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道·信道·传道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的协调机制设计

2022-11-25魏先越杨东坪张天行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导师思政

魏先越,杨东坪,张天行

(东北大学a.冶金学院;b.团委,辽宁 沈阳 110819)

2016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2月7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行动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2018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啃下一批‘硬骨头’,包括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等,解决思政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其中,把“教师思政”作为“硬骨头”来啃,可见这一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形成合力,专任教师是其中重要的辅助力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思路,着眼“教师思政”的“硬骨头”,以“明道·信道·传道”为基础,努力实现专任教师与专职思政工作队伍“同向同行”,构建整体性协调机制,从一个角度回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时代命题。

一、“明道·信道·传道”的内涵要义和逻辑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道”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坚定“四个自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道·信道·传道”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构建“同向同行”协调机制的基本框架,其中明道是前提、信道是关键、传道是目标。

明道是前提。教育者需先受教育,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专任教师来说,承担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是,要学懂、弄通、悟透“道”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客观规律、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及实践要求,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政素质和理论修养,方能以正向的价值观教育学生,以理服人。

信道是关键。取信于人必先“自信”,而非人云亦云,内外不一。专任教师在“明道”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补足精神上的钙,方能理直气壮地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生,以情感人;方能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敢于亮剑;方能发自内心地升华进一步“传道”的动力,付诸行动。专任教师只有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才能真正打动他人。

传道是目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就指出“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专任教师在明道、信道的基础上,更要履行好传道这第一要务,做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要“与党同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行、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进”,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既言传又身教、既潜心问道又关注社会,在课上课下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融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教育内容。

二、“同向同行”的内涵要义和逻辑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重要理念,是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在“明道、信道、传道”的基础上,推进专任教师和专职思政工作队伍的“同向同行”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在“同向”方面,要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命题,统一育人方向、统一文化认同,不能相互拆台,不能阳奉阴违。简单来说,专职思政队伍进行的正面工作,专任教师要遥相呼应,不能拆台,甚至走向对立面;在“同行”方面,要步调一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享发展。

只有真正做到了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行,专任教师和专职思政工作队伍才能坚守“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才能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三、构建“同向同行”协调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是全面掌握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各种意识形态的广泛传播,置身于以社交碎片化、个性定制化、新闻视频化、信息精微化的信息接收传播的新时代,大学作为历来社会思潮风云际会之所,仍然是思想文化多样性碰撞交流的中心。倘若大学课堂上只有知识输出没有价值传承,只教书考试不立德树人,几年后当大学生步入社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时,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将令人担忧。

大学姓“党”姓“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如何应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价值问题和“怎样培养人”的技术问题,如何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中拓展延伸,决定了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能否始终保持不忘初心、坚定“四个自信”的整体风貌。

(二)是努力实现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内在需求

当学生在不同的时空场域,接受到彼此形成有效关联的重复教育时,教育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不论是思想政治课程还是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某种意义上都有其工作的“边界”,如何能不断模糊这一“分水岭”,是将思政工作真正推向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木桶原理”,不仅是要补足“有短板的桶”,更重要的是打造“没有缝隙的桶”。专任教师的作用就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显现。目前,高校中普遍实行的班导师制度,正是寻求育人合力,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的创新举措。

全员育人方面,专业教师和专职思政工作队伍分别把控了高校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两支最为重要的教育力量,专任教师队伍参与思政工作,可以说是“全员育人”的必然要求。如果他们之间能够实现同频发力,必然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统筹性、整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程育人方面,“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要提升“思政课程”,更要实现“课程思政”,打造“专业课有思政”的新局面。专任教师也要“守好这段渠、种好责任田”,把对学生正确的思想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始终和思政课程保持在同一频道上,达到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良好效果。

全方位育人方面,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这几个方面都需要专任教师的参与和支持,提供学科支撑、理论支撑、队伍支撑,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时空衔接上的相辅相成。专业教师与专职思政工作队伍协同育人,能够促使大学生在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过程中,不断接受思政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补充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专任教师群体面临着年轻化、“博士”“海归”化等时代特征,他们在应对社会思潮、回应热点事件上,普遍存在“宁做绅士,不当战士”的“看客心态”。

在专任教师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明道、信道、传道”的过程也是对专任教师进行教育的过程,培养他们传承中国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优秀基因,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和育人责任,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四、专任教师参与高校思政工作的现状及优势

目前,高校专任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普遍是采用班导师(或班主任等)的形式进行的。班导师的选聘一般是由院系自主完成的,按照专业对应的原则,采取组织推荐的方式。设置了班导师的高校基本都制定了相关的工作条例,规定了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但不同高校班导师配备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有些髙校每个年级都配备班导师,有些高校只在一年级配备班导师。数量上也有所区别,大部分是每个班级配一名,也有以专业或年级为单位配备的。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专任教师和专职思政工作队伍两者认识上的“同向”是重要的,而实践中的“同行”更是可行的。高校班导师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专职思政工作队伍配合实现互补,大大增强了思政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这都源于专任教师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队伍青年化,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高校专任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以青年教师为主,一方面青年教师从年龄、经历、心理状态上与大学生相仿,开展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更乐于与之交流并听从其意见建议,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的起步阶段,客观上时间精力充沛,主观上又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般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交流。

二是板块专业化,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这也是目前高校专职思政工作队伍所欠缺的方面。大部分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所带班级学生不完全匹配,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业、实践、规划、就业等方面心有余力不足。专任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好弥补了这一短板,能够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社会资源等优势,在专业学习、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发展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有效指导。

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的协调机制设计

(一)优化顶层设计

1.重视队伍建设

加强对专任教师参与思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高校应当努力克服重科研轻思政、重专业教师培养而轻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观念,不断完善班导师选聘、培训、管理、考核、绩效等制度体系并做好贯彻落实,统筹做好相关工作的中长期规划,方能久久为功。

提高专任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建立培训体系,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行为引导等单元培训课程,编撰相关工作的指导性书籍和手册,辅以典型案例介绍,使专任教师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有所抓手,能够更加科学地指导学生。

2.优化队伍结构

摒弃“一刀切”传统。许多高校采取“将担任班导师经历作为提职必要条件”这种“一刀切”的限制性手段,刺激了班导师队伍“供给侧”的增长。然而调研发现,有的资深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但需要班导师的工作经历,院系在选配班导师时因顾全其声望也会加以安排;有的教师在思想觉悟、政治修养上不适合做班导师,但需要班导师的工作经历,也会通过各种方式争取担任班导师。这些情况都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埋下了不利的伏笔。由此可见,院系务必要将“入口扎紧”,才能从前提上保障思政工作队伍整体的素质和活力。

启用团队班导师模式。青年教师担任班导师的优势前文已经说明,而资深的老教师同样具有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教育资源多等优势。“团队班导师”模式即以专业背景为主要原则,以研究所为单位对接若干个班级,研究所全体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团队班导师”模式在年龄结构上进行了优化组合,实现老、中、青班导师的合理搭配,便于开展工作时积极践行“传、帮、带”。

3.细化定位职责

高校要进一步明确专任教师以各种形式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职责,包括:(1)经常性地走访学生寝室,与学生谈心谈话,利用新媒体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全面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建立班级学生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2)指导班委、团支部的组建,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组织主题党日团日活动,抓好班风和学风建设;(3)在学生的评奖评优、发展积极分子和党员等关键性问题上,协助专职思政工作者开展遴选工作;(4)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一阶段,充分利用专任教师的专业背景、丰富的行业内人脉资源,通过发布就业信息、关注就业困难学生、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等方式,促进学生就业。

(二)努力提高职业待遇和职业认同

单纯地靠“将班导师经历作为提职必要条件”这种约束性手段,无法确保专任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假设教师的绩效收入(C)由两部分组成:本科教育收入(课时费、班导师绩效等,A)和科研收入(导师津贴、科研成果奖励、科技成果转化等,B),并假设二者之间用已知的比例系数k来调节,则有C=k1A+k2B。在现有工资收入中,班导师工作投入占用了教师科研收入的机会成本,即A占用了B的机会成本,现有工资收入中,现实情况中A往往不足以相抵B的损失,特别是骨干教师,班导师工作的绩效不足以吸引其倾力投入(k1A

因此,高校要围绕专任教师关注的如年度考核、职级晋升等内容,择合理部分赋予班导师一定的优先条件,同时提高工作绩效比例系数,将相关工作岗位津贴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担任班导师的实际收入。

六、总结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将专业教师引入其中,与专职思政工作队伍相互配合,两者一方面各有所长,一方面优势互补,采用不同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共享信息和资源的基础上,相互配合、有效合作,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德育、智育全面发展,对于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将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导师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十三五”回顾系列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导师的猫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