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郎宝卷》疑难字词考释

2022-11-24文俊威

关键词:宝卷八宝吉祥

文俊威

(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宝卷诞生于宋元时期,是一种民间宣讲佛教的文本。到了明代,又出现了各种民间教派模仿佛教宝卷文本而作的宝卷,最著名的有无为教(又名罗教)教主罗梦鸿编的《五部六册》。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政府对民间教派加大了打击力度,民间教派走向地下,其宝卷也减少了。与之相对的,清代至民国期间产生了一种脱离宗教的、专门讲述民间故事的宝卷。《二郎宝卷》[1]是明代西大乘教宝卷之一,全称《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开山宝卷》。它以二郎神为主要人物,讲述了二郎真君从出生到劈山救母最终成神的经过,并传播了大量民间宗教的思想。目前学者对《二郎宝卷》的研究主要是在文学、社会学、宗教学等方面,关于其疑难词语的研究所涉甚少。所谓疑难词语,指的是各大辞书均未收录或虽然收录但收录的词义存在缺失或错误,以及存在俗字、讹字难以理解的词语,这些疑难词语对文本的解读存在一定的障碍,如果不破除这些障碍,将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研究。下面选择其中一些疑难词语进行考释。

1 七珍八宝

卷上:“三更里,水火全,他二人,会週天。人人都有天花现,三明四暗藏真主,七珍八宝左右旋。”[1]604

“七珍八宝”是佛教中的用语,最早见于唐代,《变文集校注》卷六《不知名变文》:“世尊到来,不用者七珍八宝,则要莲花。”(1)转引自刘志生《试论近代汉语中的“七X八Y”模式词》,刊载于《语文学刊》2005年第17期,第4页。“七珍”又称“七宝”。丁福保云:“七珍,七种可珍重之宝也,与七宝同。”[2]106又云:“七宝,诸经论所说少异。《法华经·受记品》曰:‘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无量寿经上·就树说》七宝:‘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智度论十》曰:‘有七种宝:金、银、毗琉璃、颇梨、砗磲、玛瑙、赤真珠。’《阿弥陀经》曰:‘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般若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为七宝。”[2]116

“八宝”则来自藏传佛教,又称吉祥八宝,赵虹云:“吉祥八宝,又称八吉祥、八瑞吉祥、八吉祥图、八宝吉祥、八瑞相、藏八宝或八宝图等,藏语译音‘扎西达加’。吉祥八宝分别为‘宝伞’‘金鱼’‘宝瓶’‘莲花’‘白海螺’‘吉祥结’‘胜利幢’‘金法轮’。”[3]60其中,吉祥结又称“盘长”,胜利幢又称“白盖”。虽然这一说法来自藏传佛教,但是吉祥八宝对藏区以外地区也有很大影响,且不限于佛教。如传统相声《八扇屏》:“(张飞)头戴镔铁盔,二龙斗宝,朱缨飘洒,上嵌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长。”[4]327石婷婷云:“唐代佛教绢画上已出现八吉祥纹,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刊印的单页《大随求陀罗尼经咒》边饰由单纹杵和八吉祥纹构成。元代随着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八吉祥纹较之唐、五代、两宋时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北京铁可父子墓出土的饰有八吉祥纹的铜镜、浙江龙泉窑址发现的4件八吉祥纹盘,表明元代八吉祥纹的运用已不再局限于佛教物品。”[5]367清代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七:“按:都人崇奉元君,随方立庙,称为五顶……又供物以盖、鱼、罐、花、轮、螺、缴、肠为一分,名八宝吉祥。”[6]73元君庙里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即泰山娘娘),是道教和民间宗教信仰的神仙,这也说明八宝的说法不限于佛教。

清代李调元《南越笔记》:“(珍珠)但以精珠龙精粉白,重一分者银六倒,二分者四十倒,肉珠二分重者四倒……其重七分者为珍,八分者为宝。故曰七珍八宝,其价则莫可定云。”[7]75明代《一片情》第三回:“珠子三四分的还有,一到七八分,七珍八宝,就是二三百两银子,世上也没处寻出一颗来,如今有个巧踪儿,叫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8]104“珍”和“宝”并没有孰高孰低之分,此说法应是为附会佛教中的“七珍八宝”而产生的。“七珍八宝”常用来指代珍贵之物,如:

(1)问曰:何者是富国安民?诀曰:男子、女人身中,各有九江四海龙宫,库藏中有七珍八宝,莫教六贼偷了,此是富国安民[9]395。

(2)至夜小参,师出问曰:“净裸裸空无一物,赤骨力贫无一钱。户破家亡,乞师赈济。”悟曰:“七珍八宝一时拏。”[10]19,89

(3)虽在一毛头上,宽若大千沙界。虽居镬汤炉炭中,如在安乐国土。虽居七珍八宝中,如在茅茨蓬蒿下[11]851。

2 功案

卷下:“行禅的,才知道,途程功案。行路的,知远近,店道乡村。打绳的,知紧慢,有松有放。淘井的,知深浅,百事皆通。”[1]646

《汉语大字典》:“案,有关建议、计划之类的文件。如:提案;方案;草案;议案。”[12]1293“功”有事功之义,在这里指宗教信徒修行之功。《妙法莲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第十二》:“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萨道,未曾止息。”[13]35“功案”在这里即是修行的计划。全句的意思是说,参禅之人知道自己修行的进度,就好像行路人知道前方路程远近,编绳的人知道速度快慢,淘井的人知道将来井的深浅一样。再如:

(2)〔正末唱〕【金盏儿】你教我惜芳春,罢经文,把一生功案都休论。〔东坡云〕就是小官为媒。〔正末唱〕笑你个东坡学士做媒人。〔东坡云〕我能坏你十座寺,你休阻我一门亲[15]158。

3 哩啰莲(连)

卷下:“我来说法度有缘,正法大教古真天,哩啰莲。明心见性岂非凡,真三昧,无影山前仔细观。”[1]649又:“前来到,路图鉴,撞见风魔周颠仙,传与我,哩啰连,浑河水,上下翻,望北看见虎头山。”[1]654

《汉语大词典》:“哩啰哩,歌曲衬字。无义。宋·洪迈《夷坚乙志·九华天仙》:‘吾归矣……欲要开金燧,千万频修已。言讫无忘之,哩啰哩。’”[16]3765“哩啰莲(连)”与“哩啰哩”相近,都是作为歌曲衬字。又作“哩啰”“哩啰嗹”“哩嗹啰”等。如:

(2)郎才女貌实堪夸,玉蕊金枝护锦霞,只看今夜成亲后,明年养出十七八个小呱呱。啰嗹哩嗹,哩嗹啰嗹,啰嗹哩啰啰哩嗹。参天地,两拜,转身会礼[18]86。

(3)《丹铅录》乐曲:羊优夷、伊何那,若今之哩罗嗹、唵唵吽也。按:扬雄《方言》云:周晋之鄙曰谰牢,南楚曰謰謱,謰謱之与啰嗹,犹来罗之与啰唻[19]742。

(4)好酒贪花,脚哆擎莺走马,终日闲游打咤。一身无籍,口中唱着哩连啰,连连哩啰。又要寻个红裙,红裙来戏耍[20]12,75。

陈基藩云:“宋末张炎的《词源》上说:‘哩字引浊,啰字清,住乃哩啰顿。’这里的‘住’是大住,‘顿’是指小顿。在大住的时候,以哩罗为和声,在小顿的时候则以为和声。”[21]这里“”即是“”或“嗹”。

在我国南方很多地方还依然保存着“哩啰嗹”之类的演唱形式,孙星群云:“据所见‘啰哩嗹’它保藏在道教、佛教仪式活动和福建的提线木偶、掌中木偶(布袋戏)、莆仙戏、梨园戏、打城戏、高甲戏、庶民戏、民歌中,保藏在宋元以来的中国南戏、诸宫调、杂剧、传奇中,保藏在广东潮州白字戏、云南彝剧、广西师公戏、浙江水上居民疍歌中,它们在一些剧目演出的开头或结尾或中间穿插上一段《啰哩嗹》曲调,或是整段演唱,十分有特点,《啰哩嗹》曲调曾引起饶宗颐、钱南扬等诸多学者的兴趣,写出了一些研究文章。”[22]102

因为“哩啰”“哩啰哩”“哩啰连”等常作为衬字出现在民间歌曲里,所以这些还可以用来代指民间的通俗歌曲。如:

(5)顿悟修行道理,除情战睡敌魔。不贪名利少风波。懒散随缘且过。饥后寻街乞饭。饱时信步蹉跎。闲来古庙唱哩啰。逍遥谁人似我[23]540。

(6)横担拄杖,唱个哩啰哩。岂羡庙堂荣,更管甚、泥中曳尾。锦鳞自在,腾跃禹门高,收网罟,撒丝纶,不用垂钩饵[24]38。

(7)一拍么弦一和缠,舞余无复扫花钿;国郎漫纵哄堂笑,摘耳犹闻啰哩嗹[25]182。

4 当人

卷下:“自知念佛不知里,你的当人那里存。你今要见当人面,十字街前安罗镜。”[1]648

“当”有“主持,执掌”之义,《汉语大字典》:“当:主持,执掌。《广韵·唐韵》:‘当,主也。’《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辛巳,崔明来奔,庆封当国。’”[12]2726所以,这里“当人”即是主人之义。《天地宝卷》:“展开无字经,原人要修行;不知修行路,去问主人公。当人不知道,去问泰上空;天聋地又哑,问着不足声。” 前文提到“去问主人公”,后面说“当人不知道”,可见当人就是主人公,即主人之义。在明代的民间宗教宝卷里,“当人”一词经常出现,指的教徒们供奉的对象,与“元人(原人)”相对。如《伏魔宝卷》卷上:“话说三人结义,大哥是当人,清净法身。二哥是元人,千百亿化身。”[1]495元人为千百亿化身,即是说千百亿苍生之义。上面《天地宝卷》例子中也提到“原人要修行”,原人即是修行之人。再如:

(1)神仙抱一养玄微,九载功成白日飞。道在当人须顺授,今朝何必秘天机。人问久矣喜相倍,道术参同岂吝哉。他日功成果轻举,为吾天上作梯媒[26]153。

(2)娘娘坛中正说法,忽见原人将母朝跪,告圣母,求真道,愿闻妙法出尘牢[1]188。

(3)告罢起来,到神案上签筒里,伸手拾起竹签一枝。公子一看,其签上有绝句诗道:古木连年花未开,到今长出嫩枝来。月缺月圆周复始,原人何必费疑猜[27]77。

在佛教里,常用“主人公”来指第八识“阿赖耶识”,唐代玄奘《八识规矩颂》中即称阿赖耶识为“去后来先作主公”,道教内丹术也借鉴了佛教中这个观点,认为阿赖耶识即是“元神”,也称其为“主人公” 。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作眼看喜,一个唤作耳听怒,一个唤作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悟空笑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来挡路。’”[28]210这里“六贼”分别喻指佛教中“眼耳鼻舌身意”六贼,所以这里孙悟空自称“主人公”即元神,扫清六贼。“当人”也可以表示这个意思,在《二郎宝卷》里也很常见。再如:

(4)又参一步,不执有,不执无。当人就是真空法性。不归东,不归西,靠定十方是一体。惧怕生死轮回之苦,不肯放参,再参一步[1]135。

5 无极土

卷上:“五哥哥,他住在,中央不动。无极土,能包藏,无极真君。”[1]606

这里“无极土”似乎和后面的“无极真君”前后照应,但是我们看前文可以发现并非如此:“我大哥,家住在,青风县里,甲乙木,左青龙,木德真君。二哥哥,阳光县,南方镇守。丙丁火,红气生,火德真君。三哥哥,他住在,白阳县里。庚辛金,右白虎,金德将军。四哥在,玄武县,壬癸城里。壬癸水,镇北方,玄武将军。”[1]605-606由此可以判断,“无极土”实应为“戊己土”,二词音近产生了这个错误。宝卷常是一人口述,一人记录,记录者受到后面“无极真君”的影响,想当然地记作了“无极土”。

6 斤零

卷上:“心花开朗,妙法无穷,五气皆精,才敢留下二郎神经,凡圣交参,并无别分。三花五气,凡圣一斤零。”[1]607

此处“凡圣一斤零”难以理解。笔者认为“斤零”很可能是“精灵”之误。《中原音韵》中“精”为精母庚青韵,“斤”为见母真文韵,声韵都接近;“灵”和“零”都为来母庚青韵,二字双声迭韵。《汉语大词典》:“精灵,犹精神。汉代傅毅《舞赋》:‘摅予意以宏观兮,绎精灵之所束。’晋代葛洪《抱朴子·道意》:‘若乃精灵困于烦扰,荣卫消于役用。’唐代张鷟《游仙窟》:‘身体若飞,精灵似梦。’”[16]12747前面提到了“三花五气”,道教中“三花”指人的精、气、神,“五气”常写作“五炁”,即五行之气。清代王庭珍《筱园诗话》卷一:“道家内丹口诀,亦须密得指授,而后能性命双修,三化(花)朝元,五气聚顶,以证仙班。”[16]361所以,原文的意思是凡人和圣人在精神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样的。

7 见害

卷上:“泥牛翻海底,泰山一烈平。走了心猿意,见害本来人。”[1]614又:“猿猴顿断无情锁,见害当来主人公。念佛若不拴意马,走了心猿闹天宫。”[1]614

“见”在动词前往往表示被动,“见害”常作“被害”解,如唐代吴竞《乐府古题要解》卷上:“以王莽篡汉,起兵诛之,不克而见害。”[29]27但此处表示的明显不是被动而是主动,故此疑“见害”应为“践害”之误。“践”有毁坏义,《汉语大字典》:“践:残,毁坏。《释名·释姿容》:‘践,残也,使残坏也。’”[12]3959“践害”同义连文,即伤害之义。《类篇·足部》:“,践害之也。”[30]70再如:

(1)善男子,譬如有人远离功德,世界国土或自境内,而有军起,或为邻国外来强兵之所践害,忧愁恼乱种种鬪诤,及诸谄伪欺诳妄语有种种病,愚闇所蔽,目视不了[31]687。

(2)但吾方立志之初,未能大通于人,不无困难拂郁阻挠践害之患,即木种初生蚁可食而尽之类也[32]136。

8 唪喧

卷上:“南无尽虚空,遍法界,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僧佛法三宝,虔诚唪喧二郎真君宝卷者,沐手焚香,恭敬端装,诚心敬意,赐福吉祥。”[1]590

《汉语大词典》收“奉宣”一词,释作“宣布帝王的命令”[16]3255,于此解释不通。“唪”本义为大笑,《说文·口部》:“唪,大笑也。读若《诗》曰‘瓜瓞菶菶’。”[33]26该字读作“běng”。《汉语大字典》:“唪,高声念诵。”[2]685这个意义上的“唪”读作fěng,我们认为即是“讽”的俗字,和本字无关。“讽”也有“朗读”义,《汉语大字典》:“讽:背诵;朗读;传诵。《说文·言部》:‘讽,诵也。’《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郑玄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12]4262《汉语大词典》:“唪诵:高声吟诵。”[16]3778“讽诵:朗读;诵读。”[16]15707可知“唪诵”也即“讽诵”。“喧”应即“宣”,“宣”有表达义,讽诵宝卷的行为即被称为“宣卷”,由此可知“唪宣”为同义连文。“唪宣”一词不多见,但“讽宣”在文献中有用例,如:

向来讽宣神咒,用助威光。虔以牲酒凡仪,敬伸祭奉[34]340。

9 郊时

卷上:“郊时香,清龙神将急慌忙,开圣路,进宝香。东斗星君放宝光,药师佛,进宝香,七珍八宝晃太阳。”[1]598

这里“郊时”难以理解。这一段小曲名为《四时香》,对照后面三段:“午时香,朱雀神将急慌忙……”[1]598“酉时香,白虎神将急慌忙……”[1]598“子时香,玄武神将对金刚……”[1]599由此可知,“郊时”应是“卯时”之误。小曲后还有一首七言诗:“子午卯酉一炷香,奉请四方法中王。青龙白虎分左右,朱雀玄武前后安。”[1]599前后对照可证。另,“卯”有俗字写作“邜”,与“郊”字形相近,故有此误。

这里“卯酉香”似应为“卯时香”之误,因为后面也提到了“酉时香”。原文在“”旁有注释“音昌”,《汉语大字典》:“,小蠃。”[12]3026这里无法解释。从上下文出现了“狮子宫”“金牛宫”判断,我们认为“天”应为“天蝎”之误,后文中“保平”应即“宝瓶”。西方的黄道十二宫隋代就传入了中国,天竺高僧那连提耶舍翻译的《大方等日藏经》里就有“是九月时,射神主当;十月时,磨竭之神主当其月;十一月,水器之神主当其月……” 的内容,宋代的《难你计湿嚩啰天说支轮经》中已经有了现代十二星座名称的雏形,分别是天羊、金牛、阴阳、巨蟹、狮子、双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 (一说最早的是前蜀杜光庭的《玉函经》,与《支轮经》区别在于天羊作白羊、狮子作师子、摩羯作磨蝎。但《玉函经》目前有人认为是伪书,作者和成书时间都无法断定,故不足为论。)并且,十二宫和十二时辰也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王宁认为,午时对应的是金牛座,酉时对应的是水瓶座(宝瓶座),子时对应的是天蝎座,卯时对应的是狮子座,与上文相合[35]。

11 庄

卷下:“炼金丹,一丸药,滚上滚下。七返庄,九转成,一粒丹成。”[1]661

(1)离坎非心肾,东西不肺肝,三句穷七返,九转出泥丸[36]536。

(2)吕曰:七返者,以其心之阳复还于心,而在中丹,九转者,以其肺之阳本自心生,转而复还于心,亦在中丹,七返九转,既已知矣,所谓金液玉液,上中下相交,阴与阳往复而还丹者何也?[37]831

(3)七返九还,方成大药,日炼时烹,以至九转,天关地轴,在吾手中[38]764。

综上,这里“七返生”与“九转成”为互文对义,指的是经过了七返九转,生成了一粒金丹之义。

对古代文献的分析是基于对文本的解读,而文本的解读则需要词义的疏通。本文研究解释了在《二郎宝卷》中可能会造成理解障碍的11个词语,有的是词义不明,有的是因为俗字、讹字而难以理解,希望能对未来的宝卷研究做出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宝卷八宝吉祥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清末民国文益书局石印宝卷始末*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香山宝卷》在越南的传播及流变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好花开放送吉祥
南京图书馆藏珍贵宝卷掠影
养生八宝
酒泉宝卷:枯萎的莲花寥落的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