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诗词中梨花的两种情长

2022-11-25张萌萌

今古文创 2022年44期
关键词:词人友人梨花

◎张萌萌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一、引言

赏一枝梨花,抒一把情怀。梨花在《瓶花谱》一书的记载中只位列“四品六命”,在众花卉中的地位并不高。然而即便如此,人们在踏春时节赏梨花,也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究其原因,和梨花在文学中的至高地位不无关系。梨花意象正式于南北朝时期出现在文人的创作中,唐朝时期对该文化现象进一步发展,之后该意象在诗词、戏曲等文学艺术作品中发展得如火如荼[1]。随着梨花意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频率增高,随之而来便是思想情感的丰富。在唐代以前古人借梨花大多是抒发欢快愉悦之情,然而自唐朝开始,相思、离别之愁等各种哀怨的心情借助梨花表达的现象则发展起来[2]。

唐朝的古诗、宋朝的古词,是我国珍贵的文学典藏,记录了历史,也成为深刻反映诗人和词人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不同心境变化的时代产物。立足于梨花意象发展的背景,有必要深入探究唐宋古诗词中梨花的情感文化,这对于把握梨花的意象价值及梨文化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具有积极意义。

二、乐观向上的情感

梨花,因其娇小的外形与雪白的颜色,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古人在暮春时节踏春赏景、庭院里观景之时,梨花成为他们喜爱的景物之一。文人墨客挥动手中的笔杆将他们目之所及内的梨花之姿生动地刻画出来,热情地表达着他们对梨花和春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梨花的洁白素来为人所称道,也因而古人习惯以梨花来喻人,用梨花的洁白象征人们高洁的德行。

(一)对梨花的喜爱与赞美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应召所做的描写宫廷生活的诗句[3]1308。通过将柳与梨花对应,黄与白进行色彩对比,嫩与香点染春景的状态,生动地刻画了宫廷里的春日之景,极尽生机勃勃,色彩的绚烂则是在渲染宫廷的豪华富贵。诗人虽然在极力描写春日之景,但所选之物为梨花与柳条,非常的淡雅自然,营造出清新的春日之景,对柳条、梨花、春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宋朝词人辛弃疾属于豪放派,所作词尽显英雄本色,铮铮铁骨丹心。然而,如此豪放派词人同样会眷恋春日与梨花的美丽。“系马水边幽寺,有梨花如雪”,选自与辛弃疾的《好事近》中[4]1758。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昂扬向上。梨花如雪写出了春日里的梨花之姿,传达出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同时梨花与本首词的末尾“袅一鞭春色”相呼应,抒发了词人春日里出游内心的愉悦和对春日的赞美之情。欧阳修在《贺圣朝影》的首句便直接写下“白雪梨花红粉桃”[5]129。梨花白、桃花红与后文的柳条绿,三者形成色彩对比,写出了春日里颜色的绚烂,传达出万物生机勃勃之感。无论是诗人李白或是词人辛弃疾、欧阳修都是将梨花意象放进作品中进行描写,以小见大,抒发对春日的喜爱。

(二)高洁忠贞的象征

古代文人踏春出游、庭院赏花,绝不止步于把吟花作为一种休闲方式,更多时候他们通过吟花表达自己的崇高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境界[6]。黄庭坚不同于以上三者,只是将梨花作为作品中的一个意象进行描写。他将梨花作为题目,以梨花喻人,整首词都在描写梨花,这就是《次韵梨花》[7]。“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这句词通俗易懂,词人将桃花的娇艳与梨花的淡雅做对比,通过描写梨花的洁白刻画出梨花的冰清玉洁。而第三句“总向风尘尘莫染”,则是进一步写出了生于风尘中的梨花总是可以保持洁身自好。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梨花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出词人对那些拥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时刻保持内心纯洁珍贵品格人们的敬仰之情。钱起在《梨花》一诗中写“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8]444。用桃花和梨花做对比,桃红对比反衬出梨花的雪白之姿。实际上则是在借梨花表明自己的志向,赞赏像梨花一样保持高洁品质,踏实不虚浮的德行,鄙视像桃花似的人,外表光鲜亮丽但只是徒有其表,内心极其空洞。元稹在《离思五首》中写道“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9]219。诗人在百花丛中最终选择将梨花送于自己的妻子,是因为自己的妻子虽然出身贵族但是却丝毫不贪恋富贵,反而保持淡雅、平和的气质。而这一点正好与梨花的洁身自好、高风亮节的品质不谋而合。

三、伤感凄凉的心境

梨花盛开在暮春时节。这特殊的生长时期时刻与梨花相伴,使人们在望见梨花时不由自主地生出无限的酸楚与感慨。人们叹息梨花盛开意味着春日即将不再,时光无情流逝。人们无奈梨花作为离别之花,是与友人、亲人离别之时的重要见证。离别之时人们不喜梨花,长久分别异地时,梨花又成了人们相思离愁的重要寄托。

(一)离别之情

文人墨客最是多情,而多情自古伤离别。在古代通信的困难、路途的遥远,加剧着离别之人的悲怆。面对离别,多情的诗人、词人熟练地借助周围的环境借物抒情。人们可以赞美梨花洁白似雪的姿态,以梨花自喻贞洁的品格。同样,梨花的洁白于无形中在一定的环境下也加剧了人们内心的惆怅与悲伤。

时光易逝,与春日的作别之情。梨花的盛开意味着春日即将逝去。“带叶梨花独送春”是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中的一句诗[9]1294。讲述的是带叶的梨花独自送走春天,再次点明了梨花是暮春时节的景物,而梨花的盛开与凋零代表的便是暮春时节的开始与结束。李贺在参加河南府试时曾经所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9]6。一共是十二首词,在第三首的最后一句“梨花落尽成秋苑”描写的是大明宫苑梨花落尽尽显萧条苍凉之景,春天已经过去的大明宫苑仿佛提前走进了秋季,只剩下满目萧瑟。苏轼在《和孔密州五绝 东栏梨花》中感叹“惆怅东栏二株雪”[10]154。表达的是自己内心的惆怅就好像是东栏下的那株洁白的梨花,词人孤独地站在东栏边,仿佛自己与梨花已经融为一体,感伤梨花的盛开预示着春天即将过去,抒发对时光飞逝的无限哀愁。王雱的《眼儿媚》同样抒发了词人对光阴如梭,时光转瞬即逝的感慨。“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仿佛梨花的存在便是在昭示着时间的无情,春日的短暂[11]364。《苏幕遮·草》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篇咏草词[5]106。整首词未着一个草字,但是却写出了春日里的生机盎然,然而“梨花落尽春又了”则在用梨花的飘落点明了此时的时节已是暮春,传递对春天即将远去的无限怅惘。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碧瓦》中这样描写春日之景“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12]27。在无风的天气里柳絮漫天飞舞,没有下雨但是梨花已经铺满了地面。实际上是在点明春天即将要过去,柳絮和梨花也只是在自然地经历自己的生命周期。再次用梨花铺垫了时间的流逝,春日即将过去。除了这些诗词,在全唐诗和全宋词中还可以找到很多梨花象征春日即逝的经典且优美的古诗词,梨花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暮春之花。

情谊绵长,与友人、亲人的惜别之情。在长亭外、在古道边,友人难舍难分,叮嘱今后务必妥善照顾自己,保持心胸开阔地期待下次的重逢,这便是在古代友人话别时常见的场景。以哀景抒哀情,借助悲凉的环境将内心的苦闷传达出来,这便是梨花出现在大量的离别诗词中的原因之一。韦庄在《对梨花赠皇甫秀才》中,从诗的题目到首句“林上梨花雪压枝,独攀琼艳不胜悲”,都提到了梨花,写出了梨花盛开的场景,在百花丛中顽强生长着。首句用梨花渲染了悲伤的气氛,末尾“须信明朝难重持”点明了诗人悲伤的原因,是因为与友人即将分别[13]1268。整首诗以梨花为背景,用梨花映衬自己现在的悲伤之情,表达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送杨子》[3]1647。岑参的诗歌题材非常丰富,赠别友人是题材之一,他擅长借物抒情。似雪的梨花和如炊烟的柳条,都是春日之景,在描写完景物之后,“惜别添壶酒”直接点明了诗人创作本首诗的原因,与友人即将离别。梨花再次出现在古人离别的场景下,似乎为这到来的离别又增添了一份淡淡的愁绪。梨花除了出现在友人分别之时,亲人离别之时也会看见梨花的身影。柳永在《倾杯·离宴殷勤》中有一句至今为人所称道,“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14]75-76。讲述的是词人与妻子即将分别时,妻子难过离别而泪如雨下的情景。这句词化用的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15]960。将女子落泪的场景形容为梨花带雨,营造出别样的美感,也将一位清雅脱俗、美丽清纯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这样美丽的妻子如今自己却不得不与之分别,将离别的苦涩和感伤再次表露无遗。

(二)思念之情

梨花作为离别之花,古人观梨花总会泛起一番愁绪,思念友人、亲人、家乡。古诗词是诗人和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分析古诗词中的梨花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

岑参在《虢州南池候严中丞不至》中写道“池上日相待,知君殊未回。徒教柳叶长,漫使梨花开”[3]1651。讲述的是诗人日日等待友人的归来,但是友人却因为特殊情况未归来,看不到这里的柳条已经变长,梨花已经盛开,将一位思念友人的落寞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在外的游子看见年复一年的梨花,诉说着漂泊在外的苦之情与思念家乡与亲人的痛苦。寒食节后,梨花盛开。温庭筠写道“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13]202。寒食节过后,在外漂泊的游子于风雨飘摇的夜晚后,看见了满树的梨花。这里的寒食节、夜晚、风雨、梨花四位一体营造了对游子来说甚是凄凉孤苦的氛围。满树梨花的洁白正好对应了游子在外无助彷徨的内心。常建在《春词》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深闺妇人对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而整个场景的营造同样从梨花出发,“阶下草犹短,墙头梨花白”,用青草和梨花点明又是一年的春季,而在外的夫君仍未归来,“织女高楼上,停梭顾行客”“问君在何所”,女子站在高楼上,不停地徘徊张望,思念着远方的丈夫,内心的孤寂与墙头的梨花相互映衬[3]1087。刘方平曾经写过一首宫怨诗,顾名思义是站在由于色衰而失去宠爱的宫人的角度上,将宫人对皇帝的思念与对独守空房的无奈和埋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这首《春怨》中的最后两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正面描绘出了暮春里的院里满是残败,而梨花已经铺满了地面,渲染了一片悲凉的氛围[8]578。此时梨花的坠落在地也照应了宫人此时的内心已经如此破碎。“不开门”再次点明了宫人时刻翘首盼望君上的到来,但宫苑的大门却始终没有打开。最后一句,将宫人对皇帝的日夜思念与自己长期独守空房的苦闷委婉且细腻地表达了出来。李重元在《忆王孙·春词》中重申了思妇在春日里由于思念远方的丈夫而泛起了无尽的春愁。“雨打梨花深闭门”是本首词的最后一句,描述的思妇怕见黄昏暮景,而急忙回到阁楼,关上房门,将梨花等一干春景全部隔离在外的场景[16]923。本首词根据景物的逐渐推进感情也逐渐强烈。由芳草、柳条、杜鹃啼叫、到雨打梨花,将一个凄凄惨惨戚戚的暮春之景描绘的生动形象。如此之景将伤春怀人的感情基调自然地表达出来,思妇的忧愁和对丈夫的思念就如同被雨水冲洗的梨花动人心弦。全首词的感情伴随着梨花的出现达到了制高点。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写的是诗人于夜晚在庭院中观赏梨花,用月光下的梨花与摇曳的柳条,营造了一个意境清幽的暮春环境,实则抒发作者内心因为相思而淡淡的愁绪[17]278。

四、结语

唐宋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两个重要的标杆,一个是诗的盛世、一个是词的时代。从这两个时代出发,通过研究诗词中梨花的情感文化了解到古人对梨花的喜爱之情,也意识到梨花作为离别之花的意义所在。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梨花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梨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词人友人梨花
梨花美
致友人(组诗)
梨花(外一首)
词人的职业
《戏答友人》
万溪冲赏梨花
《友人伤足有赠》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梨花里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