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幼儿融合教育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2022-11-24廉晓伊

幸福家庭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羽爸爸妈妈奶奶

■文/廉晓伊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尊重并关爱每一名幼儿,尤其是特殊儿童。在教育这些特殊儿童的过程中,教师可能需要经历很多次的尝试与失败,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对此,教师要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多一分耐心,陪伴他们慢慢成长。

一、班级融合教育的案例

(一)案例一:等着你开口

在担任小班班主任的第一年,笔者遇到了小羽。入园第一天,小羽的情绪很不稳定,多次号啕大哭。笔者想这毕竟是她上幼儿园的第一天,难免有些不适应,过几天应该就好了。过了几天,小羽入园时不再哭闹,她真的安静下来了。但渐渐地,笔者发现小羽跟其他幼儿有些不一样。每天早晨八点,小羽就会被奶奶送进幼儿园,从课间游戏到午餐时间,她都不和其他幼儿玩,也不和任何人说话。在下午的自主游戏和户外锻炼时间,笔者总能看到小羽独自坐着、远离同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笔者怀着内心的种种疑问,主动联系了小羽的妈妈。与小羽妈妈通过电话后,笔者得知小羽的爸爸妈妈都是不喜交流、性格内向的人,平常照顾小羽的时间不多,大多数时间是奶奶在照顾小羽,现在家里又多了个弟弟,奶奶变得更忙了,与小羽交流的时间也就更少了。在了解了小羽的家庭情况后,笔者开始理解她在幼儿园的行为,也会时常关注、记录一些她的表现,还会经常有意无意地找她聊天、请她举手回答问题、邀请她做游戏等。

到了第二年,小羽的情况还是很糟,她可以整整一天不说话、所有的游戏都不参加。于是,笔者咨询了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时不时地夸赞她的打扮很漂亮、在户外活动时主动带着她在操场上跑步、鼓励家里人多带她去公共场所游玩等,能想到的方法笔者都用过了,但小羽还是不愿意开口说话,只是偶尔笑一笑。

在一次课间活动中,幼儿围成一圈在玩抛接球的游戏,游戏规则是球滚到谁跟前,谁就要到圆圈中心表演一个节目。巧的是,球一下子就滚到了小羽身边。“老师,怎么办呀?球到小羽那里了。”“老师,她肯定不会说话的。”“老师,她就是个不会说话的孩子。”听到幼儿七嘴八舌地议论小羽,笔者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制止其他幼儿的议论后,笔者走到小羽旁边把手放在她的肩膀上,对其他幼儿说:“小羽是个害羞的女孩子,她需要大家的帮助,谁愿意带着小羽一起玩呢?举手我看看。”说完,有几名平时很热情的女生举手了。笔者表扬了这几名女生,并鼓励其他幼儿多与小羽玩耍。之后的每一天,都有幼儿主动帮助小羽,虽然收效甚微,但笔者总能看到小羽脸上浮现的一丝笑容。

入园第三年的某天早晨,小羽突然和我们打招呼,她口齿清晰地说:“老师早上好!小朋友们早上好。”当时,小羽妈妈告诉笔者:“这个孩子也许就是喜欢安静,其实她很爱老师和同学们的。”在毕业典礼上,笔者播放了家长在家里录制的回忆视频。视频中,小羽坐在钢琴凳上,有点害羞地笑着说了两遍“老师,我爱你”,这让笔者感到十分欣慰。

如今,小羽已经毕业了,她的弟弟也上幼儿园了。笔者不禁思考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小羽,也许是我们所有人这三年来的共同努力,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我们有多爱她吧。

在执教第六年时,笔者又遇到了一名像小羽这样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幼儿,这类幼儿通常在与人交流上有障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言语发展比较迟缓;二是出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紧张和恐惧,不愿参与社交活动。根据自身的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和引导这类幼儿,让他们主动开口说话。

一是理解共情,主动邀约。教师要理解这类幼儿只是不愿说话,而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和不会。教师还要设法了解这类幼儿的内心活动和真实想法,主动邀请他们一起加入团体活动,借助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二是爱心呵护,积极鼓励。教师要有爱心、耐心,用心呵护这类幼儿,肯定他们的行为,鼓励并引导其他幼儿多与他们互动、玩耍。

三是大胆放手,静待花开。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这类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其他幼儿主动与这类幼儿沟通、交流。同时,教师应明白,无论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都不应放弃,而应继续努力,等待花开的那天。

此外,教师还可以多学习关于语言和培智方面的课程和特色教学,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开展特殊儿童的教育,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案例二:我生气了

成成是中班转学过来的一名幼儿。在开学家访时,成成的爸爸妈妈说成成很聪明,但需要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他们听园长介绍说笔者很有耐心,于是将成成转到了笔者的班上。

在开学第一天的晨间谈话活动中,笔者向其他幼儿介绍了成成,并鼓励他们主动邀请成成一起玩游戏。在开展桌面游戏时,笔者听到成成那一组传来了哭声,便赶紧走过去询问幼儿:“是谁在哭?发生什么事情?”一名幼儿回答道:“老师,成成打了一一。”听完幼儿的话,笔者赶紧看一一,发现他脸上有好几道鲜红的血印子,便立刻请配班老师带一一去保健室处理伤口,自己则向成成询问缘由。结果成成不仅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说:“他总是说话,让我生气了,我讨厌他。”笔者苦口婆心地告诉成成不可以打别人,可他看上去毫不在意。之后,笔者联系了双方家长,向他们说明了情况。一一的家长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在笔者诚恳的解释和真诚的道歉下,一一的家长总算愿意心平气和地与对方见面了。但是,令笔者想不到的是成成妈妈的电话打不通,而成成爸爸则说孩子不归他管,并表示自己没有时间,只能让成成的奶奶来解决这件事情。

在当天的见面约谈中,听到成成打人的事情,成成奶奶好像并不吃惊的样子,只是一个劲儿地说成成老毛病又犯了。一一家长气鼓鼓地走了,并告诉笔者要严肃处理这件事,否则就告到园长那里,要求园长开除成成。为了将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笔者登门拜访了双方的家长,想要平息一一家长的怒火,再约着见面商讨一下。

通过与成成奶奶的沟通,笔者了解到成成的爸爸妈妈在他转学时就离婚了,并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现在照顾成成的只有奶奶。关于成成转学的原因,成成奶奶也如实告诉了笔者,即成成打了很多小朋友,被之前的幼儿园劝退了。

笔者想,也许是爸爸妈妈的离婚与不负责任给成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才导致成成产生了这种不良行为,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他。可是,这件事还没有解决,成成又用玩具把一名女生的头敲出了一个包。这时,笔者的情绪也有些激动,便对成成说:“你为什么要打人呀?别人打你了吗?你今天的游戏要暂停了!”他喊叫道:“我不要和她一起玩,我要一个人玩,我讨厌她!我就要玩游戏,不要你管。”说完,成成就跑了出去,笔者赶紧去追,并在保安师傅的帮助下找到了躲在草丛里的成成。

在一段时间里,笔者陷入了成成打人、园长找笔者约谈、笔者找家长道歉、找成成奶奶约谈的无限循环中,好像事情变成了死局。但笔者不能放弃成成,不能和别人一样认为他是个坏孩子。

像成成这样的幼儿并不多见,他的行为不能简单地概括为暴力倾向或攻击性行为,单纯的说教对他的作用不大,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后来,在接触正规心理培训课程时,笔者了解到了暴力情绪控制方面的内容,并对成成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排除家庭暴力,重塑温暖港湾。在爸爸妈妈离婚前,爸爸总是会打成成,而妈妈则总是被成成打,现在他们离婚了,只有奶奶照顾成成,她是一个情绪还算稳定的人,这对成成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后来,经过笔者和配班老师一次次的电话沟通,成成的爸爸妈妈总算答应会定期带成成出去散心,而奶奶也愿意采取多鼓励、少说教的方式教育成成。

二是合理疏导情绪,找到冷静太空。在笔者和配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成成动手的情况逐渐减少了。在情绪激动时,成成就会跑开,找个地方冷静、做深呼吸。笔者还和成成共同阅读了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让他知道了冷静下来的方法,有问题他会第一时间找老师诉说,或者采用哭、叫、喊等方式发泄情绪,虽然这些方式并不是很好,但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是正面行为强化,鼓励自我管理。笔者和配班老师会在成成用积木搭建出玩具时表扬他,并告诉其他幼儿成成很聪明。在成成做错事时,笔者会告诉他:“我相信你不是坏孩子,你只是没有管住自己。”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捉摸不透的是幼儿,有教无类的是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幼儿,也会遇到手足无措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引导措施,因材施教,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2.说教无用时,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干预。面对特殊儿童,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就算再有耐心和爱心也无济于事,还可能耽误了幼儿。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专业人士的分析和指导,采取心理咨询和干预的方式帮助幼儿,治愈幼儿的心灵。

(二)建议

1.真正的融合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与此同时,部分幼儿园也配备了相应的专业教师和教育资源。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在今年创立了“融合教室”,并组织了相关的教研与探讨活动,让教师对特殊儿童的干预有了前期计划和阶段性目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信心,为教师开展融合教育奠定了基础。

2.专业的知识储备胜于苦口婆心。在参加苏州市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上岗资格培训后,笔者对心理干预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也结交了许多这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并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对特殊儿童来说,教师专业的知识储备胜于苦口婆心。

猜你喜欢

小羽爸爸妈妈奶奶
给奶奶按摩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奶奶喊你吃饭啦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燃烧吧!小羽宙
燃烧吧!小羽宙
漫画:燃烧吧!小羽宙
燃烧吧!小羽宙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奶奶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