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物与花同:广西壮族花文化的生态美学探究与思考

2022-11-24吴雯冰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花山壮族人类

吴雯冰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广西拥有6 000多种植物,是我国植物最多的省份之一,壮族聚居地气候温暖,降水丰沛,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盛开,花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劳动,花的身影都随处可见。万物与花同,广西壮族人的一生都与花相伴,并将大大小小的事物同花联系起来,神话中的花反映了其“花人合一”的生命观,民族习俗中的花反映了人从自然中学到的处事观,民间诗歌中的花隐喻着人类自身的情感和存在。花文化在广西具有神圣性和世俗普遍性,人们喜爱并且崇敬花,观赏并食用花,人、花、自然紧密联系的生态美学思想延续至今,成为了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智慧。

1 神话中的花与“花人合一”的生命观

神话体现了人类的原始思维,表现了人类对自身、对他人、对神秘莫测的自然最朴素、最基本的理解。壮族的创世神话《姆六甲》中描写道,天地混沌如一团云雾之时,花就已经生长在其中,后来有一朵花生出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壮族图腾中的创世女神“姆六甲”。姆六甲作为人类之母用泥土捏造了人类,并四处奔波收集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生存环境,引导人类有序地生活,改变了人类出生时天地混沌的状态和事物混乱的秩序,她主管生育,在后面转化成了送花送子的“花婆”,为各家各户带来新的生命。广西壮族神话以花为源头,这与地理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山环水绕的地理环境将人置身于丰富多彩的自然中,享受到最亲密的自然体验的同时,也要面临许多生存的难题,因此,广西壮族人热爱、敬畏自然。创世神从花的身体中分离出来,表现了壮族人将自身与自然视为一体,与自然同源、同质、同构,人与花合一。并将野蛮自然中的美丽花朵作为美好与神圣的象征,尊敬和崇拜花神,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自然的眷顾,让民族繁衍生息。

在广西壮族的神话中,不仅仅是将花神视作创世神,人的个体生命也与花息息相关:人是从花中来的,死后灵魂要到花山还原为花;人的健康与疾病也对应着花的健康与疾病,人生病了,是因为花山上的花被虫咬或缺水缺营养,花山上的花好了,人间的人才能康复;人间的婚姻是因为花婆在花山上将“白花”与“红花”栽在一起结为姻缘。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正是壮族“花人合一”生命观的体现。出生、婚恋、死亡是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每个生命阶段和形态都与“花”直接对应。“花人合一”生命观是壮族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体现,这个思想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现代壮族聚居区的发展也以保护自然为首要前提,将自然环境的状态作为平衡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依据。

2 民族礼仪中的花与“以花为脉”的处事观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蕴含了一个民族最核心的观念,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礼仪和风俗习惯,它代表了民间最朴素、最普遍的智慧,是民族发展的结晶。

2.1 迎接生命诞生的礼仪

广西壮族有“架桥求花”的习俗,已婚夫妇要准备仪式让掌管生育的花婆赐予自己花枝,白花代表男孩,红花代表女孩,获得了花婆送的花后孩子便即将降临。求子妇女在怀孕后,还要举行一系列围花、护花以及解节、解关等仪式,其目的是保护花婆送来的花枝,护佑在母亲身体里的孩子,保其平安健康。婴儿出生后,家里要立花婆神位,每天向花婆供奉一些供品,在满月时外婆要将自己手做的背带送给小孩,上面绣的是各种与花相关的图画,其中的主花就代表花神姆六甲,这充分展现了花与新生命之间的关系。小孩长大后,每年也要向花婆神位行礼以表示感谢,并求花婆继续保佑自己。

2.2 恋爱、嫁娶的礼仪

从前,壮族女子若是看上了某个男子,便会将花与藤曼编织成一个球状,抛向心上人,男子若也喜欢那个女子,便会收下那个球,这个花编织成的球在后来演变成了壮族的代表物件——绣球。壮族女子在出嫁前,会邀请众多女性朋友一起帮忙置备嫁妆,花的图案将出现在被子、衣服、鞋、蚊帐、手绢等一切与刺绣有关的物品上,并赋予其婚姻美满、白头偕老的祝福。下楼时长辈要向待嫁女子撒花,并唱《撒花歌》,亲戚们也将送花给新婚夫妇,代表“早生贵子”的祝愿。

2.3 丧葬的礼仪

《姆六甲》神话中人死后会重新回归花山,亲人若想了解到死去亲人在花山的状况,可以请巫婆来“问花”,虽说人死不可复生,但这样的仪式可以使死者亲属得到心理安慰,从而缓解悲伤的情绪。壮族还有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还花归天娘”的丧俗,天娘指的就是掌管花山的花婆。家里若有未满16岁的孩子意外死亡,死者的母亲通过用手里代表灵魂的百花与摩公交换代表生命的红花,祈求下一次孩子的降临。

2.4 “以花为脉”的处事观

礼仪中的花,是一个承载着自己独特内涵的载体,同时还代表着另一个事物。随着民俗文化的丰富和日益完善,以及对其他文化不断地吸收,花越来越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出现,其象征意义隐藏在一些形式或事物背后,这是文化日益发展的必然结果。壮族礼仪“以花为脉”,将花作为处事的引导者,凡事先问花神,倾听花的引导。从出生到死亡都以花的教诲作为处事的规范,这其中蕴含着壮族人民对真善美、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从孩子未出生就进行尊敬自然的胎教,孩子出生后也不断地向他灌输保护、尊敬自然的意识,这对一个人的塑造无疑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壮族人所居住的地方一直都是绿水青山、环境优美的。

恋爱、嫁娶与花相关表现除了在处事方面,壮族人一直都保持着浪漫的情愫,运用花表达爱不只是西方的罗曼蒂克才有,我们中国的民族也有如此浪漫的习俗。壮族人用花传递爱意,既有中国文化的含蓄也有直白而热烈的情感,这种表达方式被年纪小的孩子们看到并且学习到,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就容易成为一个会表达爱意的人。现代教育中,爱的教育有所缺失,而表达爱意的能力又与幸福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学习它、运用它。心中有爱需要表达,让别人了解你的想法,这样才能及时得到回应,沟通交流。学会爱人并被他人所爱,我们的生活会增添不少美丽的色彩。

壮族的丧葬文化中,通过“问花”铭记死去的至亲,以“归来还天娘”表达对新生命的向往。壮族人将生与死看作是灵魂的两种形态,活着的是人,死亡后会变成花,通过“花”连接的不是绝对的安全与凶险这两种空间场域和地理状态,无论是花山上的灵魂或是人间的生命,对于壮族人来说都是一种自然的存在,都会以一种坦然的心态面对。他们将始终铭记死者,同时积极地面向未来,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不忘先人,努力过好当下。

3 日常生活中“以花养生”的饮食观

广西的气候环境让南方大多数的花都能在此生长,壮族人根据自然规律种花养花,使得一年四季都有鸟语花香,培育出的花卉品种繁多,花型美丽,许多还可以食用。

广西的春天是繁花盛开的季节,有桃花、柚子花、梨花、油菜花和柑橘花等,春天可以观赏,夏天食用其果实。金银花、野蔷薇、金樱花、杜鹃花、桃金娘花和密蒙花等,花型美丽,色泽鲜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中,密蒙花可以用于煮米饭,还可入药,用它煮出来的饭香味满溢,颜色金黄,鲜美可口,壮族为此还有“花米饭节”。此外,杜鹃花、茉莉花、月季花等也可入药,横县茉莉花、忻城金银花在全国都很有名。夏天的花卉有莲、绣球、荷花、月季、叶子花等,荷花荷叶可用于茶饮,莲子莲藕可食用,贵港市的荷花、莲子、莲藕畅销全国。秋天有桂花、紫薇、菊花等,桂花、菊花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还可入药,桂林的桂花酒、桂花糕、桂花糖等享誉海内外。冬天有石斛兰、矮牵牛、蝴蝶兰等花卉,大明山的野生石斛所制成的保健秘方,是中老年朋友十分喜爱的补品。

在生产实践的发展中,壮族人民学会了利用自然,因地适宜地种植各种花卉,以花养生,既美化了生活环境,又为人们提供了食物药物来源,人们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保护了大自然。花卉用于饮食之中,既丰富了食物的观感和香气,又为食物增添了补益的功效,让每一道菜色、香、味、营养俱全,提升人们健康水平。

4 广西壮族花文化的生态美学启示

在广西壮族人心中,人的灵魂是人类的本源,花山是人的来处和归处,作为人间的肉体,只是一种生物形式。人类以“人”的形态生活在现实自然中,拥有意识和行为能力,通过日常生活认识自然,感悟自然。广西壮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知和拓展,得到了这种物我和一具有双重形态的世界观,这是对于自身的立场定位和反省。花在壮民的意识形态中不仅代表了植物,也代表了整个生态系统,“花”与“人”共存共亡,以小见大,表明了人与自然密不可分,自然环境好了人才能过得好,对当今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好了,但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空气污染、水资源减少、土壤污染等生态问题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各学科为此贡献解决策略,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将天地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的生态美学与壮族“花人合一”的观念相似,并且将生物的多样性与文化联系在了一起,生物被赋予了文化的意蕴。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是需要不断地汲取生态资源的,在这个过程中,协调好生态与发展的关系,将生态与文化两个并行体系同时考虑,需要我们做到因地制宜,比如壮族人民发展花的饮食产业,结合生态条件利用自然并保护自然。

从2013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就决定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持续推进解决制约广西农村生态宜居和基础建设的突出问题。“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分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推进,全面提升农村物质、精神、生态文明水平,达到生态和谐,实现理想地栖居。

花在壮族文化中是神圣的,如今的广西青山绿水,植物资源富足。资源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向,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生活,壮族人民以较为古朴的生活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对自然的干扰。植物以其特殊的地位,不仅作为自然物体而存在,更作为一个警示者时刻提醒着壮族人民规范约束自己的生产行为。这种崇敬自然的文化渗透在壮族的发展中,人民始终对天地怀着敬畏之情,所以不会出现以牺牲环境换发展的行为。

解决现今的生态问题,不但需要法律法规来约束人类的行为,更需要让所有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而自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人类的命运。人类需要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无形中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认识到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我们人类可居住的家园,不应为利益抱有侥幸心理,破坏环境。

5 结束语

广西壮族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花文化,其中以花为引导者、关于人与自然的生态美学内涵对现代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当代的风景园林人,我们应该学习诸如此类的优秀民族文化,运用传统的智慧结合实际,解决现代的一些环境问题,为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交上属于自己的一份答卷。

猜你喜欢

花山壮族人类
这儿真美
“五花山”的由来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题花山寺壁
人类第一杀手
《Cat’s book》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壮族山歌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