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西南花椒间作蒜后短季棉“三元”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2022-11-23代建龙李维江张冬梅崔正鹏张艳军董合忠

中国棉花 2022年1期
关键词:粒剂行距花椒

代建龙,李维江,张冬梅,崔正鹏,张艳军,董合忠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济南 250100)

鲁西南地区土地肥沃,光、热、水资源充足,是典型的两熟制高效植棉区。 同时,该区也是全国大蒜主产区,大蒜种植面积稳定在10 万hm2以上,蒜棉套种是该区棉花生产的一大特色[1]。 传统的蒜棉套种模式以人工操作为主,难以实现轻简化、机械化生产,随着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下降,这一传统模式已不适应大蒜和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4]。鉴于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原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棉花栽培团队经过多年攻关,研发了蒜后直播短季棉生产技术[5-6]。 在此基础上,针对该区域近年来花椒产业的迅猛发展,又集成创新出花椒间作蒜后直播短季棉“三元”高效种植(以下简称为棉蒜椒“三元”种植)新模式[7],即秋季在花椒行间种植大蒜,来年5 月下旬大蒜收获后再通过机械直播短季棉,实现3 种作物的间作复种。 该模式已在该地区成功示范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21 年9 月23 日,郓城棉蒜椒“三元”种植示范田现场测产结果,平均籽棉产量为4 643 kg·hm-2。测产前,该示范田已实收干花椒521 kg·hm-2、大蒜24 350 kg·hm-2。 按照当前市场价:花椒120 元·kg-1、大蒜5.2 元·kg-1、棉花10 元·kg-1,并综合考虑花椒种植带与蒜后直播短季棉种植带的面积占比(1∶4)进行折算,棉蒜椒“三元”种植示范田的产值高达15.09 万元·hm-2, 创造了666.7 m2产值过万元的新纪录,大幅度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实现了黄河流域两熟制地区经济作物高效种植技术的重大创新,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科技型样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现将棉蒜椒“三元”种植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棉花选用高产、优质、生育期110 d 以内的短季棉品种,目前比较适宜的有鲁棉532、鲁棉551[7]等;大蒜选用优质、高产、早熟的品种,如太空2 号;花椒选用品质好、易采摘的品种,如无刺“大红袍”。

2 种植模式

花椒行距3.2 m; 花椒行间种植12 行大蒜,大蒜行距25 cm;大蒜收获后播种4 行棉花,棉花行距为60~70 cm,播种行数和行距可依据花椒树大小适当调整。

3 棉花播前准备

一是大蒜收获后要及时清理残茬,可先整地后播种,也可免耕播种短季棉。

二是播前除草。 播种前用48%(质量分数,下同)氟乐灵乳油1.5~1.6 L·hm-2或48%地乐胺乳油3.0~3.8 L·hm-2,兑水500~600 kg·hm-2,均匀喷洒地表,耘地或耙耢混土后保墒待播。 除草剂用量不可随意加大,以免产生药害。

三是种子准备。 选用脱绒包衣短季棉棉种,要求健籽率高于75%,发芽率高于80%;于播种前10 d 选择晴好天气,破除包装,晒种3~4 d,每天翻动3~5 次,做发芽试验,确定播种量;注意包衣种子切勿浸种。

4 抢时抢墒机械精播

5 月20-30 日,采用多功能精量播种机抢时、抢墒播种短季棉,用种量为18.0~22.5 kg·hm-2。播后用330 g·L-1二甲戊灵乳油2.25~3.00 L·hm-2,兑水240~300 kg·hm-2均匀喷洒地面。 10 月20-30 日,待棉花收获后及时腾茬整地,栽种大蒜。

5 棉花田间管理

5.1 免间苗定苗

短季棉播种后实现自然出苗, 出苗后不间苗、不定苗,将收获密度控制在7.5 万~10.5 万株·hm-2。

5.2 中耕和培土

视土壤墒情、降水情况和棉花长势,于6 月下旬至7 月初(盛蕾期)将中耕、除草、追肥和培土合并进行,采用机械一次性完成。 中耕培土既可以防止棉花倒伏,又有利于中后期棉田灌水和排涝。

5.3 简化施肥

可采用一次性基施控释氮肥, 即采用控释N(释放期为90 d)120 kg·hm-2, 配合P2O590~105 kg·hm-2、K2O 105~120 kg·hm-2作基肥一次性施用。也可采用速效肥一次性追施,即在6 月中下旬施纯N 150 kg·hm-2、P2O590~105 kg·hm-2、K2O 105~120 kg·hm-2。

5.4 科学化控免整枝打顶

全生育期化控5 次, 将株高控制在70~90 cm。现蕾前后根据棉花长势、土壤地力和墒情,喷施缩节胺7.5~15.0 g·hm-2;盛蕾期至初花期、打顶后5 d 左右分别化控1 次, 缩节胺用量分别为22.5~30.0 g·hm-2和45.0~60.0 g·hm-2。 7 月20日前后, 棉株出现8~9 个果枝时, 喷施缩节胺45~75 g·hm-2,侧重喷施棉株主茎顶和叶枝顶;7 d后再次喷施缩节胺75~90 g·hm-2, 着重喷施主茎顶,实现自然封顶。

6 棉花病虫害防治

苗期:害虫主要有蓟马、棉蚜、地老虎等。 出苗后发生地老虎危害时, 及时用溴氰菊酯进行防治;发生蓟马和棉蚜危害时,采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2~54 g·hm-2、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5~21 g·hm-2兑水喷施。 苗期病害主要为立枯病,可采用杀菌剂拌种防治, 如每100 kg 种子用25 g·L-1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600~800 mL 或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400~550 g。

蕾期和花铃期:害虫以蚜虫、棉铃虫、红蜘蛛、盲蝽为主。 棉铃虫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或溴氰菊酯乳油等药剂; 盲蝽可选用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进行防治;红蜘蛛可选用哒螨灵、螺螨双酯、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对于迁移性强的害虫应将施药时间从白天改为傍晚,并且应注重对棉田及周边杂草全面喷施; 各种植户应联合行动,做到统防统治。

7 脱叶催熟集中收花

7.1 脱叶催熟方法

9 月25 日-10 月1 日, 气温稳定在18 ℃以上、棉花自然吐絮率超过40%时,采用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40%乙烯利水剂2.25~3.00 L·hm-2兑水混合喷施。 建议采用机车喷施,要求喷匀喷透。 若棉田密度大、长势旺时,可适当增加剂量或分2 次喷施。为提高药液附着性和药效,可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7.2 集中采收

待棉花脱叶率超过95%、 吐絮率超过70%时,可进行人工集中摘拾,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机械采收。 第1 次采摘后,使用机械拔除棉株以便腾茬种蒜;将棉株晾晒在地头,根据残留棉铃数量决定是否再人工摘拾1 次。 也可采用专用机械将未开裂的棉铃集中收获,喷施乙烯利或自然晾晒至吐絮后收花。

猜你喜欢

粒剂行距花椒
种花生的合理行距和株距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花椒铺就致富路
如何修改Word的默认字体和行距
25%苯甲·吡唑酯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白粉病试验
花椒用得好医生不用找
6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效果研究
渭北旱塬东部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
如何识别假花椒?
临夏花椒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