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融媒体视域下的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2022-11-25惠州日报社宫晓磊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9期
关键词:工作者传统媒体受众

■惠州日报社:宫晓磊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尤其新媒体崛起之后,传统媒体式微,造成受众流失、影响力下降等问题。2014年,国家提出媒体融合战略,促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渠道、平台、内容、经营等方面进行融合。在此背景下,报业加快融媒体建设速度,既改变内容生产方式,又拓展新型分发渠道,逐渐形成了全媒体传播格局。本文聚焦于新闻采编环节,探讨了融媒体对采编工作的冲击和创新对策。

1.融媒体下传统媒体新闻采编工作新要求

1.1 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了获得目标信息,对客体进行观察、询问和记录的过程,这是撰写新闻稿件的前提。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更加便利,记者利用融媒体平台可以了解更多信息,寻找到更多关注点,从而提高新闻的社会价值。例如:访谈过程中,使用融媒体设备收集素材,能提高采访效率;撰写稿件时,使用融媒体平台调整内容、精简语言,避免断章取义。综上,为了适应融媒体的发展需求,新闻采访人员要积极转变思维,激发新闻的活力。

1.2 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就是对新闻内容进行撰写和编排,经过审核后即可发布在指定平台上。编辑人员根据采访结果,使用专业技术处理、编排信息,按照规范要求撰写稿件,必要时配上图片,并对源文件进行保存维护。融媒体背景下,对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因为编辑工作涉及多个运维平台,记者不仅要在平台上发布信息,还要和受众交流互动,以提高受众的忠诚度。总而言之,编辑人员要提高新闻内容的制作质量,从采访内容中筛选出抽象的、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增强受众的参与感。

2.当前传统媒体新闻采编面临的挑战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因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在融媒体的支持下,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传统媒体在这方面存在缺陷,导致新闻采编工作挑战重重。

2.1 信息平台单一

融媒体的特征之一,是有着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平台,传统媒体要想健康发展,也应该增多信息传播渠道。目前来看,传统媒体因思维陈旧、资金投入不足,信息传播平台单一化,影响新闻采编的范围和深度。如:新闻采编和时代发展趋势脱节,没有真实反映出社会现状;媒体本身的发展空间狭窄,采编策划创意不强。相较于融媒体,传统媒体的多样性、竞争性不足,如果不能及时拓展平台、增加传播渠道,势必降低采编创新能力,从而削弱传统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2.2 受众流失严重

融媒体时代,新闻受众被精细划分,其中新媒体因时效性和互动性强,获得大量受众的青睐。传播新闻信息时,主要依靠文字和图片,相比于音频和视频,无法给人带来直观体验,这是导致受众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以青少年人群为例,他们伴随着互联网一起成长,自然对新媒体的依赖性更强。另一方面,新媒体在新型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新闻资讯能快速传播至全国甚至全球,无形中增加了受众数量。而传统媒体传播范围小,内容本身不够丰富,中老年人群是主要受众,但部分人群也被新媒体分流,导致受众人数不断减少。

2.3 资源良莠不齐

融媒体背景下,人们可利用自媒体平台,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进行编辑,并快速发布信息,整个过程的自由度较高。然而,由于信息发布门槛低,为虚假信息提供了生存空间。传统媒体新闻采编具有严格的流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采编工作时,应注意识别不同资源,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应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主,对舆论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基于此,面对大量的新闻信息,如何筛选甄别、加工使用,成为一个重点。对采编工作者而言,必须恪尽职守,主动担当起服务社会大众的使命,促使整个行业规范化发展。

2.4 双向互动不足

传统媒体新闻在采编环节,采编工作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不足,表现在互动机会少、互动渠道单一,难以及时准确了解受众的实际需求和反馈。例如:过去采编工作者和受众进行互动,主要采用书信、电话等方式,这种互动方式不仅局限性大,而且受众处于被动地位,一些合理有效的建议难以传递给采编工作者。伴随着融媒体的发展,融媒体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媒体新闻采编时应把握这一方向,思考如何增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从现实情况看,因双向互动不足,带来的问题有:留言未及时处理,疑惑没有及时解答,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受众。

3.融媒体视域下传统媒体新闻采编的创新途径

结合融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采编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当前采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要想实现新闻采编的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提高新闻敏感度

评估新闻采编工作者的素养,新闻敏感度是一项基础指标。第一,采编工作者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新闻采访、编辑、策划、发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紧随新时代发展的步伐,站在潮流最前端。单位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采编工作者应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和同行人员进行交流切磋,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为新闻敏感度的提升打下基础。第二,单位应做好培训工作,为提高采编工作者的新闻敏感度搭建平台。例如:通过讲座宣传新闻价值观,让采编工作者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树立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注周围事物的变化,拓宽新闻信息的来源渠道,利用新视角报道新闻事件。第三,从融媒体技术的角度入手,以大数据、云平台、数据挖掘等技术为代表,提升采编工作者的专项技术能力。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将融媒体思维、信息技术运用其中,分析受众的阅读习惯和需求,突出新闻亮点,提高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3.2 创新采编技术

传统媒体新闻在采编过程中,以现场采编为主,双方需约定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这种采编方式不够灵活,会受到时间、空间、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总体上采编效率较低。在融媒体的支持下,对采编方式进行创新,实现灵活采编、多样采编,,才能提高降本提效。第一,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拓展采编资源,除了现场采编以外,使用微博、微信、官网等多种媒介实现远程采编,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当然,远程采编获得的信息中,也可能包含虚假信息,要求采编工作者进行筛选和处理,避免虚假新闻传播。第二,对新闻事件素材进行拍摄时,如果现场具有一定危险性,可使用无人机拍摄,保护采编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如果想获得高清生动的图片,可使用现场直播软件,创建真实的场景,改善受众的体验。

3.3 搭建载体平台

融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机遇。融媒体的发展,外在是形式和技术的创新,但核心内容依然没有改变,即新闻采编策划。第一,载体平台具有纽带性,将传统媒体、新媒体联系起来,助力传统媒体转型,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分析可知,传统媒体在长期发展应用中,保持了较高的权威性;新媒体虽然方兴未艾,但在信息传播速度、广度上有优势。搭建合适的载体平台,在新闻采编全流程发挥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特长,从而促进传统媒体健康发展。以某报业集团为例,采用报纸+网站+微信+LED+客户端的信息传播方式,为受众提供有思想、有品质的新闻资讯。第二,搭建载体平台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增强采编工作者和受众的互动性。例如:采编工作者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作为新闻传播的第二平台;也可以建立微信群,主要用来和受众交流互动,鼓励受众提供最新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另外,不论是电话咨询、邮件咨询,还是各个平台上的留言,采编工作者都要认真对待,对言论真实性进行甄别,科学有效处理相关问题。

3.4 增加报道深度

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降低了新闻制作和传播的门槛,普通民众除了信息传播者的身份,也可能是信息发布者。在此背景下,为了推动传统媒体发展,提高新闻采编质量,就必须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增强社会影响力。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编工作者要走进民众的实际生活,对采编形式进行创新,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和社会价值,提高新闻报道的实际意义。第二,针对复杂的新闻事件,策划专题报道,采编工作者要引导民众进行反思,保证社会舆论方向的正确性,弘扬正能量、奏响主旋律。第三,对平台上的新闻内容进行择取,优先选择对当地民众影响较大的时事事件,例如市场供需、消费价格、疫情动态等,在精华板块上展现出来,指导民众更好的生活。

3.5 人才转型提升

不论新媒体、传统媒体,要想获得健康发展,均离不开人才资源。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尤其是采编人员,应在学习中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第一,创新工作理念。在现行法律法规范围内,综合分析宏观政策、公众需求,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尤其是要调整心态,挖掘自身潜能,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以获得社会民众的支持。第二,提高信息融合能力。对各种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挖掘数据资源背后的价值,在新闻生产的全过程融入新媒体技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第三,提高信息传播能力。声色兼备的新闻内容,更能获得民众的青睐,传统媒体新闻采编过程中,应提高采编工作者的图文编辑能力。例如:在合适的时机,引入跟踪采访、后期反馈内容;将无人机航拍技术融入其中,拓宽新闻事件的获取渠道;重要事件、焦点问题的报道,将线上平台报道、线下传统媒体报道相结合,进一步扩大新闻的传播力。第四,学习新媒体技术。新闻事件发生后,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在网上,采编工作者必须学习掌握微信编辑、图像剪接、版面设计优化等技术,在新闻采编上掌握主动权。

4.典型案例分析

以某商报为例,是当地发行量最大的综合类经济日报,奉行“新闻启迪财智”的宗旨,将理性和深刻视为新闻报道的标尺,以采写第一手的深度经济新闻见长,提供务实和有价值的新闻产品,是长期追求的目标。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5G技术落地过程中,传统报业必须进行改革,具体方案介绍如下。

4.1 顶层构架改革

该商报为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积极开发移动客户端,于2016年正式上线,实现了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的即时传播。2017年,又建立了微博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对新闻内容进行二次分发,进一步推展了信息传播渠道。通过顶层架构改革,该商报的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加:移动传播方面,入围中国报纸行业50强;商业门户方面,新闻信息基本涵盖了各种商业形态,能为受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网络传播方面,商报刊发的新闻内容,被国内多家主流网站转载。据不完全统计,该商报的官网日活数持续攀升,日轮流量约为260万,百度收录量超过55万,转载商报内容的网站超过1180家。

4.2 采编流程再造

该商报在变革创新前,新闻采编采用传统流程,因生产流程复杂,不仅降低了效率,还容易产生变数。对于该问题,商报对采编审核流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后的流程是:①新闻稿件成品,先在移动客户端和官网上同时发布;②每天12点、18点,选取新闻资讯后在微信公众号上二次发布;③每天21点,对当天的网稿进行甄选后,作为晚间新闻的主要内容。改革后,新闻采编工作的单一性、局限性打破,新闻快速发布激发了采编工作者的积极性,而且一篇稿件可在多个平台上发布,提高了优质稿件的竞争力。此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不仅丰富了新闻蔬菜,也为深度加工创造了条件。

4.3 多元信息传播

传统报业在拓宽信息传播平台时,选择不同的平台,也会影响新闻传播效果,以及社会影响力。以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为例,有专业的运营部门负责管理,通常情况下新闻审核时间数分钟到数十分钟,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就失去了及时发布的优势。客户端发布新闻的最大缺点,是受众人数有限,传播范围较窄。相比之下,微博发布信息方便快捷,审核时间短,而且不限发布次数,因此作为商报发布新闻信息的主战场。截至目前,该商报的微博粉丝数突破267万,热门单篇独家微博新闻的阅读量达到9万。此外,该商报还利用今日头条、短视频平台传播新闻内容,以头条号为例,现有粉丝数超过25万,月均发稿量超过4000篇,受众阅读量超过2000万,多个新闻资讯得到平台推荐。

5.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新闻采编工作提出新要求。针对目前新闻采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文章从提高新闻敏感度、创新采编技术、搭建载体平台、增加报道深度、人才转型提升5个方面提出创新途径,希望为报业发展提供参考。在未来,融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结合更加深入,传统媒体新闻采编工作中,只有对思想理念、工作方法、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创新,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提高新闻采编效率和质量,助力报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工作者传统媒体受众
关爱工作者之歌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