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词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022-11-26管霞

科学咨询 2022年2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活动传统

管霞

(甘肃省合作市第三小学,甘肃合作 747000)

“古诗词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应该学古诗词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可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代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它不仅紧扣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也是对《课程标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这一国家意志的贯彻和落实。古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它浓缩了中华文明的精华,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思想,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有效手段[1]。

一、传统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优秀文化渗透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语文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过于表面化

小学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针对他们展开古诗词教学,最为困难的就是无法进行过度深入的语文教学。一旦教师所教的内容过度深刻,那么以小学生现阶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一时之间是难以快速接受的。但是如果语文教师将古诗词的教学过度停留在表面上,学生所能够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又是相对有限的。然而,为了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得不将古诗词教学的内容设计得更加表面化。例如,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大多数能够满足的只有知人论世、知情晓意、知意明理,但是在最后一步,渗透升华方面就做得不够好。并且即使是在知人论世这一方面,教师也不会对学生进行过度深入的教学活动。

比如,某个语文教师在针对《清平乐•村居》这篇古诗词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对于这篇古诗词作者的生平经历挖掘就不会太过深入。具备一定文化常识的人们都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为辛弃疾,是在我国古诗界具备较强影响力的一个重要人物,为南宋的豪放派诗词代表人物,他一生都有着宏大的抱负,希望能够获得伯乐的赏识,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可是在辛弃疾的一生当中却多有坎坷,导致辛弃疾一生都无法如愿。在辛弃疾的这种颠簸动荡的人生经历当中,也创作出了众多反映某时某刻心境和思想的古诗词。但是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师看来,却不是学生能够完全把握的。[2]所以说有的语文教师在对本篇诗词的作者进行介绍的时候,只会简单地告诉学生:辛弃疾为我国古代南宋诗人,诗词风格是豪放粗犷,与李清照并称“苏辛”,主要代表作有《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教师眼中,对学生进行这些简单的介绍,只是为了让学生对诗人有一个片面的了解,而对于诗人的其他类作品,则根本很少进行延伸教学。这样的方式也使得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学生所学习到的古诗词内容,也只是教材当中有的内容;能够接触到的优秀文化元素,也只是教材中古诗词中反映的文化元素。所以说,语文教师要想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进一步渗透中华优秀文化,给予学生更好的文化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古诗词的教学深度。

(二)语文教师对于古诗词教学的课外延伸有限

古诗词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时候,如果总是将目光聚焦在简短的古诗词教学当中,那么学生事实上可以接收到的传统文化元素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在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遵循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教学。也就是说,教材上有多少古诗词,教师能够教给学生的就是多少古诗词。但是中华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的,仅仅依靠语文教师在课程教材当中的教学,并不足以满足对学生打造良好的文化传承效果。所以说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融入足够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那么就必须要想办法进行古诗词的课外延伸教学,在延伸教学中,学生才会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从而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二、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充分应用“四知”教学模式开展小学古诗词教学

循着“解题释人(知人论世)—诵读品句(知情晓意)—入境悟情(知义明理)—渗透升华(知行合一)”的“四知”教学模式实施小学古诗词教学,“四知”古诗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对古诗词的不断品读逐渐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比如在王昌龄的这首古诗《出塞》中,表达了作者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以及对国家良将的信心,充分体现了其浓烈的爱国之情以及爱国情怀和理想。借此,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能力;其次,在了解古诗词的大体含义之后,进一步明确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后内化到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当中。

(二)注重古诗词的课外延伸教学活动

前文当中我们已经分析过,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仅仅只能够学习到教材上所具有的古诗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很少对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教学,这也导致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具有较大的狭隘性。在这种狭隘性的影响之下,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文化教育,事实上是相对困难的。所以说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进行课外延伸教学,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的延伸学习,接触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元日》这一首古诗词主要讲述的就是春节。我们都知道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节日习惯,教师在进行完这篇古诗文教学之后,事实上就能够延伸到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教学方面。[3]

在我国诗歌发展历史上,关于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词种类也数不胜数,就比如宋代晏殊的《中秋月》、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宋朝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教师都可以将这些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引用到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之内,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当然,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进度一直较慢,因此如果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活动当中,尽可能进行课外延伸,为学生灌输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那么教师就要考虑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些有关传统节日诗词朗诵的动画演示视频,然后在完成了规定的课堂教学内容之后,就让学生观看这些类型的翻转视频。在视频观看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够以更加有趣的方式接受新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影响,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生动的课堂形式之下,更加迅速高效地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熏陶。总之,只有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我们才能够真正达到通过古诗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带给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4]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古诗词教学

一篇简短的故事词,只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能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那么学生就能够通过这些方式,从不同的方面感受到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文化之美。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要想让学生受到一定的传统文化熏陶,也可以把教学的重点适当调整,比如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定期在班级内部开展古诗词分享教育大会。在古诗词分享交易大会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竞赛的形式,类似于古诗词朗诵、古诗词故事讲解、古代人物趣事讲述等。通过各类诗词竞赛的开展,学生也可以在课外去搜集一些中华著名古诗词,然后再将这些古诗词带入到课堂的分享中。在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故事分享与思维碰撞中,学生就可以补充学习到更多的古诗词,同时也可以受到更多古诗词文化元素的影响;另外,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可以配以音乐的渲染,或者是动画与视频结合的古诗词朗诵形式,让学生在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之下,更加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文化之美。[5]

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内部,组织各类古诗词会场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古诗词学习氛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采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方法,就比如老师想要让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那么就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海报形式,既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古诗词的内容,同时又在海报上赋予文字解释,在文字解释当中,应该蕴含这些古诗产生的背景,或者是所描写的传统节日习俗。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古诗词延伸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主要学习特点,他们并没有高年级学生那样强大的学习能力,也无法像高年级学生那样,自主独立地找到这些古诗词产生的背景,了解这些古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所以,一定要注重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采用小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影响之下,学生也就自然而然能够受到一定的传统文化因素熏陶。

三、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部分本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自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迅速涌入我国,对人们思想方面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是极其不重视的,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处于边缘地位,相关学者意识不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此时,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增加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进行更深入的古诗词学习,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二,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坚定的信念。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也能正确看待,不盲从。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了解的不仅仅只是基础的文字知识和写作技巧,还会在这过程中与作者进行相应的情感交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基本的认知能力,从而面对事物时,有强烈的文化自信。

其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小学古诗词中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不乏一些蕴含浓厚爱国主义情怀的古诗词。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古诗词时,除了要渗入一定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可结合古今相关方面情况和时政,使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内容和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民族事件,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牢牢的爱国情感,能够拥有足够的认同感,从而形成浓厚的民族凝聚力。

由上述可知,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有利的,也是积极的。因此,学校要将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重视起来,使其体现出应有的意义,从而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古诗词的主要特点虽然是短小精悍,但是每一篇短小精悍的古诗词当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时期我国的时代特征,又或者是反映了某一时期某一个诗人的心境和理想追求。也就是说,在这些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所以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深度挖掘古诗词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同时还要注重延伸教学,尽可能扩展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范围,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诗词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习特点。只有在原本古诗词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和古诗词的扩展教学被双重手法之下,才能使得古诗词教学活动更好地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活动传统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我爱古诗词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