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上的幼儿教育
——中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2022-11-25

新课程 2022年22期
关键词:零食行为习惯习惯

陈 倩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幼儿园,江苏 昆山)

中班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适时摄入充足的营养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而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又是确保幼儿营养摄入的重要前提。本研究结合理论探讨和实际观察、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幼儿园实地调查,发现幼儿常会出现厌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通过剖析成因,试图探寻培养中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中班幼儿进餐行为现状

中班幼儿是指幼儿园中4~5 岁男女混合班级中的幼儿,他们在幼儿园中已经接受过一年的常规教育,能够熟练用勺进餐。幼儿进入中班后即开始使用筷子,这对于刚掌握用勺技巧的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因此,中班阶段的幼儿更应该培养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

为深入了解中班幼儿的进餐行为,本研究以K 市某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8 周的观察,记录分析每次幼儿在进餐时的表现,积极与带班老师交流了解基本情况,并且与幼儿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在园与在家的进餐行为。

通过在园观察与对家长访谈,笔者了解到幼儿进餐时常有如下表现:

场景1:午餐时间到了,菜肴是鹌鹑蛋烧肉、青椒土豆丝和小白菜山药蛋花汤。就在教师和保育员开始盛饭菜的时候,有的孩子就开始抱怨:“老师,我不要吃鹌鹑蛋。”“我不想吃青椒。”“我不要喝汤。”教师说:“不要挑食,什么都要吃。”

场景2:晚餐的时间到了,幼儿还在看电视,毫无去吃饭的意思。家长苦口婆心地说,还是没用。最后只能把饭端到幼儿的面前,让幼儿边看电视边进餐。

场景3:幼儿比较挑食,加上刚学会用筷子,进餐速度较慢。家长为了提升幼儿的进餐效率,只好哄着幼儿吃饭,甚至还存在喂饭的现象。有的幼儿玩到哪,家长的饭碗就端到哪。

由此可见,中班幼儿在园与在家的进餐表现并不理想,出现较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因此,教师和家长更应努力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中班幼儿进餐不良行为成因分析

中班幼儿普遍存在不良的进餐习惯,这种状况与幼儿自身、家庭教育、幼儿园有紧密的关系。

(一)个性对幼儿进餐行为的影响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教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家长的素质、教育能力等因素都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有自己独有的个性,而个性同样影响着幼儿的进餐行为。

1.口味偏好的影响

一日三餐是幼儿摄取营养的重要途径,但大多数幼儿偏爱荤菜和零食,严重影响了其营养的摄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于肉类的烹调方法较为精细,深受幼儿青睐。许多幼儿因摄入过多的荤菜导致体重超标,甚至出现肥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发育。其次,幼儿的胃容量非常小,吃了零食以后肯定会影响正常进餐,长此以往严重影响营养摄入,幼儿还会变得厌食。

2.气质类型的影响

幼儿都有不同的性格,在面对不同事物时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如同样遇到同伴的碗打翻时,个性开朗、乐于助人的文文就会帮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拾,而且完成后还会乖乖地坐好吃饭;而平时对所有事物都非常好奇的笑笑则会跑过来围着好奇地看,等收拾完了还会待在原地观察。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幼儿的气质类型对幼儿的进餐行为有显著影响。易养型幼儿的进餐专注度非常高,他们的进餐效率高且独立性强;难养型幼儿大多存在挑食、偏食的不良进餐习惯,进餐效率低,且注意力极易分散。由此可见,幼儿的气质类型影响着幼儿的进餐行为。

3.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

经过观察发现,幼儿常会出现东张西望、发呆、玩食物等进餐分心行为。在幼儿进餐时,粉丝、骨头或是虾壳等都会成为幼儿的“玩具”。此外,教师及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可能成为幼儿的关注点。从对家长的访谈中了解到,有时幼儿会边吃边玩,用筷子到处乱戳;坐姿也不好,东张西望;还有边喝水边吃饭等一些不良行为。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进餐行为的影响

1.家长溺爱迁就幼儿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独生子女现象有所减少,但目前绝大多数的幼儿仍是独生子女。家长为了让幼儿觉得有了弟弟、妹妹以后自己仍然会是父母的小宝贝,开始更加宠爱甚至溺爱幼儿。部分家长缺乏训练幼儿使用筷子的耐心或不忍幼儿辛苦训练,导致幼儿独立用餐能力较弱。家长的溺爱还让幼儿养成了不良的进餐习惯。如为了加快幼儿的进餐速度,就默许他们边吃边玩。在家访时有家长曾经提到,有的幼儿在家进餐常常要花费一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有的家长会在幼儿哭闹时用零食安慰,避免幼儿不肯进餐。更有甚者直接把零食作为奖励,比如,表现好了买零食、糖果等给幼儿吃。长此以往,幼儿养成了挑食、偏食、厌食、进餐效率低、爱吃零食等不良的进餐习惯。

2.进餐时间不固定

家长饮食不规律将直接影响幼儿的进餐时间。部分家长不按时吃早餐,便用小零食代替幼儿早餐;也有家长频繁带幼儿外出进餐,承担食品卫生安全风险的同时导致幼儿进餐时间不固定。

3.家长的榜样影响

幼儿在家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父母的榜样形象尤为重要。部分家长本身就挑食,幼儿受父母生活习惯的影响,极易养成挑食的坏习惯。有的家长进餐时会三心二意,这种做法极易导致幼儿失去吃饭的耐心。还有的家长偏爱零食,也会影响幼儿的进餐习惯。家长本身的不良进餐行为会直接作用于幼儿,阻碍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

(三)幼儿园饮食环境对幼儿进餐行为的影响

1.相关课程不完善

幼儿园是幼儿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道德规范、体验集体生活、学习与他人友好交往的地方。因此,幼儿园教育对幼儿进餐行为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大多数幼儿园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进餐行为的培养教育少之又少。虽然在五大领域课程中会涉及一些营养教育活动,但是没有深入性的教育。例如,健康活动中会介绍挑食厌食的坏处,科学活动中会介绍蔬菜、水果以及其他各种食物,谈话活动时会谈及进餐规则、评价幼儿的进餐表现。但是,此类活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较大,并不能很有效地规范幼儿的进餐行为。

2.进餐时环境的影响

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往往比较嘈杂,而不安静、人多嘈杂的环境是不利于幼儿进餐的。中班幼儿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在进餐时,幼儿爱东张西望,与周围的小伙伴谈天说地,自控能力较弱。这种边吃边聊天的习惯并不利于营养的吸收,严重的还会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危害幼儿的健康成长。

3.进餐时教师的指导用语

在幼儿进餐时,保育员常会对幼儿说“快点吃”“抓紧点”之类的指导语。幼儿为了配合要求,就会加快咀嚼和下咽速度,出现“吃饭比赛”的现象。在中班上学期,有的幼儿拿筷子进餐的速度太慢了,保育员就会让他们换用勺子,加快进餐的速度,导致原来在放松状态下的进餐就变得精神紧张,幼儿容易出现饥饱不均、消化不良的现象。个别幼儿还会对吃饭失去兴趣,出现厌食的现象。

4.进餐时间不均衡

幼儿在幼儿园会出现进餐时间“前松后紧”的现象。有的幼儿在刚开始进餐时并不专心,而是左顾右盼。但是,当发现其他小伙伴都进餐完毕时,就开始着急了,在短时间内完成进餐,出现进餐“前松后紧”的现象。虽然饭吃完了,但营养吸收的效率并不高,严重的还会使幼儿的胃肠道受到伤害,影响幼儿正常生长发育。

三、中班幼儿不良进餐习惯改善策略

(一)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增强幼儿的食欲

幼儿都较喜欢颜色鲜艳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食物的色、香、味是非常重要的。常会看见此类现象,当一种食物做成小动物的形态时,幼儿的兴趣就一下子提高了,会更加乐意吃这种食物。因此,在烹饪时应注重让食材的造型先打动幼儿的心。另外,适当的餐前活动也能够增加幼儿的兴趣。在用餐前,可以让幼儿动手准备碗筷,有序摆放,安静地等待盛饭菜。幼儿在等待的同时还会小声猜测、讨论今天的食谱,更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二)家长树立正确的饮食教育观念

父母是幼儿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首先,家庭成员内部要有统一的教育观念。在协商、调解的同时,应注意家庭和睦。其次,家长要认识到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育幼儿应该选用适当的方式,过于严厉和过于溺爱都是不可取的。家长要制定合理、清楚的规范,减少对幼儿的训斥、唠叨,制定合适的奖惩制度,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三)构建协调统一的家园共育环境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进餐最直接相关的环境,两者相辅相成,对幼儿起到了共同教育的作用。因此,构建协调统一的家园共育环境更利于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首先,家长与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要协调一致。明确正确的进餐行为,促进良好的家园合作,共同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其次,家园活动必不可少。家长要勤于观察幼儿在家时的进餐表现,并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反映问题所在;教师要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在幼儿进餐时进行督促与教育。

家园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家长与教师交换经验、协调观念,从而促进养成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当然,幼儿园的开放日也是交流的好平台。在幼儿园开放日,家长可以相互交流,互相了解各个家庭不同的教养方式,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养方式。教师也可针对幼儿的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合理的教养方式,为幼儿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教养方式,促进其健康成长。

总之,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教师和家长所共同期望的,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原因导致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面对这些问题,要从幼儿自身出发,家园合作采取积极、合理的教养方式。家长应改进自身的教育方式,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为幼儿提供科学健康的家庭进餐环境;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运用合理规范的指导语鼓励幼儿,增强幼儿的兴趣,让其在轻松的状态下进餐。同时,利用家园合作,科学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零食行为习惯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零食知识知多少
上课好习惯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零食不能乱吃!
找找身边的健康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