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2022-11-26薛博

科学咨询 2022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师

薛博

(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甘肃甘南 746300)

从古至今,教育大业是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国家向来对教育工作极其重视,而语文又是教育当中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备受关注。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现代文化的热潮极其凶猛,导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作为初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并且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主地进行传承和弘扬,以便于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一、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欠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着重知识点的讲解,并且占据课堂的主要位置,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师生之间没有互动的机会,导致师生关系越来越僵化。就算是在课堂上提到传统文化知识,教师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过于片面。并且很多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将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进行“填鸭式”讲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下降。[1]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无法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就会导致授课内容过于形式化,学生也只能够采用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记忆,无法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这种片面的传统文化的认识,会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到阻碍。

学生未了解基础民俗传统。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落后,导致学生不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的民俗传统文化知识,并且很多学校的教学手段一直没有按照新课标进行改革,错误的教学方式也会使学生在学习上受到困扰。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应该将传统的民俗文化融入教学中,并且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进而在促进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民俗传统的理解。但是初中学生受各科学习压力的影响,很容易在学习上出现消极的态度,而教师将学生的成绩作为重点关注内容,因此往往会忽略民俗传统的掌握程度,导致学生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不感兴趣,进而无法获得全面的发展。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国外的许多科幻小说、漫画等文学作品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对国外文学作品的热爱程度远远超过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书籍的了解还停留在《唐诗三百首》《西游记》《三字经》等内容上,对其他书籍的完整阅读少之又少。相比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学生更喜欢阅读具有科学性、预见性、故事性等特点的科幻小说,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喜欢国外的节日,像在圣诞节、七夕节,在这些节日,学生会相互送礼物,制作装饰品;而中国民族节日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很少会受到学生的喜爱,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反省和深思。

二、初中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防止现代文化替代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是长期演变传承下来的重要文化产物,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传统文化出现被遗忘的现象,导致一些传统的文化无法被传承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发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辅助,因此,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

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未真正走进课堂,初中学生由于长时间接受现代文化的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并未有太多了解,并且还有部分学生出现崇洋媚外的心理。这种现代文化盛行的情况对于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也使得现阶段的中学生对自身的综合素养认识出现偏差。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能够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现代文化代替传统文化,让学生的思想出现一边倒的现象。

为了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利用传统文化进行课程讲解时,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开展课程。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基础,让学生对这首诗词的景色进行欣赏,以便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核心字,一个“望”字引出了这首词的核心内容。这首词的上阕写景,句句都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阕评论古代帝王和抒写革命抱负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帝王的英雄豪杰气概。作者想要表达的这一思想感情,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所倡导的,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都起到关键的作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学生的思想都比较单纯、淳朴,但是由于当下时代是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很容易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导致思想上出现一些错误,这一现象极其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对于学生的思想水平进行教育,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传统的文化大多都是古人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将这种文化精神贯穿到教学当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语文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出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提升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还流传着许多英雄烈士的经典故事,学生通过这些故事,能够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并且对伟人精神进行感悟。[2]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传统的讲授,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

三、初中语文发挥传统教育功能的策略

(一)深挖传统文化意义,将教材与传统文化有效整合

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素质教育,并且将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深挖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意义,并且将教材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并且在学习当中乐于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例如,在进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课文的历史背景,体现课文当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段历史素材来引出课程:爱国是一个十分古老且源远流长的主题,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近代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后来鲁迅先生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每一个朝代的诗人所表达的爱国之情都大不相同,但是对于祖国的热爱却是一致的。经历了“文革时期”的诗人舒婷,面对着百废待兴的中国,用诗歌表达出自己对于祖国的盼望。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舒婷的诗歌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不同朝代的中华风貌。教师通过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更加感兴趣,在授课当中,教师还可以分析诗歌中的短句,一边感慨诗人面对祖国灾难历史的哀痛,以便期盼祖国未来的前途无量。最后可以让学生一同朗读诗歌,感受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

(二)针对传统文化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众所周知,古诗词教学是初中的重点教学任务,并且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经典作品。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内容当中的传统文化来设计教学思路,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欣赏古诗词,并且深挖古诗词当中的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借助多媒体营造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学习形式等,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利用古诗词当中的传统文化开展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教材上的知识,还能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爱上传统文化教育。[3]

例如,在讲授《出师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当中唐国强饰演诸葛亮写《出师表》这一片段,通过视频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这段视频极其具有感染力,很多学生看完之后都会感动落泪,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看完片段之后自己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创作出师表的背景,以及出师表的大致内容等。紧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精读课文,认真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此时,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提问:诸葛亮是一位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大英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热爱自己的家人和国家呢?学生通过对诸葛亮精神的反思,引导学生将诸葛亮的精神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以此来升华自身的情感。

(三)将传统文化因素贯穿课堂,引导学生了解民俗风情

中华民族当中除了一些大无畏的传统文化精神,还有很多民俗风情值得学生学习并传承下去,初中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教师应该将课本的整体课文进行分析,看哪些课文能够体现出传统的民俗风情,就需要教师在讲授这些课文时,积极地引入一些传统文化因素,以此来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并且,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传统民俗文化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4]

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然后问道:同学们知道水调歌头描写的是哪个节日的场景吗?学生看到有“明月”“举杯”,便纷纷回答道:中秋节。紧接着教师进行追问:同学们都已经过了十几个中秋节了,对于我们地区的节日习俗大家都有所了解,在古代,大家都知道如何过中秋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之前的中秋节。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一些之前过中秋节的图片和视频,带领学生一同进行观看,首先为学生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中秋节主要的传统活动有祭月、燃灯、赏月、追月、观潮、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树中秋、耍禄仔、扎灯笼、玩花灯、舞火龙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且根据南北方的文化差异,在传统活动上也会有所不同。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教师在中秋节的民俗风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并且传承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这才是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主要意义。

(四)推荐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初中学生的课余时间还是比较丰富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内容的优秀书籍,或者是一些视频和节目,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了解传统文化。毕竟,很多知识靠教师单纯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还需要通过学生自己去观察、感受。当然,除了推荐一些带有传统文化的书籍,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有趣的传统课间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竹竿舞、跳长绳、打陀螺等具有民间特色的体育项目来开展比赛,让学生通过这些传统的竞技活动锻炼自己的身体,并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传承这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教育大业是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国家向来对教育工作极其重视,而语文又是教育当中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备受关注。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现代文化的热潮极其凶猛,导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作为初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并且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主地进行传承和弘扬,以便于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最美教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谁远谁近?
圆我教师梦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