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名医刘六桥伤寒学术思想及临床运用探析❋

2022-11-25黄贵华林武红彭玲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太阴少阳张仲景

宁 玲, 黄贵华, 林武红, 彭玲玲

(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长沙 410208;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宁 530022;3.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南宁 530299)

刘六桥(1874~1951),号潜初,广西容县人,近代广西名医,曾获国民政府颁发的乙嘉禾奖章及奖状[1]。其行医40余年,1934年至1945年先后在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任教[2],培养出首届国医大师班秀文、全国名老中医黄荣活以及广西名医黄英儒、黄道存、张本等一批中医人才,是桂派中医重要代表人[2,3]。刘六桥治学严谨,对伤寒学术思想有独特见解,编著有《伤寒学讲义》《六桥医话》等著作[4,5],其著作大多为当时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教材。他善于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临证师古而不泥古,灵活多变,在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传染病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经验[6]。笔者通过查阅其有关著作及未公开的手稿,走访先生家人及知情人士,对其在伤寒学方面的学术思想及六经辨治特色做如下探析。

1 伤寒学术思想

刘六桥在精心钻研《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对伤寒六经的含义、六淫之邪的六经传变特点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对时疫的致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大法从伤寒理论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1.1 阐述六经含义

六经的含义,历代医家有不同的认识,有六经脏腑说、六经经络说、六经气化说、六经地面说、六经形层说、六经治法说、六经病程说及正邪相争说等[7]。刘六桥认为:“六经即三阳三阴,为六脏六腑、十二经络,禀六气而生、感六气而病之代名词。六经先分阴阳,故有三阴三阳。阴阳之中先分老幼,故有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又因阳善而阴恶,阳当观其昌明之时,阴则当防其止尽之地,故有阳明、厥阴。阴阳与六气、脏腑及经络各有其属,故张仲景以太阳、少阳、太阴、少阴、阳明、厥阴六词论病、论理及论脏腑经络。[4]2,3”刘六桥从阴阳的分类和归属认识六经的含义及其生理病理意义,执简驭繁,易于理解掌握。

1.2 阐述六淫的六经传变特点

自然界之六气异常、六气太过或人体正气亏虚、六气偏盛导致机体阴阳失衡发生疾病而称为六淫。《伤寒论》一书主要论述外感风寒邪气,弱于论述暑、燥、火三邪的传变规律。刘六桥认为:“六淫即六气伤人,以寒气伤人为最,且能按经循序而传;风气则迅疾,常不按次第相传,挟寒则迅而重,且能跨经或直中三阴;暑、燥、火三者皆属于热,传变虽急,但伤人却常不甚剧;湿气行缓,故少见传变。因六气之中寒为极阴之气,属死气,伤人最烈,而伤风次之,故在伤寒中常连带论及伤风。[4]2,3”刘六桥在六气伤人方面的阐述,对指导我们认识疾病传变有重要意义。

1.3 阐述时疫致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大法

刘六桥对时疫的致病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六桥医话·时疫流行》中指出:“凡病从呼吸而入者,传脏腑最易;从皮肤而入者,传经络最易。然病气之来,由空气始者最易遍及。[4]36”他对时疫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描述:“民国九年九月,突起流行病,由东方而来……其症身热头痛不恶寒,舌黄或渴或不渴,无家不病,无人不病,其症人人相同,惟脉则皆虚无力,一饮散药,素虚之人立刻不支,或现气脱症,必用参为主药。[4]36”刘六桥于家书中根据时疫患者身热头痛不恶寒,舌黄或渴或不渴,且其症人人相同、脉虚无力等临床表现,认为从六经辨证属邪在阳明,为阳明热毒炽盛,耗气伤津,统一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

2 六经辨治独具特色

刘六桥擅用伤寒学六经生理病理及六经传变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六经辨治独具特色,师古而不泥古,临证灵活多变。

2.1 从太阳病论治咳喘

刘六桥认为太阳为人身最外一层,肺主皮毛,肺气有两出路,一从皮毛,一从口鼻。如若太阳受邪,寒邪束表,毛窍闭塞,气不旁达,上逆为咳喘。他治疗风寒喘促用皂荚煮水,热水擦身,一擦头颈,二擦胸腹,三擦双足,喘促可平[4]37。并对此法进行了阐述,认为张仲景以麻黄汤治无汗而喘,方中用麻黄配桂枝发汗开窍,杏仁化痰平喘,而皂荚辛温功效开窍祛痰,煮水擦身打开毛窍,祛痰平喘,此法效仿张仲景麻黄汤之意。

对风寒所致轻度咳喘,刘六桥常用姜、葱、辣椒、豆豉及酸笋等煮面热服,既可作为食物又可祛风散寒,治轻度风寒咳喘[4]50。刘六桥认为两广地区气候温和,祛轻度风寒可用姜、葱、辣椒、豆豉辛散,用酸笋酸收,祛风散寒,调和营卫,效仿张仲景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之意。

2.2 从阳明病论治汗证

刘六桥认为,汗出异常有风邪客表、营卫不和之自汗出,有过汗伤阳、阳虚不固之汗漏不止,有阳明热盛、里热蒸腾之濈然汗出,亦有阴虚盗汗、阳虚自汗之说。但有一种汗出异常是由于饮食肥厚、食滞阳明导致。对这种汗出异常他详细阐述为:“阳明主实,肺主皮毛,饮食不节,食滞阳明,大便不利,邪无去路,取道鬼门,而为汗出”[4]52,这种情况多见酒食过度之人,也可见妇人产后过食肥甘,临床多见上身汗出且以头颈汗出为主,伴大便硬结难解、矢气臭、舌苔黄厚、脉实等症。治疗应先用1~2剂小承气汤通其阳明腑实,腑通后用焦三仙等疏理脾胃,通过上述调治则邪有去路,汗出可止。刘六桥曾治一产后妇人,头颈汗出淋漓不止,前医投用红参等补益之剂汗出反而加重,问其成因缘产后家人恐其体虚大进肥甘之品,食滞阳明,故使汗出遂用上方法调治汗出痊愈[4]52。

2.3 从少阳病论治郁证

刘六桥认为郁证多在少阳经,小柴胡汤主证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证与郁证密切相关,为少阳之火内郁、上扰心神所致。病重者少阳邪热弥漫,可出现惊烦谵语。其子刘祖昂与笔者交谈时述其父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疗郁证,并用柴胡、桂枝、赤芍、生龙骨、生牡蛎、朱茯神、熟大黄、醋莪术作为基本方。刘六桥认为少阳之郁火可从太阳和阳明而解,如用柴胡配桂枝,使少阳之郁火从太阳而解;柴胡配大黄,使少阳之郁火从阳明而解;生龙牡、朱茯神镇心安神;赤芍、莪术活血行瘀,通脑开窍。本方对临床常见抑郁证、抑郁性焦虑证疗效显著。

2.4 从太阴病论治暴泄久泄

太阴为三阴的初起阶段,病性多由实转虚、由热转寒,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满、呕吐、食欲低下、下利等脾虚寒湿证。下利是太阴病的主证之一,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刘六桥认为暴泄久泄一般伤及脾阳,甚则伤及肾阳,病在太阴,甚则少阴。治疗暴泄久泄,用红参三钱,炭化存性,用温米汤冲服,往往一剂起效。刘六桥对此法进行阐释:张仲景治太阴下利用四逆汤、理中汤取其温脾化湿;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用桃花汤取其温涩固脱。红参温脾益气,炭化存性能收涩固脱,米汤补益脾胃,二者合用有效仿四逆辈和桃花汤之意。刘子昂述其父刘六桥擅用红参炭,除用在暴泄久泄外,还用于脾胃虚寒、气不摄血之呕血便血。在临床运用黄土汤时,因灶心土难寻,且煎煮复杂,常以红参炭代之。

2.5 从少阴病论治真心痛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真心痛的症状描述是“心痛彻背,背痛彻心”[8],其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即心阳不足、阴寒内盛。刘六桥认为六气之中寒为极阴之气,属死气,伤人最烈。心阳不足、阴寒内盛之人,感风寒则易直中少阴,而为真心病。其人心痛剧、畏寒、四肢厥冷、脉沉迟或脉微欲绝,属少阴寒化重证,宜破阴回阳,方选通脉四逆汤加红参[4]49,106。如恶寒无汗,为风寒外束,可加麻黄、桂枝或用皂荚煮水擦身,散寒开窍,旁达气机;如胸闷、大便不通者可加全瓜蒌以宽胸理气通便;如出现大便秘结,腹胀口臭,身热,脉实有力,为阳气恢复,邪归阳明,宜用小承气汤通腑泄热[4]50。刘六桥治疗真心痛擅把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结合,对于临床治疗真心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6 从厥阴病论治霍乱

从厥阴病论治霍乱,是刘六桥治疗时疫的一大特色。在其未公开的书稿和《六桥医话》中,对霍乱流行情况、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刻下(民国二十七年),南宁市霍乱流行,死者极速……其速者皆系厥阴霍乱,我依《冷庐医话》,法用当归四逆加吴萸极效。[4]64”“山阴田雪帆以霍乱转筋为寒邪直中厥阴肝经确系名论,而用药宜用当归逆汤加吴萸生姜。如呕者加姜制半夏三钱、淡干姜一钱;如口渴恣饮,舌黄加姜炒黄连五分为反佐;如腹绞痛为转筋入腹,加酒炒木瓜三钱;如手足冷过肘膝,色现青紫,加熟附三钱”[4]64。对霍乱出现的上述临床表现,刘六桥进行了详细分析:“盖厥阴为极阴之经,胆居其中,有相火游行,所以见口苦、舌黄、口渴、喜冷饮等症,乃真阳为寒邪所逼,因而飞越,昧者以为暑湿而用寒凉,鲜有不死者”[4]64,65。对药物的量效问题,刘六桥也做了说明:“至服当归四逆汤又须得法,日服三四剂,方能奏效”[4]65。

3 从六经论治其他疾病

刘六桥熟读《伤寒论》,但其治病常从张仲景思路而又不为其所约束,思考方式亦未被固化,对某些疾病有独特的见解。如其治暴哑,取《伤寒论》少阴病篇咽痛的论述,认为暴哑为寒气客于会厌,而嘱患者临睡前含服蜜炙熟附片以除少阴寒气,次日则愈;对于暴哑属少阴阳虚重症者,则以四逆汤冷服以防病药格拒[4]74,[5]。对于黄疸一证认为以茵陈蒿汤、茵陈附子汤等方清热祛湿祛黄虽常可奏效,但有一种黄疸只有用上好参、术方可奏效,即“脾败成黄”。此种黄疸常见疲乏无力、纳少腹胀、皮色晦暗,属太阴脾虚寒极所致,即使以茵陈附子干姜汤亦不见效,唯以大剂附子理中汤方可救之[4]55。

4 结语

刘六桥为桂派名医代表,对《伤寒论》理解独到,其中医学术思想汲取《伤寒论》学术核心,结合临床经验对六经及六淫邪气的认识进行了理论发挥。刘六桥把六经概念及六淫的六经传变规律进一步具体化,利于指导临床医生理解六经病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广西一带气候、民风民俗、饮食习惯等对六经病治法进行发挥,将食疗、药浴等治疗方法引入疾病治疗过程中,其治法灵活多变。他对咳喘、汗症、真心痛、霍乱、暴泻等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见解独到,师张仲景之法而不泥其方,独出机杼,在伤寒学术方面的建树当为后人认知并学习。

猜你喜欢

太阴少阳张仲景
太阴中风证候要素与临床特征的数据挖掘研究
黄帝内经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垃圾分类
童心童画
《三千年》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Thirty-Six Stratagems (1)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