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浅析弥尔顿《失乐园》汉译本的翻译策略

2022-11-25张梦瑶唐晓丽

南北桥 2022年15期
关键词:弥尔顿失乐园归化

张梦瑶 唐晓丽

[ 作者简介 ]

张梦瑶,女,四川宜宾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翻译。

唐晓丽,女,四川成都人,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翻译。

[ 摘要 ]

为了深化学习,为英美文学翻译研究提供新路径,本研究以朱维之、刘捷的《失乐园》汉译本为基石,通过功能对等理论知识,探讨《失乐园》汉译本中的亮点以及值得改进之处,对比不同的翻译手法和策略研究出可供探讨的差异,感受译者主张,以期寻找文学翻译新思路,促进文化交流。

[ 关键词 ]

英美文学翻译;功能对等理论;失乐园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獻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5.049

文学是文化的集中显示,它记录着该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曾存在过的思想。英美文学作品每部译本的出版都有它新的意义,有译者在新时代的审视和思考。在全球化的时代,对英美文学翻译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对英美文化的进一步掌握,利于中西文化交流。

1 失乐园原著及两版汉译本简介

《失乐园》是英国政治家、诗人约翰·弥尔顿在1665年创作的一部史诗。全文共12卷,主题选自《圣经·旧约·创世纪》,按照两条主线展开:其一,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失去地上乐园。其二,撒旦起兵谋反失败失去地上乐园。十七世纪英国的封建王权专制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弥尔顿在这首诗中表达出了他满腔的革命激情,讽刺封建王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被誉为西方三大诗歌之一。鲁迅曾评价道:“弥尔顿取《旧约》事作《失乐园》,有天神与撒旦的战事。以喻光明与黑暗之争。”其次,《失乐园》的格律采用无韵体,不受韵脚限制赋予了诗歌自由的表现力,突出了表达的重点,感情激昂。另外,作品中有大量的引用,如原文第一卷中的“月亮向地面驶近”,语出维吉尔的诗句“歌声魔力大,月从天来听”,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失乐园》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根据国内外许多读者的共识,弥尔顿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但他作品的汉译却仍然不太完善,以《失乐园》为例,各版本的汉译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失乐园》的中译本方面,我们虽然已经有了傅东华、朱维基、朱维之、金发燊和2012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刘捷等优秀的译本,但是用信、达、雅的高标准来衡量,我们目前仍然缺乏一个较为理想的译本。怎样集各家之长获得一个更为完善、准确的译本是新时代英美文学翻译更上一个新层面的关键之一。本研究选用两种译本进行讨论:一是2019年由朱维之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译本。二是2012年由文捷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译本。

朱维之先生是当代著名翻译家,在1984年出版《失乐园》译本,这是国内最早一部《失乐园》的全译本。除《失乐园》外,朱维之先生的译著还有《复乐园》([英]弥尔顿著)、《斗士参孙》([英]弥尔顿著)、《抒情诗选》([英]弥尔顿著)等。

朱维之先生主张“要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对原文的思想、精神和风格要捉摸透,尽可能地用原文的口气,运用与原诗相应的词汇,形式也要尽可能地接近原诗,把形象传译得生动,使人读后觉有余味”。“如遇到语言习惯不同,意兴的感受有差距时,有必要加以适当的改造”。他本人的译作、译风也体现出脚踏实地、灵活不拘的大家风范。一方面,他提倡“译诗的形式最好大致和原作接近”;另一方面,他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汉语的音节特点,指出不能盲目追求西方的格律,即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刘捷教授用了6年时间完成了对《失乐园》的汉译,完成了对《失乐园》的新诠释,其译著《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其传统》(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在 2003年获“四川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对《失乐园》的翻译,刘捷教授采用“固定诗行字数的翻译法”,注意到了“原文不用韵、重节奏、多跨行、擅诗段的特点”,“文字分行排列,意象跳跃大,赋予译本以浓厚的诗意。有高频率的跨行,复制了原文的跨行和诗段特征,行数也与原文相对应”。

2 功能对等理论及翻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旨在通过词汇、句法、篇章、文体的对等实现两种语言功能上的对等,由尤金·A·奈达提出。在此理论的指导下,译者首先要尽可能寻找目的语中与源语言对等的形式表达,或是退而求其次,实现意义对等。同时,译者被允许一定程度上重创的。

翻译策略分为异化和归化两种,其中直译和意译分别属于异化和归化。异化的目的是保留原文的异国特色,归化的目的是使译文更加贴近读者的阅读习惯。若想要让读者了解异国文化或是原文与目的语意思相近时,采用异化能帮助我们得到较为准确的译文。若出于避免歧义或找不到对等表达时,应采用归化,便于读者理解。

3 翻译策略分析及笔者试译

例1主要分析归化策略;例2分析异化策略;例3注重分析对同一处翻译哪种策略的选用更适合;例4和例5分析异化和归化策略下值得借鉴、注意的点;例6和例7分别分析两个译本中过度归化和异化的问题。

例1:

Wast present, and with mighty wings outspread

Dove-like satst brooding on the vast Abyss

And madst it preganant:What in me is dark

Illumin, what is low raise and support;

That to the hight of this great Argument

I may assert Eternal Providence,

And justifie the wayes of God to men

评析:例1原文里的Wast present一词,刘捷译为“亘古至今”,而朱维之注重采用归化的策略,译为“太初”。“太初”是哲学术语,出自《庄子·天地》,意义为“开端起始”。与“亘古至今”相比,“太初”一词译出了文化底蕴,便于读者理解。

例2:

Nor hee thir outward onely with the Skins

Of Beasts, but inward nakedness, much more

Opprobrious, with his Robe of righteousness,

Araying coverd from his Fathers sight.

評析:例2出自第十卷,其中Robe of righteousness分别被译为“正义的衣袍”和“正义的罩袍”。Robe of righteousness出自《旧约 以赛亚书》第六十一章第十节:我因耶和华大大欢喜;我的心靠神快乐,因他以拯救为衣给我穿上,以公义为袍给我披上,好像新郎戴上华冠,又像新妇佩戴妆饰。遵循词汇对等的原则,这处的翻译两位译者都采用了异化的方法,传递了原文的文化特色。

例3:

Servant of God. Well done; well hast thou fought

The better fight, who single hast maintained

Against revolted multitudes the cause

Of truth, in word mightier than they in arms

评析:例3出自原文第六卷。其中的The better fight为了方便理解,刘捷直接翻译为“这一仗”,并未将better翻译出来。而朱维之采用异化的策略,保留了better一词,将其译为“一个美好的仗”,光看翻译或许觉得有些别扭,但这里的better应遵循篇章对等原则,不应省略。因为此处结合上下文应该指的是《新约·提摩太前书》第六章第十二节中的“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所以无法省略。

例4:

Now Morn, her rosy steps in the eastern clime

Advancing, sowed the earth with orient pearl,

When Adam waked, so customed; for his sleep

Was aery-light, from pure digestion bred,

评析:例4出自《失乐园》第五卷,其中sowed the earth with orient pearl这一句,两位译者均通过异化的策略,两者皆通过篇章对等原则,保留了原文含义与比喻修辞,分别将其译为“把珍珠般的露珠洒满大地”“在大地上撒布晶莹的彩珠”。但笔者认为朱维之的翻译更胜一筹,因为orient有指珠宝光彩夺目的意思,“彩珠”既保留了原文的比喻意,又点明了水珠在散发着光,刘捷的翻译则缺失了这一含义。

例5:

Then feed on thoughts, that voluntarie move

Harmonious numbers; as the wakeful Bird

Sings darkling, and in shadiest Covert hid

Tunes her nocturnal Note.

评析:例5出自《失乐园》第三卷,Then feed on thoughts,that voluntarie move Harmonious numbers这一句,在归化的翻译策略的指导下,刘捷的翻译增译了一句“那时溪流自由自在”,而原文这句里虽并未出现溪流相关的词,但因为前文有提及到在缪斯常临的小溪处冲洗脚,所以这里的适当补充,更使得译文通畅。而朱维之的译文“以能激起微妙和声的思想为食饵”,这里舍弃了形式对等,也是通过归化改变原文的形式,用意译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这种适当增译使得译文更流畅的方式值得借鉴。

例6:

His onely Son; On Earth he first beheld

Our two first Parents, yet the onely two

Of mankind, in the happie Garden plact,

Reaping immortal fruits of joy and love,

Uninterrupted joy, unrivald love

In blissful solitude; he then surveyd

评析:例6出自原文第三卷。借此例子说明刘捷教授对《失乐园》的翻译几乎每一行字数都相等、过度归化的问题。“刘捷的译文几乎每一行字数都相等,其优点是看起来非常整齐,但白话文诗歌不是古诗,没必要这样做,因为为了保持诗行的整齐划一,难免削足适履,或拉长,或删削,或任意调整次序,造成对原意的种种损害。这是得不偿失的”。而此处朱维之先生适度归化,每一行都张弛有度,更为自由,实现了原诗风格的再现。笔者效仿朱维之先生,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中文较为精炼的特点,注重增添中文文化底蕴,通过归化实现了意义对等。

笔者试译如下:

在地球之上,他首先看见的是

我们的始祖父母,那时唯有他们二人,

独得恩赐,安居乐园,

享逍遥欢愉,获无二爱恋

快乐永恒绵延,爱情地久天长

例7:

In dubious Battel on the Plains of Heavn,

And shook his throne. What though the field be lost?

All is not lost; the unconquerable Will,

And study of revenge, immortal hate,

And courage never to submit or yield:

And what is else not to be overcome?

评析:例7出自原文第一卷。笔者认为此处两位译者的翻译虽保留了原文的特色,但尤其是对the unconquerable Will,And study of revenge,immortal hate,And courage never to submit or yield的翻译都稍显生硬,存在过度异化的问题。对此,笔者运用词类活用的办法,将其翻译成“有不灭的憎恨”“有不屈服、不退缩的勇气”,巧妙地传达了原意,实现了翻译过程中的意义对等,又丰富了译文的句式,使之朗朗上口。同时,笔者采用了反话正说的方法,将what is else not to be overcome译为“所向披靡”,借用了成语,增添文化底蕴,易于理解。

筆者试译如下:

在天庭掀起了一场大胆的交锋,

动摇了他的宝座,虽败,又何妨?

我们并非输的一无所有:意志坚定

精心筹谋,有不灭的憎恨,

有不屈服、不退缩的勇气,

我们将所向披靡,不可战胜

4 结论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层面,分析了朱维之、刘捷二人在翻译《失乐园》中在不同情况下采用的翻译策略,取两家之长,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想法,为后期《失乐园》的新译以及更多的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约翰·弥尔顿. 失乐园[M]. 朱维之,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

[2]约翰·弥尔顿. 失乐园[M]. 刘捷,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3]郝田虎. 弥尔顿《失乐园》中译回顾与展望:为何需要重译?[J]. 浙江大学学报,2020,50(6):168-179.

[4]朱维之. 翻译与文学修养[J]. 中国翻译,1981(2):12-14.

[5]孟昭毅. 朱维之先生与比较文学[J]. 中国比较文学,2005(3):76-77.

[6]沈弘. 新中国60年弥尔顿《失乐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山东外语教学,2013,34(6):73-78;84.

[7]胡志国. 英语素体诗汉译:方法、争论与焦虑 ——基于弥尔顿《失乐园》汉译史的考察[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本),2016,33(1):16-23.

[8]金歌等. 中外名著博览,文学艺术卷[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58.

猜你喜欢

弥尔顿失乐园归化
温暖的衣裳
失乐园——当代城市文明的凝视与寓意
1720年版《弥尔顿诗集》的排版、插图和导字——分析目录学案例研究
浅析撒旦在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形象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失乐园”刘丽杰 严程影像展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