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分析

2022-11-24陈安澜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2年5期
关键词:充足率上市资本

陈安澜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程与状况

(一)第一阶段1978-1995

1978 年改革开放,在不到十年的发展中,陆续有3000 多家信用社成立,它们极大缓解了改革初期地方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随着信用社群体的不断发展,1986 年,国家将城市信用社定义为“群众性合作金融组织”只能办理一些存款,信贷业务,这就使得城市信用社虽不是银行,但依然能办理银行的基础业务,加上我国在改革初期经济高速发展,地方企业对城市信用社需求量激增。然而城信社在发展初期也出现了内部管理相对混乱,抗风险能力差,不良贷款率偏高等很多问题。1995 年9 月7 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后,允许城市企业、城乡居民入股信用社发展为合作银行,而城市合作银行也逐渐成为城商行的前身。

(二)第二阶段 1995-2005

1995-1998 年国务院先后两次扩大了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范围。1998 年3 月13 日,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央行和国家工商管理局联名通知将城市信用合作社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成立初期,由于城商行在发展中自生结构单一,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贷款率偏高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城商行发展缓慢,相比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有明显不足。2002 年经过人民银行的鼓励,城商行开始增资扩股,扩大企业业务,逐渐规范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2004 年银监会提出审慎重组和改造城商行的思路与原则后大批民间资本与外资涌入,城商行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随着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城商行逐渐成为地方性大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在存贷规模上慢慢有了与国有大行的地方分支机构同台竞争的能力。

(三)第三阶段 2005-2021

在地域限制与粗狂的管理下,城商行不良贷款率在05 年一度高达7.73%,同年银监会开始放开对综合实力较强城商行的区域经营限制。一年后以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为主的大型城商行率先其他地区设立分行,城商行区域限制的枷锁就此打破,城商行开始疯狂扩张。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为防止经济受到冲击,监管部门进一步放松了城商行跨区扩张、不良贷款的相关管制,伴随着城商行的大肆扩张不良贷款率也一度由2005 年7.73%下跌至2009 年的1.7%的合理水平。国家迅速的注意到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波动,并在2011 年的两会对城商行过度跨区域扩张与不良贷款率波动进行了批评与整改,城商行的跨区经营规模不断下降,不良贷款率也从2011 年的0.8%逐渐提升到2021 年的1.90%。

随着国家监管的不断加强,区域分化的时代到来,城商行的发展与所在地的经济深度捆绑。为解决单体发展潜力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以及资本实力有限等问题,城商行又开始进行新一轮合并来应对已经细分的市场。自2011 年后城商行不断从多而不优的整体状态往少而全的方向发展,城商行的数量也逐渐减少,由2011 年的144 家减少至2021 年的125 家,工作重心也由异地扩张向服务当地经济上转移。

二、我国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分析

(一)我国上市城市商业银行概况

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城商行的内部发展体系也趋于成熟,成为地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021 年我国共有30 家上市城商行,其中仅A 股上市14 家(兰州银行、宁波银行、苏州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西安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厦门银行、上海银行、长沙银行、齐鲁银行、成都银行、贵阳银行),仅H股上市13家(锦州银行、中原银行、天津银行、江西银行、泸州银行、盛京银行、甘肃银行、晋商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九江银行、贵州银行、威海银行),A+H 股上市3 家(郑州银行、青岛银行、重庆银行)。其中资产规模超过1 万亿的银行有8 家,排序由高到底分别为北京银行3.05 万亿元、上海银行2.65 万亿元、江苏银行2.61 万亿元、宁波银行2.01 万亿元、南京银行1.74万亿元、杭州银行1.39万亿元、徽商银行1.38万亿元、盛京银行1.00 万亿元。通过整理得知资产规模前四的上市城商行均为仅A 股上市,江苏省是上市城市商业银行数量最多的省份,共有6 家上市城商银行。

(二)2019-2021 年我国上市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2019 年到2021 年我国上市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北京银行的12.28%、11.49%、14.63%;上海银行的13.84%、12.86%、12.16%;江苏银行的12.89%、14.47%、13.38%;宁波银行的15.57%、14.84%、15.44%;南京银行的13.03%、14.75%、13.54%;杭州银行的13.54%、12.83%、13.62%;徽商银行的13.21%、12.12%、12.23%;盛京银行的14.54%、12.23%、12.12%;锦州银行的9.12%、11.76%、11.50%;长沙银行的13.25%、13.60%、13.66%;成都银行的15.69%、14.23%、13.00%;中原银行的13.02%、13.20%、13.30%;天津银行的15.24%、14.48%、13.49%;哈尔滨银行的12.53%、12.49%、12.54%;重庆银行的13.00%、12.54%、12.99%;贵阳银行的13.61%、12.88%、13.96%;郑州银行的12.11%、12.96%、15.00%;青岛银行的14.76%、14.17%、15.83%;江西银行的12.63%、12.89%、14.41%;贵州银行的14.45%、13.67%、13.78%;九江银行的11.64%、10.71%、13.21%;苏州银行的14.36%、14.21%、13.06%;齐鲁银行的14.72%、14.97%、15.31%;兰州银行的11.76%、9.86%、11.56%;甘肃银行的11.83%、12.44%、13.39%;西安银行的14.85%、13.74%、14.12%;厦门银行的15.21%、14.49%、16.40%;威海银行的16.03%、15.29%、14.59%;晋商银行的13.60%、11.72%、12.02%;泸州银行的12.09%、13.87%、13.36%。

(三)总结分析

1.资本充足率方面

整理上述数据得知30 家上市城商行在2019-2021 年度中有6 家资本充足率连续三年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为甘肃银行(增幅1.56%)、齐鲁银行(增幅0.59%)、江西银行(增幅1.78%)、郑州银行(增幅2.89%)、中原银行(增幅0.28%)、长沙银行(增幅0.41%)。资本充足率连续三年下降的上市城商行同样为6 家分别为威海银行(降幅1.44%)、苏州银行(降幅1.3%)、天津银行(降幅1.75%)、成都银行(降幅1.46%)、盛京银行(降幅2.42%)、上海银行(降幅1.68%)。其余上市城商行均存在升降变动,通过计算可得2019 年、2020 年、2021年上市城商行平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48%、13.19%、13.58%,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补充资本工具方面

2019-2021 年期间上市城商行中选择通过定向增发来补充资本充足率的银行仅2 家,定向增发多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且补充质量最高,然而该方法对商业银行要求严格,门槛较高,主要面向大中型城市商业银行。而随着我国对中小银行永续债发行政策的放开,有15 家上市城商行选择发行。二级资本债依然是各上市城商行补充资本的重要工具,有12 家上市城商行选择。

3.上市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及补充中存在的问题

2021 年上市城商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58%,低于同期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17.29%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3.83%,虽然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偏小,自身抗风险能力依然处于行业中的较低水平。港股上市城商行资本充足率相比A 股上市整体水平低。而我国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1.5%,其他非系统性商业银行最低为10.5%。对比之下锦州银行、兰州银行、九江银行已接近监管部门规定的“红线”。

补充资本工具方面,上市城商行补充资本工具的途径与效果均十分有限。上市城商行在补充资本工具上对二级资本债依赖严重,然而二级资本债不能有效补充上市城商行的核心一级资本,过度发行不利优化自生资产结构。一级资本补充工具不足也是上市城商行必须面临的问题,只通过定向增发与永续债这两种方式对一级资本的补充仍十分有限。上市城商行由于受到宏观经济趋势及自生属性的限制,补充资本工具上相比国有银行有所不足。总体而言上市城商行目前使用的资本补充工具仍需进一步优化,否则上市城商行在资本补充上很难得到有效改善。

三、我国城商行资本充足率提升的制约性因素

(一)内部因素

1.相关科技发展缓慢

金融科技是助力城商行服务便捷化、管理系统化、数据价值化、经营网络化等一系列创新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对传统业务进行了改造、升级、创新,并在传统金融无法触及的领域开辟了崭新的业务。但城商行在金融科技发展中存在相关人才缺乏、内部组织架构转型困难、基础数据积累不全等问题,无法有效优化服务模式、推动企业数字化发展,不足以建设有影响力的数字金融生态圈。

2.内部管理有效性不足

城商行虽建立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包涵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体系,但总体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相对粗放。城商行缺乏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且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更多的是通过内部审计、业务核查等方式代替操作风险管理。内控合规管理体系方面也存在欠缺,大多数城商行未设立相关委员负责内部控制合规建设,难以有效防范内部合规管理风险。

(二)外部因素

1.第三方竞争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城商行不但要面临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还要面临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以及互联网理财公司的竞争。互联网理财产品成为年轻人在理财上的首要选择,“余额宝”、“零钱通”等新兴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问世打压了城商行的理财产品,导致城商行业务拓展能力大大降低,提升了资本充足率补充难度。

2.金融企业脱媒化

“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条件下,资金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传输给融资者与需求方,完成资本的体外循环。2010 年是金融企业脱媒开始的一年,在这时间点后银行走向了脱媒化的高速路,客户脱媒、支付脱媒、存款脱媒、贷款脱媒等一系列脱媒化进程出现在银行业中。智能手机的出现大大缩小了人与资本的距离,客户在各种金融APP 上就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金融服务。银行脱媒化的出现分散了公司客户的存款与贷款量,导致优质贷款被逐渐替换,银行的利息收入不断下降。优质客户的流失导致城商行不得不面向风险更高的中小企业客户。由于中小企业规模有限,经营分散,对信贷风险的管控成本不断上升,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得不到有效补充。

四、提升我国城商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内部精细化资本管理水平

随着经济运行新形式、银行业发展新趋势与金融对外开放新局势的综合背景下,对城商行自身发展能力提升与资本管理精细化水平的要求也更加紧迫。以往单纯依靠资本重组的粗犷式发展会使大部分城商行进入风险被动管理与提升效益有限的两难境地。城商行只有推动资本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合适的资本管理构架和相应制度体系才能有效管理内部资本。城商行还应将资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这三者紧密结合,不断加强资本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推动资本节约的经营理念有效得到落实。

(二)加快适合城商行资本补充工具的审批

城商行由于整体竞争能力依然有限,补充资本工具上相比大型国有银行更加单一。监管部门应兼顾城商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别,制定更加便捷且多层次的资本补充工具来适应不同城商行的补充需求。在30 家上市城商行中,除资产规模最小的六家外,其余20 家上市城商行均满足永续债的最低发行要求,可以加入审批队列。在充分的风险评估、有效的审核流程与综合考核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加快对城商行创新型资本补充工具的审批将大大提高资本补充的效率。

五、结语

城商行在我国金融机构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资本充足率作为最能体现银行业内部情况的数据,通过分析得知上市城商行资本充足率虽然处于上升趋势,但总体仍有很大进步空间,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以面对未来的经济形势。

引用

[1]朱薪羽,邱士雷,张志雯,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绩效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经济,2020,33(05):101-105.

[2]张雪.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

[3]翟鑫.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王晗伊.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5]齐稚平,刘洋.我国中小银行资本充足性分析[J].银行家,2020(08):11-16.

[6]黄鸿星.城商行资本补充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银行家,2019(04):17-19.

[7]张强,武次冰,易宇.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升途径分析[J].西部论坛,2010,20(02):95-104.

[8]武次冰,张强.资本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升途径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01):73-78.

[9] 杨荣,郭威,杨忻彦.巴塞尔协议Ⅲ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5(04):33-38.

[10]左旭雯.中国上市城商行核心竞争力比较[J].时代金融,2020(33):43-47.

猜你喜欢

充足率上市资本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潮品座驾,全新一代标致2008上市
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饥饿”蔓延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ylistic Features in the English of Advertising and News Reporting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
5月上市
意林成长Q计划隆重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