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旴江医著《万病回春》伤食病防治探析

2022-11-25叶斌周玉杰李一晨梁雅琦徐若艺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焦香附行气

★ 叶斌 周玉杰 李一晨 梁雅琦 徐若艺(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南昌 330004)

龚廷贤(1522—1619年),名医龚信之子,传承家学,博综诸家,用药易简,有“王道医”之称,因治愈鲁王张妃臌胀受赠“医林状元”匾额,有“天下医之魁首”之赞誉,授太医院官,为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擅临床诸科,撰《寿世保元》《万病回春》等著作。《万病回春》一书中列述诸多病种,辨证详明,治法方剂选辑颇精。其首论阴阳五行、脏腑功能等基础知识,次载药性歌决、主病主药,并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证190余种。该书被日本汉方后世派奉为经典,为必读医书之一。而伤食是临床常见病,且各个年龄阶段都可多发,尤以小儿多见。笔者通过分析总结龚氏《万病回春》中治疗伤食的方法,总结优势,以期为现代临床伤食的治疗提供参考。

1 预防伤食病——五味淡薄,贵在能节

龚氏基于《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相关论述,提倡饮食五味淡薄、节调饮食保和之论。其著作《万病回春》中言:“酸多伤脾,咸多伤心,苦多伤肺,甘多伤肾,辛多伤肝,尤忌生冷硬物。”指出五味偏嗜既可引起本脏功能失调,也可因脏气偏盛以致脏腑之间平衡关系失调而出现他脏的功能改变。正如《素问·五藏生成论》言:“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1]如果长期偏嗜某种性味的食物,就会导致相应所入之脏气偏盛,功能活动失调而引发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日久,夭之由也”的论述,亦说明五味入于人体,各归相应脏气,使脏腑阴阳平衡。龚氏在《寿世保元》中提出:“谷肉菜果中嗜而欲食之,心自裁制,勿使过焉。”若服用过量、过久,超过一定的限度,则易引起相应脏气偏盛,日久致变生他病。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迫切寻求健康长寿之道,盲目地长期服用一些食物、药物及保健品,殊不知对人体危害甚大。

龚氏继承《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过量可致肠胃受损之论,秉承“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理论内涵,在《寿世保元》中提及:“伤于食者……或因喜食而多食之耶,或因饥饿而急食之耶,或因人勉强劝而强食之耶,或因病后宜禁之物而误食之耶。”力主节调饮食之重要性,认为若饮食不加节制,贪多务饱,饫塞难消,徒损暗伤,乃至招致疾患。食物饱甚则耗气,或食物阻滞中焦,气机不畅,胃气上逆致呕吐则伤津耗液;脾胃失于运化则痰湿内生,痰多久咯则耗液;积滞下迫大肠,大肠传导失司频泻则精微下泄;积滞日久化热,下移小肠,小便黄浊则伤津。龚氏认为食物之过伤,滋味之太浓,常易引发病证。因此大力倡导并提出饮食养生观,应当“节满意之食,省爽口之味,常不至于饱甚”,即可达到无食积之伤,饮食水谷均得以化,二便正常,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灌四傍,和凝上下,神气内守,营卫协调,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

2 治疗伤食病经验

2.1 食积气滞,复感风寒——行气香苏散

龚氏倡消食顺气之法,立行气香苏散治之。其临床表现见“肚腹胀满疼痛,头疼身热憎寒,遍身骨节麻木而痛,七情恼怒相冲,饮食不下,心腹气痛”[2]。该方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香苏散化裁,加乌药、川芎、羌活、麸炒枳壳、麻黄。因外感风寒湿邪致营卫不畅,经脉不通,而致头疼、遍身骨节麻木而痛。以麻黄、羌活相佐则可散表之寒,祛湿止痛;川芎上行头目,长于祛风止痛;以乌药之辛温疏理气机,散寒止痛;枳壳与香附、苏叶相伍,则行气疏肝,消食除胀。并明确其加减法:因湿而致加苍术以祛湿散寒止痛,外感风寒加葱白以祛风散寒,内伤饮食加炒山楂、炒神曲以消食化滞。

2.2 食积胸腹,腑实热结——枳实大黄汤

对于饮食停积,阻滞中焦气机,龚氏倡通腑消导之法,立枳实大黄汤以治之。该方为《伤寒论》小承气汤加槟榔、甘草化裁。“中满者,泻之于内”,以大黄苦寒泻热,攻积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合枳实、厚朴下气开痞散结,佐槟榔消积导滞,甘草调和诸药,缓和药性,防苦寒破气攻下伤正。且龚氏在其后嘱:“以利为度,不可再服。”其后对于嗜酒效东垣分消利湿之葛花解酲汤,嘱:“若频服之,损人天年也。”二者异曲同工,重视药物之偏性亦可伤正,应中病即止。

2.3 脾虚不运,气滞食积——六君子汤

龚氏倡调理脾胃之法,并倡“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强调调理中焦脾胃之重要性。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位居中焦,脾升胃降,中焦升降健运,全身气机条达,疾病则愈。脾虚兼气滞虚实夹杂,症见不思饮食、肌体羸瘦、四肢无力、面色痿黄,龚氏治以补气生血、健脾养胃、开胸快膈、清郁化痰、消食顺气,立平和调理之剂太和丸。方中以六君子汤加减化裁,加枳实、木香以行气开胸,香附行气和胃,并用童便炒使性缓防其辛香温燥伤阴;炒神曲、炒麦芽消食化滞;加白芍滋阴平肝,合香附养肝疏肝体用并治,肝木条达则脾土自运,防木旺克脾土;合当归、龙眼肉补血活血以滋阴,防辛燥耗伤阴血,白豆蔻化湿行气,开胃消食。佐以苦寒之黄连,一者苦能健胃;二者防其诸药补益行气之甘温辛燥伤正;三者清食积之郁热,如保和丸中佐连翘、健脾丸中佐黄连之意。全方组药严谨,实为平和调理之剂。

2.4 酒积脾胃,湿浊内生——葛花解酲汤、神仙不醉丹

龚氏承东垣之脾胃学术观点,对于嗜酒过度,湿浊内生,中焦失运,宜东垣之法,芳化渗利、分消酒湿,用葛花解酲汤治之。龚氏尤重药物之偏性易伤正,“此盖不得已用之”,认为该方气味辛温,酒病服之则不损元气,频服之则“损人天年”,并立神仙不醉丹以预防。以葛根为君,一可清酒积阳明之热,二可升脾胃以生津,葛根、葛花并用消酒积,合小豆花(今赤小豆花),共奏消积祛湿之功。效东垣之法,以茯苓、泽泻渗利以消酒湿;砂仁芳香化湿醒脾开胃;木香合陈皮以理气健脾燥湿;丹皮之苦寒清热,活血行气;佐用人参、天冬、枸杞益气滋阴,防大量芳化淡渗利湿之品以及酒积伤阴。从龚氏之观点而言,酒为大热有毒之品,气味俱阳,少则益。

2.5 脾胃不和,中焦痞结——香砂养胃汤

脾升胃降,任何一方气机失调均可影响相互协调之关系,脾失升清则胃失降浊,腑不通也会影响脏之运,导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表现为不思饮食、口不知味、痞闷不舒等症状,宜调理中焦脾胃,健脾运脾兼顾,龚氏立香砂养胃汤治之。该方以白术量大为君,补气健脾,燥湿运脾;以辛散之香附、砂仁,疏肝和胃,温中行气,肝脾同调;苍术、厚朴共用,行气化湿、运脾和胃,仿平胃散之意;以辛苦之陈皮、木香行气除痞,白豆蔻化湿行气、开胃消食,人参、茯苓,一者合君药白术以益气健脾,“脾强湿难生”;二者防大队辛燥行气伤阴,行气而不伤正,共为臣药。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共为佐使。龚氏并将加减法附于后,如脾胃寒加干姜、官桂,肉食不化加山楂、草果等。

2.6 冷积于内,气滞郁结——内消散、沉香化滞丸

过食寒凉坚硬之物,太阴脾土喜燥恶湿,寒凉坚硬之物影响脾土运化,困阻脾胃。龚氏认为食伤太阴,冷积于内,寒湿内生,表现呕吐、痞满、胀痛等症状,宜燥湿运脾、行气消食之法,立内消散治之。该方以辛散温通、温中暖胃之砂仁为君,香附疏肝止痛,行气宽中,与君药共奏疏肝和胃、温中行气之效。过食寒凉,痰湿内生,则以姜制半夏、陈皮、白茯苓、干生姜燥湿化痰,健脾止呕,仿二陈汤之意;三棱、莪术相须使用,消食化积,行气止痛,行气活血并用,血行则气行,共为臣药。山楂肉、炒神曲、枳实,行气消食化滞。全方温中燥湿,行气活血,消食消积,则冷积得行,气机得运。

2.7 脾虚不运,胃寒气逆——香砂六君子汤、藿香安胃汤

“太阴脾土,得阳乃化”。龚氏在传统香砂六君子汤基础上,加白豆蔻、厚朴,以行气化湿,健胃消食,厚朴一味,正应”气化则湿化”之理,正如平胃散中以厚朴之味。加益智仁,温肾暖脾,补火燠土,脾阳健则湿难生。后者附加减法,胃寒以致胃气上逆,呕吐恶寒等症,加丁香、藿香以温胃降逆,化湿止呕,名藿香安胃汤。

3 小结

龚氏所立之法,在调理中焦气机、消导行气化积的基础之上,善于气血兼顾、肝脾同调,并且倡导“节调饮食”之说。用药组方严谨,善用香附;强调药物之偏性亦可伤正,在组方同时注意药物之间制衡,常常补泻兼顾。

3.1 组方严谨,善用药对

龚氏在治疗伤食一证时所立诸方中,香附、砂仁出现频率较高。据《滇南本草》归纳,香附具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之功效,若寒凝气滞,停痰宿食而致胃脘痛、腹痛、少腹痛、疝气疼痛等证,取本品疏肝气、解郁结、止疼痛之功,均可用之[3]。龚氏常附其炮制法,以童便制,则辛燥之性得缓。砂仁,《本草纲目》言其“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饮胀痞,噎膈呕吐”[4],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之效。两药合用,肝脾同调,气血兼顾,行气开郁止痛之力增强。另香附、五灵脂源于龚氏之消滞丸。龚氏论其功效:“消酒、消食、消水、消气、消痞、消胀、消肿、消积、消痛。此药消而不见,响而不动,药本寻常,其功甚捷。”

3.2 治气调血,缓肝运脾

龚氏以调理气血为大法,在处方用药上得以体现。在《万病回春·郁证》中论述到:“人之气血冲和,百病不生。”因此,调整气血之间的关系,使其恢复协调状态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龚氏对于药性以及对药物相关功效的认识非常独到,如其书《药性歌括五百味》言:“泻脾火,须用芍药为主。”龚氏明确泻脾之火须用芍药一味,推测其通过缓肝以治脾土,肝气条达,则脾土自运。虽龚氏未有明确论述该治法,但是从其常用香附、芍药等药物可以体现,治疗气病同时调血,使气血调畅,肝气、肝血兼顾,体用并治亦可体现。

猜你喜欢

中焦香附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治胃寒痛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香附的治病验方
治胃寒痛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中焦镜头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