮狼的女人爱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