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面肌痉挛临证体悟

2022-11-24陈华德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陈师耳尖面肌

郑 玲 陈华德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面肌痉挛亦称为面肌抽搐,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阵发性抽动或无痛性强直,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症状加重,严重者可出现睁眼困难、口眼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社交活动及生活质量[1,2]。关于面肌痉挛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理论基础主要以“短路”学说和“核性”学说为主[3],针对本病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和微血管减压术。但本病存在复发率高的特点,且上述治疗有造成面瘫、听力障碍等后遗症的风险[1]。而传统医学运用针药结合疗法及针灸配合推拿疗法等有较高的治愈率,基本无创伤性[4],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易于被患者接受[5,6]。

陈华德教授为国家二级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针刺、中药治疗脑和神经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恩师临证,现将其对面肌痉挛的见解、疗法及临床验案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陈教授根据其临证经验指出阴虚阳亢是导致面肌痉挛的根本。肝主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上颃颡,连目系,上出于额部,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故肝之阴血能循肝经上输于眼周、面颊、口周肌肉以濡养之,肝阴亏虚,筋肉失养,阴阳失衡,阴不制阳,阳亢不潜,引风上扰,发为抽搐。面肌痉挛病程较长、发无定时,患者多情绪不佳,甚或抑郁、焦虑等,脑为元神之腑,肝为情志之脏,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上交于巅顶,合入于脑,故陈教授认为情志不遂、神灵不安可诱发及加重本病。陈师据本病的病因病机,拟以育阴潜阳为主要治疗原则,配合调神疏肝。

2 治疗方法

2.1 育阴潜阳针法:陈教授根据面肌痉挛的病因病机拟定了育阴潜阳针法,通过腧穴功用及腧穴间配伍作用共同发挥育阴潜阳之功,选取太溪、三阴交、阴陵泉等阴经腧穴,配合足三里、肝俞、肾俞等阳经腧穴以滋养阴血、从阳引阴、以静制动。该针法中太冲、太溪为肝肾之原穴,配肝肾之背俞穴,以培补肾元,滋水涵木,潜阳止痉;足三里为补益之要穴,气血兼补,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肝、脾、肾同补,两穴合用,先后天皆益,补阴血,强正气,治病求本;阴陵泉、阳陵泉内外相应,阴阳互用,疏肝潜阳;外关为三焦之络穴,膻中为气会,两者相配调畅气机,调达肝气,引阳下行;风池、风府以平息内风,潜阳止搐;太冲配合谷以“开四关”,通窍止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诸穴相配,共成育阴潜阳针法,以达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虚风自止,疾病自除。

2.2 调神疏肝针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云“治不调神,乃医之过失”,故陈师在临床施针治疗时,结合面肌痉挛易因情志诱发的特点,强调治神的重要性,提出治疗面肌痉挛宜调神疏肝,施调神疏肝针法,主穴取百会、神庭和印堂。三穴均属于督脉腧穴,入脑调元神,疏肝畅气机,皆位于前额部,《素问·刺热篇》将额划归为心,故能安心神。百会穴为督脉与肝经之交会穴,又名“三阳五会”,有镇静安神之用,神庭为“人神之所出入之处”,具有清头目、安神志的作用,印堂位于“两眉间宛宛中”,是治疗神志类疾病的要穴。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督脉者“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三穴相配可从督入脑,调神疏肝,安定元神,调畅心神,神灵畅通,疾病得愈。

2.3 特色针刺疗法:分述如下。

2.3.1 巨刺法:巨刺法是一种“以左治右,以右治左”,左右交叉取穴的针刺方法,基于全身经络左右上下贯通的理论,通过针刺健侧穴位调整患侧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从而治愈疾病[7]。陈师强调分期论治,在发作期,患侧面部经络功能严重紊乱,针刺患侧易加重病情,故选择巨刺针法,根据患侧受累肌肉在健侧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刺治疗,避免患侧过度牵拉,防止组织再损伤、神经受激惹[8]。而在面肌痉挛缓解期时,两侧面部对称取穴,一方面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加强肌肉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可加强两侧经脉经气互通,以达到阴阳平,疾病愈。

2.3.2 头针疗法: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法,是指采用毫针或其他针具刺激头部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9]。陈师常取面肌痉挛病变对侧头针运动区下2/5区域面部所对应处,多针丛刺,先斜刺破头皮,后平刺入头皮帽状腱膜,使患者自觉局部产生胀痛或紧滞感为宜,留针过程中嘱患者适当活动面部,通过面部肌肉牵动头部肌肉,增强针感。头针疗法可扩张血管,舒解痉挛,针刺头皮产生的生物电还能影响到大脑皮层机能状态,促使皮层出现调整性平衡[10]。

2.3.3 耳尖放血疗法:耳尖放血疗法是传统的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属于放血疗法的范畴。《灵枢·口问篇》言“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窍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关系密切。陈教授认为,在面肌痉挛急性发作时可在耳尖穴放血,以达阳亢外泄、平肝潜阳、镇静安神、调畅气血之效,防止面肌痉挛进一步加重。陈师强调在点刺放血前应充分按摩耳部,以达耳窍经络调畅,使气血充分汇聚于耳尖处,在耳尖放血处行常规消毒,以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耳尖穴处迅速刺入约2mm,放出如黄豆样大小血滴约20滴,两耳间隔交替放血。

3 病案举隅

裘某,女,28岁,教师。2021年3月6日初诊。主诉:阵发性左侧眼睑、口角抽搐3月。现病史:患者3月前因劳累后出现阵发性左侧眼睑、口角抽搐,遂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面肌痉挛,予药物联合针灸等治疗半月后,症状稍好转。现患者因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时症状再次加重,遂来求诊。诊见:左侧眼睑、口角不自主、阵发性抽动,持续时间不一,尚能自行缓解。平素急躁易怒,伴有头项部拘急胀痛,左侧轻度耳鸣,腰部酸痛,眠差。视之面颊、耳尖色红赤,舌质偏红、少苔,脉弦细。诊断:面肌痉挛,阴虚阳亢证。治法:育阴潜阳,调神疏肝,息风止痉。治疗经过:首先选取双侧肾俞、肝俞及大椎、颈夹脊,使用闪刺法,予一次性针灸针,快速刺入,捻转得气后,快速出针。然后取印堂、神庭、百会,健侧面部攒竹透鱼腰、太阳透丝竹空、颧髎、颊车、巨髎、地仓,双侧翳风,任脉腧穴膻中、关元,远道取双侧合谷、外关、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太冲、太溪,面部各穴宜浅刺激,余穴进针得气,足三里、三阴交及关元行捻转补法,其余腧穴均平补平泻。双侧合谷与外关接电针,选取高频连续波,电针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出针后,患者取坐位,行左侧耳尖放血疗法及头皮对应区域行多针丛刺,留针30分钟。最后于百会穴处行长留针法,即针身全部刺入头皮下,独留针柄在外,临睡前自行拔出。隔天治疗1次,1周治疗3次。治疗2周后,患者各项不适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眼角偶有抽搐,持续时间短,诊其舌脉,以阴虚为主,改电针连接部位为双侧足三里加三阴交,停用耳尖放血疗法,双侧面部对称取穴,余治疗方法同前。治疗1月后,患者自觉无不适症状,遂停止治疗,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按:患者年轻女性,左侧眼睑、口角抽搐3月余,结合伴随症状及舌脉,辨证为阴虚阳亢,以育阴潜阳、调神疏肝为治疗法则。前期施治时以息风为主,重用合谷配太冲“开四关”,标本兼顾。后期以固本育阴为主,重用足三里、三阴交,治病求本。陈师认为持续针刺百会穴对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延长针刺效果、减缓针刺疗效的半衰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陈师在临床施治时强调“阳中求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故常选取背俞穴、大椎、华佗夹脊穴等,运用闪刺针法,振发阳气,寓阳中求阴、阴平阳秘。

猜你喜欢

陈师耳尖面肌
随陈聆群先生学治史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病有几多
陈从周写《徐志摩年谱》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陈福来教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