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高校学报提升社会效益的思考

2022-11-23胥昀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办刊学报

胥昀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中医药高校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中医药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是科研成果展示的窗口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其发展与中医药高校的发展和建设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医药研究日益深入,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活跃,这样的大环境对于中医药高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抓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机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并反馈推动中医药高校的发展,将是学报面临的新问题。

社会效益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文化领域的社会效益,就是为了达到社会主义文化总目标,而投入的资源所实现的效果与效率[1]。对于出版物而言,社会效益是指出版物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2018年中宣部印发《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2],2019年提出《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分别对图书和报刊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有学者提出,大科学时代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评价可分为以下三个维度:舆论导向与社会责任维度、出版管理与内部治理维度、传播规模与文化影响维度[3]。参考以上文件以及相关研究,笔者拟从社会责任和文化影响、出版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办刊特色和队伍建设几个方面入手,探讨提升学报社会效益的思路和途径。

1 重视社会责任,提升文化影响

1.1 重视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对国家或社会以及他人所应当承担的一定的使命、职责和义务。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展示的窗口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其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建设意识形态、维护学术生态、引领学术创新、促进学科发展、加强知识传播等方面。

既往部分作者和读者对于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认识存在不足,认为学术期刊只能交流和探讨学术问题,不涉及政治问题,但任何学术研究都不能脱离政治背景而孤立存在,其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应具有把握政治导向的功能,应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学术成果交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扎扎实实、潜移默化地贯穿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学报也不仅仅是传播交流学术的平台,而是高校传播、维护、建设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样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学报编辑工作者应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正确认识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关系,履行建设意识形态的职责,办刊过程中注意把握政治方向性,坚持思想底线,对稿件的政治思想性严格把关,对于危害意识形态安全的稿件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应积极配合学校的课程思政工作,将学报作为课程思政工作的宣传窗口,例如以讲座的形式,向学校师生宣传学术研究政治导向的重要性,以及对学术论文作者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考察原则等。

学术生态的概念是教育学与生态学交叉的产物[4]。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类似,学术生态系统由学术活动主体、学术活动和学术生态环境几个部分组成。学术活动主体是从事学术活动的人,高校中学术活动的主体主要是高校师生和研究人员。学术生态环境是学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术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有助于促进学术活动的开展,提高学术水平;反之,不良的学术生态环境则会阻碍学术进展。学术期刊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维护学术生态环境也是学术期刊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不端事件屡遭曝光,极大地伤害了学术生态。2019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5](以下简称《规范》),其中明确界定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者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规范》中提到的学术不端相关的主体包括三个方面: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者,每一方面都与学术期刊密切相关。学报论文作者群体多数来自于高校,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医院和研究机构,防止学术不端首先应从作者教育入手,对于校内作者,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指导作者防范学术不端;对于校外作者,可以通过学报编辑部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发布《规范》原文以及国家七部委联合制定的《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6]等规范性文件,提高作者的学术诚信意识,从源头上杜绝学术不端。学报编辑部对于来稿的初审,也应严格把关,对稿件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审查,稿件形式包括作者署名、单位标注、基金项目资助等方面,笔者在工作中就曾多次发现作者署名不当、单位标注不当以及所附基金项目与稿件内容完全不符的现象;对于稿件内容的审查主要是初步筛查论文的真实性和创新性,笔者曾遇到一篇稿件,其中应用到的检测方法系发明专利,但该项专利申请人并不在作者列表中,经电话询问作者,作者对该项专利完全不知情,与专利申请人也不存在合作关系,经告知作者学术不端防范的要求后,作者要求撤稿。

目前学术期刊对稿件的评价大多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编辑部对稿件的遴选较大程度上依赖审稿专家的意见。《规范》中界定的审稿专家学术不端行为包括:违反学术道德、干扰评审程序、违反利益冲突规定、违反保密规定、盗用稿件内容、牟取不正当利益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等。我刊严格执行“双盲”评审的审稿制度,因此工作中以审稿延迟和无效审稿两种情况比较常见。由于审稿专家本身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繁忙,或者对审稿工作不够重视,常常无法及时反馈审稿意见,导致审稿延迟,影响学术成果的及时发表。部分审稿专家意见不具体、不翔实,审稿结论也不够明确;还有一些专家将审稿任务转移给带教的研究生,由研究生完成论文评审的主体工作,最后由专家本人简单审阅,由于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学术资历的限制,可能导致审稿意见发生偏颇,以上两种情况容易导致无效审稿,降低审稿效率,影响论文处理进程。基于以上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审稿专家数量,相同学科领域最好能保证2~3位来自不同单位的审稿专家,专家的具体研究方向可不相同。增加专家数量不仅有助于避免审稿延迟,同一论文送审不同的专家,综合不同专家意见,能够使最终审稿意见更加客观、更具有科学性;另外专家研究方向不同,有助于提高稿件送审的针对性。学报的审稿专家多数是校内外的学术界领军人物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国内专家为主,海外审稿专家相对较少,根据学科情况,还可适当增加海外的审稿专家人数,有助于提升学报的学术影响力。(2)严格专家推荐和遴选。目前审稿专家的推荐方式包括编委会推荐、作者推荐和自我推荐等几种,编辑部在专家遴选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不迷信专家的学术声望和名誉,而应该看重专家的研究实绩,更多选择科研一线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者处于科研工作一线,更能够把握领域研究前沿;另一方面,中青年学者往往充满学术追求的热情和责任感,更能够严谨认真地对待审稿工作,审稿反馈及时,审稿意见翔实中肯,有助于防止由于敷衍导致的无效审稿和审稿延迟的发生。

学报编辑是防止学术不端的重要关口,应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对于稿件处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提高警惕,稿件初审过程中,应严格甄别,防止署名不当、单位标注不当以及所附基金项目不符的现象,同时通过学术不端检测软件,防止剽窃、重复发表的现象。由于多数期刊学术论文的刊用与数据库收录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此笔者建议稿件处理过程中应多次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减少因数据库上传时间差导致的漏检现象。对于证实存在学术不端如剽窃、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行为的作者,应增强惩戒力度,除了立即退稿处理外,还应将相关作者纳入黑名单,并通知作者单位。

1.2 扩大文化影响 出版是文化的基础建设和传承创新的基本载体[7]。编辑出版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途径,而文化传承则是编辑出版的最终目的[8]。学术期刊是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国家形象代表之一。中医药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医药事业接班人的重任,也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医药高校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作用可分为两个层面,纵向层面是继承和发扬,通过教学,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横向层面是传播和发扬,通过文化和学术交流,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内外影响。学报则具有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提升文化影响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学报这个平台,作者和读者能够与编委和审稿专家等学科带头人交流互动,有利于构建学术团队,加强学术合作。长此以往,学报的读者和作者群体将与学报共同成长,这些作者和读者中的大部分也是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团队的成员,因此学报的发展有助于培养教学科研人才,助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助力现代中医临床和科研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报的发展能够扩大学术交流的范围,提高传播效率,也能够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反过来又能促进科研不断创新,产生新的成果。科研成果通过学报平台进行国内外交流,能够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学报编辑可以采用学术讲座的方式,对校内外的作者进行培训;也可以承担教学任务,带教本科生及研究生,从编者的角度对论文选题、撰写和投稿提出建议。由此,学报编辑通过直接参与作者培养,能够助推高校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提升文化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2 提高出版质量,提升学术影响力

2.1 提高出版质量 进入媒体融合时代以来,学术期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无论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其价值都体现在学术品位上,学术品位的高下取决于刊物的内容,即学术质量和学术风格,这是刊物的立刊之本[9]。学术期刊以质量为王,包括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两个方面,学报提高学术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重视选题策划、严格遴选审稿专家和通过考核优化编委会。

选题策划是期刊发展的基础和质量提升的保证,也是期刊竞争力的体现和经济效益的来源[10]。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1]颁布以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支持和推动,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报惟有依靠优秀的选题策划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稿源。学报的选题首先要有科学价值,突显中医特色,例如一些现代医学疗效不确切,而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的疾病,学报可以依托本校的学术优势,围绕这些疾病进行选题组稿,涵盖中医经典理论探讨、现代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例如“上火”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但现代医学至今仍然缺乏针对性的诊治方法,更不了解其相关机制。《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10期的“上火机理研究”专栏,就是依托于本校范永升教授团队的97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的选题策划,从中医经典理论溯源到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的机制研究,较为深入全面地探讨了“上火”的发生机制。再例如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依托于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攻关项目及省内各地市新冠肺炎防治科研攻关项目成果,《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及时进行选题组稿,陆续推出了系列文章,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及演变进行分析,并对浙江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进行解读,同时还提出了新冠肺炎中医分期诊治及实践的地区经验,突显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优势。其次,选题策划还应注重社会价值,应密切关注、及时跟踪相关的突发事件和业内热点,例如2003年爆发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疫情和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选题均紧跟疫情动态,及时刊载中医药解读、防治疫情的研究成果,不仅突显了中医药的优势,而且扩大了中医药研究的社会影响。

对于审稿专家的遴选,前文已提到笔者的两点建议,一是扩大审稿专家库,细分专业和研究方向;二是及时更新专家库,纳入更多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报的编委会往往由中医药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其职责主要是研究和确定期刊定位、办刊宗旨和指导方针,制定期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审议期刊年度组稿计划,推荐选择审稿专家等,但是现实情况中部分学报编委存在挂名现象,对学报的工作缺乏实际指导。笔者建议引入考核机制,对编委会进行优化,主要考核编委会对学报的贡献程度,包括为学报撰写专家述评的篇数、重大选题次数、优秀审稿专家推荐人数以及重要稿件的组稿和审稿情况,以及扩大学报的学术影响方面。对于学报工作积极认真、贡献明显的编委,换届选举时应继任,同时优先刊载其推荐的稿源;对于未能按时履行职责的编委,应及时予以解聘和更换。

学报编校质量主要与学报编辑的工作态度、专业素养及工作能力相关,编辑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编辑出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通过业务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及工作能力,同时汲取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才能不断提升学报的编校质量。

2.2 提升学术影响力 2019年5月,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标志着世卫组织对来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12],为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医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提供了更多保障。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主办英文期刊是学报顺应发展潮流,提升学术影响力的方式之一。据调查,目前入选一流学科建设的6所中医药大学中,共有3家已经主办英文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创刊于2014年。天津中医药大学于2019年创办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针灸和草药》),并获得当年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英文刊项目资助,已于2021年3月正式创刊。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药文化》海外版于2019年创刊,作为全球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的中医药人文类专业科普期刊,目前已被中国知网、Wanfang Data、Google Scholar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并已实现开放获取。笔者所在的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的英文期刊Clinical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于2021年4月创刊。英文期刊从编委、审稿专家到作者、读者,多数都来自海外,学报创办英文期刊,从专业领域推进中医药研究成果和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也提升了国际学术影响力。

作为中文期刊,学报立足于学校的学科建设,通过刊发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学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一方面能够提升学术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反馈促进学科发展,助力人才培养。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近年来学校紧密围绕高校“双一流”建设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战略,注重传承创新,重视内培外引,以一流培养体系、一流师资队伍以及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和引领中医药人才培养,在此过程中《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积极助力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自身学术影响力也得到提升,2020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复合影响因子为1.384,较2019年增长了0.428,在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所载的127种中医药类期刊中位居第27位。

3 突出办刊特色,加强队伍建设

3.1 优化办刊方式,突出办刊特色 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为传统出版行业提供了一个资源互通、融合发展的平台[13]。对于学报来说,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可能限制其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优化办刊方式,突出办刊特色,既是促进学报发展的策略,也有利于提升社会效益。

学报既往多采用传统办刊方式,出版规模小,学术方向类似,内容同质化明显,竞争力低,学术影响有限,期刊集群化以专业为基础,以重组、联合等方式,建立期刊集团,进行集约化、集团化、专业化办刊,改变期刊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的局面,对出版资源和出版结构进行整合和优化,能够为期刊提供更高的平台和更好的办刊资源,有利于打造优质期刊。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个大型期刊集群,如国外的爱思唯尔(Elsevier)、施普林格(Springer)、约翰威利(JohnWiley)等出版集团的刊群,以及国内知名的《中国科学》刊群、中国激光杂志社的光电期刊数字集群等,他们的运营模式为学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前部分中医药高校除了学报以外,还主办了其他的中医药学术期刊,首批一流学科建设的6所中医药大学共主办了19种学术期刊,平均办刊数量为3.17种。通过主办专业类似的期刊,各中医药高校出版社可自身形成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的期刊集群,优化整合资源,扩大学术影响力。除了建设自身的刊群外,还可以依托学会,成立期刊集群,例如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期刊网,是目前中医药期刊集群唯一的官方网站,几乎囊括了目前国内各中医药大学、各中医药研究机构以及各相关学会主办的中英文学术期刊,该刊群采用共同的采编系统和审读平台,联合各中医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术研究资源和平台,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共同发展,做大做强,打造中医药精品期刊,提升学术影响力。

除了集群化发展外,学报的发展还应依托新媒体,实现媒体融合,构建数字化传播平台。目前大多数学报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推送学报重要资讯,并进行中医药知识科普,受众包括了对中医药知识感兴趣的普通民众,阅读和转载量明显增加。《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2014年起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合作,实现了单篇论文在线优先出版。天津中医药大学期刊编辑部实行多元融合,实现了全文开放获取,免费PDF、XML、HTML网刊,打造了微信公众平台、“超星”客户端APP平台、重点文章音视频推广和《天津中医药》《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两刊网站英文频道的六位一体推广平台,对重点论文进行国内外精准推送,同时还创建了自主品牌。《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实现了网络优先出版,并从2019年7月起正式加入开放科学计划(Open Science Identity,OSID),通过添加OSID码,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了一个与业界同行和专家交流学术研究的途径,从而能够打造作者的学术品牌,拓展学术人脉与资源,并且有助于提升作者的科研诚信度。

除了集群化办刊、多元化发展外,学报还应从地方特色以及本校的学术特色入手,进行特色办刊,例如设置特色栏目、进行特色研究等。浙江省中药资源丰富,“浙八味”等道地药材更是驰名国内外。基于本地特色,《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对包括“浙八味”在内的浙江道地药材进行了系列研究,从本草考证到实验研究,挖掘药物的作用机制,为现代应用打下基础。另外,自古以来江浙一带中医学术气氛浓厚,学术流派众多,百家争鸣,2012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就开始设置特色栏目“浙医研究”,刊载浙江中医名家名著、医方医案、传承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2017年7月浙江中医学术流派有了统一称呼“浙派中医”,于2018年第1期起,栏目名称改为“浙派中医”,核心内容不变。设置特色栏目,进行特色研究,有利于减轻学报内容的同质化,凸显自身的学术特色和地方特色,也能够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社会效益。

3.2 加强队伍建设 编辑工作是学报出版工作的核心,建设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保证学报持续稳定发展的保证,也是提升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从管理层面上看,学报编辑在高校中往往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不受重视;从专业素质上看,学报编辑多数具有医学或药学专业背景,在媒体融合时代,既往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合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学报编辑应该是“杂家”,既有专业背景,又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同时还应掌握新媒体技术,并应用到工作中。关于队伍建设,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首先,高校应更加重视学报对于学校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意义,认识到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可以适当提高编辑待遇,在职称晋升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其次,应做好外引内培,在完成继续教育的基础上,有条件的编辑部可以鼓励编辑继续深造,例如攻读编辑出版相关学位,申报出版相关课题,撰写论文等;同时应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培训,通过学习了解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同时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等;还应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充实编辑队伍,例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在创办英文期刊时,就引进了专业素质过硬且具备一定办刊经验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作为英文期刊的负责人,大大充实了编辑队伍,未来还将引进新媒体编辑,负责数字出版的运营和开展。

4 结语

对于学术期刊而言,社会效益是其作为提供精神消费的一种物质载体,满足了一定社会属性的人们的某些精神需求,可以说就是对这些人们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14]。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从重视社会责任,提高文化影响;提高出版质量,提升学术影响力;优化办刊方式,突出办刊特色,加强队伍建设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提升学报社会效益的思路和途径。在中医药事业长足发展的环境下,学报如何进一步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提升社会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办刊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Two Approaches of Literature Teaching:A Classroom-Based Study
教育部回应8所中医药大学未列入名录:不影响学位授予及考试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办刊育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小米
——最易得的助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