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腺样体肥大临证经验探析

2022-11-24刘俊宗晨旭葛湄菲马月香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腺样体小儿患儿

刘俊,宗晨旭,葛湄菲,马月香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小儿的生理特点表现为:2~6岁时是增殖旺期,是腺样体生理性肥大期,10岁以后则逐渐萎缩,然而在此期间,若腺样体炎症反复发作或邻近部位如扁桃体、鼻腔、鼻窦的炎症波及鼻咽部,刺激腺样体,腺样体增殖过旺出现病理性肥大,且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则会出现鼻堵、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症状,甚则出现分泌性中耳炎、气管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腺样体面容”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及正常生活[1]。现今治疗多以手术切除和激素治疗为主,但手术后其症状并未减轻且易反复,而激素治疗也有诸多不良反应[2]。葛湄菲主任精研中医儿科,在四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对腺样体肥大的治疗颇有心得,将中医内治、外治结合共同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手术,故此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笔者查阅文献未见有内外合治法治疗腺样体肥大,现将辨治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脏腑亏虚为本,实邪侵袭为标

腺样体肥大归属于中医“鼾眠”“鼻鼽”“颃颡”等范畴[3]。在《灵枢·优恚有言篇》:“颃颡不开,则分气失也”,其中涉及的“颃颡”即为鼻咽腔,颃颡不开则为鼻咽腔由于腺样体肥大导致阻塞。早在古代众多文献中就指出了“鼾眠”与风温有关。《医宗金鉴》:“风温复感春风发,汗热身重睡鼾眠。”《伤寒论》:“风温为病,…多睡眠,鼻息必鼾。”小儿脏腑柔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风热病邪常易袭肺,加上小儿肝常有余,若情志失调,肝郁化火,火毒结聚咽喉,从而犯病。且小儿脾常不足,不能自控,饮食失宜,以致脾胃损伤,水液运化失司,津液难以输布流通,湿浊停滞体内,聚而成痰,且鼻为肺之门户,故痰浊易上阻鼻咽。另外,家长多认为小儿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枉顾小儿身体生理特点,投喂各种食物,日久影响小儿的脾胃的功能。而小儿胃强脾弱[4],胃火亢盛,脾气虚弱,脾胃皆伤,纳运不畅,食不消,积于中,郁久化热;若痰浊阻滞日久不治,气行不畅,血行无力成瘀,痰瘀互结,壅塞鼻咽,使之犯病;体质较弱或先天禀赋不足之腺样体肥大患儿,若久病不治,加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迁延难愈,则出现肺肾虚损之兆。因此,认为腺样体肥大病位在肺、脾、胃、肾,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脏腑亏虚为主,痰、热、瘀等为标。而本病分型并未形成统一标准,临床多见风热郁结、痰热互结,肺脾气虚等为主要证型。

2 中医特色治疗

临床上腺样体肥大的发病,肺脾不足是患儿发病主要内在因素,加之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等外邪或内伤侵袭肺系,上犯咽喉而为病。故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应以补益脾肺之虚为本,祛除它邪为标。在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疗法,应用方药,且结合非药物中医治疗包括刺络拔罐、艾灸、穴位贴敷、推拿等外治疗法,使小儿腺样体缩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手术,效果理想,绿色天然,简单实用,为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提供了新方法。

2.1 分期论治,正本清源

2.1.1 急则治标,祛实邪不伤正 急性期外感风邪侵袭,而小儿热病多者,运用银翘散加减,以祛除实邪,使得邪祛病安。银翘散见于《温病条辨》,在临床多用于治疗“乳蛾”,即西医诊断为扁桃体炎。方中金银花、连翘,有清风热、利咽喉之效;黄芩清热解毒;牛蒡子、桔梗利咽消肿、止咳化痰;甘草既能解毒利咽又能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全方共奏清热透表,解毒利咽之功效。而又在银翘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了腺样体肥大的基础方:金银花、牛蒡子、赤芍、连翘、黄芩、白芷、桔梗、鱼腥草、醋莪术、炙甘草。方中配伍鱼腥草、夏枯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散结消肿,白芷宣通鼻窍,既可排脓,又善治头痛;陈皮健脾燥湿化痰;莪术、赤芍清热凉血,行气散瘀止痛,全方共奏清热宣肺、化痰散结的功效。银翘散在风温及温热病药效明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银翘散有解热、抗菌、防过敏以及抗炎镇痛、抗病毒等作用[5]。

2.1.2 缓则治本,补益脾肺兼以祛邪 急性期实邪已除,打鼾、打喷嚏、睡眠时张口呼吸、咳嗽、流涕等症状消失,而肺脾不足是小儿的生理特点,加之慢性病灶清理不彻底,恰遇外邪或内伤,则又复感而发。因此,恢复期多以扶助正气,补益脾肺为主,兼以祛邪。也有研究表明,受环境和社会影响,人类疾病谱正不断发生变化,免疫性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高,提示腺样体肥大的发生也与患儿体质有关。故恢复期补虚,以调理、改善体质为主,而腺样体肥大由免疫异常引发[6],因此恢复期治疗很关键。在恢复期常用药粥治疗,为儿科治疗一大特色,自拟药粥基础方:桑叶、白豆蔻、白茅根、炒白扁豆、百合、北沙参。方中白茅根“主劳伤赢虚,补中益气”,有凉血止血、清肺胃热、清热利尿之效,桑叶又被称为“神仙叶”,功善疏风清热,清肺润燥,二者相配,共祛肺胃实热,还能止泻;白豆蔻功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多用于小儿食欲差,厌食;炒白扁豆健脾止泻功用增强;百合、北沙参养阴润肺,祛痰止咳。而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茅根的主要药理作用为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有抗炎及保肾作用,对慢性肾炎、急性肾衰竭患者有重要作用[7]。桑叶具有保护肠黏膜的作用,能有效地调节肠道消化吸收的功能,还能抑制有害细菌在胃肠道的增殖,能促进肠蠕动,改善排泄功能,起到导泻通便、调整肠道的作用[8]。全方用药平和轻灵,药量小而方精,把握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不足生理特点,在补虚中极少选用血肉有情的大补之品,从而使补不碍滞,消不伤正,秉承《内经》“天人相应”的理论原则,且遵循儿科治疗用药少、不乱用药的观念,以此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鼻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避免腺样体肥大的发生。所谓药食同源,医食同用,药粥的应用不仅可以顾护小儿脾胃之气不受损伤,还可以治疗疾病、巩固疗效。药粥亦食亦养,亦养亦治,实为儿科治疗佳选。

2.2 内外合治,多管齐下 古有“良医不废外治”之说,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其治疗尤为独特。腺样体肥大病位虽然在内,中医外治法亦能使药力从肌肤渗入,由表入里,从而直达病灶,且作用直接迅速。然小儿脏气清灵,肌肤娇嫩,故在治疗腺样体肥大期间多推崇方药配合刺络拔罐、隔物灸百会、吴茱萸贴敷涌泉、推拿等外治疗法,内治与外治结合取得明显效果。

2.2.1 急性期 由于急性期实邪强盛,受外感风温或风寒之邪袭肺,或胃火上炎侵犯咽喉,出现咽喉红肿疼痛明显、实热较重者,在此期间除应用清热宣肺,化痰散结的方药之外,在方药的基础上配合使用阙上穴刺络拔罐。阙上穴,取天庭之下,印堂上五分。《灵枢·五色》中提到:“阙上者,咽喉也”,也是古时治疗白喉的经验效穴,有清热利咽,解毒镇痛之效。期间配合吴茱萸粉贴敷涌泉穴以引火下行,使得火气升降有源。吴茱萸粉贴敷涌泉穴,24 h咽痛全部消失,48 h退热者占83.3%,能有效治疗咽喉问题,且又符合中医“上病治下”的原则;吴茱萸不仅能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还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促使炎症、过敏性肿胀消退,并且避免了口服药物经胃肠道及肝的作用,使之更能稳定地发挥治疗作用,通过对涌泉穴的局部用药,可以治疗咽喉疾患[9]。内治、外治相互配合,以泻其实邪,祛瘀通络,泻热开窍,还能达到消炎作用,共奏良效。

腺样体肥大多因脾失运化,致使水停生痰,痰核寄于咽喉。而痰核属阴邪,遇寒则凝,苍耳子饼置于百会穴艾灸,使之得温而行,祛湿化痰,且头为诸阳之会,不仅能激发人体阳气,扶助正气,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又能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促进疾病好转。自制苍耳子散,用苍耳子、白芷、辛夷、薄荷等醋调,从而达到清利头目、宣通鼻窍之效[10]。

2.2.2 恢复期 “百病多由痰作祟”,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节制,加上情绪易失调畅及外邪侵袭等诸多因素,致脾运最易受影响,水湿内停,痰从中生,因而化痰祛湿也是本病的重点,在应用方药的同时,隔物灸百会穴疗法必贯穿腺样体肥大治疗的始终。

临床观察发现,多数腺样体肥大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过敏性鼻炎,通过头面部推拿,包括按揉迎香、鼻通、颧髎等穴和外感四大手法,从而刺激头面部各个鼻窦,促使腔内鼻涕排出,消除病灶,减少炎症反应;否则鼻涕后流,积聚咽喉,不仅出现咳嗽等症,加重鼻炎症状,还使腺样体肥大病情加重容易反复,重者,在夜间易出现憋气等症状,影响小儿夜间睡眠质量,故头面部推拿,更有利于腺样体肥大治疗;同时,对于腺样体肥大带给患儿的精神影响,加之扫散整个头部,按揉颈肩部,能有效缓解头痛,改善睡眠,使患儿夜间睡眠安稳,放松精神,提高生活质量。

3 病案举隅

患儿,男,3岁,2020年11月21日初诊。主诉:打鼾数月,加重1周。患儿数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打鼾、睡眠时张口呼吸,晨起打喷嚏,未予特殊处理。1周前患儿感冒后打鼾加重,睡眠时张口呼吸,并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在外院诊断为腺样体肥大(93%),需手术治疗。该患儿家长拒绝手术,要求中医治疗,遂来诊。现该患儿打鼾,睡眠时张口呼吸,晨起打喷嚏,鼻塞明显,偶有流涕,轻咳,单声无痰,食欲尚可,大便日1次。查体:体温36.7 ℃,一般情况可,咽充血明显,咽后壁见淡色附着物,舌质淡红苔薄白,心肺听诊阴性,腹软,余阴性。西医诊断:腺样体肥大。中医诊断:鼾症。治疗:拔罐刺血1次;隔物灸3次;穴位贴敷10贴;药物组成:金银花12 g,连翘、赤芍、黄芩、鱼腥草、夏枯草、陈皮各9 g,桔梗、牛蒡子、炙甘草、白芷、莪术、姜半夏各6 g,薏苡仁15 g。5付,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2020年11月28日二诊。主诉:仍打鼾。患儿经治疗后仍打鼾,偶有睡眠时张口呼吸,晨起偶打喷嚏,鼻塞减轻,无流涕,偶咳,单声无痰,食欲良好,大便日1次。查体:体温36.8 ℃,一般情况可,咽充血,咽后壁见黏状附着物,舌质红苔薄黄,心肺听诊阴性,腹软,余阴性。西医诊断:腺样体肥大;中医诊断:鼾症。治疗:头面部推拿2次;隔物灸2次;穴位贴敷10贴;药物组成:原方去炙甘草、陈皮和姜半夏,夏枯草加3 g。5付,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2020年12月7日三诊。主诉:打鼾减轻。患儿经治疗后打鼾减轻,睡眠时无张口呼吸,晨起偶打喷嚏,偶有鼻塞,无流涕、无咳,食欲良好,大便日1次。查体:体温36.7 ℃,一般情况可,咽充血不明显,咽后壁见黏状附着物,舌质红苔薄白,心肺听诊阴性,腹软,余阴性。西医诊断:腺样体肥大;中医诊断:鼾症。治疗:隔物灸3次;穴位贴敷10贴;药物组成金:原方去炙甘草、陈皮和姜半夏。5付,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2020年12月16日四诊。主诉:打鼾基本消失。患儿经治疗后打鼾基本消失,睡眠时无张口呼吸,晨起无打喷嚏,偶有鼻塞无流涕、无咳,食欲良好,大便日1次,在外院复查腺样体肥大(78%)。查体:体温36.7 ℃。一般情况可,咽充血,咽后壁见淡色附着物,舌质红苔薄白,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余阴性。西医诊断:腺样体肥大;诊断:鼾症。治疗:隔物灸3次;穴位贴敷10贴;药物组成:桑叶、百合、北沙参、炒山药各9 g,白茅根15 g,白豆蔻后下3 g,炒白果、黄芪、炒白扁豆各6 g。5付,熬粥。药粥继服巩固,1个月后电话随访,期间患儿鼻塞、眠时打鼾、张口呼吸消失。

按:患儿打鼾数月,复感外邪后又病情加重,此为虚实夹杂,且实邪强盛,故急性期应以祛邪为主,银翘散有宣肺清热,软坚散结之功,并通过刺络拔罐之疗法以泻其实邪。艾灸百会贯穿疾病始终,以提升人体阳气,扶助正气。急性期实邪已除,然小儿肺脾常不足,应用量小轻灵的药粥调理体质,预防复发以巩固收工。头面部推拿通过减少病灶产生,减少炎症,对腺样体肥大的预防及发生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内外合治对治疗和巩固小儿腺样体肥大大有裨益。

4 讨论

小儿腺样体肥大为儿科常见病、迁延难愈、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在西医方面多以西药和手术为主,且副作用大易复发。腺样体肥大多因小儿素体虚弱,脾虚痰盛导致,而中医在对腺样体肥大辨治诊疗过程中,根据儿童体质的不同,标本兼顾,分期论治,取得显著疗效。在临床上,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鼻咽部炎症最易刺激儿童腺样体肥大,使得腺样体肥大反复发作,而中医内外治疗手段结合,促使鼻咽部炎症减少,则腺样体肥大症状缓解且不易反复。与西药和手术相比,中医药内外合治治疗腺样体肥大有独特优势,不同时期通过内外合治治疗腺样体肥大,急则治其标以祛外邪,缓则治其本以顾护脏腑,从根本对儿童自身体质进行调理,加之小儿脾常不足、脏腑娇嫩,常易感冒,故中医内外合治在治疗过程中始终顾护小儿脾胃之气,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交叉感染且减少感冒,从根本上避免了腺样体肥大的发生,中医内外合治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手术,病情缓解后还注意其体质的调节、减少复发,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也强调小儿饮食的重要性,要饮食有节,顾护脾胃,且起居有常,放松心情,共同配合,以此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望内外合治之法能为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治疗上提供借鉴和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腺样体小儿患儿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小儿涵之三事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小儿难养
小儿腺样体肥大都需手术吗?
呼吸不畅,并非都是感冒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