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下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2022-11-26朱嘉月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380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医护人员肺炎

朱嘉月 (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380)

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伴随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广大医务工作者长期处在高风险、高强度的高压工作状态,承受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1-2]。本文针对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中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医护人员心理问题的症状和表现

在疫情面前,医护人员不仅身体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感染的风险也高于普通人群,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1-2]。

1.1 生理表现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发病人数剧增,工作量过大,休息时间不足。在高风险、超负荷工作条件下,医护工作人员易产生身体上的疲劳感,出现眩晕、纳差、睡眠质量差等症状,从而加重生理上的不适感[3-5]。

1.2 心理表现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医护人员存在恐怖症状、强迫症状、焦虑症状、人际敏感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5-7]。承担隔离病房、患者转运等接触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护人员,比普通病房医务人员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敌对、强迫症状等不良的心理症状[8-9]。曾婷等[10]研究显示,医学观察场所的医护人员,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耗竭感,存在注意及决策困难、自制力下降等情况,甚至部分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长期处于这样的状况,对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超过工作本身带来的影响。

2 医护人员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疫情期间,防疫一线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社会期望,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较大[11],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可总结为以下五点。

2.1 工作量大,任务繁重

在疫情初期,新冠肺炎患者急剧增加,医疗资源相对紧张,医护人员往往承担着繁重的工作负担,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工作压力大[6]。此外,医护人员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还需要适应新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方式,克服特殊防护措施带来的各种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时间较长往往会增加医护人员的焦虑等负性情绪[12]。谢辉等[8]的研究表明,隔离病区医务人员的不良情绪与工作压力,与时刻担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等有关。刘敏等[13]研究表明,高密度的反复且严格的穿脱隔离衣等防护措施,强化护理人员的强迫观念与行为导致出现紧张、敏感、多疑、失眠等状况。

2.2 防护措施缺乏

在疫情上升期,部分疫情严重地区防护用品的需求量不能得到满足[14],且新冠肺炎是新发的传染病,在防护和救治方面缺乏经验,从而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出现紧张、害怕、焦虑等情绪体验和应激障碍[[15-16]。段小霞等[17]的研究也显示,疫情的迅速传播、不完善的隔离措施、防护用品不到位,使医护人员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障碍。

2.3 对疫情认知不够,负面信息或不实信息多

疫情爆发初期,由于对新冠病毒了解甚少,并出现医护人员感染,负面情绪大大增加,因身着厚重防护设备导致的心理状态改变,都可能使工作出现失误,而失误的出现进一步增加其挫败感[18]。申海艳等[6]研究表明,互联网转发的新冠肺炎的相关信息,会对其生活产生影响,让其感到紧张、焦虑、没有安全感、担心自己被感染。舆论对“白衣天使”的导向,会增加自身价值与社会期待产生落差。

2.4 对家庭担心,害怕家人感染或传染给家人

新冠肺炎感染潜伏期长,初期类似于感冒症状,不易识别且容易被忽视。一线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大。一旦出现类似症状,会增加医护人员心理负担。曾婷等[10]调查显示,医学观察场所一线医护人员存在普遍性焦虑,会担心自己或家人。申海艳等[8]研究发现,担心自己被感染新冠肺炎或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的医护人员,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5 封闭管理,缺乏沟通

疫情初期,由于抗疫护士来自不同科室,相互配合不够默契,且工作强度大、排班不合理、休息不足,导致其身心俱疲,使彼此间沟通减少,心理负担加重[19]。

3 医护人员产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性别、年龄、职称、家庭情况、婚育状况等都会对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张源慧等[20-21]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护士、低职称、低文化程度、缺乏应急救援经验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与文献[22]的研究结果一致。蒲佳等[23]的研究表明,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常常受到性别、年龄、家庭关系是否和谐、家中是否有未成年子女、个人是否准备充分、是否参加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因素的影响,这与文献[24]的研究结果一致。女性的抗压能力较弱,高强度的紧张工作,让女性更容易疲乏,突发情况发生时,更容易担心、焦虑,其在家庭中作为母亲妻子的位置,无法对家人照顾,也加重其心理压力,使其产生焦虑[25]。

4 应对医护人员产生心理问题采取的干预措施

4.1 加强物资保障

疫情初期防护物资缺乏,是医务人员出现焦虑紧张情绪的一个原因[26],保障医护人员必要充足的防护物资,做好个人防护,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医护工作者的安全性,减轻担心被感染的预期焦虑[27]。同时,保障一线医务人员足够合理的营养,对维持其体力精力非常重要。

4.2 保证一线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合理安排排班

一线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基本是处于两点一线的生活作息。可以通过增加医护人员的轮班,使一线医务人员得到足够的轮休,保证休息时间,减少穿戴防护服工作的时间。同时在现有条件下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八段锦等,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8]。

4.3 加强疫情防护知识的培训

加强疫情防护知识的培训,提供技术保障,可以有效促进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工作期间,医护人员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疫情和疾病的危害,掌握疫情防控知识与技能,尽可能多的掌握相关权威资料信息及传染病流行知识,以便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强大的信心及良好的心态。

4.4 官方媒体或社会其他媒体发布正确、权威、科学的疫情信息和国家政策

在新冠战“疫”中,官方媒体、主流媒体以“宣传”为武器,激励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给予医护人员制度和队伍的保障。媒体鼓励社会给予医护人员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援助。社交媒体以“舆论”为舞台,呈现公众的认知和情绪,它扎根基层,洞察医护人员的冷暖,动员社会给予医护人员最直接、最需要的援助[28]。

4.5 对疫情期间有贡献的医护人员提供适当的奖励或鼓励政策

注重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和福利待遇。对表现突出的一线医护给予表彰及补充奖励,让医护人员价值感得到体现,强化正面情绪。积极情绪的力量,有助于保障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健康。

4.6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

疫情期间,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是改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政府可以组织专门的心理咨询团队,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定期进行疏导。医院可以通过开展健康知识科普讲座,开展心理疏导专线及专栏,建立微信平台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医院管理者要关心一线医护人员,关注其负性情绪[16,29]。

5 结 语

面对疫情,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关注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及时合理的支持干预措施,不仅是抗击新冠疫情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必将为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更加顺利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医护人员肺炎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来势汹汹的肺炎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