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线上情境:以任务驱动积极自主的语言实践
——以高三写作教学为例

2022-11-23林汇波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动笔岗位防控

林汇波

(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惠安 362100)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持续,学校线上教学活动成为必需且更加频繁,并越来越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补充。线上教学因当前互联网传播平台的特性,出现教师单向播送、组织教学困难、学生反馈失序等情况,学生难以实现“积极的语言实践”,遑论自主性学习。为此,研讨线上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给疫情防控岗位人员写一封信》的写作教学为例,结合高三学生学情,探析线上教学情境下如何以任务驱动学生积极语言实践。

一、线上活动困境:语言实践缺失与教学组织隔阂

线上教学与常态的教室教学相比,同样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不同的是线上教学时教师面对视频镜头,学生在网络的另一端,面对的是屏幕,师生以网络连通,活动具有延迟性。

语文线上教学的问题,首先是语言实践虚化。以一次高中毕业班线上活动为例,教学内容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材料简述新冠疫情期间各行业积极抗疫,并提示材料内涵:“无数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努力,都是有担当的抗疫者,都在为战胜新冠疫情尽一份自己应有的责任。”最后提出写作任务:“请以青年学生身份,给某一坚守岗位的抗疫者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抗疫工作的认识。”

实际教学活动是:1.线上一个课时。任务驱动型写作知识讲析,考场优文分析;给题目,分析该次作文要求;推送该主题素材。2.线下活动。学生完成写作并上传,教师批改。3.教师网上展示学生作文,讲评作文。

该线上写作教学虽能按序完成,但效果并不如意。首先是缺乏真实的语言实践。线上提问等显性对话,不少学生念着从网上抄下的内容,或是以没有麦克风或麦克风坏了为借口搪塞、躲避。打字发言拖沓滞后,或因霸屏、刷屏看不清、来不及阅读,浪费课堂时间而少用或不用。线下具体写作,学生按套路拼凑素材,实际呈现的作文内容,更多是正面铺排,列举与“岗位”“责任”“担当”联系的各种岗位上人们的努力付出,推出宏大意义的口号式结论,缺少思辨,写作教学所要求的言语发展及价值认知流于浅表化。

线上教学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学组织困难甚至是缺失。线上教学,有些教师称直播课或视频课,上课则说是“制作视频”“播放视频”。对线上教学活动的称谓,反映了教师的认识或观念,把线上教学视为制作一个教学视频,通过网络播放给学生观看,没有互动,也不可能教学时根据学生情况及时针对性指导或调整,线上教学就是“知识性内容PPT+教师阐释讲授”构成的单向度视频传递,活动时就不存在或很少做组织教学。实际教学时能集中注意力听课的学生很少,更多的学生只是能准时上线打卡“刷课”,应付虚假学习的机率增大。如上面案例中,大多学生只打卡,然后是关注教师上传的写作素材,关心有没有写作套路可用、写作时有没有素材可以拼凑;线下学生作文怎么写、是否抄袭应付、有哪些困难,教师看不到,也很难干预,且组织指导困难。

二、线上教学: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语言实践

线上于学习者而言,学习自由,可当下参与,也可录像回放观看。线上教学具有虚拟性,组织困难,教学意义实现可能延迟或大打折扣。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就成为提升线上教学效率的重要追求。语文教学需“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上述案例可以做如下改进性活动组织:

[任务]给疫情防控某一具体岗位工作人员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认识。

[目标]体验并认识写作活动阶段性意义;认识疫情防控岗位意义,形成责任担当意识,提升表达能力。

[要求与提示]搜集疫情防抗材料,动笔列出疫情防控基本内容;联系实际,列出岗位及功能;动笔标出岗位职能特点;草拟写作提纲,上传小组群,讨论自主调整;独立写作,修正后网上递交;动笔记录班级讨论内容,修正记录稿,上传记录。

实际活动是线上线下结合,其过程为:

1.了解疫情防控基本岗位。自主搜集疫情防控活动的文字资料、图片及视频,动笔列出基本岗位,排出顺序。网络上分组讨论,补充完善。

2.认识疫情防控岗位基本职责。根据网络资料,自主动笔写出各种岗位职责。小组讨论,修改完善。

3.剖析疫情防控岗位的意义。选择某一具体防控岗位,网络上搜集材料,分析其具体工作及意义,动笔写出,然后小组讨论。(包括背景分析,如岗位人员的文化程度、社会层次、家庭构成、工作薪酬及岗位具体工作,关注其具体困难,以深化认识)

4.动笔完成作文。自主选择一个具体岗位具体人物为对象,确定信中说什么怎么说,动笔列出提纲,小组群网上讨论。独立完成写作,上传给教师批改。

5.讲评梳理。教师网课前上传学生例文,小组群网上讨论。教师班级点评,梳理提升。

6.优文展示与点评。师生共同推荐优文,集中展示。学生均对优文做点评,并上传点评文字。

上述教学活动,与“制作视频”“播送视频”式活动相比,活动方式从教师“视频直播”转换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其基本特点为:

一是任务驱动活动。“要求与提示”即是对写作任务做结构性分解,化为阶段性递进的“小任务”群。上面活动“大任务”是“给疫情防控某一具体岗位工作人员的一封信”,包含有了解“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岗位”“疫情防控岗位工作人员”及具体写信等系递进性活动要求,实际上是一个个阶段性“小任务”,有序地驱动学生自主搜集、整理材料,合作探究,提升活动成果水平。

二是构建学习情境。线上教学中,教师干预、介入有限,活动基本由学生做主,处于自主学习状态。线上教学须肯定学习的主体性,确定线上教学即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如此,线上教学即是通过网络构建自主学习情境,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在该案例活动中,学生根据要求自主从网上获得资源,与教师设置的方案、提供的资源及链接对话,通过网络自主、合作探究,实现写作学习。

三是语言实践充分。网络另一端的学生,可能因缺少约束以致语言实践弱化,因而需构建情境促进真实而充分的语言实践。就上面改进性活动组织看,任务是给疫情防抗岗位的特定对象写信,阶段性任务提示明确,学生搜集整理信息时需动笔,还需动笔草拟、讨论、修改,最终完成写作,语言实践性突出。网络合作便捷直接,学生可方便地拍照传送全体可见的优文,点评也是全体可见的,这都极大激发学生线上活动时的语言实践自主性与积极性。

三、任务设置:三个维度促进自主探究

根据线上教学特点,组织时须从过程、言语及思辨性三个维度设置好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结构性构架活动流程

结构性设置活动步骤。上面案例以终点任务出发分解活动内容,“有序设计”,“层进性”地设置“任务群”,[2]从最基本的素材占有开始,至最终的优文推荐及点评,过程性步骤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结构性地形成一个一个“小任务”,有序地推进该次写作活动。

在递进性活动中深化。上面所设置活动,不再是教师讲释,而是学生探究的系列任务,学生有步骤地自主探究。学生在活动中走过从简单到具体、从外在到本质,依序推进认识,语言实践到位,深度体会具体防控岗位的重要性,感悟责任与担当的意义,实现写作活动的认知任务。

活动步骤意义化。阶段性步骤的具体活动,同样可结构性地设置。如基于对具体岗位的清洁工的奉献与职责的认识,可有序地设置为“清洁岗位→具体工作及意义→岗位缺失设想比较深化认识→归纳并领会职责担当意义”几个小步骤,促进认知深化。

(二)深化语言探究体验

线上活动有延迟性、隔阂性等不足,但也有其优势。任务设置需充分用好线上活动元素,促进学生积极而深刻地体验言语。如发言或作品展示,活动方式为“会议模式”“全员看他”,或是组织“我来做主播”活动,把学生置于言语活动的中心位置,摒除各种干扰,放大或聚焦学生的言语表现,可有效激发学生表达潜力,达成深刻的言语探究体验。上面案例最终的优文点评,可设置为精彩片断点评活动:

[项目内容]我来做主播

[活动任务]评选出精彩写作片断,自主探析内涵,点评互动。

[活动过程]小组群讨论,推荐精彩片段。独立写作点评文字,小组群交流。班级群精彩片断自主点评,学习同伴质疑,主播释疑。

下面是班级群学生展示的“作品”片段:

1.您迈着不太利索的脚步来到派出所,放下一个小纸袋后匆匆离去。小纸袋里有12000 元,还有一张小纸条,写着“为武汉抗疫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2.您,只是乡村里的一个生活艰难的老人,和老伴都是环卫工人,月工资只有600 元,却捐献给灾区一万多元钱,那是您好几年的积蓄!您能为疫情防控捐出省吃俭用攒的积蓄,您有大爱,有关怀的责任,您在防疫抗疫中的清洁消毒工作表现可想而知。3.战胜疫情,正是因为有您这样普普通通的人,有您这样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人。4.那么,努力学习,学业有成,将来更好地为祖国发展尽心尽力,则是我们的应有职责。

作者自主点评内容有:典型性素材内涵分析;如何联系生活提升认识分析;提升段落内容逻辑性分析。

活动中出现精彩的写作片段与点评互动,并非偶然。因小组讨论需每个成员上传片断及点评文字,小组所推荐代表小组的合作水平,每一个学生均能积极参与讨论评选,积极写点评内容。最终主播的展示、点评及释疑互动活动,面对全班,也积极而公正。如此的线上活动,学生的语言实践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探究充分,体验深刻。

(三)促进积极思辨

写作是交际性语言实践活动,须“分析这篇文章在什么场合下写,写给谁,为什么目的写,围绕什么话题写”。[3]设置为疫情防抗情境下写作此文,“我是谁”“向谁说”明确,应“说什么”及“怎么说”要求清楚,真实交际表达有效考量着作者的分析思考能力。根据网络特点设置的任务,驱动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积极思辨。

过程即思维。对活动步骤的结构性设置,是写作活动模式的建构,遵循写作规律。如上面案例中的“小任务”群构架及“活动过程”,极具思辨性,符合写作能力提升的内在规律。

内容即思维。如上面精彩片断,“我”是青年学生,您是捐款的环卫工老人,“我”面对“您”表达:描述“您”的捐款事件,说明“您”的生活背景,推论“您”的大爱,阐释“您”捐款事件的社会意义,面对“您”表明我应有的认识及态度。内容依逻辑顺序推进,思辨性地表达。

互动即思维。上面精彩片断点评即是思维展示。小组群讨论各抒己见,班级群点评及质疑释疑互动,是思维碰撞。教师可视思维推进及能力提升情况,及时梳理,对意义性思维节点,可反复组织两至三轮活动,强化活动思辨性内涵。

四、强化对话:化解线上教学困境的关键

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4]线上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对话,促进自主探究,是化解线上教学困境的关键。

(一)把握对话特点,能动组织活动

线上教学的对话方式有:1.即时对话。即线上活动时的对话,如小组讨论、教师提问或学生展示的围观模式等。即时对话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当下言语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参与,形成言语体验。2.个别对话。网络上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减弱,某种维度而言,学生可视需求选择性观看,在某一学习要素上积极对话,此时线上教学是个别化对话。3.延后对话。因网络可生成视频,能回放,有再现功能,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回放某一内容,弥补当下活动的某些不足,延迟而至线下发生教学对话。延后对话缺乏当下感,缺少教师督促,学生回放视频可能是虚与应付。

线上教学需能动地运用各种对话。线上具体活动中,可组织学生即时对话,如上述案例活动,讨论疫情防控岗位及职责,讨论某一学生的表达或“作品”,激发参与积极性,发挥集体资源的作用;学生可选择性地就某一岗位职责及担当意识集中探究,是个别对话;还可线下回看某一讨论促进深入思考,是延后对话。延后对话虽有风险,却是线上教学的优势,应好好利用。如可要求学生做视频内容的概括、记录,或是做补充,或完成其中的动口动笔任务,甚至可要求优生在回看中提出活动的存在问题,以增强对话性。教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对话方式要求,如学困生,就可强调其多用时间回看,做延后对话活动。

(二)优化细节,实现深度对话

线上教学因隔着网络,优化细节实现突破就很重要。可以是活动过程的细化。如读题时要求动笔圈点分层次,还可要求写出层次概要,上传小组或班级交流。展示活动可设置为“全员看他”的围观模式,把学生推到言语活动的前台,促进学生深入准备,充分体验;围观者需动笔记录思考所得。学习资源搜集也可做细化,如可提供深夜里环卫工在医院打扫的图片,可提供有关环卫工缺乏防护用具而辛苦工作的文字性资料,为学生深化思考探究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性材料。

还可以是表达内容的细化,如学生片段讨论,可对“你”这位省吃俭用捐献巨款的年老环卫工的居住环境、收入水平、身体情境做细化,可对青年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人生态度做细化。同在疫情防控中,因细化而促使思考深入,表达的成功“作品”及真情实感,就具有“社会实践性”的深度学习意义。[5]

(三)摒弃虚假言语,促进真实对话

线上教学活动,因网络隔阂性,学生言语被动应付、抄袭作假的表现尤甚。线上教学时教师连麦提问学生,让学生做展示,但部分学生会离开视频镜头查阅资料,实际回答是念答案抄袭别人的思考,不是主动探究自主形成认识的表达。线上写作教学,学生虽能完成作文上传,但其“作品”可能是按套路写,或抄袭拼凑,言语虚假,并没有真实完成语言建构。

语文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线上教学可要求学生听讲或互动时动笔,形成的文本性“作品”即时上传,这就可减少活动中表情符号及“是”“知道”等简单言语,挤压水分,摒弃无效或应付性答案霸屏、刷屏,摒弃虚假性言语活动。

探索线上教学活动,认识线上教学核心要求的学生“积极自主的语言实践”,掌握线上教学规律,可有效破解线上教学困境。线上教学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教学形式,后疫情时代或常规教学中积极渗透线上教学要素,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实践内容。

猜你喜欢

动笔岗位防控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毛毛雨
打扮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