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战现场烧伤用创伤面降温装置的设计与使用方法

2022-11-23曾子桓田慧玲史雯欣沈瑞雪王宗华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收容蓄水壳体

曾子桓,姚 喜,陈 堃,田慧玲,史雯欣,沈瑞雪,王宗华

(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护理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2.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重庆, 400038;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重庆, 400038)

烧伤是一种由于热力、电、光、放射线、化学腐蚀剂等致伤因子导致的组织和脏器的损害,在各类创伤中有着最高的致畸致残率[1-2]。烧伤给机体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伤后的及时救治处理对早期减轻痛苦、后期的治疗康复以及瘢痕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冷却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烧伤急救处理,据文献记载,最早的应用始于公元前冰岛民间,并于20世纪七十年代左右被广泛应用于烧伤的院前急救与临床工作中[4-5]。烧伤早期相较于包扎疗法等,冷却疗法不仅可以迅速消除热力等因素对机体的持续侵害,缓解浅表烧伤刺激末梢神经产生的剧烈疼痛,还能收缩创面局部微血管,降低血液循环速度,以达到减少渗液和组织耗氧量的目的。同时早期应用冷却疗法可抑制自由基的产生与TNF-α引起的毛细血管灌注不足和白细胞反应[6-8]。

冷疗发展过程中最常用的是冷水冲洗和浸泡,这种方式对治疗中水源的洁净程度和需求量要求较高,在野战等户外环境中冷水冲洗浸泡难以实现[9]。此外,因特殊化学物质如碱石灰、电石等导致的烧伤需在用冷水冲洗之前将残余粉末颗粒去除,以防其遇水后产热加重损伤。特殊的残余化学成分很难被彻底清除,且清除过程费时、费力,容易延误烧伤冷却疗法的黄金急救时间。冷毛巾与冰袋是冷水冲洗的替代方法,对水源的需求量相对减少,但冷毛巾需要不停更换,救治压力大。传统冰袋需要提前冻存且可塑性较低,一次性冰袋虽取用方便,但容易从肢体等部位滑脱。此外,冰袋直接敷于创面,可能进一步加深创面的损伤[10-11]。

针对上述冷却治疗方式的局限性,本研究团队设计了一款便携实用的烧伤用创面降温装置,采取较为新颖的非直接接触创面皮肤的方式,利用气体作为介质吸收传导热力,减少了创面皮肤被不洁环境中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入侵感染等风险。另一方面,本装置可隔绝外部空气,可终止热油、碱石灰等特殊化学物质余热的进一步伤害,以期在烧伤早期的黄金急救时间迅速减轻患者的疼痛,保护患者的皮肤及组织,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可大幅度提高患者治疗后期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

1 材料与制作

1.1 材料

透明塑钢外壳、透明软质内层、抽气囊、抽气管、单向阀、塑钢盖体、透明聚乙烯蓄水袋、透明薄脆材质的尿素收容袋、聚乙烯尖锐部件。

1.2 制作

本烧伤用创伤面降温装置主要包括吸附壳体、抽气件、反应件和盖体4个部分,具体结构详见附图1~4及注释。

图1 烧伤用创伤面降温装置剖视图

吸附壳体设计为底部开口的类圆柱状结构,由塑钢外壳和软质内层组合而成,软质内层嵌入至钢塑料外层的内侧,且两者之间存在负压腔空隙,可通过吸附壳体外侧的抽气囊对负压腔进行抽气,缩小负压腔体积,从而形成负压吸附于患者皮肤表面。吸附壳体底部外边缘设置有外螺纹。

抽气件由抽气囊体与抽气管组合而成。抽气管一端与负压腔内部相连通,抽气管中段设置有抗反流单向阀。

反应件包括蓄水袋和收容袋。蓄水袋嵌合设置于被吸附外壳软质内层内侧环绕,可拆卸。收容袋采用薄脆材质,内填装尿素,游离设置于蓄水袋内部,收容袋的内部设置有聚乙烯尖锐部件,便于按压戳破收容袋,使尿素与水充分混合发生吸热反应,达到制冷的效果。

盖体设计为塑钢材质圆柱体,内侧设置有内螺纹,盖体经内螺纹可与外螺纹的螺纹连接旋合,可拧紧于吸附壳体的底部开口处。

以上描述仅用以说明本烧伤用创伤面降温装置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各部件的具体型号尺寸均配合吸附壳体设置为多种规格,以将不同规格的吸附壳体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创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

图2 烧伤用创伤面降温装置主视图

2 使用方法

图3 盖体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 蓄水袋局部立体示意图

患者烧伤一经发现,救护人员应充分暴露患者伤口,依据伤口创面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本产品。使用时,首先打开盖体;然后缓慢谨慎按压尖锐部所对应的蓄水袋的位置,刺破其内部薄脆的收容袋,使收容袋内部尿素与蓄水袋中溶液充分混合并反应制冷。按压内置聚乙烯尖锐部件时避免用力过度,刺破蓄水袋;其次将本装置吸附外壳开口处以创面为中心对准放置,使其能够包裹住伤口创面;紧接着按压抗反流抽气囊,将负压腔内气体抽出,将吸附外壳固定于患者皮肤表面,松紧以刚好不滑脱为宜。使用过程中,若发现本产品吸附过紧,可适当拨动抗反流单向阀减少负压。装置固定完成后,冷疗时间需>30min,期间密切关注创面周围皮肤情况,给予后续治疗。

3 讨论

当烧伤发生后,炎性介质的激活与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将引发创面局部水肿渗液,组织微血管痉挛形成血栓,甚至可造成组织继发性缺血坏死。且当皮温升高至41~46℃时,表皮下区细小无髓鞘C神经纤维伤害感受器将传导疼痛瘙痒有关刺激信号,通过及时的冷疗则可以减少患者创面局部肿胀、渗液、疼痛瘙痒[12]。烧伤后采用其他处理方式存在不利于创面清创、计算创面面积,继发感染加深深度,加重创面愈合后色素沉着瘢痕等弊端[13]。因此烧伤后冷却疗法的普及与宣传,以及降温装置的研发对于患者创面的愈合和预后至关重要。

冷却疗法虽然是烧伤后首选治疗方案,但不规范的冷却疗法可能加重机体组织损伤,因此本研究团队设计了一款简单易操作的烧伤用创伤面降温装置,以图规避不正确冷却疗法带来的局部组织缺血、低体温等风险。目前大多数降温装置[14-15]均采用直接与皮肤接触的方式进行降温,虽降温迅速,但存在冻伤创面局部和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风险。本产品内部无菌,是以气体为介质,底部设置有可旋开的盖体,非直接接触创面,能有效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二次损伤刺激和继发感染。本装置吸附壳体采用以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要原料的透明塑钢材质,其透明设计利于在治疗中及时观察创面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塑钢材质刚性、弹性、耐腐蚀、抗老化性能优异,价格低廉,可使用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中(-50℃~70℃),即使紫外线很强的热带地区也能放心使用,因此即使在水源等救治条件相对匮乏的野外作战等环境也能保证处于功能状态,随时备用。装置内部多腔结构的设计传热系数低,保冷效果好[16],可将装置降温时间延长到30min~1h,以确保冷却疗法得以正确实施[2,6,17-18]。

液氮的强劲制冷可能会造成温度过低,因此本装置选择尿素作为制冷反应的关键原料。尿素极易溶于水,溶解过程伴随有吸热现象,1g尿素溶于水可伴随吸收60.5Cal热量,其制冷效果佳且较为温和,性质无毒且造价便宜,使用后废液可播撒到土壤中成为优质氮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18],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体现了社会效益。

本装置较以往众多冷却疗法装置进行了优化改良,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探究:本装置应用负压吸附替代绑带、粘胶等可能影响肢体血运,造成压力性损伤,若压力过小装置吸附不稳可能会滑脱,压力过大则影响吸附局部皮肤组织血供,负压需以刚好吸附于创面外周不滑脱为宜,如何合理控制吸附外壳内负压的压力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收容蓄水壳体
减速顶壳体润滑装置的研制与构想
西藏在建大型水电站工程通过蓄水验收
收容教育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收容教育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形成蓄水对彩色透水沥青路面性能影响的研究
汽车变速箱壳体零件自动化生产线
收容教育所举办文艺汇演
土地庙
锁闩、锁闩壳体与致动器壳体的组合装置、车辆锁闩的上锁/解锁致动器
TH型干燥筒壳体的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