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2022-11-23王燕红李海军张国旺

现代农机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字化农民数字

王燕红,李海军,张国旺

(山东华宇工学院,253034,山东德州)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 412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 931 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是农村居民的2.5 倍,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乡村振兴之路仍然大有空间。一直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在各方面存在差距,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着眼于城市反哺乡村,工业反哺农业,致力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的振兴需要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137 782.1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1 748.23 亿元,占52.07%,可见农业的发展与振兴在整个乡村振兴实现过程中作用巨大。数字农业依托各种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将其作用于农业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的全流程,致力于打造农业的技术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精准化销售和智能化服务[1]。数字农业为农业的全面振兴开拓了新路径。

1 数字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1.1 发展数字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业发展、农村富强和农民幸福。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是农业的发展。数字农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改善农民的劳动生活状态,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推手。当今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技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与农业生产有效结合,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也影响着生产关系,有效促进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水平的全面提升。乡村振兴一方面要振兴乡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也要振兴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数字农业可以更好地连接第二和第三产业,助推产业融合、城乡融合。

1.2 发展数字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的发展要顺应时代要求,不断追求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 143 669.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3 085.5 亿元,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增加值450 904.5 亿元和第三产业增加值609 679.7 亿元。第一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第一产业的产值意义重大。农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精准对接农产品需求端,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匹配。各种先进技术与农业有机融合,实现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与运作,可以有效提升农业产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同时数字农业的发展可以实现农业与工业的结合、农业与服务业的联合,全面拓展农业的生产功能、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是农业适应新时代、新业态的必然选择。

2 数字农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数字化转型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精准化的施肥、农药喷洒等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将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运用到农产品销售环节可以实现销售的可追溯,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便利。当前,国内外数字农业在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典型案例,为数字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2.1 缓解劳动力短缺的实践

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我国农村劳动力也越来越紧缺。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地区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时,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 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41 212 万,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9 064 万人,占比为13.5%,所以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导致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如何缓解这一现状是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农业机器人投入农业生产过程,助力农业生产就是应对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法国Naio Technologies 团队研发出一款农业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24 h 用于农业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该机器人在农药喷洒和田间除草作业上也能够做到农药的安全使用和精准作业,既解放了农业劳动力又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农业生产环境的不断改善[2]。数字农业运用各种智能技术实现农业的智能与智慧生产,还可以实现对作物精准施策的精细化管理,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2.2 推动产销一体化的实践

在农业生产领域推动数字化转型可以更好地保障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农产品销售环节同样需要数字化的转型。传统模式的农业生产,农民要不断寻找产品销路,中间商通过购进的压价和售出的提价赚取高额利润。数字农业的发展可以推动产销一体化对接,直接避免了中间商环节,有效保障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盒马鲜生”就是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实现生产与销售的对接,以蔬菜销售为例,“盒马鲜生”直接与蔬菜生产基地对接,蔬菜采摘后,经过包装和冷链运输,直接进入超市销售,省去了中间商环节及超市进场费用等,可以以较低价格反哺消费者,实现双向互利共赢[3]。销售的数字化发展,节省了农户寻找销售途径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销售价格,促进了零售模式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形成了全链条的追踪体系,有利于农产品质量监管。

2.3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

数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利用信息途径,还要致力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农业产业的提质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网易味央猪模式就体现了养殖行业的全新升级与数字化转型,为农村地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网易味央猪现代化养殖模式充分依托各种先进的技术,智能摄像头可以全程监测猪的活动状态和休息状况,传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全方位监测猪的排泄情况和进食情况,做到精准投喂、健康养护,自动化的液态喂养系统也提升了饲养的科学性,保证了猪的健康饲养。在数字化的养猪场景下,只需要6 名管理人员就可以完成整个猪场的运作,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率,打造了数字化生猪养殖模式,推动了养猪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4 促进农业品牌数字化的实践

长期以来我们接触过各种品牌,品牌效应在各个行业都越来越凸显,品牌的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应该贯穿于农业生产全过程,品牌数字化建设也是适应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与整个社会的消费升级紧密联系[5]。农业品牌的数字化需要依托互联网技术,不仅要求所对应的品牌农产品质量过关,还要求其整个生产过程遵循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同时品牌是一种文化,农产品背后的文化因素也要进行数字化的挖掘并与品牌相连接。农产品品牌的数字化要依托互联网传播手段,利用新型的各种媒体宣传手段,助推品牌数字化传播。“品味新疆” 就是致力于打造品牌数字化的典型代表,在该APP 上我们可以看到新疆各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同时APP 还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功能。

3 数字农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3.1 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滞后

在数字化建设进程中,城乡地区的数字化差距较为明显,城市地区生产力先进,各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迅速,依托数字科技城市的经济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教育状况,社会治理格局日益数字化。然而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远远落后。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到2021 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84亿,仅占网民整体的27.6%,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81.3%。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所要依托的第一要素是网络,农产品的精准供给、销售的电商化、信息的普及与推广等都需要依托网络渠道,而当前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状况无法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要。数字化建设滞后阻碍了农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城乡之间信息不畅通制约了城乡之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农业生产无法准确对接市场需求,农业生产各要素的有效联动也受局限。数字化时代,信息与技术同样重要,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需要信息的有效沟通。

3.2 农村地区数字人才不足

数字农业的发展不仅要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更要依托能够掌握数字技术的人才。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留守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是年龄较大的老年群体及兼顾家庭和生产的妇女群体的状况,这就直接导致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从受教育水平看,当前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学历层次较低,很多农民子女选择到城市工作生活,不愿意回到农村;专门的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也很少回到农村进行农业经营。数字农业的发展既需要懂农业生产的农民,也需要懂数字技术的人才。

3.3 数字农业发展的社会支持不足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践行不仅需要农村地区的自我发展与进步,还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服务业反哺农业,社会各界支持乡村振兴是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数字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点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需要社会各界的帮扶带动,而当前社会支持数字农业发展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当前,社会支持的主要领域集中在网络应用、电商直播应用,但是对数字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数字化生产设施的应用、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不足。同时数字农业发展不是短期行为,需要技术公司、农技专家的长期支持及资金的长期投入。

4 数字农业发展的路径

4.1 推动农村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乡村

农村地区的数字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数字农业的发展水平,通过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覆盖水平,扩大农村网民的规模,夯实数字农业的信息基础。同时在网络畅通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实现城乡信息互动互联,让农业生产人员精准把握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与产品质量要求,及时关注最新的技术更新与应用,实现农产品生产直接对接消费者需求。通过内部提质增效、外部互通有无与信息共享,打造城乡联合、工农联合、产业融合发展的数字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村数字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数字信息的有效解读与应用,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这就需要提升农民群众的数字素养,打造从基础设施到基层农户、从上层领导到下级落实、从信息需求到信息应用的信息沟通与应用路径。建设数字乡村,将数字技术逐步渗透到乡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夯实数字农业发展的基础,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4.2 培养农民的数字素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受自身知识结构和地缘文化的影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更愿意相信自身的生产实践经验,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新模式。在数字化时代,要采取有效手段转变农民传统的种养思路,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推动农民的职业化。首先,要培养农民的“互联网+”思维,在信息时代掌握了必要的互联网技能,可以有效提高利用网络学习技术和搜集查看各种信息的能力。要想依托网络平台来了解和掌握惠农信息、农产品交易信息、农技信息等,就需要培养和提高农民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分析能力。其次,多措并举加强职业农民的培育。农民职业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推手,也是数字农业能够发展好的关键点。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并不断增强农民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职业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创新,主动运用新技术从事农业生产。再次,要不断为数字农业的发展引进既懂生产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完善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促使人才可以引进来,也能留得住。

4.3 强化社会各界对数字农业的扶持,形成发展合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工业、服务业要积极反哺农业,城市和社会各界要支持乡村的振兴和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工农联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方面要从知识下乡、技术下乡的角度加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农技辅导、信息技术辅导、数字技术应用辅导。各大高校、相关农业生产服务公司、农广校等要强化扶持意识,主动对接农村服务。另一方面强化资金扶持,除了财政资金支持外,工农联合发展、龙头企业对接农业生产、各大金融机构提供投融资便利等都将有效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引领,增强农民群众从事数字农业的信心与动力,推动农民群众主动应对新形势,积极探索新模式,激发农民主动接受培训的热情。

猜你喜欢

数字化农民数字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耕牛和农民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农民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