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茯苓丸合方临证应用举隅*

2022-11-24薇王宁林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桃仁风团舌苔

卢 薇王 宁林 丹

1 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2 北京市医药集团职工大学 北京 丰台 100079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治》:“妊娠六月,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由桂枝、茯苓、芍药、桃仁、牡丹皮5味药组成,可活血化瘀、缓消癥块,是治疗瘀阻胞宫、妊娠漏下不止的常用方。现代有学者[1]用其合四逆散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疼痛明显缓解。笔者在临证时常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糜烂性胃炎、痤疮、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慢性荨麻疹

周某,男,30岁。2017年2月5日因“全身风团样皮疹反复发作1月”就诊。患者3年来全身风团样皮疹反复发作,瘙痒较剧,皮肤科诊断为荨麻疹,先后使用过异丙嗪针、氯雷他定片、咪唑斯汀缓释片等。就诊前1月来每晚洗澡后出现全身风团样皮疹,瘙痒,白天皮疹消退,因西医治疗多年仍不能痊愈,故转求中医治疗。皮疹总是夜晚发作,白天消失,似“寒热往来”,疹色淡红,舌边尖红、舌苔白腻、根部偏黄腻,舌下静脉迂曲,脉弦,符合小柴胡汤证,予荆防小柴胡汤加减:荆芥、防风各15g,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甘草、蝉蜕各10g,薄荷(后下)6g。7剂。二诊:诉风团仍有发作,舌下静脉迂曲提示瘀证,予前方加入桂枝、茯苓、赤芍、牡丹皮、桃仁各15g。7剂。三诊:诉风团发作次数较前减少,舌苔白腻较前好转,仍有舌根黄腻苔,伴胃部不适,平素喜冷饮、夜宵、烧烤、油炸之品,中焦寒热错杂且夹瘀。观皮勿忘整体,整体得调疹自消。胃肠道是人体内在的“皮肤”,与人体外在的皮肤息息相关,治皮肤病须调整体,前方加用半夏泻心汤调中焦,姜半夏、党参、大枣各15g,黄连6g,黄芩、甘草、荆芥、防风各10g,白鲜皮、薏苡仁各30g。7剂。四诊:诸症较前好转,继续荆防小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方,随后两张方交替服用近1月,荨麻疹治愈,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按: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病,西医多以抗过敏、止痒、调节免疫为主,停药后易反复。中医治荨麻疹如见皮治皮,疗效不确切,辨体质以方证相应为原则,更能发挥中医的长处。欧阳卫权教授认为治慢性荨麻疹“先辨六经,后辨方证,方证须对应”[2]。该患者饮食不洁,喜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胃肠道积热,湿热内蓄。以小柴胡汤加用桂枝茯苓丸化瘀,以半夏泻心汤调中焦,交替服用,后调整饮食生活习惯以防复发。

2 糜烂性胃炎

戴某,男,57岁。2019年7月26日因“纳差7天”就诊,近1周纳差,饭后腹胀,自服多酶片、莫沙必利片无好转,饮酒史30余年,每天约3两白酒。胃镜示:糜烂性胃炎。诊见:形瘦,肤黯,唇黯,口不渴,纳差,眠可,小便黄,大便无殊,舌黯、舌苔白腻水滑、舌下静脉迂曲,脉濡缓。诊断:痞满,湿瘀互结。予三仁汤加减:燀苦杏仁、豆蔻(后下)、姜半夏、淡竹叶、厚朴、佛手、酒地龙各10g,薏苡仁、炒鸡内金、茯苓、黑豆黄卷各15g,砂仁(后下)6g,麸炒白术20g。7剂。二诊:诉饭后腹胀稍有好转,进食量增多。舌苔仍白腻。症状好转,然舌苔无变化,虑湿瘀互结,前方基础上加用桂枝、赤芍、茯苓、牡丹皮、燀山桃仁各15g。7剂。三诊:已恢复正常食量,白腻苔已褪去大半,守方7剂。四诊:正常饮食,白腻苔已全褪,舌下静脉迂曲好转。

按:患者长期嗜酒,酒性湿,且暑天发病,湿气重,故以三仁汤化湿,一诊后症状改善,但白腻苔未褪,虑病程久,湿浊瘀阻,同时加以祛瘀。笔者既往使用桂枝茯苓丸时,单用亦能增加饥饿感,如果同时有瘀,加用桂枝茯苓丸后,舌苔和症状的改善都更为明显,故此病例二诊时果断合方,收效甚佳。

3 痤疮

周某,女,21岁。2020年1月10日由其母亲带至门诊。患者在诊室紧张拘束,医生查体时甚至有受惊似的躲避反应,低头不语,一直由母亲代为叙述。痤疮反复发作1年余,缠绵不愈,痘印很难褪去,睡眠差。双眼皮,易惊,肤色黯沉,双侧脸颊、额头及下颌处有多处黯红痘印及红色丘疹,唇色黯,舌苔白、舌体淡红、边有齿痕、舌下静脉无迂曲,脉弦,予桂枝茯苓丸合温胆汤加减: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竹茹、枳实各15g,陈皮、姜半夏、连翘、金银花各10g,甘草5g。7剂。二诊:患者整体肤色较前透亮,疹色变淡,脓头已平,情绪仍紧张,前方去连翘、金银花继续7剂。三诊:部分黯红的痘印亦消失,效不更方,一直服用中药至2020年2月21日,末诊时肤色较前白皙透亮,黯红色的痘印消退三分之二,紧张情绪已缓解许多。

按:使用经方治疗痤疮,方剂有大柴胡汤、葛根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四逆汤、桂枝茯苓丸等[3],选方用方无外乎“方证对应”四字。桂枝茯苓丸证的痤疮以痘印、瘢痕为主,伴有面色黯红、唇色黯紫、便秘等证候。温胆汤主治胆郁痰扰证,可见胆怯易惊,头眩悸,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苔白腻,脉弦滑,是一个调节情绪的良方。该患者怕惊,治疗时不可忽视,故选桂枝茯苓丸消痘印,温胆汤化痰湿调情绪,痤疮好转的同时情绪亦有好转。

4 肺动脉高压

陈某,女,34岁。2020年2月19日因“停经33+5周,发现肺动脉高压1周,加重半天”入院。入院时心超提示:射血分数61%,肺动脉压94mmHg,右房、右室扩大,主肺动脉扩张,三尖瓣返流(中量),肺动脉压增高。入院诊断: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孕2产2孕33+5周早产。因有早产迹象,给予急诊行剖宫产术,术后转入心内科,转科诊断: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辅助检查:心脏MRI:右房右室扩大,肺动脉高压;肺CT平扫:肺动脉主干增宽。抗核抗体系列、抗磷脂抗体谱六项、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抗体、血沉、风湿全套、免疫系列等均阴性。予西地那非口服降肺动脉高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2月25日复查心超提示肺动脉压108mmHg,全院讨论后停西地那非,改安立生坦口服。3月3日复查肺动脉压87mmHg,伴干咳,考虑心功能不全,加用螺内酯片,效果欠佳。3月5日请中医会诊,刻诊见咽痒,间断干咳,咽喉部有气上冲感,少痰,恶露未尽,大便干,舌淡、苔白舌根微腻,脉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原文“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其面翕热如醉状……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故选方苓桂味甘汤。且产后恶露未尽,肺动脉高压,大便干,予合用桂枝茯苓丸加牛膝,方药如下:桂枝、赤芍、茯苓、丹皮、桃仁各15g,五味子、怀牛膝各10g,甘草5g。4剂,浓煎。3月9日二诊:咳嗽好转,效不更方。3月11日复查心超提示肺动脉压76mmHg。3月16日三诊:咳嗽明显好转,心超示肺动脉压68mmHg,继续前方。3月24日四诊:已无咳嗽,有少许恶露,肺动脉压65mmHg,予桂枝茯苓丸加减:桂枝、赤芍、茯苓、丹皮、桃仁、益母草、泽兰、当归各15g,怀牛膝10g。4剂。3月27日心超示肺动脉压60mmHg。4月1日出院。6月26日复查心超,肺动脉压47mmHg,已恢复正常,继续服药门诊随访。

按:该患者的咳嗽与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有关。黄煌教授道:“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是一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4]125-126“我常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方治疗瘀血肺病屡屡得效,这些肺病,大多是成年久病,或是咳喘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是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病虽不同,瘀血则一。”[4]153-154本案遵循金匮原文,选用苓桂味甘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12剂中药汤剂后咳嗽果然大减。

5 结语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茯苓丸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损伤、改善心脏及循环功能、保肝、解热镇静等多种作用,对免疫功能有积极影响[5]。医家们在越来越多的探索中,发现了它不断扩大的适应范围,如妇产科及妇产科术后疾病、增生性包块疾病、闭合腔炎症性疾病、循环及血管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候群、眼科疾病和皮肤科的某些疾病等。笔者文中所治疾病,皆以桂枝茯苓丸合方治疗,疗效较好,供同道参考。

猜你喜欢

桃仁风团舌苔
桃仁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桃仁和酒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不同产地桃仁和山桃仁的微性状鉴别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舌苔厚腻 原来是湿气太重
止咳平喘的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