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2-11-24

新课程 2022年18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意识科学

杨 帆

(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广东 深圳)

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调整至一年级,小学科学课程必须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以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以生为本,立足问题意识,极大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内驱力,培养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

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是完全抽象的过程,而是随着科学教学内容的变化、科学实验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问题意识的持续发展、提高代表着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进程的快慢。在我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力推行“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深度了解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度解读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才能追本溯源,把握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命脉,真正提高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优势视角理论

自《沃尔芬徳的志愿组织的未来报告》在英国发布以来,优势视角理论就走进了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报告中强调优势视角关注人们的内在精神世界,并聚焦人们生存环境中的优势资源,这意味着当人们关注对象的精神世界和其生活环境中的优势资源时,就会以新的角度去审视问题或现象,而非一味地关注问题和病理。所以,基于优势视角理论,转换看待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问题角度,追溯问题背后映射的教育深度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优势特质,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

(二)生态系统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在20世纪提出生态系统理论,将其分为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大系统、长期系统五个层次的系统,代表着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关联、互斥平衡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失调会给整个系统带来一定的威胁。基于此理论,基础教育生态观念应运而生,保持教育生态协调,维护教师和学生的生态地位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生作为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将问题质疑、问题形成和提出、解决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课程学习态度,提高问题意识和水平。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是探究学习,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与思考,主动参与科学课堂,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学生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究、分析问题、独立思考,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精神,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一)教学条件不足,缺乏问题意识培养的环境

小学生逻辑思维较弱,需要有充分的条件支持,才能形成问题意识,提出有效问题。但是,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科学教学条件不足,缺少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和均衡利用。首先,实验室场地有限,专用实验室较少,不能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改善实验教学条件,这些问题在乡村或薄弱城乡学校中尤为突出。许多学校虽然配备了实验室,但是数量较少,而且实验场地严重不足,不能保证各年级学生都能在实验室充分开展科学实验。其次,学校实验室器材严重不足。小学科学实验器材涉及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电、光、声、磁等。但是这些实验器材属于耗材,一旦出现损坏,学校很难及时补充,直接导致学生在开展科学实验时缺少器材,不能顺利开展科学实验,缺乏问题意识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教学方法传统,缺乏问题意识形成的机会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呈现诸多与科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推动着学生不断构建知识图式,逐渐形成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小学科学教师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依次为实验法、演示法、讲授法和谈话法,多数教师不能有效组织教学内容,无法有机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没有将课堂中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课堂如同教师的“独角戏”。这样的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发展的针对性指导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发展的针对性指导至关重要,但实际上,科学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高,在组织课堂时一味地按部就班,依照教材和教学大纲来进行,几乎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创造和加工,缺少对学生如何质疑,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指导,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发问兴趣,无法形成提问思维,更无法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基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小学科学教学环节是培养小学生科学能力、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关键,所以应革新教学观念,构建问题意识培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难易有度、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氛围

自古以来,我国就倡导“尊师重教”“师道尊严”,加之小学生极强的向师性,所以在课堂中不敢针对科学问题进行提问,无法对较难的问题进行有效质疑。另外,由于应试性的评价方式,学校和教师将精力投放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之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通过“题海战术”等获取高分之上,缺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以,学校和教师要转变观念,不得以成绩作为教师考核的唯一标准,要将教师在教学中问题意识环境的构建、问题解决思维的培养等纳入考核指标。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可以以匿名提问的方式增强小学生提问的意识,鼓励个体间相互质疑、挑战,从而构建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环境。

(二)创造完善的问题意识培养条件

要达到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全面培养和持续提高,就必须为师生创造完善的培养条件。首先,学校要深入科学教学实践,重视校内科学教学条件的建设和整合,尤其要强化标准化实验室建设,配齐专业背景强的实验室管理员,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确保所有仪器耗材在数量和质量上达标。其次,挖掘校外丰富的科学教育教学资源。小学科学教师应对校外科学教育资源进行充分调研,将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融入教学环节,和校外资源建立科学教学基地,提供给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为学生搭建优质科学学习平台,将校内教学延伸到校外,全面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条件。

(三)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优势视角理论揭示,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优势资源的利用,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科学教师要主动联系其他优质学校科学教师,探讨问题情境在科学教学中的创设、使用问题,充分认识到只有真实、开放、兼容的问题情境才能驱动小学生不断自我建构、主动思考、深入探究,从而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如,教师在讲授“磁铁”内容时,可以以引导性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磁铁吗?都是在哪些地方或者物品上见到磁铁的?对于磁铁,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是什么呢?”这样开放式、生活化的问题能够为小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问题情境,激发其畅所欲言。小学生由这三个引导性问题和小组间的讨论,极易提出“磁铁都能吸附在什么物体上”“磁铁的磁性两端是什么关系”等探究性的深度问题。

(四)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质疑问难,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不仅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举措。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会质疑、敢发问的能力。首先,教会学生质疑提问的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常用的质疑提问方法包含基本知识质疑、方法质疑、原因质疑、原理质疑、结果质疑等。教师要教会学生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何种方法进行质疑。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七色光”内容时,教师可利用科学家牛顿敢于挑战权威,从而用三棱镜探索光的奥秘,最终制作出望远镜的故事,引导小学生提出“为什么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有七彩斑斓的光”“七色光是从哪里来的”,让小学生最终形成敢于质疑、勇于挑战的科学精神,提高问题意识。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之下,高效课堂构建之际,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问题意识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科学教师应深度解读课程标准,从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氛围、完善的问题意识培养条件、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勇于提问的能力培养四个方面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增强学生的科学问题意识,形成问题分析观念,养成问题分析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科学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意识科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科学拔牙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小小科学实验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