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时代价值简析

2022-11-25彭咏思

今古文创 2022年44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者马克思

◎彭咏思

(中南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人类在劳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有别于动物的根本原因。劳动发展史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如何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提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马克思劳动观分散在其经典著作中,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观形成和发展理论基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赞扬劳动和劳动者,他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一切历史性成都是撸起袖子干出来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

一、马克思劳动观的理论渊源

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任何真理都是时代的精华。马克思劳动观是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是对时代特征的深刻反映。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人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劳动付出的主体——工人,只能获得维持自身以及家人生存的微薄报酬,而不从事劳动生产的资本家凭借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侵占工人的剩余价值。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相分离,劳动不再是工人获得美好生活的手段,而是否定自身、折磨自身的酷刑。随着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一步强化,工人愈来愈意识到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结束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才能使劳动成为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自觉活动。因此,为争取自身的劳动权益,工人阶级开展了多次革命斗争运动,但均以失败告终,无产阶级迫切地需要先进革命理论来指导的革命实践活动。于是,马克思劳动观应运而生。

马克思并非劳动观的首创者,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都对马克思劳动观产生了影响。如马克思继承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思想。不过,此时的“劳动”只是经济学概念。同时,马克思还借鉴了黑格尔的抽象劳动观。黑格尔把劳动概念引入了哲学领域,从哲学高度分析和阐释劳动,他提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人的劳动是有意识的,而非生物本能,人能通过劳动创造出的用于交换的物质产品,成为异于人存在的物质。此外,马克思还吸收了傅立叶、欧文等人关于社会主义的劳动理论。因此,马克思的劳动观不是灵感突显,而是建立在长期思考和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在对前人劳动思想扬弃的基础上实现的。

二、马克思劳动观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劳动观概述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劳动主体借助劳动资料改造劳动对象的活动,简单来说就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过程,劳动是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提出人通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②在人与自然双向物质变换的过程中,劳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媒介作用,人类借助劳动使自然界“人化”。由此,自在事物不断内化为人的身体和思维。人通过劳动获得生存繁衍的物质资料,并在周而复始的劳动过程中,发展了遇山开山、遇水架桥的劳动能力,人类一步步将自在世界转变成为人为世界。人在占有自然的过程中,既改变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也丰富了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劳动结构,形成了人的社会本质。同时,人也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指出人通过劳动发明了火和石器,促使人类社会由蒙昧时代的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化,此后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大跨越,都必然伴随着新的劳动工具出现,比如制陶术、种植术和文字等等。由于自在事物无法主动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人类必须借助劳动生产出更多对自身有用的物质。此外,人通过劳动创造出了精神文明,比如政治、文化等等,这些劳动结晶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最后,劳动是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马克思对劳动的深层探究是为了探寻一条解放工人劳动的根本路径。随着人类劳动能力的提高,技术变革使人类逐步摆脱对物的依赖,劳动不再个人谋生的手段,而是自主自觉的活动,就像吃饭穿衣一样,它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和剥削,而是人类获得个性满足和快乐的源泉。因此,劳动解放和人类解放是同一的过程,在消灭剥削私有制的基础上,人类获得自主自由的劳动选择,才能全面实现自己的本质。

基于马克思的劳动观,笔者认为劳动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劳动具有目的性。马克思曾把蜜蜂筑巢与建筑师建房子两个行为进行对比,深刻说明了劳动的意识指向性。他认为蜜蜂筑巢的本领再高明灵巧也比不上最蹩脚的建筑师,因为建筑师在建房子之前,观念的房子已经在头脑中存在了,人只是通过劳动把观念的房子变成现实的房子。人所获得的一切劳动成果,在这个劳动开始之前就已然存在人的意识当中,劳动发挥了桥梁作用。第二,劳动具有能动性。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而是根据自身需求去改造自然,创造满足人类需求的物质生活资料。人类没有统一的劳动范式,人的劳动都具有主观能动性。第三,劳动受规律制约。人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创造自然界原不存在的新事物,但这种能动性不能是毫无依据、随心所欲的。人的一切劳动都是在既定条件和范围内进行的,它受客观规律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的劳动受自然规律和社会历史规律的双重支配,它无法撇开自然、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进行。一方面人的劳动必须顺应自然,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比如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焚林而田等违背自然规律的发展方式,最终会导致人类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另一方面,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也制约着人的劳动,人类无法选择超越现存社会阶段的劳动方式,如处于封建社会的劳动者无法获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因此,人的劳动只有遵循客观规律,确立切实可行的劳动目的,才能获得更多生活资料,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第四,劳动具有创造性。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并非是对前人劳动的机械重复,而是在批判继承前人劳动方式基础上,展开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试想,如果人类劳动是与动物类似的本能行为,那人类可能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正因为劳动具有创造性,人类才能在劳动过程中发明新的劳动工具,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演进。

(二)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观点

劳动二重性被认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马克思劳动观的关键部分。马克思把人的劳动划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它们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抽象劳动是指人类的一般劳动,即在劳动过程中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它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是指人类劳动的不同性质和具体形式,它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继而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劳动者无法同时拥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劳动二重性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论证了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对立的根源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生产出的劳动产品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工人通过私人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社会劳动的实现程度。由此,劳动者与劳动产品所有权发生分离,不从事劳动的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地将占有工人的劳动产品,而工人只能获得维持自身及家人生存的劳动力价值,即工资。基于此,马克思发现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地阐释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③那些原本属于人或者人的劳动产品,变成了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并与人相对立的独立力量。简言之,异化劳动是指人的创造物反过来制约和统治人类。劳动不再是人们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成为人之外的客观存在,人成为自己劳动的奴隶。异化劳动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工人与他创造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产品不再属于劳动者,反因劳动者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和财富后,使工人自身变成了更为廉价的商品。第二,工人与他的劳动本身相异化。劳动原本是人满足自身需求、追求美好生活的手段,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劳动变成了强制劳动,工人不是在劳动中感受幸福,而是感受不幸,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在否定自己。第三,工人与自身的类本质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劳动不再是根据自身或社会群体的需要来进行生产,异化劳动改变了人的生产生活,使人的劳动不过是维持其肉体生存的手段。第四,人与人之间相异化。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发生异化时,人与人之间也是异化了的存在。马克思指出劳动发生异化的根源是财富私有化,异化劳动则是私有财产的产物。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才能防止劳动异化。因此,无产阶级只有用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消灭私有制,才能获得劳动自由,最终实现人的解放。

三、马克思劳动观的时代价值

(一)尊重劳动,崇尚劳动

劳动创造的果实是最甜美的果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尊重劳动首先要尊重劳动本身,破除一切对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偏见。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体面寒碜之分,只要是付出了体力和脑力,并对社会发展有利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如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我们不仅要崇敬钟南山等伟大人物在抗疫中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还要尊重每一个默默无闻坚守在岗位上的普通人的劳动成果。其次,尊重劳动还要落实到实践中去。尊重劳动不能只是一个口号,更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劳动选择。不能让金钱成为衡量劳动价值的标杆,而要以热爱劳动、无私奉献成为社会潮流。

(二)完善劳动制度,实现健康劳动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仅在短短40年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成就都来源于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如何实现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坚持完善劳动制度,做到“劳有所得,劳而必得”,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的行为。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劳动领域有法可依;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此外,还要倡导健康劳动,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在现行经济体制下,我国还存在与健康劳动相冲突的现象,“996”“007”等高强度劳动机制严重透支劳动者的身体。这严重背离了劳动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只有健康劳动,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源源不断的劳动力量。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对工人唯一有利的社会状态是社会财富正在增长。尽管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存在“劳而少得、劳而不得,少劳多得,甚至不劳却得”的问题。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没有人权和主权。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财富蛋糕做大做强。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是有效解决社会矛盾的前提,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物质保障。然而,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兼顾分好蛋糕。要公平合理地分配社会财富,打击一切投机倒靶、不劳而获的行为,争取早日实现“劳有所得,劳而必得”的美好愿景。现如今,我国正蹄疾步稳地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让劳动成果、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国家的必然选择;让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国家的庄严承诺。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提高劳动者的业务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劳动环境,鼓励劳动致富、创新劳动,让劳动者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实现人生价值。

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资本论》(节选),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者马克思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致敬劳动者
劳动者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致敬最美劳动者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亲情的异化:《斯卡伯勒的婚约》中长幼关系的文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