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思路与措施研究

2022-11-24冯学洋李江飞韩建伟高海军梁释心时丽颖白倩凡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校企职业

冯学洋,张 岩,李江飞,杨 博,韩建伟,高海军,梁释心,时丽颖,白倩凡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承德 067000)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内容直接对接行业企业实际岗位工作需求,随着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行业企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迫切需要职业院校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助推人力资源结构与国内经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顺利实现“中国制造2025”[1,2]。教材作为学校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更新完善教育教学内容,并作为一种途径有效加强校企双元深入合作,从而培养出符合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升级所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现状

1.1 教材管理体系不完善,教材评审和选用机制不健全

与国内普通高等教育和国外高端制造业强国的职业教育相比,国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其中教材建设问题尤其突出。教材管理、编写、评审、选用、评价和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造成教材内容与专业(群)建设以及行业企业发展不能完全匹配。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具象化,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会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以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养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选用需注意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专科教育教材的区别,突显职教本科特色[3],突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展示,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在教材选用时多以教材是否为规划教材为标准,忽略了教材结构形式和呈现内容对职业教育教学的直接影响,缺乏对教材编写和选用的统筹引导和培训,教材建设无法适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1.2 教材组织形式单一,内容更新不及时,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衔接不紧密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逐渐开始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变化从需求端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要求也发生改变。为了迎合行业企业需求,职业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优化修订。作为教育教学重要载体之一的教材显然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目前职业院校广泛使用的传统订本教材内容多为早年编写,教材内容以“章-节”形式为主,强调理论知识,与“1+X”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不够紧密,同时传统订本教材内容滞后问题突出,更新速度慢,缺乏有效的动态调整能力。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传统的单一纸质教材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匮乏,无法完全满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全天候学习使用的需求。部分新出版教材配备二维码式外链接视频教学资源,但视频内容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缺乏对实践技能操作的有效呈现和示范解析,且存在部分教师以数字资源替代本人讲解作为课堂主要教学资源现象,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1.3 教材建设团队结构组成单一,校企合作不深入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大多沿用或参考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教材。教材编写团队主要由单一在校教师组成,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大部分由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毕业后直接到校任教,缺少长期在企业一线工作实践的经历,同时受到自身教育经历的局限,编写的教材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复杂计算公式推导,缺少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学情调研分析环节,缺乏对实践技能操作的指挥和引导。教材编写团队缺乏企业人员参与,行业企业的真实需求以及最新技术进展和工艺规范无法及时反馈到校并纳入教材和课堂教学当中,教材内容不能有效对接当前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和需求,致使职业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需求联系不够密切。

2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思路

2.1 鼓励“引企入教”,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教材建设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4]。学校应建立健全长效的教材管理和建设机制,积极鼓励“引企入教”,支持引导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教材建设开发过程中,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实施产教融合,构建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方案,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并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2 聚焦书证衔接融通,创新内容、形式和载体,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相对于传统订本教材,具有开放性、可替换性、便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更加能够满足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5-7]。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校企有效深入合作沟通,分析相关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分解典型工作任务,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入到任务情景中,增加教材中企业实际工作案例比例,增强教材的实操性,共同设计开发反映行业企业实际生产任务的教材。教材投入使用后,要注意收集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反馈和关注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及时进行局部调整、更新、修订和完善,不断将行业企业最新进展和需求纳入到改版教材中,增强教材建设的可持续性,有效解决教材内容滞后行业企业发展、教材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以及教师教不适用、学生学不适用的顽疾,助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育人质量。

2.3 充分利用专业群优势和教学资源库资源,开发立体化教材

在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背景下,教材建设应突出职教特色,充分利用双高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丰富的微课、AR资源、课件、试题库、虚拟仿真平台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势,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开发线上线下相互融合、不同专业相互补充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提升教材的可读性,助力任务情境式教学的设计与开展,提高教材建设的适用性,同时避免同类内容教材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和资金浪费,提升服务教学的能力。

3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措施与建议

3.1 完善教材规划管理制度,建立具备可持续性的教材建设体系

推进并完善职业教育本科院校教材建设工作,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并坚定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全局性谋划,在把方向和提质量上下功夫。修订完善现行教材管理办法,加强对教材建设工作的指导作用,准确把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时代性、社会性、职业性、创新性的特点,形成系列教材整体建设计划,统筹规划设计教材内容,避免重复建设相同内容的教材,推进教材建设工作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教材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要在专业群和学校内复制推广,借此推动建设精品教材系列,形成可复制的特色教材建设体系。

3.2 细化教材评审机制,构建教材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评审机制,细化明确评审标准、细则和要点,明确与高职专科教育教材区别,全方位提升教材评审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建立教材评审专家库,推行教材评审投票表决,健全教材评审专家库流动机制,及时补充思想道德品质硬、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提升职业教育教材评审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坚决把好教材关,分类修订完善理论课和实践课教材选用机制,严格检查教材内容的价值导向和专业水平,严肃查处违规选用教材行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使用各类教材质量。

3.3 建立校企双方教材建设委员会

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入交流合作,组织建立由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教材建设委员会,统筹规划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系统化建设思路,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目标,明确职业教育本科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教材编写过程中,学校教师应积极主动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充分了解现场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与企业技术专家深入交流工作要求,双方合作制定教材建设目标和编写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岗位工作需求有机融入到教材内容当中,推进书证融通,保证教材理论和实践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要求相适应,提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的真实性。

3.4 打造高水平教材建设队伍

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教材建设队伍是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本科教材的重要保障,注意校内培养和校外培训多途径培育教材管理、评审和编写人员,全方位提升教材建设队伍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专业能力素质。聚焦职业教育类型,大力引入有经验、有水平、有能力的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校的教材编写工作,校企双元合作开发适合职业教育类型且符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高质量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入更多企业工作案例,基于行业企业对学生的岗位技能要求和具体工作任务,深入分析研究职业本科教育规律和岗位工作要求,以岗位项目引领的思路进行开发,对岗位任务需求和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体现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鼓励教材形式创新,不局限于传统订本教材形式,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理念,有效利用双高院校和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优势,配套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增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的适应性。

3.5 健全教材质量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教材质量评价机制,突出职教本科特色。教材编写完成后,由学校教师、企业专家和学生三方共同进行跟踪使用评价,评估教材的教学目标、组织结构及内容难易程度等方面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企业实际生产工作需求,及时总结并纳入到改版教材编写当中,提高教材使用评价对教材改版编写的指导作用,保证教材内容符合当前学情且与企业岗位需求有效对接。建立健全教材建设激励机制,从规划、编写、审核、选用等各环节针对性制定相关措施并将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职务评聘、评优评先标准,激发教师编著高水平优质教材的动力与活力,吸引优秀教师和高水平专家积极主动加入到教材编写队伍当中,共同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正向发展。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校企职业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