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2-11-25张玉康

科学咨询 2022年1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张玉康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

文化自信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将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建立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发展,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一、文化自信的含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1]。文化自信是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充分理解、接纳和认同,对优秀传统文化给予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这充分说明文化自信是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通过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政治观点对其成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影响,让他们形成和社会所需相符的思想道德品质[4]。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知识的教育和灌输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让大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感;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总之,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的,其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促使大学生成为一个立场坚定、品格高尚、行为文明的人。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一致性。当下文化自信来源主要有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系统地讲授知识和观念,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体包括理想信念、民主法治、道德规范、人文素质、科学精神等方面。文化自信的主要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重合度极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革命文化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孕育的文化,是前辈们用热血和生命铸成。革命文化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家国情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共通性。文化自信培育的目标是让大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兼收并蓄的态度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让学生能够做到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所要求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塑造和坚定大学生信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6]可见,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并推进社会进步。

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上是互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和道德去培育和塑造大学生,是高校按照教学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文化自信是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从文化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引导和宣传,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一个注重由外而内的教育灌输,一个注重由内而外、潜移默化地浸润感染,二者相互补充,彼此呼应,共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四、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让我国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是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其中贫富差距的不断增大,导致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这造成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利益至上的思想,盲目追求物欲的满足,失去了对我国历史文化、理想信念地追求。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在互联网中快速传播,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和代价都更小了。一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地通过网络将其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对我国进行渗透,严重干扰了大学生的思考和判断。导致大学生对西方价值体系产生向往,对我国主流文化产生怀疑,丧失了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心,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手机、电脑是他们除课堂以外获取各种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快消时代,很少有大学生主动利用网络学习文化知识,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是在网上刷短视频、追电视剧、看国外大片、打游戏。这使得大学生盲目追求别国文化和生活方式,对本国文化反而不了解。学校开设的文化类课程多为选修课,只有部分学生学习,其中还有很多学生只是为了修够学分,并没有认真学习。学校社团组织的文化实践活动,次数和参与度都不高。大学生中普遍呈现出追逐名利、金钱的浮躁心态,缺乏历史知识、文学常识、艺术常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认同感不强,导致大学生无法构建起良好的文化素养体系,无法形成文化自觉,缺乏对我国文化的自信。

(三)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初高中阶段,学校和学生普遍追求高分数,在大学阶段,普遍追求就业率。这种导向下,文化自信培育在教育体系中容易被忽略。我国文化自信教育起步较晚,教育内容未成体系,缺乏相关课程的开发,主要依靠教师本人的文化功底。在文化融入相对较少的专业课上,文化自信的培育更是匮乏。另外,教学方法单一,多为理论灌输,缺乏对学生的启迪、互动,多媒体设备也仅限于播放幻灯片,这种枯燥的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共鸣。实践活动是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校文化自信方面的实践活动开展得并不频繁,活动也缺乏创意,学生整体参与度不高。

五、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优化文化自信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为了使文化自信教育顺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的文化部分,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教材中的比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国情。通过文化的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文化的感染力,避免大学生对单调的理论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例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以来,无数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舍小家为大家,战斗在抗疫一线,将这些身边的事例引入到教学中,比单纯地说教更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力量、爱岗敬业的责任担当。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全球的高度去学习、对比中外文化,懂得辨别优劣,吸收外国文化优秀成果,同时增强他们宣传我国文化的能力,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只有能全面认识中外文化的差异,才能做到文化自信。其次,教学的方式方法也会对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带来很大影响。“文化的实质是人类内在情感的一种真实表达”[7]。文化本身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文化的这一特点,开展翻转课堂、启发式、沉浸式、讨论式教学,创设多种体验情景,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来探索,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再次,在思政教育中,尤其是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地位,因此要开展文化自信教育,必须要确保教师自身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吃透文化自信的内涵。教师应当善于学习,广泛吸收文化知识,能够抓住社会上的文化热点和思潮,了解大学生的文化诉求,把文化知识自如地穿插、渗透至思政课堂之中,解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大学生对中国文化建立起更强大的自信。最后,除了课堂上的学习,还要增加课外的文化实践活动,从做中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的魅力。学校可以通过文艺展演、传统技艺展示、戏剧欣赏、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开展民俗文化、礼仪教育等活动。也可以让大学生主动发掘身边的文化资源,通过社会调研、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更直观地感受文化的厚重底蕴,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优化。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引,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8]。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熏陶大学生的心灵,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学校可以对硬件设施进行改造,使校园的建筑、雕塑、景观凸显人文情怀。其次,深挖学校的校风、校训、校规,树立道德榜样,悬挂标语、名言警句,形成本校特色文化风气,引导师生深入理解,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如漫画、设计、书法等进行文化创意,培养中华文化认同感,这也为思政教育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建设网络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模式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应用普及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更是成为了网络时代的主要参与群体。这给文化自信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任务提出了新思路、新方向。首先,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轻松获得各类信息,其中就包括一些反华、反马克思主义势力、不良媒体在网络平台上的恶意输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和辨识力还不高,容易被其诱导丧失文化自信。这就需要高校打造一支专业技术团队加强网络环境的监督和塑造,净化网络空间,避免不良网络内容对大学生的浸染。其次,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宣传文化自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可以在公众号、微博、QQ、抖音、学习强国、学习通等网络媒体上以小视频、图片、动漫、影视片段、歌曲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定期推送给学生,提高主流媒体的黏性,并鼓励学生跟帖互动,发起讨论,借此弘扬民族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再次,新媒体时代,每个人不仅是信息的受众,也是信息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引领者,参与到网络监管和文化传播中。号召大学生在日常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发现不良信息及时举报到校网监部门,形成全民监督的氛围。另外,大学生还可以自己参与制作有关民族文化的视频、Vlog、博文,用年轻人自己的方式讲述我国文化,成为“文化大使”。学生在深度参与的过程中更能加深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建立强大的文化自信心。

(四)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文化自信意识

大学生应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文化自信意识的培育中,也需要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自觉地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反思和完善,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首先要大学生主动提升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多鼓励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鼓励大学生学习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典籍,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优秀节目,了解我国文化的光辉灿烂,从中汲取养分。其次要鼓励大学生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倡导每个大学生培养一门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兴趣爱好,如汉服、书法、戏曲、绒花制作等,做文化技艺的传承人。在传统节日里多参与如包粽子、登高、猜灯谜等文化活动,增强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参观革命遗址,重走红军路,访问革命前辈,让衣食无忧的大学生真切感受到前辈们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让革命精神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