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德同行 以美育人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

2022-11-24沈雯熠

新课程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美术德育

沈雯熠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通源小学,江苏 南通)

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予以完善,并发展其健全的人格。而美术学科所能起到的辅德益智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需采取有效策略将德育渗透至小学美术课堂中,本文对德育渗透于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及策略进行探讨。

一、将德育渗透于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美术教学中要激发出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还需完善其人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开展德育十分必要。在此背景下,美术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还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较大优势。因为在美术欣赏课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美术进行欣赏,利于提升学生关于美的认知,此外,对优秀作品进行欣赏还能陶冶学生情操,使其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也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一)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教育理念的改革使人们意识到美术教育对提升学生德育水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且已采取多种方式将德育渗透至小学美术教学中,但仍存在部分学校或教师未真正认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虽然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受既往教学理念如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还是较为关注数学、语文等主要学科,忽视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美术学科本身的丰富性,使教学活动变得枯燥乏味,无法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更难以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进而阻碍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美术课程构建存在缺失

部分学校认为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内容相比较为简单,因此为节省开支,甚至没有聘请专业的美术教师,而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美术教师,出现美术团队构建缺失的情况。不是美术科班出身的教师专业知识较为欠缺,也缺乏美术创新意识,从而降低了美术教学的专业性,无法合理安排德育内容。

(三)单一教学方式

既往美术教学中较重视理论教学,通常将学生的美术作品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未将美术教育与德育很好地结合,因此不利于小学教学素质化的发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明确,美术课程的开展不是为了培养出绘画天才,而是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并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美术素养有所提升,并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学生。

三、小学美术课堂渗透德育策略

(一)增加实践教学

美术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目,蕴含着多种手工美术教学活动。在传统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只向学生讲解操作方式与概念知识,学生较少有自我发挥的空间,阻碍了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且降低了教学成效。为有效地将德育渗透至美术课堂,美术教师需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关注,设计并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并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将德育渗透其中。鼓励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想法融入美术作品中,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如在课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制作贺卡,以此实现相关技能教学,也能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收获的快乐,如将卡片赠予对象设定为学生家长,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向学生渗透感恩的思想,使学生更加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

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关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合理分配有效时间,注重启发式教学,掌握教学进展,并将德育合理渗透至教学中。如将“保护地球”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主题,课前教师搜集关于地球现状的图片,如保护动物被猎杀的图片、农田被害虫损害的图片或海洋生物被海洋垃圾缠住的画面等,在课上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使学生意识到地球环境所遭受的破坏,进而使学生提升其环境保护意识,在学生观看相关图片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因为人类对环境肆意破坏,导致部分动物受伤甚至灭亡,它们是不是很可怜?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对不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哪些措施对环境进行保护?”等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讨论,使学生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爱护地球家园、爱护动物的思想,有效地实现德育和美术鉴赏结合的教学目标。

(三)于作品欣赏中渗透德育

美术欣赏是美术的基础与起点,通过向学生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构建个性化思维,进而提升其艺术内涵。中国丰富多元的文化可为小学美术欣赏课提供多种资源,如国画、泥塑及脸谱等,这些艺术表现形式是我国文化精髓的重要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文化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如在美术欣赏课开展过程中,将“中华文化与文明”作为课堂主题,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使学生根据欣赏后所产生的感想与启发进行创作,使其在作品中体现对祖国的热爱与我国文化的敬仰,有效达到素质教育目的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于作品创作中渗透德育

优秀作品的诞生需要用心灵去创造,而优秀的作品是作者纯美思想与高尚情怀的体现。因此为将德育渗透至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创作美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使其感悟自身心灵。在创作中学生会经历一个概念方法及技巧运用的过程,此过程利于学生感受到自己创作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使学生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达到质的飞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有效增强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信心。最重要的是,通过创作训练还能使学生明白付出才能收获,成功是无捷径的,以此培养学生坚韧的内在品质与乐观的思想,使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明白坚持的意义。在学生达到一定绘画水平后,可指导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临摹,最初是形的临摹,积累一定经验技巧之后,再引导学生追求意境,意境追求过程也是对作品深度体会的过程,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精华思想的感染,进一步使自身思想得到升华。各过程的沉淀学习,能够使学生懂得优秀的作品不是指华美的线条设计,而是纯美的思想。在此背景下,学生会为创造出优秀作品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与内在品质。

(五)在提升美术技能中渗透德育

若要在美术课堂中引入德育因素,其中对学生进行技能练习是较为有效的策略,因为绘画是美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绘画的水平涉及自身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技能练习作为后天努力的关键部分,需要学生不断练习,用不同种类与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绘画练习,进而使基础牢固,提升自身绘画水平,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是较为容易的。因为关于我国优秀的水墨画及国画作品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中作为我国国粹的中国画,对其进行练习创作可提升学生品格并陶冶情操。油画虽属于外国作品,但也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6课“校园里的花”时,教师可在课前将校园内的花朵拍摄成照片,也可在网上搜集一些关于花朵的优秀作品,在课上供学生观看欣赏,使学生从优秀作品中总结出有价值的点,进一步提升其美术欣赏水平。因学生已经对花朵的绘画有所了解,因此也利于教师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之后教师再加强对学生的绘画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品质与坚韧不拔的品格,践行德育知识的教学理念。

(六)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

可将德育引入美术教学评价中,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在教学评价中通常只关注学生的美术成绩,没有对平时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学习方法及绘画展示技巧等予以充分关注,因此会导致评价结果较为片面,缺少全面性,不利于学生美术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将德育渗透至教学评价中,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想品质是大于成绩的,社会也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故教师需多方位对学生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结果的整体性,进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德育品质。

受小学生判断能力薄弱、心智发展不完全等因素影响,应加强小学生德育,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有正确的品德意识,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需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氛围予以优化,使美术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关键阵地,从而提升小学美术德育教学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美术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美术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