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律动教学打造小学音乐互动课堂

2022-11-24谢心怡

新课程 2022年18期
关键词:律动乐曲节奏

谢心怡

(肃州区丰乐中心小学,甘肃 酒泉)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而这也是小学素质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音乐知识提高自身对美的感知能力,增强韵律感,同时能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和欣赏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还有很多教师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也没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需要改变授课思维,更新教学理念,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创设出更新颖的教学方法,用律动教学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他们的自律性较弱,在上课时经常会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太过于模式化,缺乏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很难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的状态,而且这种教师教一遍、学生跟着唱一遍的方式也难以激起小学生参与的兴趣,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律动教学模式,把静态的音乐赏析与动态的肢体运动结合起来,引导小学生跟随乐曲的节奏舞动身体,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还能有效锻炼他们的音乐乐感,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另外,这种教学方式还能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枯燥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同时也满足了当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进而提高了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

(二)有助于增强小学音乐知识的形象性

小学生因为受到思维因素的限制,所以很难透彻理解比较抽象的信息,而音乐是一种聆听的艺术,它没有特别具体的形象,如果教师只是用语言进行描述或讲解音乐知识,则难以让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而且小学生的定力不足,好奇心又特别强,总是能被外界的各种事物吸引,这就导致他们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上。对此,音乐教师需要改变授课方法,用律动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度,把刻板的音符变成生动有趣的肢体动作,让学生跟随旋律舞动身体,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音乐赋予具体的形象表现,并借此体会音乐本身的律动性,使其在脑中形成一种特有的印象,从而加深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这种方式还能降低小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难度,让旋律变得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进而提高他们主动探究、主动改编的兴趣。

(三)有助于加深小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它的旋律就如同文字一样,能让人们通过聆听和感悟体会到创作者内心丰富的思想感情,它就像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沟通方式,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律动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每首乐曲的不同意境,能够利用肢体语言帮助他们更清晰地理解乐曲的含义,从而与创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学生与乐曲之间的距离,使其真正感受到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情绪,进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有助于开发小学生的音乐表演天赋

小学音乐教师将律动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活动中还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激活他们的音乐表演天赋。律动教学指的是让小学生跟随不同音乐的不同旋律做出与之相符的肢体动作,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这一表现形式其实就是在创造音乐,使他们通过听觉、视觉的刺激增强对音乐节奏、旋律、音调等方面的感知能力。在传统音乐课堂中,教师只是鼓励学生唱出歌曲,却忽略了音乐鉴赏能力、领悟能力、感知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发现音乐艺术的乐趣,久而久之就降低了他们探索知识的兴趣,而律动教学模式使其将动与静科学地结合在一起,让单调的音乐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从而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用律动教学打造小学音乐互动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借助律动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律动教学与以往的教学思路不同,它是一种师生互动类教学模式。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建律动教学,引导他们通过模仿自己的动作来加深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理解音乐知识的效率。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和掌握能力都不一样,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意识较弱,认知的范围也有限,如果教师从开始就让他们自行设计歌曲动作则很容易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而且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腼腆,他们并不喜欢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就需要主动参与其中,先改善与小学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更加信任自己,然后再利用律动教学拉近他们与音乐之间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互动的积极性,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在学习《杜鹃圆舞曲》这首乐曲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律动教学方法。《杜鹃圆舞曲》是一首具有挪威民间舞曲风格的C大调乐曲,作者在三拍子的节奏中融入杜鹃鸟的鸣叫声,这使得乐曲呈现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氛围。教师需要跟随三拍子圆舞曲的节奏创设相应的肢体动作,然后引导小学生跟随自己一起舞动身体。比如,在第二段中有很多颤音,而这中间还融入了杜鹃的鸣叫声,让人感觉好像有很多只杜鹃鸟在丛林间飞来飞去,此时,学生就要跟随教师展开双臂不断移动自己的身体,想象自己是一只杜鹃鸟,看到浓密的树林就发出了清脆的鸣叫,并欢快地飞舞起来。教师通过律动教学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乐曲的内涵,体会到了词曲中的意境,从而提升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利用律动教学,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小学生的天性大多比较活泼,而且他们具有极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律动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音乐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互动中加深对乐曲内容的理解,用边唱边玩的方式体会乐曲中的情感,同时还能用这种方式加深他们对歌词的记忆。

在学习《数鸭子》这首儿歌时,音乐教师可以创建“击鼓传花”游戏,用这类带有悬念感的游戏模式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互动意识,并借此提升全班学生的听课效率。在课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个鸭子造型的毛绒玩具,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并把鸭子玩具给坐在起始位置的学生,然后再面向黑板并敲击手中的沙锤,而学生则需要把鸭子玩具以逆时针或者顺时针的方向传递给下一个人,当教师停止敲击沙锤时,小鸭子落在谁的手里,这名学生就需要依照歌词内容进行音乐表演。教师利用游戏方式不仅降低了小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排斥感,还帮助他们加深了对歌词和乐曲的记忆,同时也有效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专注度,提升了互动学习的效率。

(三)巧用律动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根据律动的特点,教师可以把教学模式分成固定律动和即兴律动。固定律动指的是选取课程中的某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开展律动教学,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听课的疲劳感,改善他们学习的状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小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他们很难长时间将专注力集中在某一处,而教师如果一直讲述课程知识则会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所以,教师应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与节奏相关的音乐律动活动,如按照歌曲节拍做动作或者打拍子,用这种方式重新激发小学生听课的兴趣,让他们亲身感受歌曲的不同旋律,从而真正掌握节奏技巧。

即兴律动则是指教师或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进行即兴动作创作或者即兴表演,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形象力和创造力,并借此提升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大部分少数民族歌曲的节奏感都特别强,而且非常欢快,让人听着就想跳舞,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开展即兴律动教学。比如,在学习《铃铛舞》这首苗族歌曲时,可以引导小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舞动身体。在播放音乐之前教师可以先教给学生几个典型的苗族舞蹈动作,这样在播放歌曲时他们就能做出与歌曲内容更匹配的肢体动作,进而使他们更加投入。教师利用律动教学不仅有效培养了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还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四)运用律动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对此,教师为了有效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作品,可以开展律动教学,用实践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学习《土耳其进行曲》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跟随歌曲节奏进行踏步,或者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律动表现方式。比如,针对富有东方色彩的第一小乐段,学生可以用踏步表现出乐曲铿锵有力、气势宏伟的情感,而对于由十六分音符构成的第二小乐段,学生则可以用敲击的方式表现出队伍急速飞奔的状态。这种带有进行曲风格的乐曲更适合用律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能通过肢体表演加深对乐曲内涵的感悟,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是人们思想情感的特殊表现方式,教师利用律动教学法能给小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使他们更快速地融入乐曲意境中,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知能力,提高对节奏的掌控能力。同时还能改善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律动乐曲节奏
和谐律动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父与子
轻快漫舞
悲伤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