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源地方文化融入当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应用的典型案例分析

2022-11-24张雯雯

新课程 2022年18期
关键词:红色语文文化

张雯雯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五竹小学,甘肃 定西)

语文教师需要科学地开发和应用地方文化,并将其渗透到语文课堂中。渭源地方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视性是其最鲜明的特征,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如此才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实现学习质量的提升。通过对渭源地方文化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渭源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产生想要学习的欲望,形成更强的创新意识。渭源县具有悠久的历史,藏着深厚的文化。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渭源地方文化的渗透、拓展和延伸,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乡土文化,还可以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将渭源地方文化纳入语文教材中,能够加强学生的精神文化学习,并且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涵养和精神力量,具有更强的综合实力,进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时,不仅需要补充和丰富当前的语文教材,还需要采用地方文化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而将地方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凸显语文教学的地方特色,是许多语文教师近几年主要探索的目标。所以,在语文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做好对渭源地方文化的充分利用,不仅需要加强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还需要采用此类文化为学生提供无形的教育熏陶。

一、渭源地方文化资源的主要作用

学校把课程作为教育的重点,教师通过对一系列课程和教材的使用,虽然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但是还需要联系生活实际。那么在我们当地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渭源地方文化,会更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征,为学生带来灵活自由、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而通过对渭源地方文化的大力开发和有效利用,并将其渗透和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渭源本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我们渭源地方文化、革命文化以及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渭源县地方文化概述

渭源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先民们主要生活在渭河两岸,境内融汇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三大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灿烂。渭源县建立于公元前205年,名首阳县,公元551年更名为渭源县,渭源县是丝绸之路南端的必经之地,县内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霸凌桥、孤竹国二圣伯夷、叔齐墓以及省级森林公园莲峰山、鸟鼠山、石门夜月、天井峡、太白云海、双门踩浪、秀峰积雪和秦长城遗址等十多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及优美的自然风景,构成了渭源得天独厚的文化特色。

渭源县民俗文化包括迎春社火、渭源泥塑、麻家集高石崖花儿会、渭源皮影戏、羌蕃鼓舞等,渭源小吃文化也很有特色,浆水面、洋芋搅团、洋芋摊饼等都是渭源先民辛勤智慧的结晶。这些都为小学语文课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教材资源。

三、渭源县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应用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渭源县红色文化

语文教育中的革命传统教育,主要凭借人物的革命事迹和英雄事迹来实现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而革命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具有一定的时代差。比如,在教学《黄继光》等文章时,教师可以讲解渭源县籍周瑞征、王仁杰等烈士的英雄事迹,有机会让学生去往革命圣地莲峰镇坡儿烈士陵园参加清明节扫墓活动,通过鲜花来表达对英雄的怀念和敬意,学生经过耳闻目睹后,内心会产生极大的震撼。县内小学可以在课堂中让渭源县苏维埃政府纪念馆解说人员讲述红色故事《血战上寨》。让学生从以上故事中感受为了保家卫国,他们毅然决然投身革命,在残酷的战场上经历生死考验的崇高奉献精神。可以将红色文化展示到教室图书角,组织学生参加红色文化故事会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红色故事,举办红色征文比赛,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期间恰当运用红色歌曲和民谣等,将红色历史再现给学生,以红色为主题开展班队会主题革命教育,采用学生喜爱的形式来实现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最后,还需要对各个阶段各行各业的先锋带头人物和英雄模范进行挖掘、宣传,讲述他们的各种经历来教育学生,使学生能够从小将红色文化深入心中,这样可以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渭源县地方特色文化

有一篇课文是《赵州桥》,由于该篇课文涉及的内容不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生活经历尚浅,难以理解。而这些往往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及难点,那么这时适时地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就可以将文中抽象的内容与难点化整为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对于《赵州桥》一课中“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句话,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我们可以以我县古建筑霸凌桥为例子,让学生对霸凌桥进行实地探查,查阅文献资料,举一反三来加深对赵州桥的理解,增强对课文主题的感悟。

(三)将当地节日文化融入语文阅读课程中

虽然语文课程资源有限,但是渭源县有许多优秀资源,民间不乏自然风物和民俗风情,甚至可以利用社会生活等资源。教师可以在各个节日举办民俗文化活动,组织学生亲身感受民间和社会的地方文化。

首先,可以在节日体验活动中开展民俗故事教育。例如,在讲解《传统节日》时,可以加入迎春社火、麻家集高石崖花儿会等相关传统节日的故事和美文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会过多关注这些内容。所以,老师还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详细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而且还要教授学生怎么进行细致的阅读。教师要从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结合学生的自身能力,推荐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经典文章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熟知各种节日是怎样形成的,具有怎样的风俗。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体会到蕴藏在传统节日中的美好情感,具有更强的家乡自豪感,进而将建设家乡作为自身的远大目标。

其次,可以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群众节日文化。例如,在讲授《藏戏》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渭源县的传统文化,如羌蕃鼓舞,渭源南部一些地方正月十五打火把等,这些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非同凡响的盛况,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非物质文化带给我们的价值观和审美,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类型和社会关系,在学科内容中真正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最后,可以将新媒体引入民谣传唱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渭源县的地方文化公众号,通过阅读多渠道感受渭源县地方文化。根据本地传统习俗对诗歌进行自编:“特色搅团味儿美……我要读书中状元。”

以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四)将地方文化引入作文教学中

小学中高年级各单元都会安排习作,需要进行写作训练。在有关地方文化的习作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观察、调查和实践,然后构思如何写。例如,在描写名胜古迹的单元习作中,在完成该单元的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拓展阅读,通过查找资料来熟悉渭源县的名胜古迹,为了使他们的作文更加丰富、真实,也可以让家长在周末带领孩子实地考察,霸凌桥、鸟鼠山、伯夷叔齐墓无一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此,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又可以促进他们对自身真实情感的充分抒发,还可以让学生深入地认识渭源县的名胜古迹等。

(五)将渭源地方文化融入经典诵读中

教师可以在每日早读期间,每周兴趣小组经典诵读中要求学生在朗读所学课文的同时,进行一定时间的经典诵读。经典诵读指的就是推荐经典著作给学生诵读。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渭源县地方文化融入经典诵读中,组织学生开展渭源县经典诵读、渭源县文化传承等活动。如此可以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实现对更多经典的积累,进而深入地了解渭源县地方文化。

渭源地方文化可以体现出我们这个地区的文明,也体现出当地人民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和人民的智慧。其中蕴含的各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更体现出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学习的首要材料,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持。想要宣传和发展渭源地方文化,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所有学生都需要做到对其的了解和领悟,体会其中蕴含的文明,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人文景观的保护意识,让他们通过不断的探索来实现对实践技能和知识技能的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红色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